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单词 » 印度粗布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印度粗布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发布时间: 2025-04-14 16:27:33

『壹』 泼水节的来历,用英文写的来历

只有中文的
泼水节的来历

托钵僧讲的典故:神童固梦和道士宋江打赌,宋江因赌输而自刎。他的脑袋滚到哪里哪里着火。他的七个女儿只好轮流把脑袋端在手上。众人向他的女儿泼水,企图灭火解救。于是形成了泼水节。

努丹一口气讲完了他所听到的泼水节的来历,博得了车上男女老少的一片鼓掌和喝彩声。大家都说:关于泼水节的形成,虽然人人都听父母或长辈说过,而且内容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一人能够说得这样详细,这样生动。人人都夸奖努丹是个好口才,如果能够上大学深造一番,一定是个文学家。

吴永刚说:“我和泰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在泰家的村寨里过过四五个泼水节,却不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原来是这样。刚才听大家议论,说是泼水节的掌故,各人所听的,内容很可能各不相同。在座的诸位,谁能够给大家再说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呢?”

这时候,坐在边厢的一个黄袍托钵老僧开口了:

“诸位要是有兴趣,不嫌老僧口齿不清,不嫌老僧口才不好,待老僧来贡献一个另一种说法吧。”

中国的和尚,穿“缁衣”也就是穿黑色和尚袍的居多,间或也有穿灰色或褐色的,从来不见有穿黄袍的和尚。这是因为中国一向把“黄色”看成是至高无上的高贵的颜色,只有皇族才能服用。到了清代,黄色的服装,只有帝后太子才能穿,除了因功皇上作为“恩典”特别“御赐”的黄马褂之外,连晋封为王爷的皇上的亲兄弟都不许穿,穿了就是有反叛之心,罪在不赦,可以满门抄斩的。礼制如此,更遑论和尚了。

泰国的和尚,可是人人必须穿黄袍,披红色袈裟,而且大都是丝绸的。红黄相间,十分醒目。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大乘佛教,讲究的是不杀生,佛教徒不但不许吃肉,因为丝绸是把蚕蛹煮死以后再缫的丝,做一件丝袍,不知道要死多少蚕蛹,因此穿丝袍罪孽太大,和尚是不许穿的。泰国的佛教是十三世纪从锡兰(今斯里兰卡)传进来的小乘佛教,虽然也讲究不杀生,还讲究“放生”,到了一定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买许多活鱼到河边去放;但是却可以吃荤,连和尚都可以吃肉,条件只有一个:不是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都可以吃。所以泰国的佛教徒可以用鸡鸭鱼肉“斋僧”,到菜市场去买鸡,则只能买杀好的,买鱼也只能买那已经死了的。如果卖鱼的小贩只有活鱼,他会叫你等一下再来。你到别的地方转了三五分钟回来,鱼贩子已经把活鱼摔成死鱼,你就可以买来吃了。佛教是泰国的国教,除了少数伊斯兰教徒之外,几乎人人都是佛教徒,却不知道那些捕鱼的、卖鱼的,是佛教徒不是。

泰国的和尚自己不生火做饭,一早起来,手托盂钵,先到各村寨去“化斋”。因为当地人都认为:如果一早碰见和尚,就能给自己和全家带来一天的好运,因此善男信女们,特别是有钱的富人,大都一清早就在自家门口准备好斋饭,等和尚们上门来求布施。斋饭以大米饭为主,也有米糕,还可以有猪羊鸡鸭鱼虾之类的荤菜和瓜果蔬菜之类。

只有赌徒是例外。他们认为一早起来碰见和尚,准会输得像和尚的脑袋一样:光光的。因此,凡是赌徒,大都早上不出门,以免碰见和尚。

从阴历①八月十六到十一月十五,这三个月内为“守夏节”,僧侣不许出门,只能在寺院中坐禅,等待施主上门来布施斋饭。到了十一月十五“解夏节”以后,就又可以沿门托钵了。

--------

① 阴历——泰历阴历与中国的农历阴历不同。中国的阴历,大约比公历晚一个月,阴历八月十六,大约在公历9 月中下旬;泰国的阴历,则比公历早一个月左右,阴历八月十六,大约在公历的7 月中旬。

