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他們倆都喜歡藝術的英語怎麼說

他們倆都喜歡藝術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5-04-15 11:10:20

❶ 「浪漫」用英語怎麼說

「浪漫」的英文:romantic

romantic 讀法 英 [rəʊˈmæntɪk] 美 [roʊˈmæntɪk]

1、作形容詞的意思是:浪漫主義的;浪漫的,談情說愛的,多情的,風流的,香艷的;空想的,虛構的,怪誕的,想入非非的,不實際的,難實行的(計劃等);傳奇(式)的,小說般的,情節離奇的

2、作名詞的意思是:富於浪漫氣息的人;浪漫主義作家[畫家等],浪漫派詩人[藝術家];浪漫思想[行為]

短語:

1、romantic love浪漫愛情

2、romantic movement浪漫主義運動(十八世紀末及十九世紀初西歐掀起的文學藝術運動)

3、new romantic新浪漫;新浪漫主義

(1)他們倆都喜歡藝術的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一、romantic的相關詞語:romance

romance 讀法 英[rə(ʊ)'mæns; 'rəʊmæns]美[ro'mæns]

1、n. 傳奇;浪漫史;風流韻事;冒險故事

2、vi. 虛構;渲染;寫傳奇

短語:

1、Romance language 羅曼語

2、romance 浪漫史

二、romance的詞義辨析:

story, tale, fiction, fable, romance這組詞都有「小說,故事」的意思,其區別是:

1、story指篇幅較短,常包含一系列情節或事件,口述或書寫成文的故事。

2、tale常可與story換用,指以事實為中心作敘述的故事,也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傳說故事或神話故事。

3、fiction指部分或全部虛構的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也指傳奇故事,是小說的總稱。

4、fable指短小而寓有教育意義的虛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多為擬人化的動物或非動物之類。也作傳說解。

5、romance系novel早期的代用詞,泛指具有強烈神話和傳奇色彩的故事,現指愛情故事。

❷ both and 和 both of 的區別是什麼

both and和both of的區別為:意思不同、用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both and:兩者都;兩個都;兩者兼具

2.both of:兩者都;兩個;兩個都

二、用法不同

1.both and:作「兩個,倆」解,只用作定語,是前位限定詞,常與復數名詞連用。both用作形容詞與定冠詞、指示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名詞所有格等限定詞連用時,應置於其前,而不能置於其後。

2.both of:both作同位語時,一般用在助動詞、系詞之後,實義動詞之前,但為了強調,both也可置於助動詞或系詞之前,如一個句子中,既有助動詞又有系動詞時,可用在助動詞後,系動詞之前。但是不能緊放在代詞前。

三、側重點不同

1.both and:更突出了具體所指的哪兩者。

2.both of:泛指兩者,不分先後。

❸ 《愛的藝術》| 愛是一種能力

在這一章的開始,弗洛姆拋出一個問題:

愛是一門藝術嗎?還是說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盪神怡的感受?

弗洛姆指出,大部分人都相信第二種假設,因此持有「在愛這件事情上一無可學」的態度。弗認為人們之所以持有這種態度是有原因的,而這些原因又反過來加強了他們這一態度。

在第一章中,弗闡述了導致人們這一態度背後的原因:

1)    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因此對他們來說關鍵是:我會被人愛嗎?我如何才值得被人愛?於是大家為了達到被人愛這一目的,採取了各種途徑(如男子盡可能去獲得名利和權力,女子通過保持身段和服飾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

2)    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他們認為愛本身十分簡單,困難在於找到愛的對象或被愛的對象。

