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單詞怎麼上

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單詞怎麼上

發布時間: 2020-12-31 11:01:26

❶ 淺析如何上好高中英語閱讀

一、選好合適的閱讀材料。 1、長短適中。課堂教學必須要考慮時間。 2、難易適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可高估學生的水平。 3、可閱讀性。文章要貼近現實,符合學生的愛好。要有趣味性、科學性、知識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二、掌握關鍵詞,抓住中心意思。 1、默讀一遍,回答淺層問題。 2、大聲朗讀,回答深層問題。 3、找出重點詞彙,理解並運用。 4、概括文章,復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三、深挖主題,拓寬思路。 1、仔細研究,找出文旨。 2、換位思考,別出新意。四、激活想像,展開討論。 拓展資料 為配合教育部《英語課程標准》的實施,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事業的發展,我們組織有關高校的英語專家、英美等國來華任教的優秀教師和全國重點中小學的骨幹教師,聯合編寫了這套《新課標英語閱讀》叢書。本叢書以強化英語閱讀訓練為主,選材新穎,題材廣泛,將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有機地融合於綜合英語閱讀之中。高中英語是為以後的大學英語做地基,所以高中英語閱讀不能只拘泥於考試或是應試技巧,提升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中英語學習方法一方面是要增加詞彙量,另一方面要培養語感,所以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水平,培養閱讀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參考資料:網路-新課標英語閱讀

❷ 高中英語閱讀課有哪些類型怎樣實施

我認為英語閱讀課有這些類型:精讀、泛讀、任務型閱讀等或者按文體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類型。
實施方法:
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相對於記敘類文章而言,說明文比較質朴、平直,行文不會曲折,更不會故意製造懸念,或運用眾多的表現手法。說明文的命題角度和解讀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只有熟悉其命題角度,掌握解讀方法才能做好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說明文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
一、詞義猜測題
說明文中通常會出現一些較新的科技名詞、術語或者較多的人名和地名,這大大增加了閱讀的難度。那麼要想做好詞義猜測題,我們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解題技巧:1、返回原文,找出該詞彙出現的地方;2、注意結合上下文,理解該詞的意思;3、根據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信息來幫助判斷。如:同位語、下定義、解釋、舉例、同義詞、反義詞以及標點符號(如破折號、冒號都表示解釋和說明)等。
二、細節理解題
說明文中的句子結構較復雜,但試題相對簡單,因此細節理解題是說明文的重要題型。
解題技巧:根據題干或選項中的線索詞回到原文中,找到相關句,與選項相比較來確定答案。
三、主旨大意題
考查考生對於文章基本觀點和闡述說明的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解題技巧:1、把握邏輯結構;2、抓准主題句:注意首段、各段第一句話以及全文末句等是主題句常出現的地方;3、概括段落大意。
四、推理判斷題
推理題有幾種類型,分別是知識推斷、數字推理和邏輯推理、它主要考查考生理清上下邏輯關系的能力,並進行有關的判斷、推理和引申,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或態度等。
解題技巧:最先排除選項中最不可能的答案,然後注意推理時把握就近原則。推理必須以文章內容為依據,千萬不能脫離原文,憑空臆斷。
記敘文的閱讀方法
記敘文是一種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記敘事件發生過程的文章形式。記敘文的種類很多,高考中多見故事、傳記、史地知識介紹、新聞報道等。對於前三者,應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節、最後結局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含義。對於新聞報道,則要搞清時間、地點和數字。
記敘文的常見題型有細節理解題、主旨大意題、推理判斷題和詞義猜測題等。
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議論文命題方式多為觀點辯論題、細節理解題、推理判斷題等。做推理題時要注意:如果題目要求你推理,短文中已明確敘述的事實不能作為答案,答案必須是短文中沒有直接提到的,但根據短文內容,通過邏輯推斷可以得出的結論。
總之,做好議論文類的閱讀理解,把握文章的結構是關鍵。解題時一要抓住作者的觀點,二要理清說明論點的論據。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當問及作者的看法、觀點與態度時,不要誤以為是在問你的想法,不能把自己的觀點當作作者的觀點。

