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主要教學特色怎麼寫
A. 我國中小學英語新課程設計有哪些特點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省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引導小學學科教學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邁進,我們組織編寫了《廣東省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研修手冊》。這套書按新課程的結構體系編排,小學共分l0冊。本冊為《小學新課程英語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分冊。
本書在設計和編寫上,力求把現代英語教學理論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提供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教案,以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幫助教師更好地運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從而進一步提高我省小學英語教學的水平。
本書分為兩編。理論編是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概說,分析新課程的英語教學理念,並就國家《英語課程標准》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法」教學模式的特點作了具體的闡述;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和教案的撰寫,提出較為詳細的說明和建議。案例編主要是選擇我省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中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案例。這些教學設計和案例,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主體,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學習英語的教學原則。任課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教學手段諸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顯著效果,對小學的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為此,我們把這些教案、課例結集出版,並請有關專家點評,以期達到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B.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內容
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職業選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英語課程有利於學生體驗中外文化差異,豐富思維方式,增進國際理解,提高人文素養。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並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性
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課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性化的活動,學習者由於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等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連續性和漸進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採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五)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並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思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日常教學中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
(六)豐富課程資源,豐富和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路信息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三、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為指導,綜合考慮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建立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系統而持續漸進的英語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最終目標,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五個方面設計整體課程目標和分級目標,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它們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使英語課程既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優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較強的文化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 中學英語 高中英語教學特點有什麼樣的差異 具體點
小學來生的特點是根據自自己的興趣去學,所以小學老師比較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中學老師就不同,因為這時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學習英語的基礎,而且也開始自己形成一種學習英語的基本方法,這時老師比較注重的是學習的知識性的建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
D. 中學英語教學中用多媒體教學有哪些優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分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所以我們現在的中英語教學需要老師能為學生開辟出一條學生愛學、易學的特色教學之路,「利用音像和網路資源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中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培養他們運用中英語的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中英語素質。多媒體正是可以輔助我們教師實現這個目標的現代教育技術。它以其獨特的優勢為我國從目前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提供了相應的物質基礎,理所當然地成為中英語素質教育的必要工具和手段,成為傳統教學的突破口。那麼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有哪些基本的優點和意義呢?
一、中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及意義
1.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創設了良好的中英語交際環境
