自噬细胞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1. 自噬作用
自噬作用如下: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依赖溶酶体途径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的一种过程,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广泛存在于从酵母、线虫、果蝇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细胞中。
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的方式不同,细胞自噬可分为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三种方式。
自噬作用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 是溶酶体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 它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recycling system)。
自噬作用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自噬作用在消化的同时,也为细胞内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即细胞结构的再循环。因此,溶酶体相当于细胞内清道夫。自噬作用机制失灵将导致细胞异常甚至死亡。
2. 细胞自噬Autophagy
细胞自噬,这一生物学过程根据其包裹和处理物质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是大自噬,或称Macroautophagy。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形成一个由双层膜构成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它能包裹住胞内的各种物质。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autolysosome,进行物质的降解和回收。
LC3蛋白的动态变化是大自噬的关键标志。LC3在细胞质中合成后,Atg4酶会将其羧基端剪切,形成LC3-I,存在于胞浆中。LC3-I接着会经过Atg3、Atg7等蛋白的修饰,与磷脂酰乙醇胺PE结合,形成LC3-II,这个形式的LC3定位在自噬体的内外膜上。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LC3-II在外部膜上被Atg4剪切,返回到胞浆中,而内部膜上的LC3-II则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分解,导致autolysosome内部LC3含量降低。
这个过程的另一个环节,溶酶体引入了组织蛋白酶和酸性水解酶,vATPase通过消耗ATP的能量,将氢离子泵入autolysosome,使得环境酸化,从而激活这些酶,进行高效降解。
其次,是微自噬(Microautophagy),它涉及到更直接的物质摄入,细胞直接吞噬胞质中的小分子物质。
最后,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则是通过特定的分子伴侣识别并包裹需要降解的蛋白质,然后通过自噬途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