3)    人們不了解「墮入情網」和「持久的愛」兩者的區別。

「如果我們用falling in love 和being in love這兩個英語搭配也許就更能清楚的區別這兩個概念。兩個迄今為止同我們一樣是相互陌生的人,當他們突然決定拆除使他倆分隔的那堵高牆,相許對方,融為一體時,他倆相結合的一剎那就成為最幸福,最激動人心的經歷。這一經歷對那些迄今為止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孤獨者來說就更顯美好和不可思議。這種男女之間突如其來的奇跡般的親密之所以容易發生,往往是同性的吸引力和性結合密切相關或者恰恰是因此而引起的。但這種類型的愛情就其本質來說不可能持久。這兩個人雖然熟諳對方,但他倆之間的信任越來越失去其奇跡般的特點,一直到敵意,失望和無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為止。當然一開始雙方都不會想到這點。事實是人們往往把這種如痴如醉的入迷,瘋狂的愛戀,看作是強烈愛情的表現,而實際上這只是證明了這些男女過去是多麼寂寞。」

闡述完這些原因之後,弗總結:再也沒有比愛情更容易的了——這一看法盡管一再被證實是錯誤的,但至今還佔主導地位 。

再也找不出一種行為或一項行動,像愛情那樣以如此巨大的希望開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敗而告終。 如果是別的事,人們會想方設法找出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以利再戰或者永遠洗手不幹。但因為人們不可能永遠放棄愛情,所以看起來只有一條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愛情的挫折,找到原因並去探究愛情的意義。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要把愛當成一門藝術,並且要學會如何掌握這門藝術。和別的藝術一樣,學習愛情這門藝術必要掌握的步驟,一是理論,二是實踐。而書的後幾章正是圍繞著理論和實踐兩個主題展開的。

- 筆者的話:這一章的篇幅很少,更像是一種引導,讓讀者明白為什麼愛是一門藝術,為什麼我們要學習這門藝術,以及怎麼才能學好這門藝術。這一章節言簡意賅,內容簡單易懂,故本人不想做二次解讀。以上大部分文字是書中的原文提取,並無太多改動。

如第一章提到那樣,學習一門藝術首先便是學習其理論知識,而這一章便是理論的部分。這一章對「愛」進行了剖析,共有三小節,在我看來是這本書的主要部分,也是我認為受益最深的部分。

·  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

在這一節首先論述了人會感到孤寂,孤寂會引起恐懼,羞愧和負罪。 所以對人來說,最大的需要是克服孤寂和擺脫孤獨的監禁。 生活在不同時代和文化之中的人,都面臨這同一個問題,即如何克服這種孤寂。不同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在一定范圍取決於人所達到的個性高度。縱欲,毒品,酗酒,吸毒,都是人們想擺脫孤寂作出的反應。例如縱欲,人們想通過縱欲去克服孤獨感,但往往在縱欲之後,孤獨感卻加劇了。

而無論是過去的人,還是現代人,克服孤獨感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同一組人保持一致,通過同一組人的習慣風格和看法保持一致來達到同其他人的結合。這一方法的發展也有一個歷史過程。在一個低級社會中,一組人為數甚少,往往是有血緣關系相近,或者生活在一起的人組合。隨著文化的發展,一組人的人數也隨之增加,它變成了一個政治體,國家或一個教派。然而,在這種結合中。參加者為了使自己屬於這一組人,往往會失去了大部分個性。

不僅僅是同一性可以減輕恐懼,工作和娛樂的循環交替也可以減輕恐懼。通過縱欲達到的統一是暫時的。通過同一組人適應所達到的統一是一種假統一。 對人類存在問題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愛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

實現人與人的結合是人內心最強烈的追求 ,這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沒有愛,人類一天也不可能生存。但是如果我們只是把「人和人的結合」稱為「愛情」的話。我們如何區別各種愛情的形式呢?是不是所有的結合方式都是愛情呢?還是「愛情」只是一種特殊的結合形式(在此處,弗洛姆先討論了「共生有機體」形式的結合,後討論了與之相對的「獨立的愛情」)。

成熟的愛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二為一 ,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沖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並使人與人結合,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來的面貌。

愛情是一項積極的活動。而最重要的是, 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

筆者:這一節中弗洛姆對「愛的積極性」進行了特別的解釋,也用了大量的篇幅討論「給與得」的關系。這一節的內容是後面幾節內容基礎,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愛」,了解成熟的,健康的愛。在此不過多描述,節選幾段印象深刻的話供讀者感受:

「給最重要的范疇不是物質范疇,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范疇。一個人究竟能給予別人什麼呢?他可以把他擁有最寶貴的東西,他的生命的一部分給予別人。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他要為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應該把他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他應該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他豐富了他人,同時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時,他也提高了對方的生命感。他給並不是為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

「作為愛情要素之一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內部,而不是滿足於一知半解。我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興趣退居二位,我才能夠了解對方。譬如:我可以知道這個人在生氣,即使他自己不表露出來。但我還可以更進一步地去了解他,然後就知道,他很害怕和不安,他感到孤獨和受到良心的譴責。這樣我就能明白他的生氣只是他更內部的東西的反映,這時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個發怒的人,而是一個處在恐懼和惶恐不安中的受苦的人」

「了解同愛情有一個基本的關系。希望同另一個人結合以逃避自我孤獨的監禁,同另一個完全符合人性的願望有緊密的關系,那就是「認識人的秘密」。生命從其純生物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奇跡和秘密。而在人的范圍內每個人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是一個不可解答的秘密。我們認識自己,但盡管作了一切努力,還是不認識自己,我們認識他人,但我們還是不認識他們,因為我們和他們都不是一回事。我們越深入我們生命的深處或者另一個人的生命深處,我們離認識生命的目標就越遠。盡管如此,我們不能阻止這種深入了解人的靈魂的秘密,了解人的核心,即「自我」的願望繼續存在。」

「軍官說:「用一顆子彈——我想說——用一顆子彈只能把這個傢伙幹掉……開槍是永遠不能深入他的靈魂,到達他作為一個人和有靈魂的地方。但我毫無顧忌,我已經不止一次踩死敵人,每次都超過一個小時。你知道嗎——我想知道,生命到底是什麼,我們天天遇到的生命到底是什麼?」(這段話來自巴別爾《小說選》)」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在這一部分,弗洛姆論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講述了母愛和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別。如上圖,弗指出母愛是無條件的,「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孩子不需要做努力就能獲得這種愛。而相比下父愛是有條件的,「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在不同的階段,孩子應該受到不同的引導。人應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後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而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在愛情上的態度和做法。

「無條件的母愛不僅是孩子,也是我們每個人最深的渴求。通過努力換取的愛,往往會使人生疑。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這種愛會讓人感到我之所以被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於我自己的意願。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嬰兒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需要母親的無條件的愛和關懷。在六歲左右,孩子就需要父親的權威和指導。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的任務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一個好母親是不會阻止孩子成長,也不會鼓勵孩子求援的。母親應該相信生活,不應該惶恐不安並把她的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她應該希望孩子獨立並最終脫離自己。父愛應該受一定的原則支配並提出一定的要求,應該是寬容的,耐心的,不應該是咄咄逼人和專橫的。父愛應該使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最後能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從而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

· 愛的對象

這一章的內容較前兩節更具體,前一小節已經說到父母對孩子的愛,而這一小節中對母愛進行了進一步的講解。個人十分喜歡這一部分。節選一些印象深刻的原文:

「西蒙娜·魏爾,曾經很優美的表達過這種關系:「同樣的話(即丈夫對她妻子說『我愛你』)可以是很一般的,也可以非同一般,這要按說這些話的方式而定。說話的方式則取決於這些話發自內心的深度,而不取決於個人意志。在雙方息息相通的情況下,這些話會觸動對方相等的內心深度,所以一個有能力區別的人就會聽出來這些話的分量究竟有多大。(來自《萬有引力和仁愛》)」

「母愛是對兒童的生活和需求作出的毫無保留的肯定。但這里還應該補充說明一點,對幼兒生命的肯定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必須關心幼兒並對其成長負有責任,以維護和發展弱小生命。另一方面則超出了維護生命的范圍,那就是要使孩子熱愛生活,使他感到:活著是多麼美好!當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有多麼好!在這個世界活著有多麼好!