多媒體以其暢通的信息渠道為大眾所青睞,它集光、影、信息處理、傳遞、文字輸送等功能於一身,讓學生能直接接觸五彩繽紛的世界並切身體會,從而為教學開拓了更廣闊的天空,為學生盡快汲取知識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讓學習者有機會練習整體表達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得以進行大容量的模擬交際。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運用中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例如在講授Book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這個單元時,我們可以圍繞話題「幽默」,對這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進行改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製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呈現、輸入課文內容,創設交際情景,幫助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圍繞話題開展活動。首先藉助多媒體播放關於Mr. Bean的搞笑劇短片,活躍課堂氣氛,然後由短片引入到「What is humor?」這個概念上來,然後又可以通過國內外的「幽默大師」的圖片及flash給學生展示一些關於幽默的詞彙及短語,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下快速站我本單元的一些重要生詞。這樣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的多種交際情境,能向學生真實而立體地展現所學語言的使用環境,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所設情境的單調性和非真實性,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擺脫母語羈絆、讓各種感官接受語言新鮮的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有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願望。這樣一來,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美好的情感體驗中完成了老師所交給的交際活動任務。
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活躍了課堂氣氛
多媒體中英語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的動畫效果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易於學生掌握。其交互性將授課內容和學生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動靜結合的特點,能充分再現語言情景,並將知識訴諸畫面,達到聲、畫交融。教學內容更具體、更生動,使人如身臨其境,學得輕松愉快,有樂趣;印象深刻,理解透徹,不容易遺忘,從而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更好地提高中英語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更多了解各種主題公園的特色,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給學生播放Disneyland 和Dollywood 的圖片和其他主題公園的圖片。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各種主題公園的特點,並把主題公園和普通的公園區別開來。這樣的運用尤其可以讓生長在貧困地區的學生豐富課外知識,使課堂效果更加生動形象,學生也許會因為這一節課而對自己的學習更加積極。
3.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
多媒體的大量使用促進了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僅靠一本書,一本教輔材料進行教學的模式,能讓教師大量地攝入知識,擴大教師的知識面,為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和條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材料,而且還可以提高教研能力和尋找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運用要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雖然多媒體技術對於我們的中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給我們的中英語教師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頻繁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會給教學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筆者認為以下問題是我們目前最明顯,也是最急於解決的。
首先,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要避免反客為主的現象。在運用多媒體設計的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現在的大部分教師都把整堂課設計成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從課文題目、題號,到結尾的「再見 / Thankyou.」,把課堂45分鍾全部用多媒體課件控制了起來,其結果是課堂教學活動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師成了實現這樣模式的「機器操作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一個冷冰冰的機器隔斷;造成的後果是整個課堂的主體既不是教師
E. 初中階段英語寫的技能發展目標是什麼可以怎樣檢測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檢測有什麼優點和難點
1. 怎樣認識評價的教育功能讓小學階段英語教學評價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答:《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採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加以及時、有效的監控,以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新課程理念和新的模式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教育評價是教育體系和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評價的意義不僅在於能夠精準地提供數據和信息,更在於人們對這些信息的解讀和後續教學行為的調整。因此,首先要對教育評價進行准確的定位,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意義確定評價的設計和工具的選用,使評價能有效提供有意義的信息,能據此對教育和教學作合理解讀。也就是說,評價不是為了簡單獲取數據,教育評價,特別是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的評價,具有參與和干預課程的功能。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應以課程標准和平時的教學內容為依據,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主要目的,採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評價形式。評價的宗旨在於有效地推進和改善課程發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課程實施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適當方法,並有效地調整課程。通過開發多元化的評價,鼓勵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評價和自我評價,老師要逐步轉變角色,從「考官」的角色逐漸轉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注重全面評價;運用動態的評價標准,進行有彈性的靈活評級,使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較客觀和科學的評價;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要重視學校整體教學質量,也要重視在學校的課程管理、教學實施等管理環節中落實素質教育思想,形成生動、活潑、開放的教育氛圍。