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批判性阅读评价
1.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表现性评价案例分析》笔记
一、问题的提出。
1. 引言
首先我将以布鲁姆的研究结果,来作为我们这一次讲座的一个引子。布鲁姆提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取决于阅读。研究表明,百分之四十四左右的天才男孩和百分之四十六的天才女孩在五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而有百分之八十的学习困难儿童都存在阅读障碍或者阅读困难。另外一个研究表明,八到十岁是人生第一个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阅读习惯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2.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
(1)语言能力跟阅读教学的关系。语言能力指的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这些碎片化的东西融合起来,最终把语言运用起来的整体的语言运用能力。落实到语篇阅读,除了语篇读后的理解,读后学习其中的语言知识,还包含读的过程中跟语篇、跟作者之间的一些思维的互动。然后判断、分析出作者提出的观点,从中生成自己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再把自己的想法互动、表达出来。
语言能力跟阅读教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可以学习到语篇知识,可以去运用语言知识,同时能够培养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培养语感,形成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文化意识与阅读教学。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文化,同时形成跨文化的理解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在语言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去接触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对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说,语言是载体,而文化是灵魂。
我们从阅读能够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中外文化,是学生获得中外文化的一个主要途径。拓展文化的途径,主要就是来自于阅读。学习文化能够让学生对文化产生一定的理解,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本的意义有更加深刻、更加到位的理解。
(3)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英语阅读的过程,既要借助思维,同时也在促进思维。
文本是作者的思维、观点的呈现。读者在解读文本内容的时候,是需要读者思维的参与的,是读者跟作者之间的在读的过程中思维的碰撞。孩子解读文本的语言和结构有助于形成学习英语的一种思维方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慢慢就形成Think in English 的,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方式跟习惯。读者跟作者之间的观念的碰撞,思维的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给学生抛出一些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
(4)学习能力与阅读教学。学习能力指的是使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并评估这些方式方法及策略的使用效果如何以及调整,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学习外语学习方式和方法。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语言的解读能力,意义的理解能力,信息的筛选能力,信息的存储能力,还有阅读速度,理解的准确率等等。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学习能力。我们说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的过程,就是从学习者到成功的学习者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从learn as a reader 到act as a character,进阶到think as a writer。最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你所读到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feel the book 到比较深刻的know the book,最后更加深度的去taste the book,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目标定位是获取文本信息,培养阅读技能,学习语言知识,拓展文化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然后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评价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存在着浅层阅读的现象比较多,特别是小学阶段。整体来说缺乏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设计也好,练习的设计也好,都是停留在表层提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另外,只满足学生碎片化阅读。目标就是在考试中能够拿到分,为考试而读,而不是为了培养思维能力而读。然后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缺乏一个长远的目标,缺乏为学生的后继学习,甚至是终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注。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这一块明确提出:突出核心素养在学业评价中的主导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我们如何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来设计小学英语阅读表现性评价活动,使得我们的阅读评价过程能够成为学生提升语言能力、获取文化信息、发展思维层次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而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呢?
