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阅读英语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表达都有一种较为固定的方式,这种较为固定的方式还会对他的英语学习产生某种制约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报刊选读的教学中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练地掌握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目标语文化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评价立场,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说,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
1关联性原
英语报刊中的内容非常广泛,信息量也极大,反映的是英美国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最理想的材料。面对这样一种材料,要使自己的教学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在海量的新闻中选择那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作教材,要注意它与目的语文化的关联性。在英语报刊选读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将与目的语文化有关联性的新闻作为教材,只单纯地直接向学生讲西方的文化或生活习俗,就会破坏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会使教学内容显得不着边际;另一方面,也会使教师的关于文化的讲授显得空洞与枯燥。因此,重视关联性,就成了英语报刊选读课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2引导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矛盾,一直是教师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引导性恰恰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尤其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常常要鼓励学生重视教材中相关事件或论述的文化背景。但文化背景是十分宽泛和复杂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和风俗习惯,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因此,在如此丰富的领域中,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也更不可能自主地将报刊中的相关材料与其文化背景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可以通过提问式、讨论式或启发式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之逐步形成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使之能自主地选择相关的信息并将其向相关的文化背景延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思辨能力。
3交际性原则
英语报刊作为一种英语国家的新闻媒体,其特点决定了对它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接受大量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同时能学会更好地运用英语来达到成功地与人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将之与自己的母语文化作对比,也能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此才能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英语文化,直至将自己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之中去,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应对,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休克”的状况。
4层次性原则
文化有其层次性,因此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这也就是说,语言文化知识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或若干次的关于文化的讲解就能让学生对异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有选择地、分阶段的讲解以使处于初级层次的学生首先打好英语语言的基本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介绍应限于其浅层文化,如词汇、术语、专有名词、谚语、成语和习俗等。而在较高级的阶段,则要从交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上的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贯彻层次性原则还要求教师要考虑同一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对语言文化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这一因素。考虑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在文化引入的选择上,就会设法既使程度稍差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又使层次稍高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二、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
在英语报刊中,新闻报道的题材包罗万象,词语浩如烟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教育等广泛的领域。面对如此状况,教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相反,必须根据对学生进行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需要而有所选择。笔者认为,这种选择很重要,选择应以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
1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中包括英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等。例如,宗教代表着英语国家某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同时也体现出了那个时期、那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基督教、圣经及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对欧美国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该国的新闻媒体中的成员,其记者在写新闻或介绍他们的某些政界人士的
政见或讲话时,引用一些宗教经典就是很自然的。如,the writing on the
wall(出自《圣经》,意为“灾祸将至的预兆”);再如Pandora’s
box(意为潘多拉的魔盒。该典出自希腊神话,比喻“灾难之源”或“是由于不明智的干预而引起的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此类词汇或短语常常会见诸英语报刊。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只从字面上对之加以解释,那就会造成误解。
2政治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无论是其中的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与该国的历史发展和政治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报刊中,政治总是其中的重头戏;而在关于政治新闻的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又常会针对自己的读者群而大量地使用一些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方式。如,meet
one’s
Waterloo(1815年,由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德、荷等国联军,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决战,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被放逐到一个海岛上,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个成语是大败或遭到决定性的惨败的同义词,如果我们对该历史事件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就能很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反之,则不可能对之有准确的理解。
3文学艺术
无论是英语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关于文学艺术的历史。传统逐渐积累沉淀,就形成了他们的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所特有的文化喻意。英美报刊文章中常包含着英美国家深厚的关于英美等西方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古典文学的底蕴。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一部英语史诗,该史诗描写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篇报道中,作者如此表述,则是意在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的。对此,如果我们不了解Odyssey在这儿是“漫长历程”之意,那么我们就难以理解Nixon’s
Odyssey to China的真正含义。
三、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虽说是教学应因材施教,虽说是教无定法,但在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肯定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肯定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对比类比法
对比类比法是指将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与不同。英语报刊中的新闻报道均具有时新性,反映的是其最新的时政动态。所以,将中英文化的比较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的意识,有助于化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例如,对“吴老师”的称呼,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按中国的习惯总会使用teacher一词,中国老师也会认为这很自然,可英语本族语者对此则会很反感,认为这是不礼貌的。teacher是一种职业,不能作为称呼。我们可以说Mr.Wu,但不能说Teacher
Wu。Sir可以被作为尊称来称呼老师,如Thank you,sir类似的还有madam,Miss,Mrs.和Mr.