評價標准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對發展的不同需求,為學生、教師和學校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建立「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方式,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課程的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作為一名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觀念和角色的重新定位,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由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向以人為本的中心發展,胸懷「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偉大豪情轉變。同時,我們呼籲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是新課程實施的有利保障,更是探索新型的科學評價機制和開發各種教學資源的前提條件。加強合作,發揮集體智慧,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規范科學地整理和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體會和成果,並給予鼓勵,讓學生真正嘗到評價的激勵和喜悅,建立積極的健康心理。《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採用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應該說,形成性評價理念的提出既是理論上的創新,更是觀念上的飛躍。教學評價的實質就是對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發展潛力能進行整體評判。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採用重視採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發展證據的手段。即關注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形成性評價是在一種開放、寬松和非正式的氛圍中進行的,評價結果可採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價或評分等形式來體現。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培養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性評價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的反饋作用,包括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的反饋作用。評價要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就和潛能,要有助於學生發展自主學習,有助於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確認識自己。同時,評價又可以正確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利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評價關注每一個學生。評價關注每一個學生是評價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也是課程標准修改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評價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本質是尊重每個學生,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了解,如潛能等,實施過程性評價——不是為了篩選,而是幫助學生發展。既關注全體學生,又對每個學生提出具體幫助。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評價應起到監控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功能,1. 有利於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有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 有利於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3. 有利於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時解課程的實施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4. 評價的過程和評價結果還應有利於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目標和教育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課程實施。評價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會在具體過程中遇到各種的問題和挑戰。就要拋棄我們習慣的「評價就是考試」、「評價就要區分」、「評價就有好壞」的舊評價,就要樹立通過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體驗的新的評價理念。總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不斷成長進步,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經過幾年的嘗試,發現看似簡單的評價卻能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和言行的改變。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真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挑戰自我,健康成長。我們就要科學地、藝術地使用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加油站」。2. 如何理解形成性評價對於小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發展的意義?答:《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採用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應該說,形成性評價理念的提出既是理論上的創新,更是觀念上的飛躍。教學評價的實質就是對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發展潛力能進行整體評判。 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評價活動本身效果,用以調節活動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評價。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所學知識進行學習活動的情況、學生的進步情況、學生通過參與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遇見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小學英語形成性評價的措施就象一根指揮棒,指導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甚至指導著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形成性評價理念本身,更要用藝術的方法進行評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師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是由點滴的細節組成的,所以形成性評價的切入點皆在細微的過程中。形成性評價的方式與方法:1.