二、案例与评析
第二部分就通过一些案例和评析来回答这一个问题。
案例1,就是一个书的目录。在目录里面有每课的课题。每一课从哪个页码到哪个页码。但是学生以后长期阅读,会碰到寻找他所想要阅读的章节的一个基本能力。
案例2,是一个动物园的海报。文本的内容,除了动物园的关门开门的时间,还有票价。动物园里面会有一些动物秀,分别哪些不同的动物秀,又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参观者进到动物园要注意一些什么样规则。学生第一个就是去判断。同样是信息的判断,这里面又涉及到信息推理,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再看任务二,请你增加一条新的动物园规则,结合生活经验,再补充一句。这个阅读题的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推理能力,语言的运用和创造能力。同时引导如何文明参观这一立德树人方面的信息。
案例3,主人公朱迪,同时收到三分邀请函。但是时间是冲突的,都是同一天。那么你要帮他确定,去哪个最合适。同时从这些邀请函来判断相关的一些信息。再看task two ,为了让朱迪能够以最合适的身份和行为表现来参加活动,请你用一句或者两句话来给他一个提示,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细节。这一开放性的题目也是当地的文化和生活的一种结合。生活的一些基本的礼貌、礼仪等等反馈出来了。
案例4,是朱迪跟尼克两个主人公,来到了中国,要买火车票从广州到北京去旅游。学生阅读票的信息并判断。我们生活中你拿到一张票,你也是必须去关注票面信息的。另外又多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外出旅游,特别是在中国旅游要注意一些什么事项?给一到两点建议。我们纵观上面四个案例,可以看出检测题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在完成纸笔测试的阅读过程中,就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是把生活经验,把积累下来的人文素养,本身的素养反馈出来。在完成这些案例的task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自己的生活经验。
案例6,读出这两幅图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写出来。这适合学生刚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读跟写融合的活动。学生一边读图,一边把这些现象描写下来,没有一个限制的答案。只要读懂了,读对了,写对了也就ok 了。
案例7,读两幅giraffe 和deer 的图。两种动物都有一些key information,读后去分析,写出两种动物之间两到三处不同的地方。它涉及到要读懂,要观察,也要对比,然后又分析,再用完整的语言输出。
案例8,小朋友上学的交通工具的调查问卷之后,有下面五个想法,来判断符不符合这个图表中的意义。虽然看起来阅读的东西都是图,但是你要去进行一些规律的分析。分析是经常还是sometimes ,是以什么样的一个规律来使用哪一种交通方式去上学的。这个案例中语言的复杂度不高,但具有比较高的挑战性,能够刺激到学生的思维。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统计,然后再通过语言的阅读跟理解。下面这些要判断的语句,还是需要语言的阅读和理解来进行对应。这样的语句对应这样的图表信息,对不对?符不符合图表的意思?这题能够融入学生的观察跟统计的能力。
案例9,是小学阶段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题,就是direction,或者说asking the way。它非常的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应的这些交通图,然后来阅读。就这个图用语言的表达,是不是合不合适?这能够检测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也融合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案例10,要阅读的是广州近年来的变化。before 是怎么样,现在又怎么样。这也是小学英语教材里面。then and now 话题的一个延伸。老师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更能够进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在文本里面简单的提取信息呢?我们看这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设计: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你观察到广州还有什么变化,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认为变化最大的地方。当然这句话不能是文本里面的话。那么你要读懂文本,然后排除文本里面所讲到的那些变化,再来增加你观察到的广州这座城市的变化。如果不抛出这个问题的话,它也就是读了读了文本,最多基于文本来做一些判断题,或者选择题,或者回答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一抛出来,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广州的变化的感受。这是真真实实的一种生活的体验。所以现在的命制的一些阅读的题,除了一些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些可以保留,而且要大部分的保留,但是不能百分之一百都是标准化的答案,应该有相应的多元的开放的这样一种能够撬开学生的嘴巴,能够引发思维,撬动思维的一些题目
案例11,是一个病历。这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平时多数是中文病历,那么一个英文病历能看得懂吗?当然这个语言的内容,语言的难度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这种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满足求知欲。英语的病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姓名、年龄、症状,时间,诊断,医生给的建议,是一种短语化的表达,不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转述出来给第三方,根据症状的一些key information,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以完整的语篇的形式来介绍状况。医生这两点建议还不够,还要去增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分析和结论。建议只要合理,能够对症下药,那么就得分。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测评要求,有利于准确全面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12,是读后促写的小创作。
案例13,展示性评价。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英语绘本,英语剧的汇演。可以进行即时的表演,也可以有一些比较大型的,比较正儿八经的大舞台剧。
总共十三个案例,就是为了解决刚才提到过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的三大方面的问题,缺乏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满足学生碎片化阅读,为考试而读;缺乏长远目标,缺乏对终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注的这三个问题。
三、小结。
优化阅读测评活动设计,关注学科的育人目标,育人价值,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这样的任务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去研究,不断的去改进,不断的去根据时代的育人的要求来进行进一步的去优化和改进,不断的去钻研的。
我们的英语教育的价值跟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有效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系统的掌握认知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行为与健康品格。
2. 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1.英语阅读这么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提高英语词汇量。
2.英语阅读这么重要,因为阅读有助于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体现在这8个方面。即:提高词汇量、批判性思维能力、记忆力、创造力、分析能力、建立自信心、注意力和专注力及更具同理心。
3. 批判性分析是什么
批判性分析
批判分析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去发现更深层的理解,不管所阅读的是小说还是非小说。一般性的阅读可能仅仅满足于文字说了什么,但批判分析性阅读则会回顾所阅读的内容,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所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怎样呈现的?