2扩展性
教师在讲解某一词汇或介绍某一背景知识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该词或该背景知识的表面意义的讲解上,而应该扩展该词的文化内涵,或应对该背景知识加以延伸。词汇构成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而在其物质外壳的后面则隐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history一词,由其构成可以扩展到英语语言和文化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而当谈到数字“13”时,就不应该只讲“1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厄运,而应该将其扩展到中英数字文化中的异同中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
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是纸质教材和英美报刊,资源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也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等问题的出现。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报刊,其特点是它的时效性和时新性。由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能使用的往往都是“旧闻”,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把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目前,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可以使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样,同时也能消除传统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存在的总在使用“旧闻”的尴尬状况。首先,教师可以登陆英语国家各大权威报纸的官网,取得他们最新的新闻报道。其次,教师还可以针对自己要阅读的报刊文章或新闻报道,收集一些与该类报道相关的英语国家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图片、电影、电视、幻灯和录像等资料,以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㈡ 跨文化交际英语阅读教程1答案
I.CCBDDAADCB
II.1. parks2. people3. swimming4. because 5. shops
㈢ 跨文化交际英语问题,请高手用英语回答一下,不要软件
Analysis: there's a lo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culture. we all know that american people may direct than chinese people, they do what they say, but chinese people may come to the opposite, don't tell what they want directly but in a indirect way. this is an example of culture ga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failure of George start from his mistake about chinese business man:" Since he had read that Chinese find getting down to business immediately too abrupt and rude",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 he began a casual conversation, eventually leading up to the topic of his procts and suggesting how Mr. Li’s company might benefit from using them." but Mr.Li don't think same as George, he may think that George was too informal that not respectful enough or make the conversation less important by feeling.
so when they consult about the meeting, George uses very informally utterances and make discission directly and "abrupt", but Mr. Li use indirect word to reject his suggestion, then use indirect form reject his meeting.
suggestions: in this case, George should use formal conversation with Mr. Li, and Mr. Li should more direct and frank to George, if they can respect each other and use the common senc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business conversation would go on wheels.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㈣ 求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英文版的,谢谢。
Jiang Anshi applied for a job as a computer programmer in a large foreign-owned computing company. Because he was very well qualified in computing and had extensive experience, he thought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chance of getting the job. Three people interviewed him. They started out by asking him questions about his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He answered confidently.
Suddenly, however, one of the interviewers asked him whether he could work in a team. Jiang Anshi was rather surprised at the question but said, “Yes.” He was then asked why he was interested in this particular job. He explained that the job was very suitable for him as he had done similar work before. He also explained that the salary was better than the salary he was currently receiving. Finally, he was asked if he himself had any questions. He did not.
Jiang Anshi left the interview feeling that he had done well. However, he did not get the job and later found out that the successful applicant had less experience than he had.
Analysis:中西方人们对面试的概念有一定区别。西方招聘单位在招聘职员时,更注重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应聘职位的兴趣而不是简历上的一些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等,他们认为面试的目的是使招聘单位与应聘人相互了解,招聘职员是双向选择,而不是招聘单位单方面地了解进而选择应聘人员。
㈤ 跨文化交际英语的论文
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与来自他国的人们进行交流。当下,这种跨文化交际已经变得不可避免甚至是频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英语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跨文化交际英语的论文篇1
浅谈在跨文化交际中关注中西方差异
论文摘 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英语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世界的通用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中国对西方的了解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则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群体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标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的使用上,文化背景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国家的人交流时运用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因而常常使得中西方交流时陷入尴尬的境地。总之,忽视中西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走入陷阱,而导致交际失败和尴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进入WTO时代以后,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西方的文化,达到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因此,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与西方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避免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二)
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广泛运用的语言,更深入了解西方国家,更好地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服务。第二,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解决和避免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冲突,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更大地发挥我国在国际上的作用。第三,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有利于本国语言的学习。在学习中,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更精准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社会,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加深自身文化理解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尽可能多地主动理解对方的文化特性,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多重文化能力、善于跨文化交际的现代人,在保持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好的一面,使自己能够顺利进行双向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2]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究出版社,1999年.