❸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高中外語教學逐漸由重知識教育轉化為重運用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強調能懂會說的學習效果。 如何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同時閱讀也是考試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少教師對如何上好閱讀課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閱讀課上應當講些什麼。要麼僅僅是把文章翻譯過來,成了翻譯課;要麼一味講技巧,一則閱讀本身並無太多技巧可循,二則易把學生引向投機取巧的歧途;要麼只是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子意思和語法等基本知識上,而對於其他方面,關繫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關繫到學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關繫到學生語感的培養,甚至可能關繫到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的能力方面,似乎並沒有認真細致的考慮。那麼,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語閱讀課呢?下面我談談我的做法。 一、選好合適的閱讀材料。 1、長短適中。課堂教學必須要考慮時間。文章太長,當堂課不能完成,課堂任務單調,學生容易倦怠。一般高一的學生限制在500字左右,高二800字左右。 2、難易適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可高估學生的水平,太難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銳氣和積極性。 3、可閱讀性。文章要貼近現實,符合學生的愛好。要有趣味性、科學性、知識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二、掌握關鍵詞,抓住中心意思。 3、找出重點詞彙,理解並運用。由輸入到輸出關鍵在於基礎知識的扎實積累。對於關鍵詞的重點掌握及運用是知識輸出的資本。這篇文章中需要重點掌握的詞有: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notice /point to指向……tell sb sth with one』s hand / shake hands握手 讓學生試著用這些短語造句,或編一個故事,在運用中掌握這些新詞。 4、概括文章,復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大意,是思考後成品輸出,是學習後的成果展示。先給文章分段,並找出關鍵句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主要意思。這篇文章可分為三段。 Passage 1: show a scence Passage2: sign language is a kind of languages which is often used by deaf people. Passage3-4: deaf people can learn to speak if they aren』t born deaf . 三、深挖主題,拓寬思路。

