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大熊貓喜歡爬樹英語怎麼說

大熊貓喜歡爬樹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5-04-13 12:12:17

Ⅰ 熊貓的生活習性 中英文翻譯

熊貓的生活習性 Panda life habit 列如:熊貓善於爬樹,以便逃避敵害、沐浴陽光、嬉戲玩內耍、求偶婚配。容別看大熊貓個體肥胖,爬樹卻是能手,這是他們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敵害。幼年大熊貓爬樹多為玩耍·····
Columns such as:
Pandas are good at climbing, in order to escape predators, bathing the sun, romp and play, courtship marriage. Do not look at indivial pandas obesity, and trees are experts, it is their predatory instincts of their ancestors, favorable prey, but also be able to escape predators. Young giant panda and trees, mostly play絕對正確

Ⅱ panda是什麼意思英語

panda意思是大熊貓。

雙語例句:

1、Such rare animals as the giantpandashould be given special protection.

像大熊貓這樣的珍稀動物要加以保護。

2、The giantpandais a uniquely rare animal in the world.

大熊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珍奇動物。

3、The giantpanda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of the world.

大熊貓被列為世界瀕危動物。

4、The giantpandais considered a national treasure in China.

大熊貓在中國被視為國寶。

5、Now a worldwide naming campaign has been launched for the threepandacubs.

現在,一場為這3隻熊貓幼仔取名的活動已經拉開帷幕。

Ⅲ 熊貓的英語是什麼

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大熊貓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中國野生成年大熊貓現有1596隻。

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物種學史:

進化歷史: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

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國四川雅安寶興縣的鄧池溝(穆坪)教堂附近科學考察時,發現了當地人稱為白熊、花熊的蹤跡。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4月1日,他採集到白熊標本,毛色有黑有白,腳掌底部多毛,樣子像熊,這是他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它的標本和骨骼運到法國。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鑒定,「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定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貓熊),鑒定報告發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新文檔》第五卷,從此,匿居荒野的貓熊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

古今命名: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自此,首先在主產它的故鄉(四川),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久之也就習以為常的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以後,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貓,也就被人們所公認。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鄉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區叫盪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馬達布人則叫洞尕;涼山彝族叫峨曲。所有這些地方名,雖稱呼不同,而其含義與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無非都是說明它的體色白,或黑白,或體型似熊。

大熊貓的別名還有華熊、竹熊、銀狗和大浣熊等。銀狗,這是因為小熊貓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對應的熊貓體色白而叫它銀狗。竹熊則以它主要食性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華熊說明它是中華民族所特產的珍奇異獸。

西方世界認識它後,最初將它翻譯成「大貓熊」或「貓熊」,但又一傳說,在20世紀報上初次發表新聞時,偶然被顛倒成「熊貓」,未料到竟成為通用的名稱了。若沿著這些名稱為線索,可以追溯出許多充滿神奇的記載。

發現始末:

寶興縣位於中國四川西北部,該地山巒重疊、溪泉甘美、樹木參天,四季景色宜人。處於盆地向高原高山的過度地帶。蘊藏著全中國近四分之一的動物物種,其中許多是珍禽異獸。1862~1874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中國居住期間,得知四川寶興一帶動物種類很多,有一些是人們尚未知曉的珍稀物種,便從上海到達寶興,擔任穆坪東河鄧池溝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維在途中路過一戶姓李的人家,突然,掛在牆上的一張黑白相間的奇特動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維。主人告訴他:當地人叫這種動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溫順,一般不傷人。戴維異常激動,他估計這種動物「將是科學上一個有趣的新種」,這次發現將填補世界動物研究的一個空白。為了得到這種奇特的動物,戴維僱傭了20個當地獵人展開搜捕。3月23日,獵人們送來了第一隻小「白熊」,遺憾的是他們為了便於攜帶,把它弄死了。

1869年5月4日,戴維捕到一隻「竹熊」,他給「竹熊」取名「黑白熊」,那隻憨態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間的外貌,以及又圓又大的腦袋和滑稽可笑的動作倍受戴維的喜愛。經過一段時間的悉心喂養,戴維決定將這只可愛的「黑白熊」帶回法國。這只可愛的「黑白熊」經不起長途山路的顛簸和氣候的不斷變化,還沒運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維只好非常惋惜地將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標本,送到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模式標本竟然就這樣產生了。