自評和互評自評和互評在形成性評價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正確評價自我的能力,而且有助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提高其自信心。課堂教學中每學完一個單元就評價一次。評價標準是ABC三等。A等:課前預習,課後復習,上課積極舉手發言且說話流利,口齒清晰,語音語調較好,既有個人活動,又有小組活動,作業按時完成,質量高。B等:有預習或有復習,能回答老師問題,有時主動,口齒基本清晰,基本上能完成作業,質量一般。C等: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都少,上課很少發言或只是被動發言,口齒不清晰,語言詞不達意,較難讓人明白,不能及時完成作業,質量不高。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可以發現英語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調整每階段的學習計劃和步驟,不斷完善學習過程,也起到了自我督促和相互督促的作用。 例如,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過程中,也可以採用「英語實踐活動卡」, 記載學生課外使用英語交際和參加課外活動情況,如:本單元學習階段上課紀律好不好?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不積極?課外有沒有使用英語交流?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手抄報、精品冊、演出、演講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學以致用」,和培養及提高學生對自我評價的能力。為了便於評價,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評價。哪一組參與積極、紀律好、表現好可得集體獎。根據所學內容更換比賽組的名稱,如:中國隊、美國隊;蘋果隊、橘子隊:「Panda」和「Rabbit」隊;另外還有「Hamburger」和「French Fries 」;「Boy」和「Girl」隊。這種評價形式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中、低段的學生們都很感興趣(通過實習階段筆者與他人交談所得),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而且對於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起了一種促進客觀的作用。2.教師評價 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都必須與老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的作用是展示,展示學習的方法和評價的方法,幫助學生自評。如預習的方法,小學英語處於起始階段,學生對英語如何自學,學些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不大清楚,教師有必要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來督促學生自學,預習作業的安排要細,而且做到有布置就要檢查,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這也讓教師的教學與了解對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為達到某種預定目的而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Excellent (出色) /Very good(很好)/Good(好)/Adequate(一般)/Need improvement(需要改進)等,記錄在評價表中。這樣有助於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要多採用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如:很好!你能夠洞察出問題的本質所在,說明你……理解得很深刻你的板演非常清晰!聰明!一語道破天機!我會以你為豪的。回答得很准確,語言表達也非常的清晰、簡練。你不僅聯想豐富,而且敘述十分嚴謹。3.合作評價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學生的問題,各種評價方式不僅給學生,也給教師提供了教與學的信息。學生得到個人反饋,明確努力方向,教師得到個人反饋,以便改進教學,提供給學生更有意義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家長也是教育評價的主體,家長是教育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結果的重要責任者,家長對學生,教師及整個教育都會經常使用自己的價值判斷。4.利用多媒體為了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我鼓勵學生把學過的情景對話、小詩、歌曲、小故事等錄成音,在電腦中用繪畫的形式表現短文或故事的情節,在網上搜集詩歌、小故事和笑話、幽默等,用磁碟拷貝下來,磁碟和錄音帶作為作業交給老師,然後我安排一節課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我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創造性思維,評價的標准可根據主題的難易程度來確定。 5.建立學生檔案 我把本學期學生的資料收集起來,給每個學生建立了一個英語學習的檔案。如(1)發給每個學生一個袖珍文件夾,寫上自己的名字,並向學生解釋應從每一單元中收集至少一篇作業放進文件夾。(2)從作業文件夾中選取一片學生認為最滿意的作業放入學習檔案袋中。讓一兩個學生解釋為何選擇這篇。 (3) 指導學生在檔案袋中每個星期放入一張「進步卡」,每個月放入一張「階段評價卡」。(4) 引導學生對學習檔案內容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進行交流。 (5) 指導學生把單元評價表附在所選作業的後面,存入學習檔案,並妥善保存。到學期末,我便根據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所展示的最佳成績,給予一個英語學習綜合能力的評價。檔案顯示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形成性評價的宗旨、作用以及深遠意義:評價的宗旨在於有效地推進和改善課程發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課程實施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適當方法,並有效地調整課程。通過開發多元化的評價,鼓勵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評價和自我評價,老師要逐步轉變角色,從「考官」的角色逐漸轉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注重全面評價;運用動態的評價標准,進行有彈性的靈活評級,使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較客觀和科學的評價;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要重視學校整體教學質量,也要重視在學校的課程管理、教學實施等管理環節中落實素質教育思想,形成生動、活潑、開放的教育氛圍。評價標准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對發展的不同需求,為學生、教師和學校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過分注重分數的問題嚴重,因此,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建立「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方式,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課程的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作為一名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觀念和角色的重新定位,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由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向以人為本的中心發展,胸懷「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偉大豪情轉變。同時,我們呼籲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是新課程實施的有利保障,更是探索新型的科學評價機制和開發各種教學資源的前提條件。