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阅读中的流程图

英语阅读中的流程图

发布时间: 2023-08-29 11:31:41

『壹』 阅读英语文章的步骤

阅读英语文章的步骤

导语:阅读英语文章的步骤:首先,我们应该通读一遍全文,但是不要在心中把他非常精确的翻译出来,只要大概掌握全文的意思即可;其次是检索读;再次是猜词性阅读;最后是细读。

1、首先,我们应该通读一遍全文,但是不要在心中把他非常精确的翻译出来,只要大概掌握全文的意思即可。这一部可以成为掠读。掠读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抓住段落特点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各个段落组成的,而每一个段落都是提纲的一个要点,只要抓住了提纲的要点,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的意思,才能迅速地获取阅读信息。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每一段落的要点,对文章的整体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2)抓主题句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主题句是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它是一个段落中关键性的句子。抓住了主题句,就抓住了段落的中心思想,就抓住了段落的纲。主题句的位置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主题句位于段首;二是主题句位于段末;三是主题句位于段中。主题句位于句首的情况最为普遍,通常为段落的第一句或第二句。

2、其次是检索读。

同略读一样,检索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掠读是从阅读材料中获得大意,其目的是了解阅读内容的概要。检索读是从材料中寻找某些特定的信息。掠读是事先对阅读材料一无所知,而检索读则是在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检索读的步骤如下:

(1)要时刻清楚地记着自己要寻找的特定信息。

(2)应迅速沿着文章自上而下扫视,时刻期待所找信息从未读部分显现出来。

(3)若找到信息,应该仔细看一看,证实所找信息是否确定。在检索读时,心中带着问题,看一看文中是不是有问题的答案。

3、再次是猜词性阅读

课外阅读过程中,特别是在略读或检索读时,如果遇到不懂的.词或句子,手头又没有辞典的情况下,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要培养我们高效的阅读能力就要学会利用生词的上下文去寻找猜词懂意的线索。后文的阅读往往能澄清整段的意思,对整段意思的理解又反过来为理解生词提供了整体背景,使我们的猜测有了可寻的线索。

4、最后是细读

扫清语言障碍是细读的首要任务,在经历了前面的略读和检索读后,我们对阅读材料的大意和思想有了整体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也就是细节,还不是很清楚,这时我们就有必要对进行细致的阅读。

;

『贰』 如何将思维导图用于英语阅读

其实任何一件事到最后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劳动”。只要你做到了,你就有可能在一个领域做到专家。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先引用一下概念解释: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视觉化的效果,便于理解。只要确定了主题再逐渐细化分解就可以制作出一副思维导图”。我们使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概括、总结、提炼, 让思维可视化

一张图与文字表达的信息容量比是:1:6000

二、为何英语阅读需要思维导图?

学生听读,充分运用了感官学习中的“听觉”,但“听觉”、“视觉”与“动觉”(动嘴巴)充分调动才能有助于记忆深刻。另外,要求学生在不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背诵出来,是不大科学的听读背训练。我们需要借助工具帮助孩子们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提炼出最精炼的词汇,获取信息,强化记忆。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在阅读中查找信息的能力、阅读速度,并发展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而图式理论的指导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归纳一下以上意思: 记忆需要关键词 ; 单调的笔记枯燥 ; 图片更易于刺激大脑 ,可以帮助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三、如何训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无论是读报纸、杂志、新概念英语,无非是记叙文、或者简单的说明文。

那么,记叙文的要点,用中文表达一下,如下: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在英语里面,就是6个W,2个H了。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happened and why)、经过(which steps)、结果(how to assess or how the person feel)。

举个例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一课。

内容如下:

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 not enjoy 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 I got very angry. 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 I turned round. I 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angrily. They did not pay any attention. In the end, I could not bear it. I turned round again. "I can't hear a word!’ I said angrily.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the young man said rudely. "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

帮助孩子画出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查找到6个W,2H的相关信息,用关键词、词组填进图表,画出思维导图。