托钵僧出门,穿黄色僧袍。僧袍连束胸束腰一共六件,化斋的盂钵,装在一个袋子里,用布带挂在肩上,藏在僧袍内的右腋下;背一个包袱,里面是一块毛毯,以备席地而坐或早晚天气突然转凉的时候可以披一披;带一把红色布伞,天黑了,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把伞一张,就可以席地过夜。有的和尚,还保留吃槟榔的习惯,手提一个小袋,那就是槟榔袋,里面装的,不是数珠,而是槟榔。

泰国的和尚,每天只吃两餐:早上八点吃一餐,中午十一点半吃一餐,过午不食,但可以喝水。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中央政府有宗教事务部,由王族中的有道高僧担任部长,俗称“和尚王”。成年的男子二十岁后人人必须在寺院中出家一次,连国王也不能例外。一般都在守夏节前由父母亲友伴送,在鼓乐仪式下进入寺院中读经修行,至少要住上三个月以后,才可以还俗完婚,不然连老婆也娶不到。出家几年的和尚,也可以还俗娶妻成家。因此年老的托钵僧特别受人尊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泰国人特别是大城市人对“出家”的仪式和时间也不太讲究了,许多人只到寺院去住上三天,虚应一下故事,就算出过家,可以讨老婆了。

泰国有和尚而没有尼姑,女子不出家。女人不但不能出家,而且不能碰到和尚身上的任何部分,不然,女人要倒十年楣,和尚要倒楣十一年。因此,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和尚是绝不能与女人并排而坐的。

1

今天,这个五六十岁的老年托钵僧要给大家讲另一个泼水节的典故,大家先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人人洗耳恭听。下面就是老托钵僧讲的故事。

泼水节又叫“宋江节”,也叫“宋江难”。中国来的华侨都以为与梁山泊好汉宋江有关,还编造了一个《水浒》阮氏三雄到越南为王的故事。其实,那是牵强附会。泰国的宋江,与水泊梁山上的宋江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名字音近而已。正确地说,应该叫宋干,不是宋江。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泰国有一对中年夫妇,家境富裕,乐善好施,斋僧礼佛,殷勤虔诚。可是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他们夫妻双双年过四十,居然连一个儿子也没有生养。他们每天朝朝暮暮晨昏两次祭祷于日月之神,数年来如一日,从未失误过一次,也依然无效。愁得夫妻两人唉声叹气,不知道自己是前世作的孽,还是今世无意中犯下了什么过错。

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个托钵僧。老两口儿用自己家中最好的饭食斋了僧,又坐下来连连叹气。托钵僧问他们何事烦恼,老两口儿也不隐瞒,把自己年过四十膝下无子的苦恼诉说了一番。托钵僧闭目一算,点了点头,睁开眼睛,开导他们说:

“你们两人,因为前世对佛祖不尊敬,说了亵渎佛祖的言语,佛祖罚你们今世无子。不过又见你们今世斋僧礼佛,恭敬虔诚,下世命中注定有三个儿子。如果你们能够继续行善,老僧教你们一个法子,或许佛祖开恩,从你们下世的三个儿子中先借给你们一个,也是有可能的。”

老两口儿听说下世的儿子居然能在今世借出,非常高兴,立刻向老僧礼拜,请他传授这个妙法。老僧说:

“你们两个,先斋戒沐浴三天,不得同房,然后取白米一笸箩,在清水中淘汰七次,入夜之后,供于山中的大榕树下。一连七夜,不得间断。七夜之后,你们同房。如果感应了树神,也许一索得男;如果祈求无应,你们今生,大概子嗣无望了。”

托钵老僧说完了这一席话,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继续云游去了。老两口儿听从老僧之言,当夜沐浴之后即分居斋戒,闭门诵经,三天之后,挑选上好白米一笸箩,汲取井中清水,仔细冲洗了七遍,直到一点儿浑水也没有了,这才拿到山中的大榕树底下用香烛供着,两口子又默默地祷告了一番,这才回家,各自安寝。