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將這張獸皮展出,經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茲充分研究後認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而是與中國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的另一種較大的貓熊,便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貓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意。它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貓熊」讀成「熊貓」,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了「大熊貓」。台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貓」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貓熊」不那麼順口了。從此,「大熊貓」這個現代名稱就這樣誕生了!戴維也就成了第一個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寶興大熊貓的外國人。

大熊貓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從那以後,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家、游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來到大熊貓產區,試圖揭開大熊貓之迷並獵獲這種珍奇的動物。其中包括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兩個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兩兄弟先是到戴維發現大熊貓的寶興縣,一無所獲,然後又進入大涼山。在越西縣他們開槍打死了一頭大熊貓,作成了標本帶回美國。以後又有德國、英國等國的探險家獵獲大熊貓,從中國獵人手中收購的就更多了。一時間不少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里都有了大熊貓的標本。但他們始終沒能捕獲到一隻活的大熊貓。

在戴維神甫發現大熊貓的67年之後,1936年,35歲的紐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利斯新婚。她丈夫威廉·哈克利斯是一個狂熱的探險家,結婚後兩周就奔赴中國尋找大熊貓。然而威廉還未到達大熊貓產區便病死在上海。露絲決心完成丈夫的遺志,在丈夫去世兩個月後的1936年4月啟程前往中國。

露絲的探險隊僅有兩個人——她和25歲的美籍華人楊昆廷。他們從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達成都,然後進入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尋覓大熊貓的蹤跡,設置獵捕的陷阱。1936年11月9日,當楊廷昆從樹洞里捉出一隻毛茸茸的小動物,遞到已經凍得麻木的露絲懷里時,她簡直難以相信,這就是西方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夢寐以求的大熊貓活體,露絲以為這只不到3磅的小傢伙是雌性(後來證明是雄性),便用楊廷昆妻子的名字給它取名「蘇琳」。幸運的露絲帶著蘇琳迅速返回成都,隨即乘飛機到上海。

盡管西方人已尋求大熊貓半個多世紀,並且知道它是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但直到那時,中國人對大熊貓的了解還幾乎為零。獵人可以任意捕獵這種「熊」,政府也沒有任何保護的規定和措施。露絲的麻煩並不在於她捕獲了大熊貓,而是進入中國內地的手續不全,因此不能離境。最後她採取行賄的辦法登上了到美國的輪船。她把蘇琳裝在一個大柳條筐里,在海關登記表上寫上「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混出了海關。

露絲帶著蘇琳還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電報早已把消息傳遍了美國。輪船在舊金山碼頭靠岸時,正是聖誕節的前一天,驚喜萬分的美國人在碼頭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他們為珍貴的客人安排了最豪華的套房,召開隆重的歡迎晚會。蘇琳被送到許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曾經為尋找大熊貓到過中國的羅斯福的兒子西奧多見到蘇琳時,十分動情地說,「如果把這個小傢伙當作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願用我的兒子來代替。」

經過激烈的競爭,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得到了蘇琳。人們像潮水似的湧向這里,最多的一天達4萬人,超過了該動物園的入園最高記錄。蘇琳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報紙的新聞。商人們爭先恐後地趕制大熊貓形象的產品。時髦女郎身著大熊貓圖案的泳裝招搖過市。甚至一種雞尾酒也以大熊貓為名。露絲和蘇琳的故事成為暢銷書,並搬上了銀幕。

不幸的是蘇琳只活了一年,被做成標本永久陳列。蘇琳的出現,使大熊貓從博物館走進大眾。它不僅珍稀,而且可愛,一時間成為了全世界的動物明星。各西方大國竟相到中國捕捉大熊貓,從1936年到1941年,僅美國就從中國弄走了9隻大熊貓。成都的教會學校華西大學在其中幫了大忙。在大熊貓產區呆了20年,有「熊貓王」之稱的英國人丹吉爾·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間,共收購了9隻活的大熊貓,並把其中6隻帶到了英國。

二戰期間,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明」在德機的轟炸下表現鎮定,玩耍自如,成為倫敦市民心目中的戰時英雄。在戰爭最嚴酷的時候,報紙仍然在報道明的生活。明在1944年底去世。《泰晤士報》刊登的訃告稱:「她可以死而無憾,因為她給千百人帶來了快樂」。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12月,英國人又通過外交途徑,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隊伍,到汶川進行大搜捕,終於捕獲到一隻大熊貓送到英國。像中國的許多事物一樣,熊貓在國外大出風頭以後,在中國的地位迅速攀升。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

形態特徵: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mm,尾長100~120mm。體重80~120kg,最重可達180kg,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皮膚的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為5mm,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呢!