我曾请好友绘制出的中文版复述手套,如下图。

空白的格式还有下图

(请包涵我为了节省时间,以草图充数)

或者也可以使用下图进行推导,指导孩子填写关键字、词。

按上图画出流程图如下:

说明文的分类如下:

在训练孩子进行说明文性质的短文阅读前,可以指导孩子归纳如下要素:

1. 内容的科学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 特征、本质和规律 ,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 说明的条理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 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 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 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 ,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既然说明文讲究逻辑、条理性,那么用结构图、流程图来指导孩子查找信息,填写关键词就比较便捷。

下图来自网络。

基本上新概念英语到了第四册,才是说明文为主。但学会使用说明文的框架后,用于归纳总结其它学科知识,也是非常有用的。

实际上,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词汇,也是非常有用的,举例如下图:

下图是衣物进行的归类。单词也可以归类后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比如按前缀、后缀、发音等进行分别归类。

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记录的时候,也不要孤立地让他们做笔记,而是在思维导图上,引导他们把一些关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组标注上去。复习的时候,一边画图一遍复述,复制不出来的地方,恰恰就是记忆漏洞。

同伴互助时,可以把各自的思维导图拿出来分享,进行讨论,相互优化,也可以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思维导图复述、背诵阅读材料。

实际上,孩子在小学毕业之前,就应该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这是一种非常关键的知识提炼、总结,帮助记忆、形成逻辑思维的工具,对于提高孩子背诵、阅读、演讲、应变能力,帮助孩子重新优化语言和思维,让学习可视化,一举多得。

由于本人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被导师批评说,思维散乱,没有主线。因此而下定决心,每一次写东西之前都要画出大致的结构图,慢慢地读文章、做报告、演讲、点评等时候,也习惯使用思维导图,让自己的表述更具逻辑性,主题突出。等到思维导图、imindmap等丛书、软件泛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这种思维训练的意义。因为是自己摸索,所以也说不出什么理论、不够系统。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知识的,请参考以下书目:

1.《思维导图系列丛书》

2.《思维导图使用手册》

3.《高效能人士的思维导图》

这方面书很多,读完你就会了吗?套用上海教委基教处处长,现任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先生的话,“ 云上有再多的诗,也不会让你变成一个诗人 ”,关键你还是要自己坚持练习,才能训导学生。

『叁』 英语阅读课思维导图

英语阅读课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阅读课中的思维导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参考一下!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上、下册的若干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介绍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运用思维导图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对英语阅读课进行规划设计,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调用语言、内容和形式三种图式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阅读发展说和写的能力。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是一种理解的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而图式理论的指导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图式理论从图式的角度解释阅读理解的过程(Carrell & Eisterhold, 1983)。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是人们已有的各种知识的总和以及与此联系的认知格局和模式。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并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的了解程度,特定的内容需要特定的结构来进行有效的表达。因此阅读理解不仅受到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三种图式,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何广铿,2001)。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强有力的图形技术,它可应用于阅读、研究和学习等各方面,释放出大脑的真正潜力(东尼·博赞,2009a)。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东尼·博赞,2005)。网络图可以充分体现文章的层次和脉络结构,即形式图式;位于中央位置的主题词和主干位置的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内容话题,即内容图式;分支下的关键词信息体现了文章的细节,充分关注了文章的语言知识,即语言图式。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丰富和巩固阅读过程中所需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二、图式理论的指导与思维导图的运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课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进行规划设计。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的三个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1. 读前环节

读前任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搜集、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等(祖瑞,2011)。学生对文章主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现以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中Section B 2b阅读教学的读前设计为例展示思维导图的运用。

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图1,并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在对话的过程中绘制出图2。师生对话如下(加下划线的词汇表示课文中的新词汇或关键词):

图1

T: I've drawn a cartoon character on the blackboard. Do you know who it is?