[3] 闫传海,张梅娟:《英汉词汇文化对比研究》,陕西: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聂淼.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
[5]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6]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跨文化交际英语的论文篇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通用性语言,英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同时也是各个学府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一门必要课程。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其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阅读教学则是英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该文首先论述了跨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中的必要性,其次对英语阅读中存在的跨文化障碍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角;英语阅读;教学英语
阅读涉及的材料知识面广,信息含量大,并且包含了大量的源语言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内容。英语阅读的实质是阅读者通过语言与作者进行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形式的阻碍,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性,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1跨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中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一个过程。语言因素中的跨文化交际表现在词汇、句法、篇章等;非语言因素的跨文化交际表现在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和各个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教学学科,而绝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缺少直接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所以英语阅读成为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若要提高阅读水平,就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都会出现下述问题:学生将文章中的生词和语法知识通过工具书查清楚后进行阅读,而阅读完文章之后仍然不知所云,这便是缺少跨文化知识作为阅读支撑的直接体现,词汇、语法知识可以通过工具用书查明解释,而跨文化知识则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培养。
2英语阅读中跨文化障碍分析
2.1语言因素
1)词汇
词汇是英语阅读中最能直接体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主要因素,语法为第二影响因素。英语中有些词汇不仅具有其表面意思,且将其放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中国文化中将孔雀作为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peacock则为炫耀、骄傲的意思。如果学生不清楚类似词汇在源语言中的具体涵义,则会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障碍。除过一些简单的名词,英语阅读中的专有名词也会使学生产生困惑,例如UncleSam指代美国政府而不是一个名为山姆大叔的人。
2)俗语
俗语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文化精华所在,并且正宗的英语文章中往往会包含大量的俗语,对这些俗语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产生曲解。英语中有一句谚语为“Speakofdevilanddev⁃ildothappear”。这句话在汉语中可用“说曹操曹操到”表示。如果学习者无法理解这些俗语,则会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
3)语篇
英语阅读往往是以语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因此学习者在进行阅读英语文章时应该了解整个文章的文化背景。众所周知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西方作品的文章结构会使阅读者无法找到文章的主要主旨。
2.2非语言因素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学习者理解自身文化与源语言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是提升英语阅读效率的基本要求。学习者在阅读时往往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文章,从而导致其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真是思想,影响了阅读效果;西方人在写作时通常会应用演绎模式法,而中国人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应用归纳模式法,这两种不良思维方式主导下的写作、阅读思路会使中国学习者在进行英语阅读时难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者在进行阅读时经常会用刻板印象理解文章。例如,亚洲人认为美国人比较开放,美国人认为亚洲人比较节俭,所以应用刻板印象进行阅读会对文章产生误解。
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3.1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导入文化知识英语文化知识导入应该遵循系统性、紧密性、实用性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严格按照这一原则进行。
1)阅读教学前应介绍相关文化背景
阅读文章的相关背景一般包括社会制度、年代背景、历史地理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因此要求英语阅读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次具有跨文化的敏感性。在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时教师可以应用对比法将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并且以不同形式将文化素材向学生直观的展现出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2)阅读教学时导入词汇、俗语、语篇等文化知识
一般情况下词汇的文化导入主要应用比较法,即比较同一词汇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词汇。可以应用讲故事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导入俗语,这种直观的形式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3]。篇章结构文化导入可以应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分享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不同理解,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英语阅读思维。
3)阅读教学后的跨文化知识巩固
知识巩固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必要步骤,因此教师可在阅读后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对知识进行巩固。具体的实践性训练包括口头训练进而书面训练两种形式。口头训练有角色扮演、口头复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增加其非语言行为,从而有效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书面实践内容包括应用所学文化知识进行造句、翻译或者写作等,这种锻炼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认识到阅读中存在的跨文化因素,并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跨文化障碍的意识和能力。
1)不断提升其语言知识范围
一篇阅读文章中涉及的语言知识非常多,因此阅读者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是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的必然要求。学生应该在阅读课前积极主动的对文章进行通读,并且把不理解的词汇、语法标注出来并一一查阅相关资料。其次还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这样才可以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快速地了解文章主旨。
2)树立跨文化意识
树立跨文化意识是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前提,只有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敏感性时才能在阅读文章时意识到跨文化现象的存在,并且用客观、了解的心理取理解文章涵义。在进行阅读时,阅读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中式思维理解文章,从而不断提升其英语阅读效率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提升其英语阅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持续性动力。若要增加英语文化知识的广度,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只简单地依靠教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应该在课后不断阅读相关文化知识,做好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从而为其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4结束语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英语阅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做好英语文化导入工作,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姚伊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孟巧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杨桂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4]朱怡.五年制高职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广场,2015,12:80-81.