概念分析
批判性思维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4. 新SAT写作批判性阅读能力如何提升
1、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
要对原文展开合情合理修辞分析,掌握 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地阅读能力)是关键,也就是要break the whole text down into several parts.
简单来说就是要遵循3W 原则:
What the author does?(作者说/写了什么?)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分论点来支撑这一条中心思想的、每个论点之下又使用了哪些修辞技巧来support每一个分论点等等。
Why he/she does it?(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弄懂了文章的段落大意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即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段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的?
What effect this is likely to have on readers?(效果如何)有没有对读者产生影响?有没有达到作者想要说服读者的目的?
2、弄清修辞分析和总结的区别
Summary只是对原文信息观点的condensed paraphrase,即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换一种更加简洁、浓缩的表述方法来表达原文的意思。修辞分析是要用上述所说的3W原则去分析原文。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例子,就很容易搞清楚这个问题了。
例1:Summary(总结):Smith says global warming has negative effects and we should care about our world’s future.
Rhetorical analysis(修辞分析):Smith provides multiple negativ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nd punctuates his sentences with exclamation marks; thus, he uses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s and punctuation to create a sense of urgency in his readers to care about the planet’s status regarding global warming.
5. 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批判性阅读训练
一、创设轻松自由的英语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焦虑心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想法与教师想要的标准答案不同,产生一些紧张、畏惧、焦虑与退缩的心理,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学生的自主思考留下时间与空间,对学生的想法采取包容的态度,学生就会减少这种心理负担。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的、自由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往往放在引导学生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达到一致的地步,忽视学生内心对这些观点的看法与态度,忽视学生内心的疑问,教学环节基本上不存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这一内容。除了在教学环节缺乏批判性阅读之外,教师甚至会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采取压制的态度,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在这种长期压抑的阅读学习之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阅读教学中就会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质疑。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二、引导学生形成学会质疑的良好习惯
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过程。首先,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想法直接影响着读者,读者要试图接受它。其次,读者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读者既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又可以反对作者的观点,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是重视作者对读者的影响,而忽视读者对作者的反馈。即使读者有自己的想法与质疑也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模式之内,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有质疑的潜能,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这种潜能,并不断使其发展下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学会通过激疑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激疑,引导学生快速地发现一些疑点,进而思考与探究,多角度、深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提出问题,形成学会质疑的良好习惯。(2)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质疑的方法给予指导,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保证质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批判性阅读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时候,需要认识到批判性阅读的真正内涵,批判性阅读是对作者观点的一种质疑,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批评。批判性阅读的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机制选择。因此,在教学中,并不只是一味地批评与质疑。首先,要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判断,积极地保留,消极地批判。同时,阅读教学中的批判要科学、合理。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促使批判性阅读更加的科学合理,
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势在
必行。一线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观点,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要打破原有的局面,以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其思维结构为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探究表层意义上,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深层次意义,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发现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从多角度考察合理性以及检验在更大背景中的适用性等复杂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6.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
一、引言
近年来,绘本阅读教学在小学悄然兴起,让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阅读绘本时更多的是关注意义,而不是生词、语法,语言的学习融于阅读之中,成为自然发生的事情。然而,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师担心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所以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阅读内容的理解展开,基本没有让学生就所读内容展开讨论的活动,更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没有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对所读内容的不同理解。小学生虽然英语水平有限,但不代表其思维能力弱,而且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习语言,还应能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Facione,1990),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是好奇的,能不断地质疑,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评估,审慎地作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用心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寻求学科和探究环境所允许的精确结果(彼得·费希万等,2009)。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或看待某件事情,对自己的判断或结论能够提供充足的理由(Roche,2015)。