❹ 如何處理高中英語閱讀課文中的詞彙

一、當前高中閱讀課中詞彙教學的問題
詞彙教學是貫穿於整個中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於詞彙處理的有效性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詞彙教學相對較少,很少受到重視或沒有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對高中英語30多節閱讀課的數據分析,發現其中只有兩節課直接涉及到了詞彙教學,連總數的10%都不到。
進行觀察後發現,課堂教學過程基本都是由以下環節構成:lead―in-+pre―reading---reading--post reading.幾乎所有的課堂都是直接進入reading環節,整個reading的過程基本不涉及到詞彙教學。這些課堂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而從課本後面的《各單元生詞和習慣用語》中,可以看出幾乎每篇閱讀材料都有超過20個生詞。在所有閱讀課堂所沒有涉及到詞彙教學的閱讀課型案例中,生詞在上閱讀課之前都經過「處理」。其中有25節也就是近90%的是通過「早讀學生預習」的:有2節,即7%的案例是在「第一課時wanning-up」中解決的。還有l節沒有做任何的處理,即3%的案例「是學生自己預習解決的」。
從觀察的結果看。大部分的老師都是通過早讀解決生詞的。「早讀解決生詞」的方式有如下幾種:一是老師或錄音材料領讀正音。然後學生自讀,記憶,佔71%;二是學生自己先試讀,然後老師或錄音材料領讀正音,然後學生自讀,記憶,佔ll%。三是老師領讀並講解部分單詞,佔4%;四是完全有學生自己預習。佔14%。
那麼,佔71%的第一種方法――學生自讀掌握生詞的效果如何呢?我們在某校高一年級的兩個班級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reading: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課後詞彙表中涉及到本閱讀文章的生詞共有35個,包括打三角符號的詞三個(三角符號表示該詞不在大綱要求內)。這三個有三角符號的詞分別是:crack,survivor,miner,其實這三個詞都是高頻詞。該校早讀為20分鍾。在早讀開始時,先由老師領讀一遍,然後學生自主預習記憶。整個早讀20分鍾,教師都在教室觀察,以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2個小時之後,在英語課上,對這35個生詞進行了聽寫。聽寫的方式是由教師讀英語單詞,請學生寫出英語單詞並注出漢語詞義。兩個班級共96人。
二、 閱讀課中詞彙教學的有效策略
那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將詞彙教學和閱讀教學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呢?教師可以把詞彙教學滲透於閱讀教學的三個階段:即讀前感知,讀中理解和讀後運用,從而達到結合閱讀教材使學生真正掌握和鞏固詞彙的教學目標。
1.讀前感知階段:適時呈現目標詞彙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可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出新詞彙,並進行解釋與領讀。在閱讀前用這種方式呈現詞彙,並加以解釋和領讀,學生對相關詞彙的關注程度就會比較高,詞彙教學效果相對比較好。
2.讀中理解階段:設計靈活多樣的詞彙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合理運用詞彙學習策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詞。如果一遇到生詞就去查詞典則會打斷閱讀思路,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來猜詞的能力。但實際上,多數教師在讀中理解階段,對相關詞彙的處理很少涉及。那麼,筆者建議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注意相關詞彙,然後再運用下面幾種有效的詞彙教學方法。
(1)語境理解法。「如果脫離語境進行詞彙教學,即使學生記住了詞彙的形式和意義,也很難將其運用於實際交際活動中,因此,詞彙教學應融入到句子和語篇的教學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魏恆健,2007)。
(2)運用構詞法。構詞法通常有派生法、轉化法和合成法等。
(3)英英釋義法(paraphrase)。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盡量用英語,可以通過近義詞、反義詞或英語語句解釋,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習慣。
(4)學會正確使用詞典。對於實在猜不出來的詞彙,要去查詞典。詞典中的例句為詞彙的釋義提供了必要的、最常見的語境,查閱詞典時應仔細閱讀,有利於理解、記憶和正確使用詞彙。
3.讀後運用階段:設計真實的交際任務,為學生提供運用詞彙的機會。例如,在學完 Mole 1Unit 4 Earthquakes後,可以設計以下幾種練習:
(1)完成句子。使學生能對所學的新詞彙學以致用,內心有成就感,並體會到在句子中運用詞彙的樂趣。
(2)填空。教師可以選出文中的關鍵詞,然後改寫課文內容,再對改寫後的短文設空,以考查所學的關鍵詞,使學生在語境中不僅能進一步領悟新詞彙的意義和用法,還可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課文的復述。復述課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相關詞彙,也可以提高語言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為使課文復述能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所學的關鍵詞、提綱,或出示圖片、圖表等,讓學生充實內容;或有時提一個大問題,有時提出幾個有關細節方面的小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提問進行口頭復述,然後進行書面復述。這樣,既能檢查學生的發音和對相關詞彙的運用情況,也可檢查其書面運用能力。(4)課內課外相結合。詞彙的掌握,僅靠學習課文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閱讀課外書籍進一步學習鞏固。閱讀課外書籍可以使學生接觸大量有用詞彙的復現,同時還使學生有機會運用已有的詞彙學習策略,把生詞和已知詞彙聯系起來。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閱讀英文原著,增加學生接收英語的信息量,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英語詞彙。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頭戲,而詞彙是閱讀理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只有把文章和詞彙及語言點的學習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才能以閱讀帶動詞彙,以詞彙促進閱讀,從而更容易獲得閱讀與詞彙的雙贏,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❺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

抄上好一堂高中襲英語閱讀課需要循序漸進,從泛讀到精讀,從整體把握到細節處理,不可以一步到位。
首先需要有導入。
引入與閱讀課文相關的話題,讓大家各抒已見,產生對即將進行的話題的興趣和思考。同時也是溫故而知新的好方法。
簡單的單詞處理,讓大家熟悉課文里要學習的關鍵單詞和片語,減輕閱讀障礙。當然可以結合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展示,利於記憶和加深印象。
泛讀。
讓學生通讀全文,在此之前提出幾個和課文有關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閱讀,找到答案的同時,了解文章的大意。可以的話一倆句話復述大意。
精讀。
了解了大意還不行,要深入了解文章的細節,這時可以通過不同的練習進行。如:做T or F練習,也就是判斷正誤練習;單選練習,根據文章內容選出最好的答案;做閱讀理解回答題,用簡略回答回答所在的題目。
重難點處理。
文章里出現的難點,需要幫助學生學習、分析和理解,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再一起探討「處理」。
最後,進行與文章有關的分組討論。