一连供了七夜,第八夜夫妻同宿,为求子嗣,振作精神,颠鸾倒凤,阴阳和合,几乎一夜未睡。心心念念,但求一索得男。

榕树树神得到了老两口儿七夜的供奉,很受感动,白之于佛祖,遣自己的神童下凡投胎,做了老两口儿的儿子。

老两口儿中年得子,高兴非凡,三朝满月,遍请宾朋,给儿子取名“固梦”。

小固梦是榕树神童下凡,自然聪明伶俐,非比一般。长到七岁,就比人家十七岁的孩子还聪明。不用上学,就天生会读会写会算,礼佛拜忏,更不在话下。到了十岁,人间一切过去未来的事情,他全都知道。有人来问凶吉祸福,他一算一个准,不差分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年之间,远近的人们没有一个不知道固梦的,都说他是个活神仙。人们尊称他为“拍固梦”,意思就是“佛爷子”。千百里路之外的人有了疑难问题,也巴巴儿地赶来问讯。固梦的门前,简直比市场还热闹,经常围满了人,挤也挤不进去。

远处有一个道士,名叫“宋江”,自幼拜师学道,也有一些法力。本来人们有了疑难,都去求他的;自从出了个“拍固梦”,算得比他准得多,人们都去找固梦,渐渐地再也没人去找他,不由得门庭冷落,生意清淡起来。

宋江不说自己本事不济,倒埋怨固梦抢了他的生意。一天,他登门拜访固梦,不怀好意地说:

“固梦先生,人人都说你聪明,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赛过活神仙。今天贫道特地登门求教。我这里有一道疑问,不太明白,请你解答:人的精灵,每天早午晚三个时候,各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请以七日为期,七天之内,如果你答出来了,我将自刎相谢;如果你过了七天还答不出,说明你的‘拍固梦’是假的,至少是欺世盗名,蒙蔽群众,也请你自刎相谢。”

说完,也不顾固梦听与不听,大摇大摆地走了。

固梦得此难题,立即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冥思苦想。一连想了六天六夜,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频频捶自己的脑袋,可还是找不到正确的答案。

“看来,我的聪明才智已经枯竭。我比笨人还要愚蠢。像我这样的傻瓜,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与其明天让人家来取我项上人头,不如我自己找个清静的地方自刎,倒也清脱。”

这样一想,他就辞别父母,一个人进入深山,闭目打坐在一棵大榕树底下,开动脑筋,继续冥思苦想,作最后努力。

入夜之后,天上没有月光,树林里一片漆黑,四野万籁俱寂,只有微风吹动树梢的飒飒声。固梦靠在榕树的树干上,心想:这最后的一夜,我如果还想不出答案来,明天天一亮,我就自刎。

这时候,忽然听见树上两只猫头鹰“呱呱”地叫了两声,说起话来了。

“老婆子,咱们明天吃什么呀?”

“老头子,不是给你说过了吗,咱们明天一早就可以吃到固梦的肉了。”

“固梦不是还没死吗?”

“他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出宋江给他出的那一道难题,明天就是第七天,他不想死也得死呀!”

“真可怜,像固梦这样聪明的孩子,可真不应该这样死呀!

难道说,宋江的那道难题,真有那么难么?“

“嗨,有什么难的,有的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固梦他尽往那难处想,可不就越想越难了么?其实呀,这个题目最简单不过的了。”

“那么说,你是知道答案的啰?”

“这么简单的题目,连想都不用想,谁不知道哇?”

“你倒是说出来给我听听。”

“你想啊,一个人清晨起来,先洗脸,精神就好了,精灵不是在脸上吗?”

“对对对,是在脸上。那么中午呢?”

“中午天气热,洗个澡,浑身清凉,心平气和,精灵不是在心上么?”

“不错,有道理。那么晚上呢?”

“晚上入睡之前,人人都要洗脚,不洗脚心烦气躁,睡不着觉的;洗过了脚,就浑身轻松,可见晚上精灵在脚上。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吗?”

“嗨,可惜固梦这样聪明的孩子,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活该明天给咱们老两口儿当早点。”

“你可轻点儿,别让固梦听见了,咱们明天的早点,可就飞啦!”