二、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启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人都认为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阶段是无法培养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杜威(1990)指出,学校必须为孩子做的事就是关注他们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在杜威看来,思维决定着人们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在儿童非常小的年龄时培养他们思维的习惯与品质非常重要。在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兴起了培养批判意识的教学尝试与改革;到了60年代,美国教育界更兴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批判性思维的运动,提倡在大、中、小学的课程大纲中开设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以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精神(方展画、吴岩,2005)。杜威的学生马修·李普曼认同这一观点,他同样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在其所有能力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关键(方展画、吴岩,2005)。李普曼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上仍是没有很大的进展,这是因为在他们过去的教育中没有能够完成批判性思维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理性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就有思考的能力,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孩子思考以及进行批判,不断地深化理解,而非老师主导课堂,以老师所说为对(罗兴刚、刘鹤丹,2012)。儿童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对话关系,对话是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得以显现的外在形式,在对话中没有确定的答案,通过交流儿童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获得思维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本身就强调交流与对话,语言是用来传递思想的,因此如何给学生创造表达观点、修正观点、获得思维发展的机会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三、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及策略
低层次思维多体现在跟读、背诵、复述类活动中,而高层次思维是体现在比较、反思、分析、推理类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加强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学生就能逐渐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解释意义和评价两个层面。批判性阅读就是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读者需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Pirozzi,2003)。批判性阅读也指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评价文本和作出反应三个步骤(何强生、刘晓莉,2003)。批判性阅读不是读者对文本进行粗略浏览,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其中内容的阅读方式,而是对作者的观点、倾向、假设进行分析、整合和评析(范莉,2008)。
可见,批判性阅读对读者的要求是能够在理解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分析与评价,大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实现。第一层次是对文本本身的处理,即理解大意,读者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于文本信息建立立体的网状关系图。第二层次要求读者能够跳出文本,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推断言外之意。第三层次是回归文本,就文本结构、写作方式、作者意图、作者观点等展开分析,并提出质疑或作出合理评价。读者在这些活动中与文本进行了充分对话,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获得思维能力训练。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建议
1. 理解文本大意(即“意”)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利用合适的文本发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视化的能力。
7. 帮我翻译下第二段,谢谢
Critical Reading 批判性阅读
Critical reading applies to non-fiction writing in which the author
puts forth a position or seeks to make a statement
批判性阅读适用于纪实文学创作,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或者去说明什么
Critical reading is active reading.It involves more than just understanding what an author is saying.
批判性阅读是主动阅读,它涉及不仅仅是明白作者说的是什么。
Critical reading involves questioning and evaluating what the author is saying,and forming your own opinions about what the author is saying.
批判性阅读涉及质疑和评价作者说了什么,和关于作者说了什么有这自己的意见 Here are the things you should do to be a critical reader.
以下是批判性读者应该做的事情
Consider the context of what is written.
考虑书写时的语境
You maybe reading something that was written by an author from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than yours.
你可能阅读一些文章的作者与你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Or,you may be reading something written some time ago in a different time context than yours.
或者,你也许阅读的文章写于一段时间以前与你有这不同的时间环境。
8.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1.教学内容分析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旨在作出准确的判断,是以有依据的判断为目标,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确定事物真正的价值或优点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维让人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权威或习俗。《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议论文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优质材料,但高中英语教材却比较缺乏适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议论文语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模块一至五为例,25篇主课文中包括15篇记叙文和7篇说明文,其余3篇为对话,缺少议论文体裁。因此,备课团队选取了199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阅读理解C篇作为此次培训会的教学材料(见附录)。
该材料的文体为议论文。中心话题为是否应该支持动物园圈养动物。文章结构清晰,论点、论据以及结论明确。文章以反问句开头,表明作者的观点——把动物关在笼子里是对动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别以动物园声称关心和拯救濒危动物的陈述开始,然后作者通过事实、例证、研究发现以及数据驳斥动物园的说法,最后得出结论——人们不应再支持动物园,而应该支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组织。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使用了很好的论证技巧,如使用研究发现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论据不够客观,语言表述过于绝对,某些言辞明显有夸大其词之嫌。该语篇适合培养学生辩证地、批判性地看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该材料经过整合改编后全文总长231词,一些生词,如zoochosis,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其意思,词汇难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长难句,如文章开头的反问句等。考虑到本篇阅读材料结构清晰这一特点,在学习方式上备课团队决定采用学生自主阅读、记录关键信息、自主构建文章形式图式和小组合作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探究、体验,与文本对话,丰富自我,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和鉴赏课文。在阅读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使课堂呈现思维的多元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学生分析