Ss: Yes, it is Mickey.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

S1: It is 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

T: Yes, it is easy to draw it on the blackboard. It is quite simple.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him?

S2: I know that his girlfriend is Minnie, another cartoon character.

S3: I think he is very popular and I love him very much.

T: Me, too. Many people like him. He is popular and famous. Do you know who created Mickey?

Ss: Disney.

T: Yes, Walt Disney. He was a great man. Because of Mickey Mouse, a simple and little mouse, Walt Disney became rich and successful. Now we are going to read an article about Mickey. What will the writer talk about in the article? Can you guess?

S4: I think the writer will talk about why Mickey is so popular.

S5: I think the writer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Walt Disney.

T: Maybe. Let's read the article and see if your predictions are right.

图2

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教师通过米老鼠的简笔图,形象、生动地导出了文章的主题,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记忆时所用的想象越生动,记忆的效果就越好(东尼·博赞,2009b)。图1有效地触发了学生的联想和回忆。教师紧接着通过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让学生说出米老鼠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在师生问答的话轮中引出会造成理解障碍的新词汇cartoon character、simple、girlfriend、rich、successful,并添加到思维导图上,同时把问答所用到的关键词Mickey、Minnie、Walt Disney、popular、famous和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也添加到思维导图上,这样既呈现了新语言知识,也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语言图式;最后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激活学生有关米老鼠的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读前环节不仅让学生熟悉了阅读文章的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式,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也给予了学生新的语言图式,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读中环节

读中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从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从整体理解的角度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杨延从,2007)。下面以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Section B 2b读中阶段的三项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任务一]略读

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圈出主题句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同时告诉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个句子,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该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略读技能,教师要告诉学生略读是眼睛看着阅读材料上的某个预选部分,以获得对所读材料的整体性理解(东尼·博赞,2009a)。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了三个段落的主题句: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并找出各主题句中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即resolution、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和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该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每个段落的主要话题,即内容图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涉及的话题是决心,每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是决心、决心的种类和多数决心的相同之处,从而快速把握课文的大意。

[任务二]跳读

让学生跳读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找出支持这两个段落主题句的细节。首先引导学生读图,确保学生了解图片中的信息。如图3(文章第一段)以决心为主题,从决心的含义、最常见的决心、何时下决心、为什么下决心以及怎样下决心五个方面介绍细节:

图3

图4(文章第二段)以各种不同的决心为主题,介绍有关身体健康、更好的计划和自我完善三方面的决心,每个主干继续伸出分支,说明各种决心的'具体表现形式。然后告诉学生主题句之后通常是支持性的细节信息,让学生找出相关的细节填写在图3和图4中。在填图之前,教师先告诉学生跳读是眼睛为了寻找大脑所需的特定信息而对材料所做的扫视,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过程(东尼·博赞,2009a)。

图4

学生不必从文章的首段开始阅读,也不必读完整篇文章,只要找到所需的文章信息就可以停止阅读。学生从图3和图4的结构可以直观地注意到每个段落的结构都是从概括到具体,即先总后分。在寻找细节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体会到文章的层次和脉络。该任务以思维导图的设计突显了段落的脉络结构,即形式图式;图中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突显了该段落的内容,即内容图式;分支下的细节信息突显了语言知识,即语言图式。思维导图中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是记忆的激发器,每个记忆激发器是揭露事实、思想和信息的关键(东尼·博赞,2009c),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方便学生对信息进行储存和回忆。该任务丰富了学生的形式、内容和语言图式,使学生理解了段落的大意和细节,并把握其结构,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任务三]细读

让学生细读文章第三段,完成思维导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5:

图5

图5以决心的相同之处为主题,分三个方面展开:(1)相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2)人们对下决心的看法;(3)你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方面在课文中能找到答案,第三个方面需要学生仔细理解、体会文章后给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前向学生解释如何进行细读,提醒学生务必仔细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细读策略获取了文中的有效信息,并能够通过推理和判断来表达自己对下决心的观点和看法,顺利完成了图5的填写。该环节以思维导图的设计突显了第三段的结构,图中央的主题句和关键词突显了该段落的内容,分支下的细节信息突显了语言知识。在思维导图中创造外形,会帮助你在一个更为容易回忆的形式里组织许多的数据(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图5以树状形式把主题句和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有组织、有条理地回忆信息。因此,该任务同样丰富了学生的三种图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三个任务的设计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层层深入,训练了学生的略读、跳读与细读技能,让学生明白要了解文章大意时可采用略读,要快速识别事实时可采用跳读,要进行理解、推理和评价时可进行细读,有时需要几种策略结合使用。以上任务也激活了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读后环节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后的任务设计不可或缺。这一部分的任务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下面以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Section B 3a读后阶段的两个任务为例展开说明:

[任务一]复述

让学生利用图6对文章进行复述:

图6

图6由一个中心话题“Ming十年后的生活”引出她的工作、居住地、宠物、运动和着装等生活的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分,而且根据需要可以无穷尽地扩展下去。这样,该课的主要内容都体现在图6中。图6用图解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来储存、组织、优化阅读内容,让学生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分类、理解,帮助学生高效地管理信息。在学生复述之前,教师先作如下示范:In ten years, Ming will be a reporter. She will meet lots of interesting people. She'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she went there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She . . . 学生利用图6对文章进行复述时,运用了一般将来时描述Ming的未来生活,巩固了所学的单词、短语和语法,即语言图式;运用思维导图对短文的结构进行了梳理,把握短文的写作脉络,巩固了形式图式。复述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实现了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下一个环节用思维导图写文章做好了准备。

[任务二]用思维导图写文章

让学生绘制“自己十年后的生活”的思维导图,并据此展开短文写作。教师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写作:

步骤一:让学生回答若干问题。如:What will you be in ten years? Where will you live? How will you go to work? What will you wear? What sports will you do? What pet will you keep? 由此导出六个关键词job、places、transportation、clothes、sports和pets,为画思维导图做准备。

步骤二: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与六个关键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应的单词或短语后,再通过PPT展示这些词语。比如,表示宠物的词有dog、rabbit、cat、mouse、goldfish、parrot、turtle等。该步骤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调用并巩固学生的语言图式,继续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步骤三: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先在中央位置画一个图像或写一个主题词,代表文章的主题;再选择合适的基本分类概念,把它们当做主要分支或者主要的子项;然后放开思路,增加一些信息,或者提出自己想说明的观点;最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基础弱的学生对每个关键词可以只扩展出一个分支,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出两个分支,基础很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出尽可能多的分支(如图7所示),以促进其能力发展,满足其学习需求。并且,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绘制线条或书写单词,色彩会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给图像带来活力,使其更为生动(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不同颜色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注意到分支的不同层次,充分发挥学生右脑的想象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图7

步骤四:绘制思维导图,并以思维导图为框架来写作文。学生绘制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形状各不相同,色彩缤纷,层次清晰,主题鲜明,主干与分支清楚,词汇的选择得当。

上述四个步骤使学生在写作之前激活了相应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有效地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调用这三种图式很好地完成了作文。基于图式理论的指导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克服了以往作文中内容空洞无味、结构安排不合理、脉络不清晰、语法和词汇表达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写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用现代的阅读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应根据阅读课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思维导图,通过主题词、图像、关键词和网络结构,帮助学生把阅读内容的主要精髓提取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来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和回忆。在读前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内容和语言图式;在读中阶段,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篇章结构和内容话题,即语言、形式和内容图式;在读后阶段,通过思维导图巩固学生的内容、语言和形式图式。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细读获取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有效地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阅读发展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Carrell, P. & Eisterhold, J. 1983.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 17(4): 553-573.