“啪嗒”,一颗露珠,正好落在固梦的的眉心,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啊,一连六天六夜的苦苦思索,他太疲倦了,往大树上一靠,不知不觉地就睡熟了。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大亮。啊,是到了我的最后时刻了,我该结束自己这短暂的人生了。哦,不,他突然想起梦中两只猫头鹰的对话来了。这是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呢,还是榕树妈妈看见我有难特地托梦来救我呢?不管是哪一种原因,猫头鹰说的话,却是完全对的。好,我不用去死了,我有救了。

固梦回到了自己的家,静等宋江登门。当地凡是知道两人打赌的,都在这一天早早地来到固梦家门前,要看一个谁胜谁败的结果。

下午天黑之前,宋江如期而至,一进门,打了个稽首,问:

“聪明的固梦,我问你的那个问题,你能够解答了么?”

固梦合掌还礼,淡淡地说:

“这样简单的问题,其实你不用等七天,当天当时,我就可以回答你的。只是不知道你说过的话,可还算数?”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着这么多父老乡亲的面,我还是那句话:你猜对了,我自刎谢你;你猜不出呢,就自刎谢我。现在请说你的答案吧!”

固梦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说:

“人的精灵,早起洗脸,精灵在脸;中午沐浴,精灵在心;夜晚洗脚,精灵在足。请问宋江大师,是也不是?”

固梦每答一句,宋江的脸色倏地一变,先由黄变白,又由白变青,最后像乌云笼罩,疾风暴雨就要来临的样子,神色愀然地说:

“固梦堪称拍固梦,宋江愚鲁不如君。我在人前所说,决不食言。现在我就自刎,以谢阁下。”

说罢,抽出佩剑往脖子上一横,固梦要拦,已经来不及了。

宋江的脑袋一落地,滚到哪里哪里就着火,房屋化为灰烬,田地变为焦土;滚到河中,河水沸腾起来,片刻就干涸了;滚到天上,天上多了一个太阳,赤日炎炎,大地如焚,立刻造成大旱。

老百姓陷入空前的灾难。聪明的固梦,也无计可施了。

宋江有七个女儿,听说父亲自刎,遗下人头继续为害,急急赶来。大女儿用一个托盘把父亲的脑袋盛起,捧在手上。火焰立刻布满了她全身。为了父老乡亲们免遭涂炭,她没有把托盘扔下,而是强忍着苦楚,牢牢地端住。众姐妹赶紧用铜盆打水,往她身上泼去,以减少大姐的痛苦。乡亲们闻讯,也都纷纷端盆打水,往她身上泼。

从此,宋江的脑袋,就由他的七个女儿轮流捧着,一年一换。

每逢轮换的日子,姊妹们大开宴会,各路神道都来参加,大家都帮着一起泼水。——流传至今,于是就形成了泰族人的节日:泼水节。

托钵僧的故事,同样得到了大家的鼓掌称赞。

泼水节又叫“宋干节”,华裔误传为“宋江节”。这本来是泰国旧历的新年,自从1940年泰国改用公历以后,把泼水节(公历4 月13-16 日)定为本国的传统节日,放假两天, 连驻外使节也不例外。这一情况,与中国把旧历的新年定为春节很相似。

其实,泼水节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每年的某一日,教徒们都要到河边去洗澡,以洗去身上的所有罪恶。行动不便的人和老人,由亲属把水从河边挑回家来洒泼洗罪。这一仪式后来传到了缅甸和泰国,时间在缅甸定在一年的最后三天,大约是公历的四月上中旬;泰国则定在泰历的新年,时间为公历的4 月13-16日。

泰国的泼水节,活动丰富多采,并不仅仅限于泼水。在首都曼谷的皇家田广场、考辇公园等地方,有歌舞表演,还有传统的皮猴戏、傀儡戏表演。最热闹的地方是古城清迈,这里不但是泰族人从中国南迁以后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而且泰族人都认为清迈是宋干的原居住地,因此也是宋干节的发源地。泰国发展旅游业以后,清迈也成了重点旅游区,每年的宋干节,都有大批的国外旅游者来观光,简直就像伊斯兰教徒到麦加朝圣一样热闹。清迈本来就有火车与曼谷直通,为了发展旅游业,还建立了飞机场。

泼水节的主要活动当然是泼水。除了泼水之外,还有如下一些活动:

最主要的活动是进行虔诚的“浴佛”仪式:斋戒沐浴后的善男信女们手捧香烛、鲜花、供品,成群结队地到附近的寺院里去礼拜祈祷,听僧侣诵经。僧侣用桃枝把浸着花瓣的香水洒到人们的头上,然后把佛像从莲花宝座上请到院子里,用黄姜水和香水淋洒。