[5]蒋珏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英语广场,2016,4:83-84.
㈥ 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200
Since the world has various culture,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is obivious,too.
Such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metimes can be difficult.They are originated from misunderstanding,discrimination,or merely unfamiliar with other culture.The influences of such misunderstanding are usually negative.For instance,negotiation with foreign partners may be prevented e to lacking of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ir culture.
Then what can we do to decrease,if can not eliminate such misunderstanding?First and foremost,it is fundermental to get in touch with different culture so as to know more.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network,as well as magzine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master more knowledge of other cultures.
In this age,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inevitable.Thus,it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take part in such trend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不是特别明白你作文的意思和要求,按我的理解写了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如果你是需要英国的跨文化交流,你再修改下,大同小异.
㈦ 高职英语阅读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职英语阅读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前言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加强语言基本知识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由于进行对外交流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惑和不解,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文化图式的角度出发,在高职阅读中强调注重丰富内在的文化图式,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图式
20世纪30年代,英国认知心理学家SirFredericBartlett提出了图式的概念。他认为图式是“以往的事件或经验的功能性编组,这种编组总能在任何有机的相适应的交际应答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在语言交际中,如果我们大脑中的“功能性编组”被激活了的话,交际就能顺利进行。
由于各自的研究目的不同,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图式理论,并对其分类。但无论是怎样的定义和分类,他们都认为,图式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其中,GeorgeYule认为:“文化图式是某一特定文化中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先验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可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如果读者缺少这种知识结构,在理解中就会遇到困难。在文化图式中,我们可以说图式是容器,文化是容器中的内容,两者关系密切。
三、英语阅读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第一,图式相同。乔姆斯基认为,一切人类语言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种语言的普遍性是学习一切人类语言的天生能力,是一切语言的蓝图,是一切语言都具备的普遍特征。人类所共有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使得不同民族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及思维形式,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时会有着相同的文化认知基础,即交际双方拥有相同的文化图式。文化图式的`重合能促进交流双方感知对方的思维形式、情感反应及认知方式等,使不同民族之间得以相互沟通,有助于顺利地跨文化交际。例如:狐狸生性狡猾,在英汉两种文化下都用于形容人狡猾、奸诈,有asslyasafox(狡猾如狐)。又如,蜜蜂在两种文化下都含有勤劳、勤恳、默默无闻的文化内涵,英语中有asbusyasabee;绵羊的温驯,英语说asgentleasasheep;天鹅的优雅,英语说asgraceasaswan;兔子的迅捷,英语说asrapidasahare。
另外,许多植物名称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相同。比如人们常用花来比喻貌美如花的女子,汉语中有“人面桃花相映红”,英语中有“Sheisarealpeach”。在汉语中,玫瑰代表甜蜜的爱情,在英语里也有这样的诗句:“Yourlipislikeared,redrose.”因此,就文化图式重合现象而言,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可根据相关信息,在头脑中激活已有的图式,进而同化重合部分,并将其整合到自身的图式结构中,从而使得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第二,图式不同。因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生活地域、自然环境、信仰、生活方式、习惯等使得人们对于自身情感、思想、行为的表达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文化图式的具体形成过程中,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图式认知结构。因此,即便是同一事物,其在不同民族中所激发出来的文化图式也可能会大相径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图式的差异导致交际者按自身的认知习惯来理解话语,造成了言语表达和理解的信息不等值现象。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虽然交际一方的大脑中也有交际中所提及的目的语文化图式,但其本族语文化图式和目的语文化图式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的情形下,往往无法准确地解析对方的信息,从而出现交际障碍。同时,人们倾向于按照本族语文化图式来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这必然会影响交际的进行。
第三,图式缺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式认知网络结构中,由于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因素,使得交际一方不具备另一方语言中所包含的某种文化信息的图式,即出现了文化图式缺省,这经常会导致理解中断,使人们无法建立起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无法获得相同的情感体验,导致在认知推理过程中无法找到相关文化图式并使之激活,因而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失败,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失败,从而影响交际。
四、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认知图式的能力,由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利用教学过程,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了有意的尝试,希望通过后期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积极发挥图式和文化图式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32。
[2]YuleG.Pragmatics[M].Oxford:OxfordUniversity,1996:87。
[3]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4]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J].中国翻译,20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