❻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閱讀公開課

一、 評價一節英語課是否一節優質課,本人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衡量:(一)課堂過程有沒有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英語課程標准》的原則.1.教學中有沒有體現到教師幫助學生學好「共同基礎」和滿足「不同需求」.2.有沒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3.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4.有沒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5.有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進步,學習態度和參與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課堂有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CAI課件進行教學活動.《英語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而多媒體CAI 課件教學則有三點優越性:1.符合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2.符合教學評價原則.3.符合教師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是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行者,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一節優質的英語課應該科學合理地使用電腦課件.(三)課堂准備是否充足,內容是否充分,節奏感是否強,是否高效輕松.(四)教學與應試是否達到和諧統一,即學生專業上是否有收獲,能力上是否有提高.二. 怎樣備好一節優質課.1.「吃透」教材,搜羅教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備課應是以每個Unit 為單位,在集備之前每個教師都應先自行通讀單元的全部內容,找出重點、難點.搜羅同步的Language Power 練習,以及如《English Weekly》等教輔資料上的內容,以便做到集備時的心中有數,上課時就會胸有成竹,有的放2.集體備課,網羅篩選. 集體的智慧是驚人的,三個臭皮匠可賽諸葛亮,世界指明快餐業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成功和穩步發展是因為裡面有一批專門負責市場研究與拓展的智囊團出謀劃策的結果,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備課也一樣,必須有同備課組的成員一起動起來,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自己才會括然開朗,如獲珍寶.但也必須對各教師的教學建議作出適當的篩選和整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3.廣泛搜集素材. 隨著時代的步伐,學科間的縱向橫向聯系不斷緊密,對學生和老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英語科的涉及范圍更是天文、地理、生活、工作、政治等各個領域.《高中英語標准》明確提出「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有一定的素材信息搜集能力,在課前廣泛搜集相關的圖片、文字、動畫、錄音、視頻等資料,以便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搜集素材,以培養這方面的能力.4.突破重點、難點,研究教法. 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有它的重難點,教師必須准確把握,並適時聯繫到高考題上面來,搜集近幾年相關的高考題目讓學生高度重視起來,使學生不但看得見,還摸得著.由於英語課基本上是脫離了語言環境的外語教學課,那麼如何依託有限的教材和環境,最大化地讓學生受益,那就要在課文材料上不斷加工擴展,而這個加工的過程要求的是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由學生去完成,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一個指導者、幫助者,而不是一個包辦者.所以創設的學生活動也必須大大多於老師活動,讓學生不但學會主動學習,而且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和過程,正好這個過程就為老師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生成了條件.5.精心准備教具,精心設計課件. 作課件前先要就本節課的需求進行分析,因為多媒體課件並不是適合所有教學內容,因此選擇合適的課題相當重要.其次是素材收集,聲音、動畫和圖形這些基本素材是課件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既要學會從互聯網上收集素材,也要適當學習自製素材.根據英語專業CAI 課件製作原則,在課件設計時要有針對性、交互性、簡潔性、藝術性等四大原則.三. 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1.更新教法.要把過去的「五步教學法」(即Revision Presentation Drills Practice Exercises)轉向任務型教學法,所謂任務型教學法,就是以學習者完成某些任務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要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操作和執行哪些任務,就好象我們現在使用的北師大版新教材,一開始就是 Warming-up, 接著就是 Listening , Speaking 等,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這個任務型教學法突出了學生是主體;體現了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式的、互動式的學習方式.2.創造開放、和諧、互動的語言氛圍. 教師應突破教學設計的程序化,採用互動的教學模式、開放的學習方式,更要放下權威的架子,以一顆寬容之心,一種多元的意識,向學生學習,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傾聽學生的獨特感受.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很豐富的信息源,關鍵在於我們的老師如何挖掘、駕馭和利用.要讓學生時時感到他才是課堂上的主人,師生共同為外語課服務.3.展示真實、生動的教學情景.語言學習講求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因此教學情境的設計應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感悟語言的功能.4.給學生創造參與交際的機會.語言習得研究的規律表明:學生參與程度與提高語言熟練程度成正比,當學生用英語積極地參與交際時,語言也被掌握了.因此,我們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發學生參與,促進學生參與,鞏固學生參與,並保證學生參與的時間(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應達到全堂課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和空間,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進而達到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主體能力,使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以交際為導向,同時又有明確的語法講解,學得與習得同在,要比只注重語法教學或迴避語法講解的沉浸式教學效果都好.5.培養文化意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德育和素質滲透.我們重知識輕能力,重成績輕素質的做法應該有所轉變.教學活動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做到如何依託教材的具體內容升華教育目的,擴大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增強責任心,培養能力,錘煉品格、修養等等,這樣才會最終體現教育的價值所在.還是那句話,教學的結果絕不能使我們的學生--- 有知識卻沒有文化,受教育但缺乏修養.6.課堂要有起伏的節奏,飛揚的激情.教學節奏就是教的節奏與學的節奏有機整合而成的一種組織節奏.教師如果能出色地把握好課堂節奏,必定會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我覺得除了教師的桑音要達到抑揚頓挫以外,教學活動節奏應達到動靜相生.教學中的「動」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靜」則有利於學生思維深入.一節英語課若一直處於動態,缺乏教師適時和適當的引導和點拔,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的過程,就會造成教學瑣碎零亂和課堂無度無序的失控狀態.但如果一節英語課自始至終寂靜,課堂氣氛乏味、沉悶,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勢必不如人意.因此要做到動靜結合、動靜有致,這樣既可以提高節奏感,減少「平」、「淡」、「直」、「淺」,又可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魅力.7.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後進生.在教學中如果多採用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式,就能夠帶動落後生學習.在老師和全班同學面前他們不也發言,但在小組中還有發言的機會,他們會倍加珍惜.心中的壓力得到分解,他們自然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交流中,從中受益,獲得進步.對落後生的的關注還體現在評價上,對落後生評價的目的不在於打擊他們,而在於鼓勵他們,讓他們重新獲得自尊心,獲得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和動力,更體現在為他們創造機會,去體會成功,增添自信.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擅長唱的讓他唱英語歌,擅長寫的,讓他寫英語句子.這樣,他展風采,老師得資源,其他同學得知識,師生一道構建知識,享受學習,享受平等.學生的潛力,就是我們老師教學的動力,更是直接豐富的課程資源.總之,要上好一節英語優質課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才能不斷地進步.