其次是“堆沙”,人们到河边用银碗掏来沙子,送到寺庙的院子里,聚沙成塔,插上各色彩旗和鲜花,最后把沙子撒在整个院子中。

“放生”是修行行善的主要形式。宋干节期间,人们将自己喂养的或买来的鱼和鸟送到河边或野外去放生。

节日活动的最高潮,是庆祝游行。其中以清迈的游行为最精彩。清迈的游行由政府组织,以民族乐队为前导,乐师们穿着泰北特有的蓝色粗布衫,边走边演奏优美动听的泰族乐曲。游行队伍中有花车、巨象、歌舞等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泼水节皇后”,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坐在一辆绘有珍禽异兽的花车上。花车后面是一辆古色古香的巨大战车,车上载着一尊大佛。战车的后面,是一队表演武功的“拳师”。武功队的后面,是一群表演“指甲舞”的姑娘。这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泰族歌舞。等候在路旁的观众,准备好了一桶桶清水,等游行队伍来到,就一勺勺地向他们尽情泼去。住在临街楼房里的居民,就在阳台上往下泼水。被淋得湿透了的游行者,兴高采烈地向泼水的人高歌致谢。因为谁被泼得最多最湿,谁就是最受欢迎、最最幸福的人。

泼水节不但在缅甸、泰国盛行,还在东南亚许多国家流行。

不过泼水的形式各地不同。泰国人除了对老人象征性地洒少许香水之外,在同辈人中间,是端着大盆小盆的清水肆无忌惮地互相追逐互相倾泼的;在印度,人们互相喷射红颜色的水,在柬埔寨,还要把对方整个儿浸入水中。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各地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当然全都带有神话色彩。

有的地方说: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魔王劫去,公主机智地杀死魔王,逃了回来。但她身上沾满了恶魔的污血,于是人们就用清水向她身上泼去,为她洗净身子。沿袭下来,从此有了泼水节。

有的地方说:在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帝释天与婆罗摩神比赛一个历法数目的推算,商定以脑袋为赌注。经迦瓦罗密大师裁决,婆罗摩的推算错误,于是帝释天就砍下了他的头。没想到他的头像烈火一样,放在地上,大地立刻枯焦;放进海里,海洋立刻干涸。没有办法,人们只好不断地向它泼水。沿袭下来,形成了泼水节。

有的地方说:某年的四月间,天气奇热,人们因中暑而死者不计其数。正好明代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途经缅甸,向中暑的人们洒水,中暑的人病都好了。那一天是四月十五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以求消灾纳福。从此形成了泼水节。

本来,像这样的故事,一定还可以继续演说下去的。因为关于泼水节的典故,各地不同的传说实在太多了。但是这时候马车停住。前面就是泥石流大塌方,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深渊,乱石、泥浆堵塞了道路,十几个工人,正在用小车清理,马车根本拉不过去,不得不让所有的人都下车,把行李也搬下来,把马卸了,把这一特制的马车拆开,然后用马一样样驮过去,再组装起来。

车上所有的人都参加劳动,包括妇女在内。只有托钵僧按习俗不参加任何劳动,下车以后,却拿一块毯子垫着,盘腿打坐,手捻佛珠,闭目念经,像是求佛保佑顺利通过这一险途。

等到马车在泥石流的那一面重新组装起来,大家都累了,时间也已经到了中午时分。赶车的从河里提来清水饮了马,又取出草料来喂牲口。大家也趁这时候就地打尖。

这一顿中午饭,吃什么的都有。吴永刚吃的是罐头;多数人吃的是糕饼;也有泰族人特有的“竹筒饭”。这是用一节毛竹,在节上开一小口,灌进大米和水,再把小口封住,放在火上直接烧烤。饭熟以后,因为是密封的,等于罐头一样,时间稍长也不会腐烂,吃起来带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吃的时候,用刀子把竹筒一破两半儿,用手抓着吃,特别适合于出门食用。