东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 2005.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东尼·博赞(著),丁叶然(译). 2009a. 快速阅读[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东尼·博赞(著),叶刚(译). 2009b. 超级记忆[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东尼·博赞(著),丁大冈、张相芬(译). 2009c. 博赞学习技巧[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 2009. 思维导图[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何广铿. 2001. 英语教学法基础[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杨延从.2007.任务型阅读的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1-4.

祖瑞.2011.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J]. 英语教师,(4):8-13.

;

『肆』 英语阅读课的步骤

阅读课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阅读前(Pre-reading)

在这段时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材料做好导读工作(Preparations for reading)。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1、精读

本层次是学习型阅读阶段,任务是立足于全篇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进行集中学习,并作适当的扩展、归纳。同时利用教具、简笔画、实际场景、生活实际创设新的微型语境,运用词汇、短语乃至句型,并适时的融入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

2、强化和巩固

学生对篇章结构、内容及融入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要围绕所读内容和遇见的新词汇和语法现象进行练习。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其学以致用。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主要是指泛读,是课堂教师的延伸。教师应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或其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阅读,增强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

『伍』 美国英语课上常见的八种思维图,拿来即用,让你的课堂666!

Thinking map 和 Mind map的异与同

每个课堂里面常用的思维导图是有两种,一种叫Thinking map,另一种叫Mind map。有人把它们都翻译成思维导图,然后也有人把Thinking map叫做思考图、思维地图都有,然后把Mind map叫做心智图。不管怎么样,怎么翻译其实不重要,关键我们来看看怎么用它们。

Thinking map包含了八种类型的思维图,这八种图也是对应了人在思考的时候的八种思维过程,可以用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写作、数学、逻辑思考等等方面的能力。

而Mind map是从一个中心点向外发展思维的一种图示方式。因为Mind map是一种打造我们大脑思考记忆的图示法,其实我们大脑思考网络是有不同的思维分支的,所以当我们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带出很多跟它有关联的东西,你就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还可以用到任何的文字、图画和标志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

无论是Thinking map还是Mind map,两种图在美国课堂用得都非常多,它们的作用比较类似。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的大脑思考,就感觉把我们的脑袋打开,然后推动它激发我们的脑袋去思考。还能帮助我们整理思路。

Thinking map和Mind map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你究竟在想什么?就是我们脑子里面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使用Thinking map和Mind map就可以把这些很抽象的思维具体地细致地表达出来。

除了自己整理思路,思维导图在团队的合作交流里面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我们可以把 我们的思路可视化地表达出来,那么其他人就能看得懂,就更加方便我们去沟通和讨论。

在美国课堂中学到的八种思维导图

一、气泡图

我要介绍的第一种图是气泡图,它是八种Thinking map里面最有意思的一种,有一个中心主题,然后用线段发散出很多气泡,每个气泡是一个创意,都和中心点有关联。比如这个图里面,这位小朋友心目中的外星人的形象有很多,他会很有趣、跑得很快、头上会有天线、坐着飞船来的。

气泡图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不断地发散思维,因为它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的泡泡,但同时也提醒孩子不要跑得太远,因为你想的东西是需要跟中心点有关联的。其实我们平时也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跟孩子讨论,比如说:你觉得妈妈是什么样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你自己又有什么特点?

可以用很多这样的例子来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为对有些孩子来说,如果你只是直接问他问题,他也许不会太想回答,或者有时候思路比较混乱。但如果说我们来画一个好玩的图,边画边说的话,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能想到很多你想不到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上面这个例子,这个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孩子们讨论第一天上课心情的气泡图。我们家长可以参考一下,因为谈心情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情,尤其是 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有时候不愿意说 ,那么如果我们用类似这样一起画图、一起游戏的方式,孩子就更容易打开心扉。气泡图很简单,我觉得很适合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用来整理思路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般一二年级的孩子都可以开始使用了。

左边是Thinking map里面的一种气泡图,而右边这个则是Mind map。其实Thinking map里面的气泡图就类似于一层的Mind map,所以大家可以看到Thinking map和Mind map之间其实还是有关联的。