母愛的這兩個方面在《聖經》的《創世紀》表現得很明顯,上帝創造了世界和人,這符合對生命的關心和肯定。但上帝所做的還不僅僅於此。在上帝創造人和世界以後的每一天里上帝都要了解情況,要知道一切是否都好。同樣,母愛的第二個方面也是要給孩子一種「誕生在這個世界是多麼好」的感受。母親要賦予孩子對生活的愛,而不僅僅是活下來的願望。同樣的思想也表達在《聖經》的另一個象徵性故事裡。上帝所許之地里,土地始終是母親的象徵,流著乳汁和蜂蜜。乳汁象徵母愛的第一個方面:對生命的關心和肯定,蜂蜜則象徵生活的甘美,對生活的愛和活在世上的幸福。

大多數的母親有能力給予「乳汁」,但只有少數的母親除了乳汁,還能給予「蜂蜜」。為了能給予蜂蜜,她不僅僅應該是一個好母親,同時也應該是個幸福的人 ——但這一目標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無論怎樣高估都不為過。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恐懼都具有傳染性,兩者都會對孩子的全面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事實上我們確實可以在孩子身上,也可以在成人身上看到哪些人只得到乳汁,而哪些人既得到又得到蜂蜜。」

「把愛情當作是性滿足的產物,把愛情看作是結伴思想和防止孤獨的避風港。這兩種觀點是西方社會中愛情衰亡的兩種「正常」形式,是由社會決定並造成的愛情病理學。」

弗洛姆認為每一個在一個特定社會生活的人的愛的能力,取決於這一社會對這個人的性格的影響。在這一章中,弗講到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之下,人體驗到自己的生命力,實際是一筆資本,在既定的市場條件下要給他帶來最大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是互為陌生的,是自動機器之間的關系。這一章節中提到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一句話: 「營養充分,穿戴講究,性慾得到滿足,但卻沒有自我,同他同時代的人也只有表面接觸。」 在這一異化了的結構中,人在愛情上的基本要求是「結伴」思想,這在婚姻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後面的篇幅中,弗洛姆談到性愛,論述了愛情不是性滿足的結果。他認為一切本能的願望都得到滿足,不僅不是幸福的基礎,而且不能保證人的精神的起碼的健康(盡管這一思想在第一次滴世界大戰後仍廣泛流行)。弗洛姆分析把愛情當作是性滿足的產物,把愛情看作是結伴思想和防止孤獨的避風港。這兩種觀點是西方社會中愛情衰亡的兩種「正常」形式,是由社會決定並造成的愛情病理學。這種病理學有許多個性化的形式,其結局都是自覺地受苦。這些形式被精神分析學家和越來越多的外行稱為神經(機能)症。造成神經機能病態愛情的基本條件是「相愛的」一方或者雙方都牢牢的抓住母親或父親的形象,並把他以前對父親或母親懷有的感情,期待和恐懼,成年後都轉移到「所愛者」身上。這些人從來沒有超越兒童階段,成年後還在尋找兒童時代的聯系。

在這一小節的中後半段,結合書前面對父母和父愛母愛的論述,弗洛姆分析了這些病態的愛情及形成的原因。

講過了理論的部分,自然來到了實踐的部分。我覺得最後這一章是可愛的,弗羅姆說: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更為困難的問題,那就是愛的實踐的問題,除了進行實踐外,難道可以從紙上了解一些關於實踐愛的藝術的問題嗎?討論愛情的實踐問題,只能是討論進行實踐的先決條件,也就是實踐的最初步驟。而達到目的的最終步驟都得由每個人自己去作出,所以討論的范疇只限於最初步驟。盡管如此,我相信這場討論必將有助於掌握愛的藝術——至少對那些不期望得到一定指示的人是有益的。」

這樣說自然是作者謙虛了,也許有人會認為「從紙上了解實踐」確實「不靠譜」,會不會又是枯燥的理論?實際上這一章的內容在我看來不但不枯燥,還顯得格外實在。上一章講作者所看到的西方社會,或許是離我們現實的生活遠了些,但這一章卻是圍繞生活展開的。