文本话题为动物园和动物保护,学生对此话题熟悉,基本都有去动物园的经历和相关经验。同时,高中学生已基本形成对一些事物的判断与看法,因此从背景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能力上能够与作者的思维进行碰撞,甚至产生冲突,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教育契机。由于本次观摩活动是借班上课,可供选择的授课对象为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最后备课团队选择了高二年级的学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来源于高考题,适合对象是高三学生,经过整合处理后从词汇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适合高二学生。其次,高二学生的阅读量和视野均较为开阔,他们通常会通过电视、纪录片、阅读材料和报刊了解一些有关野生动物和圈养动物的情况。第三,高二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更广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他们有更好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作出具有个人意义的判断。
3.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备课团队将本节课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的阅读课,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通过快速阅读识别并理解作者反对动物园圈养动物的态度和观点;通过细读获取并理解作者的论点、论据及结论,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同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逻辑关系,并进行阐释。
(2)能通过批判性阅读来评价作者的论据、观点以及结论,调整和丰富个人观点,并进行分享与表达。
4.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作为一节代表北京参加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培训会的课例,应该在模式上有所突破,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
① 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在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仅仅停留在信息提取层面,对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关注不够。
备课团队决定在本节阅读课上重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做积极的阅读者。教师引导学生对任何可能形成结论的陈述提出合理的质疑,寻找有力的证据,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批判性思考之中:从识别文章的主要观点,到获取支持观点的证据,再到最终找到作者的结论,教师一直鼓励学生思考,与文本互动。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不断对自己提问:文章内容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阐述什么观点?作者给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这些理由说服了?我的依据又是什么?我自己又得出什么结论?我自己的观点是否令人信服?
在这一系列的质疑、碰撞、调整的互动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贯穿了整节阅读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得到强化和提升。
② 关注具有个人意义的阅读体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要求英语教学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更关注结果,忽视阅读体验过程,而且对个性化阅读关注不够。
备课团队决定在本节课上采用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阅读活动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鉴赏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本篇阅读文章的中心话题为是否应该支持动物园圈养动物。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就是理解作者对于这个话题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在信息输入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安静阅读,以记笔记的形式获取作者对于这个话题的观点、论证过程以及结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体会了作者完整的思维过程,也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了自己对动物园圈养动物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最后个人观点的形成和表达作铺垫。整节课是一个丰富和表达个人真实思想的过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在理清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线后,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①激活图式,形成阅读期待。学生通过观看动物在自然环境和在动物园里的两种不同状态,激活有关动物园及动物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形成想要通过阅读去了解作者观点的期待。
②建立语篇图式,深化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识别并归纳作者的观点、论据以及结论,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记录关键词和绘制不同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语篇的逻辑关系,将语篇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图像信息,从而整体感知语篇的内在语义关系,推动深层理解,同时建立起议论文的形式图式。
③丰富图式,构建个人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分享,修正对文本的理解,然后再次进行批判性阅读,结合个人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表达对作者观点的看法以及对作者论据的客观评价,形成个人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3)教学内容的调整
对于刚进入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本篇阅读材料无论从词汇量上还是从句式结构的复杂程度上都有点偏难。因此,备课团队对阅读材料作了以下调整:
① 文本生词的处理
由于是高考阅读文章,文中一些词汇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生词,而且上下文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线索帮助学生猜出词义。因此教师在阅读材料中对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词标注了中文释义。
② 复杂句式的处理
教师在前期教学中发现,在识别和归纳作者的论据时,很少有学生会提及圈养动物的效果。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碍,因此学生对这一点避而不谈。由于本节课主要是思维训练课,教师不愿意打断学生思维活动的连贯性,故不涉及过多的长难句讲解。于是备课团队经过与外教讨论,将该句调整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处理
由于本次课例的时间为35分钟,在一节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英语阅读课上,若要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同时,自主阅读并记录关键信息的学习方式更增加了对时间的要求。因此,备课团队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应该从原文第三、四段中删去一段。最终我们选择删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关圈养繁殖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1.教师给学生播放两段视频。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猎豹自由奔跑的视频,学生可以充分感受猎豹的速度。第二段是关在动物园里的美洲豹来回踱步的视频,学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学生观看第一段视频后,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学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师继续追问:Where does it live? 学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来,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学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师继续追问:Where does it live? 学生答:In cages.