人人都带干粮,只有托钵僧不带。他是吃四方的修行人,按照泰国“斋僧”的习惯,只要有别人吃的,就不愁没有他吃的。

果然,大家在吃饭之前,除了吴永刚之外,都纷纷从自己的干粮袋里拿出东西来布施给他。不一会儿,他的面前就堆成了一堆儿。

别看他年纪已经不小,却吃得比谁都多。这是因为按照泰国和尚“过午不食”的规矩,这是他今天最后的一顿饭,再要吃,就要等明天早上了。

人马吃饱喝足,各归原位,继续上路。

『贰』 企鹅英语读物的《特里萨修女》《威廉王子》《海底2万里》《逃命》和爱丽丝奇遇记》的原文或者翻译拜托了

特里萨原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她诞生在马其顿的斯科普里的一个富裕的阿尔巴尼亚人家庭,那一天是1910年8月27日。因为当时的马其顿还是土耳齐人在统治着,所以在斯科普里这座城市里,清真寺的尖顶和天主教的教堂并存共峙。居住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人信奉天主教的不多,但艾格妮丝的父母不仅都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热衷于在全世界传播天主教。艾格妮丝就是在浓郁的天主教生活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在她高中毕业那一年,有一天教区的神父到她家里,为罗列特修道院的修女们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布道而募捐,顺便给艾格妮丝讲起修女们在印度布道的种种情形。与神父的这次长谈,点燃了特里萨长久积蓄在心中的意念:“一定要到印度去,为那里的穷人做点事。”当艾格妮丝表白了自己的决定后,不仅得到了父母的同意,还得到了罗列特修道院院长的支持。不久,艾格妮丝就被送到印度的孟加拉传教区(加尔各答)的罗列特修道院。那一年,她刚刚年满18岁。 后来艾格妮丝在一位耶稣会修道士的辅助下,加入爱尔兰修道会,这使她有机会来到都柏林修道会总部,接受为期一年的训练。结业后,特里萨被派到印度加尔各答圣玛利亚修道院的学校教书。按照教规,成为终身侍奉天主的修女需要经过两次发誓。1931年,艾格妮丝第一次发誓时,自取教名“特里萨”,以此纪念被称为传教圣女的法国加尔默罗会修女圣·特里萨。在圣玛利亚修道院的中学里,特里萨讲授地理和历史课长达17年之久,最后成为学校校长。 长期接受教会思想影响的特里萨,自称她于1946年9月10日在一列前往大吉岭的夜班火车上得到了耶稣基督的启示。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我听到一个声音,要求我放弃一切,跟随基督进入贫民窟,以便我能在最穷的穷人当中服侍他。我知道这是他的意思,我要照办。”然而,加尔各答的大主教最初拒绝了特里萨离开修道院的请求。特里萨没有气馁,一年后再次向大主教提出自己的请求,并向罗马提出了申请。这一次很快就得到了答复,教皇庇护十二世赞扬了她的想法很好,同意她到穷人中去生活。 特里萨永远也忘不了1948年4月12日这一天,她独自一人站在修道院外边,没有金钱,没有居所,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响在耳边:“天主和我一起去,这也是他的工作!” -为黑暗中的人群点燃希望的明灯- 离开修道院后,特里萨来到位于加尔各答沿恒河的一所美国医疗传教会开设的大医院里,花了半年时间学会了本应花两年时间才能掌握的基本卫生知识。回到加尔各答之后,特里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蓝色的修女袍,换上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粗布棉纱丽。为了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她特意在纱丽的肩上绣了一个十字架,又用三条蓝色的布条缝在廉价的纱丽边上。特里萨设计的这种纱丽,后来成为修女们最喜欢也最常穿的制服。特里萨就穿着这样一身独具一格的修女服,在加尔各答声名最臭的贫民区开始了她的慈善生涯。从此以后,在当时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的大街小巷,只要有穷人的身影,人们就会看到穿着白色纱丽的特里萨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最初特里萨和修女们帮助穷人、收养弃婴并建立“儿童之家”的善行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在她们为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之事被广泛报道以后,全世界人民才知道在印度的土地上,有一个对所有穷苦人都无条件尊重的特里萨修女。特里萨产生创建“临终关怀院”的念头也是偶然的。那一天特里萨去巴特那医院开会,路过车站的广场边时,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女在痛苦地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近前,发现老妇女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伤口布满了苍蝇和蛆虫,特里萨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女,直奔医院。虽然特里萨后来救愈了这位老妇女,但这件事对她震动很大,联想到每天早晨都有人推着车子像清理垃圾一样在街道上收集那些贫苦人的尸体,特里萨开始频繁奔波于加尔各答市的各个部门。在市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特里萨终于在因供奉印度教女神卡里而著名的卡里寺院,找到了她的“临终关怀院”的理想场所。之后没用半天时间,修女们就送来了几十位最贫困、最痛苦的病人。其中就有一个老人在住进来的当天晚上就去世了。临终前,这个老人拉着特里萨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 特里萨创建的“临终关怀院”于1952年8月正式成立,大门口挂着一块写着“尼奴玛鲁·希尔德”的牌子,其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不久特里萨又创办了以救助麻风病人为主的“麻风病康复中心”。 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仁爱传教会。特里萨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仁爱传教会基地。