這一章節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在告訴我應該如何學會去愛,更是在告訴我應該如何去生活。它告訴我應該要學會耐心,學會集中。要對自己保持清醒,察覺自己的內心,要清醒的,充滿活力地生活。它告訴我不能從自戀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應該不斷培養自己的謙恭,客觀性和理智,並且我們應該對所有與自己有接觸的人都保持客觀和理智,而不是只對所愛之人保持客觀。它告訴我要培養自己的勇氣和信仰,一種合理的,紮根於自己思想或者感情體驗的一種堅定的信念。它告訴我我們要相信自己,因為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有能力對別人忠誠。同時我們也要相信他人發展的可能性等等。

這一章讓我覺得像是有一位和藹的長輩在對我輕輕訴說,告訴我一些人生的道理。但卻不是為了說教,是希望我不淪為一台「自動機器」,成為一個愛別人,也愛自己,獨立成熟的人……如果你認真閱讀了書的前三章,看到第四章,心裡或會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

在書的最後,弗羅姆說:

「如果愛情確實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唯一令人滿意的回答的話,那麼排斥愛情發展的每一個社會最終都要因其對抗人的基本要求而衰亡。我們談愛情,不是在「說教」,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我們談的是存在於每個人本質之中的最深的要求。雖然這一要求被壓抑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一要求已不復存在。分析愛情的本質就是確認今天已經很少能體驗到愛情,但同時又要批判造成此種現象的社會條件,相信愛情能從一種零星出現的個別現象發展成為普遍的現象,是一種合理的信仰,這一信仰是以認識人的本質為基礎的。」

❹ 用英語怎麼說「心有靈犀」

心有靈犀在英語中沒有具體的單詞與短語,可根據不同的語境來表達出來。如下:

1、我們倆都喜歡跳舞,也很欣賞舞蹈藝術,當我們開始一起跳舞時,我們就心有靈犀了。

, andweconnected assoonaswedanced.

2、聊到我們都熱衷的共同興趣時,感覺就像心有靈犀一點通。

Allcommoninterestswe're bothpassionate about. It was a bitlike a Vulcanmindmeld.

3、你溫柔的回答:「愛的心有靈犀!」

Yousoftlyreplied: "heartswhich beat in unison arelinked."

4、古人常說: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情是緣還是愛,把他們鍾情在一起。

The ancientssaid:heartto heart. Loveistheedge oflove,theirlovetogether.

5、取而代之心有靈犀,我們擁有的是需要兩份薪水支付賬單的殘酷現實。

Insteadoftwoheartsbeating asone, topaythebills.

6、Ourtimingisimpeccableandwearetotallyinsyncwithwhatisgoingon.

我們的時機就是恰恰好且與所進行的事完全同步(心有靈犀)。

(4)他們倆都喜歡藝術的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we are in sync直接翻譯過來是「我們步調一致」。是比較西式的說法;這句話並不能完全翻譯成心有靈犀,但絕對包含有之個意思,也就是對外國人說這個他們會覺得很地道。

WhatwearedoingisinperfectsyncwithwhatSAP』sCTO,VishalSikka,promotesinhis vision aroundtimelesssoftware, anexample.

我們所作的跟SAP的CTOVishalSikka所推進的timelesssoftware完全同步。Vishal甚至還在他的blog中拿BlueRuby作為例子。

此句中所說的完全同步,就完全可以理解為心有靈犀的意思。

熱點內容
日語中困難怎麼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16 17:03:07 瀏覽:417
愛奇藝怎麼把英語翻譯成國語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884
我喜歡畫小動物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16 16:34:18 瀏覽:5
所有關於路的單詞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16 16:34:13 瀏覽:32
學英語考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16 16:22:43 瀏覽:556
生產過剩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4-16 16:19:27 瀏覽:152
為別人加油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16 16:14:16 瀏覽:866
老師喜歡踢足球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16 16:14:12 瀏覽:856
我英語學得很好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16 16:10:20 瀏覽:732
他每天都要吃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16 16:09:22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