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於密密的竹林里,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熊貓們互相幫助,十分團結,如果有夥伴掉隊,它們會停下來,尋找夥伴、或等它回來再走。

棲息環境: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隻,其中80%以上分布於四川境內。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野外大熊貓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處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勢等。人為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貓具有不懼寒濕,從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氣溫在-4~14℃它們仍然穿行於被白雪壓得很厚的竹叢中。它們也不怕潮濕,總愛在濕度80%以上的陰濕天地里生活。

生活習性 :

行為特點:

大熊貓吃食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在動物園裡面,飼養員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餵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大熊貓看起來也很可愛。它們非常的靈活,能夠把它們笨重的身體擺成各種各樣的姿勢。最喜歡的姿勢便是腿撐在樹上,並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貓最可愛的特點是它那胖嘟嘟的身體和他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這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裡面,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天敵,沒必要行動很快。但是,正是它這種慢吞吞的動作使它能夠保存能量,以適應低能量的食物。它們有時候也會爬樹偵察情況,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熊貓有時還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鍋盆桶具,尤其是圓形的器皿當成玩具,玩耍後棄置山野。有時它們還和羊、豬等家養的牲畜親善,隨著同吃同住。

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性情總是十分溫順,初次見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頭低下,不露真容。它們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採用迴避的方式。但一但當上了媽媽,其小寶貝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便是關懷看望,也會惹怒母親大動肝火,張牙舞爪,動手動腳。有時它們還愛作一些修飾及其他一些求適活動。可以象貓一樣把身體伸直,前是伸開,後半身抬起,讓身軀靈活舒展,或睡醒以後,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濕或過河涉水後,也可以像狗一樣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貓通常在發情季節發生沖突,特別是當三到四隻雄性追求一隻發情的雌性時。有時候,雌性和雄性也會發生爭斗。在動物園,它們的爭斗通常是因為水,食物或某隻大熊貓占據了好的地盤。

氣味標記:對大熊貓種群來說,可以看見的信號對它們來是毫無意義的:它們的圓臉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沒有冠部或棕毛來展開,耳朵可以豎起放下但也不夠靈活。這都是因為熊貓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霧彌漫的竹林裡面、看不見彼此而造成的。

大熊貓大多數的交流都是通過留在棲息地的氣味標記來實現的。當它們想見面的時候,通常是發情季節,就會通過氣味標記找到彼此。一旦它們見面以後,就轉為聲音交流。大熊貓依靠它們豐富的「語言」來表達從多情到生氣的情緒。

沉默是另一種交流方式。當大熊貓在玩,或是簡單地表示友好,沒有交配或好鬥的想法的時候,它們不會發出任何聲音。這種聲音規則可以幫助人們判斷在動物園里看到的大多數熊貓的行為。

用氣味來標記領土是它們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訣。大熊貓將肛周腺體的分泌物塗在柱子,樹樁,牆上,地上以及它們經常經過的地方。這些氣味標記能讓它們互相迴避或聚到一起。在非發情季節的時候,一聞到陌生熊貓的氣味它們就會走開。發情季節的時候,一隻雌性大熊貓的氣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經做好交配的准備,並且希望吸引雄性前來。

大熊貓有好幾種做標記的方式。它們經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來做標記。當它們做標記的時候,它們會晃動頭部,嘴巴半張。做了標記以後,它們會在做標記的地方剝掉樹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貓的注意。

食性食物:

大熊貓的食性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因為它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採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佔一半以上,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雖然隨著食性的轉變,一些器官也起了相應的變化,特別是牙齒,它的臼齒非常發達,是食肉目動物中最強大的,構造較為復雜,接近於雜食性獸類,裂齒的分化不明顯,犬齒和前臼齒發達,沒有齒槽間隙。上門齒呈弧形排列,下門齒呈一橫列,第二對下門齒位置常靠後,似乎形成雙列,這種現象在老齡個體的頭骨上較為明顯。犬齒的齒根粗大,而齒冠顯得較短,齒尖不算鋒利。第一對前臼齒極小,常見有一側或雙側缺失的現象,第二對上前臼齒的前緣偏向內,後緣則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對上前臼齒的齒冠呈棱形,外側有3個,內側有2個齒突。臼齒被稱為丘突型齒,咀嚼面特寬大,大致呈長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結節形齒尖,上臼齒有4個較大的齒尖,最後一枚上臼齒特大,向後延伸於顴骨的後部,冠面具有復雜的小棱形齒突,最後一枚下臼齒小,齒尖並不明顯,位於下頷支前緣的內側。一般食肉目動物的最後一枚上臼齒均位於冠狀突基部的前緣處,而大熊貓臼齒的後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齒的左右擺動,又可以增強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齒的磨損上下不同,下臼齒的磨損始自外側,而上臼齒則始於內側,原因是左右上臼齒列之間的距離大於下頷臼齒列的間距。總的看來,它的牙齒與其他食肉類動物不同,卻同草食性的有蹄類動物十分相似。

它的前掌上的5個帶爪的趾是並生的,此外還有一個第六指,即從腕骨上長出一個強大的籽骨,起著「大拇指」的作用,這個「大拇指」可以與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東西、爬樹等。但它卻還保留著食肉動物的那種較為簡單的消化道,沒有食草動物所具有的專門用於儲存食物的復雜的胃和巨大的盲腸,腸胃中也沒有用於把植物中的纖維素發酵成能吸收的營養物質的共生細菌或纖毛蟲。為了獲得所需的營養,唯一的辦法就是快吃快拉、隨吃隨拉。一隻體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貓,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時,吃掉10~18千克的竹葉和竹稈,或者30~38千克的新鮮竹筍,同時排出10 多千克糞便,才能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

大熊貓的食物營養低劣,不能有過多的能量貯存。為了保存能量,必須控制能量消耗過大的活動。因此,它喜歡在平緩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時也只在一個小范圍里活動,利用氣味、聲音等傳遞信息,相互之間並不直接接觸。大熊貓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雜草等其他植物,但吃進的量極少。此外,它也並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機會,也要開一次「葷」,恢復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棲息地內分布著一種害鼠,名叫竹鼠,俗稱「竹溜子」,專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卻是鮮嫩可口,營養豐富,正象當地的一句俗話中所說的:「天上的斑鳩,地上的竹溜」。大熊貓有一套巧妙的辦法來對付竹鼠,一旦聞到它的氣味,或者發現其蹤跡,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後便用嘴向洞里噴氣,並用前爪使勁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貓則乘機一躍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盡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貓就會來個挖洞抄家,直到將其捕獲。

大熊貓雖然也具有食肉動物吃肉的潛力,但它很少捕食動物或動物的屍體,這並不是它不喜歡吃肉,而是缺少機會。因為在大熊貓的分布區里,大型的食肉獸很少,沒有多少殘屍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經常去捕捉鼠類等小動物,所得到的營養卻常常不足以抵償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貓只能偶爾吃到一點肉食,大部分時間則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維持生命,成為一輩子循規蹈距、依竹而生的動物。

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此外,野生大熊貓還偶食一些動物屍體或其它植物。

圈養大熊貓主要以某一種或幾種低山平壩竹為主食,輔食是以穀物類為主所調制的精飼料。竹類是大熊貓生長發育、身體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關鍵所在。隨著大熊貓飼養技術的提高,逐漸認識到為大熊貓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亞高山竹類對於其身體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加上交通條件的改善。圈養條件下,也能人工為大熊貓提供大量高山或亞高山的喜食竹類。

大熊貓的食物並不是單一的箭竹,其實大熊貓喜歡吃的竹子種類比較多,箭竹只是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種類。這些竹子長期生長在亞高山暗針葉林、山地暗針葉林、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及山地常綠闊葉林的林冠下,分布海拔從700~3500米不等。不同山系的大熊貓主食竹類不同。大熊貓的食譜隨山系和季節而有變化,在不同的季節採食不同種類的竹子或同種竹子的不同部位。春夏季最愛吃不同種類的竹筍,秋季多以竹葉為主食,冬季以竹稈為主食。

野外大熊貓常見的食用竹種類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實竹子、筇竹、大葉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錐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熱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華桔竹等 。圈養大熊貓常用的食用竹種類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夾竹、箬葉竹、淡竹、苦竹、闊葉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筍、方竹筍等。圈養大熊貓除了主要採食竹類外,還可獲得少量的精飼料、水果以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這主要是因為圈養條件下大熊貓不能完全自由採食,存在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均衡。因此,人工進行添加和補充。精飼料主要原料包括玉米、大豆、大米、小麥等。這些原料清洗後,按照一定配比,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製作成為大熊貓的食物。大熊貓的所有食物都有嚴格的選擇標准,在使用前都需要經過安全及營養檢測。只有符合要求的食物才能被最終提供給大熊貓。