加強合作,發揮集體智慧,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規范科學地整理和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體會和成果,並給予鼓勵,讓學生真正嘗到評價的激勵和喜悅,建立積極的健康心理。 加強對評價評價機制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協調和完整。充分發揮評價的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功能,有利於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有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利於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有利於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時解課程的實施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評價的過程和評價結果還應有利於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目標和教育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課程實施。評價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會在具體過程中遇到各種的問題和挑戰。就要拋棄我們習慣的「評價就是考試」、「評價就要區分」、「評價就有好壞」的舊評價,就要樹立通過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體驗的新的評價理念。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技能的訓練及培養:課堂既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老師實施形成性評價的主陣地。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要觀察、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參與學習活動、在小組活動中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如何有效地展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與創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恰當地運用形成性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挖掘英語學習潛力,發展英語學習能力。小學階段,英語能力主要是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這四會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本人就英語聽、說、讀、寫教學進行了形成性評價的探索和嘗試,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效果。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聽懂的總比會說的多。「聽」是人們交際活動的最基本的形式。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尤其是對初次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更是應該首先讓他們多聽、學會「聽」。為了培養學生聽的能力,教學中,我們常常採用多元化評價.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也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大力倡導學生用所學過的英語進行日常交流。這樣做的效果就是一年級學生也會用 「Good morning ,MissHuang.」「Hello」來與我打招呼。小學英語教學必須要滿足青少年兒童的心理需求,適合小學生求知慾強、好奇心強、情感豐富、記憶力和想像力強的特點,在口語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排除學生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鼓勵學生多說、常說、大膽說,使他們在說的過程中有安全感和成就感。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說錯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教師對學生的這些錯誤不應大驚小怪,更不應採取粗暴的方法批評。根據目前大班額教學的特點,我們提倡先集體、後個別的練習方法。集體練習可以是全班、一行、一排、男生、女生等多種形式進行;個別練習可採取按座位依次快速練習和先提問後請個別學生答相結合。自願、主動舉手和教師指定學生做相結合。個別與集體相結合可使練習的人次多,練習的面廣,使課堂教學的實踐性、交際性得以體現,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英語是一種很優美的語言,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美,同時進一步熟悉課文。我們發現:在「讀」這一方面,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激發起學生的朗讀熱情,通過對朗讀的評價,可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推動學生開口習慣的養成。比如: 教學中,學生讀完課文後,我注意引導學生自評、同桌評、小組評,我也參與朗讀評價,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又提高了朗讀質量。有時, 我們將師評、互評、自評等多元評價相結合,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和表演課文。這樣,學生就會形成主動學習,課堂也會反映出學生的個性。現在的學生貪玩,喜歡上英語課,但不喜歡寫作業,對寫作業缺乏耐心,再加上各科作業多,書寫普遍差。所以,為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情況納入了重點評價范圍。而在「寫」這一能力的培養上,我們更側重書面批語的評價方式,如給寫得好的孩子用上:「Good!」「 Very good!」的評語。同時,我還採用積累評價的方式,給連續十次得到Very good!的學生,獎勵一個小獎品;對於作業質量好的還可在班上傳閱,讓學生們互評,並從中學習好的書寫. 通過互相學習,學生們會更喜歡書寫,為了得到老師的肯定評價,他們也會加倍努力。總之,形成性評價在英語教育評價的過程中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要開展好形成性評價的各項活動,把它更好的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去,通過過程性評價,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問題,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當然,在開展英語課堂形成性評價的活動中,我們不可盲目地陷入為評價而評價的怪圈中,只有在重視形成性評價的同時,結合終結性評價等各種有效的評價方法,才能促進英語教育教學的更好發展。
F. 初中英語教學法
(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譯法也叫語法翻譯法,是中世紀歐洲人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所採用的方法。在課堂里,教師藉助語法進行教學,認為背誦語法規則是學習外語的捷徑。
其主要特點有:
1.教材所選的材料是「規范」的語言
2.教學語言大部分是學生的母語。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利用語法並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翻譯法曾盛行於歐洲大陸,至今還有部分人將這種教學法投放到小學英語教材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是因為翻譯法使用方便,只要教師掌握了外語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拿著外語課本教外語,不需要什麼教具和設備。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產生於19世紀後半葉,當時歐洲一些語言學家和語言教師深感翻譯法滯後於外語教學,便發起了一場教學改革運動,直接法便應運而生。