比如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孩子们关于你平时在家里都可以做些什么的Mind map,然后作为小朋友他是用线段来表示,按照事情的类型来画分支。比如这里有四个分支,有relax(休闲)、play(玩)、do(做什么东西)等等好几个分支,然后每个分支下面还有子分支,比如说有休闲,他还想到了reading(阅读),另外还想到sleep(睡觉)、silent(安静),然后有文字,然后有图画,这就是一个很完整的Mind map。

同样都是你在家里可以干什么,另外一个小朋友就用泡泡来表示。但他是按照地点来画分支的,在客厅里面可以做什么、在厨房可以做什么、在外面可以做什么等等。这些图其实是不拘形式的,无论你是用线段还是用泡泡,只是有个大体的框架。 孩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他自己能看懂,能解释给别人能看懂就可以。

二、流程图

第二种是在课堂里面用得很多的Flowmap(流程图)。其实大家对这个流程图应该不陌生,它是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一种图。比如这张就是关于一个苹果的生命周期的流程图,苹果可以先从种子开始,会开花、树上会结出苹果,我们可以把苹果摘下来装在篮子里,最后再做成香喷喷的苹果派。看起来很简单的一种流程图,但是这种图对孩子们的写作上面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写作上面老师也用流程图用得很多。

我们看一下,这个是老师提供给一年级的孩子学写作的时候用到的一个图,叫做My story flowmap(我的故事流程图),其中包括有故事的开端、中间的发展、结束,老师会用这种图来帮助孩子,让他们在写之前,先想一下,可以把这种流程图填一下,或者是填文字、或者是画画,这样填一下之后,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有条理多了。

这个图是我曾经分享过的一个实例:怎么吃奥利奥饼干?每个同学就要得先把自己的吃法想一想,然后用流程图画出来。比如这位孩子的吃法是这样的,先是一整块饼干,然后他把它掰碎,再把它泡在牛奶里面,最后和着牛奶一起喝掉。其实在画这个流程图的过程中,就会触发把整个过程考虑得很清楚,然后之后再动笔写的话就简单很多。这是关于流程图。

Thinking map总共有八种图,我这里就不详细讲,剩下的几种我们大概过一下。

三、圆圈图

第三种是Circle Map(圆圈图),它适合更低年龄的孩子使用,其实这个图跟气泡图有点类似,但是它没有层次感,不像气泡图有一个线段,就是你感觉会有层次感,这种圆圈图就没有层次感,所以更适合小小孩。它中间的小圈圈表示一个主题,外面的大圈圈可以去填画任何跟主题有关的东西。比较松散的一种图,很适合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般来说,在学前班的时候,小孩就用到这个,甚至在相当于国内幼儿园大班这样的年龄。

四、双重气泡图

第四种,Double bubble map(双重气泡图),它可以用来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个图在逃逃的作业里面就出现不少。比如就像这两个事物的苹果和南瓜的相同和不同、比较爬行动物和水生动物两种动物的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还有在数学学习里面比较三棱锥和四方体的一些异同。这一类图我发现就是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年级还比较少,然后二年级的时候用得比较多。

五、复流程图

第五,Multi-flow map(复流程图),这个图主要是用在阅读。大家可以看到它中间是一个核心事件,在它的左边表示事件产生的原因、右边是事件引起的后果,通常在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个故事之后,我们就可以带着他一起用这个复流程图来做一个事件的起因、引起的后果,做这样的分析。

六、树结构图

一般来说,树结构图是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类的。

七、括号图

括号图表示事物的总体和部分的关系,这个图其实跟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上课的那个板书很像,我感觉人对图形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其实当时老师讲什么我都忘了,但是他板书的形式我还记得很清楚。