2.学生简单表达个人对动物园圈养动物的看法。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点。学生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激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
关于野生动物与圈养动物的两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野生动物与圈养动物的区别,更让学生在为野生动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动的同时,为圈养动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后教师的“寥寥数语引领学生入境,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 (注:摘录自比赛现场外专委的微信互动平台中老师们对本节课的评价,以下简称“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综合各方观点,经过分析判断,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将学生的观点分类记录在黑板上,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输出环节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备。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回答问题: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该问题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后教师追问: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学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师又问: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学生没有迅速定位关键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大声朗读第一段,之后继续提问: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学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师对这一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这个句式被用来表达强烈的质疑。接下来教师追问: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学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文章,并检测自己的推断。学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动物园方与作者持不同观点。
[设计意图]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识别作者的观点(Cottrell,2011),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找到作者的观点。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一个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问句。本句话是文章中的一个长难句,首先这个句式学生比较陌生,另外该句还包括一个宾语从句和一个插入语。但这句话是作者观点的出处,如果学生对这个句子不理解,那么就会影响后面的阅读,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此带着学生一起理解这个句子,并引领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这个特殊疑问句式表达的强烈质疑。
教师通过追问第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学生不需要马上回答这个问题,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观点,还可以与作者互动,甚至可以质疑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学生细读文章,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以下信息:作者的观点、动物园的说法、作者驳斥动物园说法的论据以及作者的结论。
教师提醒学生记笔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以上信息以思维导图、表格或流程图(见下图)等形式组织起来。
9. 中小学生在纯英文批判性阅读写作这块为啥普遍欠缺
对中国抄学生来说, 苦学英语多年仍写不出结构清晰、地道生动的文章,重要原因正是课外阅读量和阅读的深度、精度都不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说到底,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审慎地对待问题。英锐批判性阅读写作教会孩子们反向,多维度思考的能力,然后用文字清晰的将思路有技巧地表述出来,对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10. 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耶鲁大学阅读写作讲师艾米丽·乌尔里希(Emily Ulrich)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该如何阅读。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术研究时经常使用到,它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思考能力。
我们日常里的消遣式阅读,可能只读出了书的内容,也就是“what”,只有继续读出“how”和“why”,完成这三步,批判性阅读才算完成。“how”指的是修辞手法、叙述角度、场景设置、人物设置等;“why”是指作者为什么要通过这些手法去描述这样的内容?作者想表达出什么样的主旨或观点?
乌尔里希说:“当你拿起一本书,还没有翻开的时候,阅读就开始了。这个时候,你要问自己,你想从书里得到什么?想通过什么样做笔记的方法再次激发你的学习?当你合上一本书时,阅读还在继续。如果你要让知识成为你自己的,那你就要消化文本,用批判性眼光重新审视这本书。”
批判性眼光说的是,你要和文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独立地进行评价,而不是跟着作者的想法走,她建议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时刻提醒自己问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很多人在读书时会出现“失忆”的状况,比如记不住故事中的人物,隔两天再看时已经忘记了内容。对于这种情况,乌尔里希建议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做注释,这也是在强制大脑进行回想。
她还分享了三个做阅读笔记的建议:首先,圈出书中的基本信息,比如,情节、人物、主要事件、重要地点。这样,就算过了几周,你还能轻易地把书翻到相应内容所在的位置;第二,要对具体的内容做标记。注意作者有没有使用不寻常的语言、意想不到的对话、怪异的文章结构、重复的写作模式、反差很大的形象描写、重复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等等。这些细节能够帮你开启一段对话,解释自己的观点;最后,标记出让你产生情感共鸣的语句或者片段,然后记录自己的感想,“无论是你不懂、让你觉得奇怪或者是让你感动的,你都可以记下来。因为,记录感想就是保持一个人在阅读中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