進食方法: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為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為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偽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

大熊貓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手腳並用地收集、准備食物和進食。它們並不在乎它們在什麼地方——坐著、平躺、側倚——它們只是不停的剝竹竿,吃竹葉。大熊貓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時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大熊貓主食竹子,也嗜愛飲水,大多數大熊貓的家園都設在溪澗流水附近,就近便能暢飲清泉。大熊貓每天至少飲水一次,有的地方雖然食物很豐富,缺了水,也難以找到大熊貓的身影。到了冬季,當高山流水被冰凍結以後,有的大熊貓也可能因為留戀自己家園的隱蔽條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長途跋涉,沿溝而下,到谷中去飲水,然後返回家園。大熊貓取水總是求近舍遠,日復一日地走出一條明顯的飲水路徑。它們到了溪邊,以舔吸的方式飲水,若溪水結薄冰或被砂礫填沒,則用前掌將冰擊碎或用爪挖一個大約25×20米的淺坑舔飲。大熊貓以竹類為主要食物,而竹類卻難以消化、吸收。由此,使大熊貓的能量攝入受到極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考慮到盡量多地攝入能量,盡量少地消耗能量。

隨著氣候和食物分布的變化,大熊貓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上移高山、攆筍覓食,秋冬高山積雪則下移到中低山地區。2014年7月23日,英國《衛報》報道,一項歷時六年的研究發現,熊貓會為吃到兩種竹子——箭竹和木竹——的不同部位而遷徙較長的距離,以此來保證飲食均衡並獲取繁殖所需的營養。

大熊貓對竹類的消化利用率較低,食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短,因而採取大量進食、快速排出的方式,來獲得足夠能量以滿足其需求。根據不同季節大熊貓採食竹子部位的不同,其每天的採食量大致如下:竹筍23~40千克;竹葉10~18千克;竹稈17千克。大熊貓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這表現在它們優良的採食策略上。它們不但選擇區域內營養價值最好的竹子種類,而且還優先選擇營養價值最高的部位。採食的順序為竹筍,嫩竹,竹稈。

分布范圍:

大熊貓生活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這里主要的林

Ⅳ 如何用英語五句話加翻譯介紹熊貓

寫作思路;把大熊貓的形態特點,動作特點,性格特點寫下來。

Giant pandas are rare animals in China,They live in Western China.They feed on bamboo,They are very cute.

大熊貓是中國的稀有動物,它們生活在中國西部,它們以竹子為食,它們十分可愛。

Giant pandas are mild-tempered and generally do not actively attack people or other animals. When giant pandas hear unusual noises, they often escape immediately. Giant pandas'vision is extremely underdeveloped.

大熊貓性情溫順,一般不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動物。當大熊貓聽到異常響聲時,常常是立即逃避。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

This is because giant pandas live in dense bamboo forests for a long time, with dark light and many obstacles, making their light very short and shallow.

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

Ⅳ 8年級下冊英語7單元 作文關於熊貓

Pandas are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animals in the world. They are white and black.They look fat and funny.Theyeat bamboo.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them very much. There used to be many pandas in China long ago. As the balance of nature was destroyed and the weather wa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pandas became less. But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panda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re are now so many pandas that some are being sent to other countries so that people there can enjoy them. The biggest nature park for panda in China is in Sichuan. Scientists hope that one day they will have enough pandas to be set free and let them live in the wild again.

熱點內容
怎麼去倫敦英語作文 發布:2025-04-15 01:22:43 瀏覽:833
怎麼詢問人口英語作文 發布:2025-04-15 01:16:15 瀏覽:841
羽這個字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4-15 01:16:08 瀏覽:80
復份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4-15 01:06:40 瀏覽:934
英語兒童節的一篇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4-15 01:05:17 瀏覽:207
我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15 01:03:54 瀏覽:766
他們喜歡吃橙子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15 01:03:07 瀏覽:681
合適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15 00:57:14 瀏覽:524
兩死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4-15 00:38:10 瀏覽:745
通兌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15 00:22:22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