它的主要特點是:
1.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和直接應用外語,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外語。
2.強調口語和語音教學。
3.注重實踐練習,培養語言習慣。
4.通過句型教學,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有計劃地學習實用語法,發揮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5.採用各種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較為生動活潑地進行教。
6.教材內容的選擇注意實用性和安排上的循序漸進。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人交流,迫切需要掌握口語,更迫切需要學生擺脫「口語障礙」。因此,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教師教學法的選擇,不能不考慮直接法。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法也叫句型教學法,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二戰前,美國的外語教學仍使用翻譯法。二戰爆發,美軍急需聽說能力較好的大批外語人才隨軍。由此,聽說法便出現了。
其特點是:
1.新課內容以會話形式展開。
2.用模仿、記憶、重復等方式學習,以養成語言習慣。
3.語言結構按序排列,依次教學。
4.句型結構反復操練,語法教學用歸納法進行類推,很少語法解釋。
5.語匯量嚴格控制,詞彙依賴上下文來學習。
6.重視語音教學。
7.大量使用視聽設備和語言實驗室。
8.對學生成功的反應立即予以強化,盡量防止學生出現錯誤。
9.按聽、說、讀、寫的順序安排教學。
10.強調第二外語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從聽說法的特點來看,當今的小學英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聽說法,從聽說入手,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讀和寫,將外語和學生的母語作比較,使學生意識到母語與外語的文化差異。
(四)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認知法產生於60年代,是依據卡魯爾(J,B.Carroll)、布魯納的知識結構論,喬姆斯基(N.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提出的。
其特點是:
1.通過系統的、有目的講解和練習,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言能力。
2.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身的母語知識,與所學外語進行對比,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語言規則。
3.把語言材料與學生的已有知識銜接起來,創設良好的語境進行教學。
4.聽說讀寫並進,以促進各種感官同時運動。
5.教學順序由語言能力到語言表現,先建立起必備的認知結構,了解一定的語言規則,再創造條件讓學生應用規則,創造性地使用語言。認知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完成理解、能力培養、綜合運用三階段的學習。因此,認知法被許多語言教育家和教師所接受,並用於小學英語教材編寫和具體教學中。
(五)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阿舍爾(J,T.Asher)提出,他強調通過身體動作學習外語。
其特點是:
1.從充分理解性的「聽」自然過渡到「說」。
2.藉助全身動作發展理解能力。
3.通過教師熟練的指令,訓練學生掌握詞彙、語法結構。
4.在大量輸入之後,讓學生自然地開口說話並付諸行動。全身反應法以兒童語言習得的理論為基礎,強調通過動作來理解語言,用大量輸入來激發學生開口。正是這一特點,使得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形象化、課堂教學動態化。
G. 淺談初中英語教師如何能讓課堂教學更有特色
著名教育家葉瀾來說過:「一個教師自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型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徑。當今的社會,教師將面對各種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轉變,因而要求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不僅應該是一名教育者,具備能夠分析、評估和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能力,同時也應該是一名反思的實踐者,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
H. 張祝珊英文中學的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架構:除法團校董會及學校發展組等行政組織外,亦有各學科小組及委員會。
△團校董會/校董會:該校法團校董會於二零零七年九月成立,共有成員十五人,包括校監、七位辦學團體校董、校長、兩位教員校董、兩位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校方經常呼籲師生在校內節約電力及用紙。而不對環境造成污染是每年度全方位學習日其中一個原則。地理及環保學會組織不同活動提倡環保教育。除了在教員室及課室設廢紙回收箱,課室的冷氣機在氣溫達攝氏二十六度或以上方才開啟。 △全校語文政策:該校採用英文為教學語言,以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及為將來升學作好准備。除聘有一位外籍英語教師,該校並透過「我說英語」獎勵計劃、閱讀計劃、英語嘉年華、中國文化周、普通話日、演講比賽、校際朗誦節、歌唱比賽等活動,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學習和教學策略:在教學上強調七育均衡發展,透過不同的活動及教學模式,提供廣闊的思考及 創作空間,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培養自主自學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及情操。每年每科亦訂定課程大綱、教學程序及全年工作計劃,因材施教,誘發學生的自學精神。初中課程為通才教育,新高中課程容許學生選修不同科目,中六及中七則分文、文商、理三組,提供多元化的科目組合,配合學生的不同興趣及未來升學計劃。設立網上圖書館,方便學生在校內及家中查閱各類圖書目錄。並推行中英文閱讀計劃,引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各科亦附以參考閱讀資料作輔助教學之用。
△校本課程:班主任課(中一至中七)、生活教育(中一至中三)及專題研習(中一至中三)。
△應用學習及其他學習經歷: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及體育發展。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中文科及英文科教授學生閱讀的技巧。各科透過課堂活動、課業、閱讀計劃等方法鼓勵閱讀。課室內設圖書閣,有不同類型的藏書。除於館內的專題圖書展外,圖書館亦按時舉辦大型書展。悅讀委員會不單安排書籍分享活動和電影欣賞,並出版刊物推介書籍。各科於課堂廣泛使用資訊科技教學,並要求學生使用資訊科技完成課業。學校內聯網設各科網上練習庫。部份學科亦要求學生完成其他網上練習。不同學科均要求學生進行專題研習,主題多樣化,以培養共通能力。各科於教案包含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元素。班主任課及生活教育科協助學生培育正確價值觀和態度。除正規課程外,該校的學會活動、制服團隊、早會及大型活動亦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
△資訊科技教學:全校鋪設光纖,地區及無線網路覆蓋全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裝置電腦及投影機。該校設多媒體學習中心;並輔以多媒體周邊,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除利用互聯網外,該校亦自設教學網頁及內聯網,提供電子教室給師生在網上交流。