八、桥形图

最后一种是桥形图,它是可以用来做类比的,上下两个事物的关系是一样的,比如说这个图是一个颜色的关系,下面的东西就是什么颜色。

这些图看起来都不复杂,在美国课堂里老师也不会专门去教。我发现虽然孩子们都在用,他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Thinking map、Mind map这些概念。老师只是在日常学习中,带着他们用,慢慢地就知道了在做什么样的事情的时候画什么样的图,然后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一点。

『陆』 雅思阅读表格和流程图该怎么备考

流程图高分技巧
要用好表示顺序的连接词(Sequencing Words):
既然是流程图, 就不可避免的要说明过程的各个步骤和先后顺序,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几个词。例如, 表示过程我们通常用“ process” 或 “ procere” , 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步骤我们可以用“ stage” 或“ step” 来描述。
(1)在谈到第一个步骤时我们可以用连接词“ In the first place” 、 “ To begin with” 、 “ In the first stage”等引出。
(2)在进入中间的步骤时可以用“ Then” 、 “ Next” 、 “ After this/that” 等,
(3)最后一个步骤可以用“ Finally” 或“ Lastly” 。 当然, 如果有一些平行的步骤我们也可以用“ At the same time” 、 “ Meanwhile” 等来引出。
以上这些词如果用的太频繁也会使文章显得较为单调, 我们可以使用从句的方法使各个步骤的描写自然地衔接在一句话中。
例如:When the cleaning is done, the bottles are conveyedto a glass factory where they are cut into glass pieces which are then poured into a furnace.上面的句子用了 when/where/which 三个连词, 就把玻璃瓶回收的三个步骤” cleaning- cutting –heating 巧妙地连在了一起。
要学会使用被动语态:
流程图写好的第二个关键是被动语态的使用。 流程图表现的是客观的工作流程或事物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尽量避免用“ We should/must/need to do sth.”的主动语态, 改为“ Sth. Should/must/needs to be done” 这样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的恰当搭配, 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具有客观、 和学术化色彩。
例如:The proction of cement starts in a mixer, where limestone gravel and sand are convertedinto a mixture, which is then fed into a crusher. Here the mixture is ground into cementpowder, and then is passed through a rotating heater.
上文中用到了 convert、 feed、 grind、 pass 这四个动词的过去分词构造了被动语态, 使过程的描写显得非常专业。
引言段和结尾段的重要性在流程图的引言段和结尾段写作中可以适当进行过程的阶段划分和总结, 使文章的构思上一个层次, 摆脱“ 流水账” 的俗套。
This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recycling process of glass bottles. The whole process is a cycl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stages.
In summary, plants, humans and animals provide services for each other.Humans and animals need the oxygen that plants proce in order to stay alive.When humans and animals breathe out, they provide the carbon dioxide that plants need in order to survive.
以上就是雅思写作流程图高分技巧的全部内容

『柒』 英语绘本思维导图怎么画

以海尼曼G2的All About Penguins为例,介绍圆圈图(circle map)的用法。圆圈图用于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定义。在内圈写上主题,外圈是主题的相关特点。

(7)英语阅读中的流程图扩展阅读

美国教育学家David Hyerle于1988年提出。它一种可视化工具,是大脑思维过程的外化。举个例子,当用地图导航去某个地方时。

会跟随地图中显示的路线图,思维导图相当于大脑中的地图。思维导图有八种,分别是流程图、树状图、括号图、多重流程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桥状图、圆圈图。思维导图在美国课堂非常流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

热点内容
爱你喜欢运动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26 00:15:51 浏览:605
导致巨大的浪费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4-26 00:15:06 浏览:783
她喜欢苹果和橘子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26 00:13:46 浏览:674
英语朋友单词怎么拼 发布:2025-04-26 00:10:27 浏览:766
下周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4-25 23:39:31 浏览:453
民族汉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4-25 23:37:17 浏览:752
我也这样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 发布:2025-04-25 23:24:35 浏览:252
声探测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4-25 23:20:22 浏览:892
抬举感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4-25 23:19:05 浏览:657
一家人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4-25 23:08:01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