❼ 如何教高中英語閱讀課

高中英復語閱讀課的講授,分制為備課和講課兩大階段。最重要的階段是備課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是:
1將文章的譯文整理出來,印出來,學生人手一份。但是先不要急於發下去。2將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重難點句子找出來,印在學案上,從句子結構入手,講透徹。然後在每一句難句的後面附上最少5個例句,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3自己根據文章的內容,重新設置比較簡單的判斷對錯的題目。一般是每一行文字最少要設置一個小題。這是為了輔助學生理解原文。
第二階段是講課階段。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為學生水平相差很懸殊。所以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要求限時間把文章自帶的題目做出來。中等生,要求現根據原文做一遍你自己設置的題目。再重新通讀一遍原文,把文章自帶的題目做出來。
差生,要求根據你提供的譯文把原文先搞清楚。再考慮做題。在你提供的時間段內,優等生會造就做完了題目,你就可以讓他們根據譯文將原文默寫出來。你把主要時間提給中等生。與此同時,優等生的時間又可以不被浪費掉。

❽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閱讀課導入環節

藉助與本單元課文有關的圖片,視頻材料,也可以之前留作業讓他們查找些相關資料,進行回答,老師整理。用讀前的問題也不錯,讓學生積極去思考,導入課文!

❾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1. 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老師要深入鑽研授課內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很好地掌控課堂,面向全體,有層次,深入淺出地指導學生學習。

  2.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自己的主見於主動發展中。

  3. 情景教學設計: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獲,在課堂設計上也盡量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一節學生能接受的而且最好是比較新穎的教學情境。

  4. 教學過程中注意發揮小組合作的效用:以一帶一或一帶二,讓每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用英語對話,體驗到說英語的樂趣,從而慢慢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9)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單詞怎麼上擴展閱讀

  1. 學習英語的方法:到英語國家要想練成一口「洋腔洋調」的英語口語,到英語國家去練習是最有效的辦法,這樣可以直接與英語本族人交流。但是這也是最昂貴的方式,只是少數人的選擇。

  2. 到英語角:如果去英語角的目的是學習就不對了。其實應該把那裡當作練習英語表達的地方,在那裡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說英語的信心,鍛煉自己與不同的人說英語的膽量和能力。去那裡要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氛圍。如果沒有時間去,你還可以自言自語,把自己想像成兩個人在對話。

  3. 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在國內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口語跟出國效果差不多,但費用會省很多。現在中國外國人很多,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外國人隨處可見。可以主動上去跟他們用英語交流,或者花錢找一個外教一對一專門陪練口語。

  4. 多進行口語練習:目前大部分目前還無法出國或者找外教學習英語,而傳統英語角在時間、地點、形式上的局限,限制了一部分人學習英語的熱情。 為提高英語口語的練習,可以試試電話英語角、網路英語角等形式的練習平台。

英語口語好的人都有這樣的同感:從練發音(對腔和調進行大量練習)開始效果甚佳。不要總想著這句話怎麼寫,怎麼翻譯。這些都會妨礙口語學習。最後,經驗證明,選擇好的導師、好的教材,加上科學、理性的學習方法,學說英語沒有不成功的!