迄今为止,特里萨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10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家慈善机构和场所,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从中得到了帮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当她得知黎巴嫩贝鲁特一所前线医院有60余名巴勒斯坦弱智儿童处在生死关头时,她便冒着生命危险赶到那里,劝说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暂时停火,使她进入医院,把那些儿童一一抱上车,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有一名随行的西方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她那因为孩子们得救了而显出的自豪神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和许多国家的总统、女王有所来往,但却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对一个人如此敬畏。” -身后殊荣,遗爱与人类- 为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米5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了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而这种同情与帮助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尊重人的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础的。”在接受奖金时,已经69岁的特里萨修女恭谦地说:“作为我个人,这份奖金我受之有愧;今天,我以全世界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的名义接受这份荣誉!” 特里萨所从事的慈善事业在全世界影响重大,她一生因此获奖无数,而且遍及几十个国家。当她于1997年9月5日走完87岁的人生历程时,印度政府特地为她举行了在印度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举行的国葬。前往参加她的葬礼的有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在特里萨的葬礼上,加尔各答大主教说:“或许她给我留下的最重要启示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http://www.yilin.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28 威廉王子的文章网址 http://www.5156e.com/page/06-06-05/9551.html 和 http://www.5156e.com/page/06-06-05/9551.html 是“海底两万里”的文章网址。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兔子洞里还另有乾坤,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爱丽丝穿镜奇幻记》讲述的是小姑娘爱丽丝刚下完一盘国际象棋,又对镜子里反映的东西好奇不已,以致穿镜而入,进入了镜子中的象棋世界。在这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棋盘,爱丽丝本人不过是这个棋盘中的一个小卒。小姑娘从自己所处的棋格开始,一步一步向前走,每一步棋都有奇妙的遭遇:爱丽丝会脚不沾地地飞着走路,那里的花朵和昆虫都会说话,白王后变成了绵羊女店主,她手中的编织针变成划船的桨,等等。镜中的故事大多取材于英国传统童谣,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展开,并详细叙述,童谣里的人和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一丁点儿小事打架的对头兄弟,行止傲慢的憨蛋和为争夺王冠而战的狮子和独角兽。看来只有发明家兼废品收藏家白骑士无法归类,但他恰好是作者本人的化身。等到爱丽丝终于走到第八格,当了王后之后,为所有这些人准备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的烤羊腿会鞠躬,布丁会说话,盛宴最终变成了一片混乱,忍无可忍的爱丽丝紧紧捉住摇晃的红后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黑猫,爱丽丝也在摇晃中醒来,开始追问这到底是自己的梦呢,还是红国王的梦? 我很费心才找到这些资料的呦!

希望采纳

热点内容
爸爸去哪儿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4-16 01:05:56 浏览:822
音乐教室英语怎么写单词 发布:2025-04-16 01:05:45 浏览:155
用英语说这个是什么怎么单词读 发布:2025-04-16 01:04:16 浏览:577
我喜欢研究星星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16 00:50:06 浏览:423
我最喜欢吃香肠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16 00:49:19 浏览:17
我不喜欢男人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16 00:48:37 浏览:188
我希望一切顺利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4-16 00:47:56 浏览:279
最喜欢他的外孙女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16 00:38:34 浏览:751
谁喜欢钓鱼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4-16 00:36:54 浏览:886
鸭子喜欢跑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4-15 23:57:46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