△共通能力:各學科透過課堂活動、課業及測驗/考試題目加強共通能力的培養以完善課程。另外,各種課外活動及聯課活動亦提供發展不同共通能力的機會。 △全校參與及照顧學生個別差異:該校拔尖保底的政策能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資優的學生可參加各種興趣班或比賽去發展他們的潛能;另有不同的精進班供能力稍遜的學生參與。各科亦提供不同程度的網上練習,學生可按需要完成練習,以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該校設有持續評估機制評定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家課及專題報告的水平。同時,中一至中六每學期每科測驗一至兩次,中七每學期每科測驗至少兩次。中四及中五選修科亦安排短測。中一至中六每學年有兩次期終試,中七則只有一次期終試。
△升留班政策:依教育局規定,設有升留班制度,旨在打好學生的基礎。 △家校合作:該校每學年印刷通訊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展及校政。而家長教師會舉辦講座、工作坊、日營、親子賣旗等活動促進家校合作。除動員家長義工協助校方推行活動,家長亦透過家長教師會向校方反映意見。家長教師會設獎學金,嘉獎在體育、美術或音樂發展有傑出表現的同學,藉此鼓勵學生作多元化的發展。另外,該校每學期設家長日,令家長更明白學生在校內的表現。
△校風:透過經常性的集會、德育講座、課外活動等,使學生明事理、守規矩,並切實執行校訓,維持純朴的校風。中四級設副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支援。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協助學生解決選科及升學問題。另外,學生輔導組及駐校社工全力幫助有需要的學生,校方同時亦推行「朋輩輔導計劃」,由高年級學生協助低年級同學克服個人在適應學習環境、學業及交友上的困難。 △學校發展計劃:主要關注事項:提升新高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持續檢視及改進新高中之教學,鼓勵學生以英語溝通,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驗;其次為協助學生培養正面價值,令他們學會尊重自己及他人。同時,透過教學反思的政策及行政支援協助老師提升效能。
△教師發展及培訓:校方每年積極協助教師作持續專業發展,並鼓勵教師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及經驗分享會等。另外,啟導計劃能加快新入職教師適應工作環境及達到校方對教學的要求。
I. 初中英語教學特點與方法
一.初中英語教學特點:1. 教材具有的優點(1) 教材的知識點和語法具有超前性和重復性。如英語中的八大時態,在初中部,這套 教材中就重點完成了六大時態,即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有些時態從一出現後,在以後的教材中就反復出現,並且有些時態要在以後的課本中才正式學,在前一兩個學期就有出現。(2) 教材注重東西文化的差異。 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3) 教材的對話與課文情景創設,更加貼近生活。 教材還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片介紹的內容,通過名片的內容可以做多種與職業、地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傳真、電子郵件等內容的有關練習,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經常接觸的情景,真實、實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4) 教材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響應黨的號召,擴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強。大致表現在關注西都大開發、注重科學發展、關注社會、關注環境。(5) 教材趣味性強。 教材的話題 穎,生動有趣,增加了謎語、諺語、詩和幽默短文等內容,貼近時代生活。2. 教材存在的缺陷 教材除具有以上優點外,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語法錯誤明顯,教材校正不嚴肅。 教材存在明顯的語法知識性錯誤,如:第二冊(上)第53頁,Part2 Ask and answer中的第六句話「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doesn』t she?」當陳述句部分出現一些含有否定意義的詞,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動詞時,附加疑問句部分用肯定形式。(2)教材容量擴大,要求提高,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 教材增加了語言輸入量,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體體現在詞彙量,練習與教學活動量,閱讀量等的增加。(3)教材課本內容分配不均。 教材的知識容量大是相比較而言的,各個知識點在課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課文幾乎空洞無物,而有的課文如果要按教學目標則需用上2~3個課時。二. 教材課文的教學方法 1.教材系統性高,因此提倡整體法教學,即先從課文的整體內容入手,了解課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後再逐一學習語法與知識點,我認為在具體教學課文時應注意兩個方面:(1)遵循短文閱讀原則,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組織課文教學。(2)適當調整教材內容進行教學。由於教材存在個別不足之處,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按照自己教學的內容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或刪除部分不合適的教學內容。在此列舉一事例。如第二冊(上)Lesson9,我覺得如果按照 教材的編排順序,先進行對話操練再講形容詞比較級的變化規則會對學生授知識造成感覺障礙,因為對話中出現幾個形容詞的級別變化,如果停下來講語法勢必耽誤了操練對話,如果不講形容詞的比較級變化,學生又如何理解對話內容。於是,我把這兩個授課內容進行交換。先講形容詞的比較級變化規則,再講第一段對話,再進行操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主動訂正語法錯誤,在 教材中出現的明顯的語法錯誤,一定要根據正規的語法教學書在課堂上把它給予糾正。2.多操作練習,少語法教學,真正做到精講多練現行課程標准指出,英語教學要淡化語法教學,注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的養成。反復操練是掌握與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具體體現在。第一,加強基礎認知和基礎技能的培養,把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進一步加強聽寫方面的教學,夯實根基。第二,注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閱讀,聽說技巧。第三,充分利用電教資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式教學,把學生的興趣和語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3.從 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搞好德育教育 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點較多。內容也較廣泛,我們應在具體的教學中很好的灌輸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會動態、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教材中英語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集體、關心國家、關愛家庭、關注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和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