參考資料網路——如何學習英語

❿ 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教學要求》七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
3. 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
4. 能通過文章的線索進行推理。
5.能根據需要從網路等資源中獲取信息。
6. 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或雜志。
7.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
八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徵。
2. 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長句和難句。
3. 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
4.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多種媒體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
5.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
6.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
「英語閱讀不但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而且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手段。」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
閱讀能力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理解程度,即閱讀理解;二是讀速快慢,即閱讀速度。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型語言活動,它不僅涉及語音、語法、詞彙這些語言因素,還有非語言因素,如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對文章進行猜測、證實、再猜測、再證實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心理活動過程,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理解與速度是主次關系,理解是主,速度是輔,速度的快慢以理解為標准而進行調節。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費賴博士認為:「一個中等水平的英國人或美國人,閱讀速度可達到250詞每分鍾(wpm),或者更快一些,閱讀理解的准確率為70%左右」。新課標要求我國學生的閱讀速度達到60-100wpm,理解准確率達到70%。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抓住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即學生的英語水平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如對詞彙、句型、語法的掌握,為學生實施進一步閱讀活動奠定必要的語言基礎。
基於語言的兩種功能――用於表達內容的事務功能與用於表達社會關系與個人態度的交往功能,語言課堂應包含以下兩種活動:解釋領會語言點的活動與實踐語言點的活動。換句話說,課堂教學應該為達成語言點學習活動與交際活動的融會貫通提供平台。閱讀課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文本這一融語言點與語境於一體的媒介,加強對語言基本功的夯實與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達到「教學做合一」。
牛津教材每單元reading後Exercise D是訓練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生詞的含義,在完成此題後,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語境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鞏固對他們的理解,最後可要求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對這些詞彙進行拓展性造句或復述課文。
(二)精心組織、指導學生泛讀
要達到《課標》對讀的要求,單靠教科書是遠遠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的,沒有一定的輸入量,就無法保證一定的輸出量。因此,我們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泛讀。學生在泛讀時,不僅僅在提高閱讀的流利程度,還在增加著新詞彙,加深著舊詞彙,鞏固著語法知識。另外,泛讀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及聽力和口語。更重要的是泛讀能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積極態度,提高英語學習的動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英語原著、中學生閱讀教材、專業報刊雜志或網路資源等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選擇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1)聯系性原則,指材料的選擇應考慮與課文、句型、語法、詞彙教學的聯系,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2)專題性原則,指閱讀同一話題的若干篇文章,其優點在於隨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某一話題的了解和背景知識的積累,他會相對容易地了解相關話題的文章;(3)時效性原則,指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現實和社會,能放映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等;(4)趣味性原則;(5)難易度適中原則,一般認為,選材時應對詞彙和語法進行嚴格的控制,生詞不超過總詞彙量的2%,新句型不超過5%,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基本無語言障礙。
2. 幫助學生有效激活圖式
由於讀者頭腦中先存的知識(背景知識)及知識結構(圖式)在閱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就要以激活學生的相關圖式為目的,通過對文章標題、插圖、關鍵詞等線索的討論,迅速調動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理解閱讀中碰到的新內容,以提高閱讀速度。預測(讀者藉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及相關詞彙進行猜測)是激活圖式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預測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成功的預測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與理解做好導向性的鋪墊。

熱點內容
我喜歡試一下用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2:11:38 瀏覽:389
我不喜歡你了用英語怎麼說呢 發布:2025-04-30 12:08:53 瀏覽:910
為什麼喜歡地理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2:06:31 瀏覽:759
你喜歡餅干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2:03:44 瀏覽:754
我喜歡用電腦工作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2:03:40 瀏覽:915
人和動物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2:00:41 瀏覽:121
我的妹妹的作文用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4-30 11:54:54 瀏覽:789
火災發生怎麼做英語作文 發布:2025-04-30 11:35:05 瀏覽:294
怎麼練英語四級的作文 發布:2025-04-30 11:35:03 瀏覽:962
亮度信息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4-30 11:35:01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