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⑴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根據《英語課程標准》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和牛津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當今兒童學習外語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英語教學的同時要關注孩子情感的成長,在教學中應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為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講文明,講禮貌;尊敬師長,關愛他人;遵守規章制度,講公共道德; 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護動物,保護環境。 關鍵詞 :挖掘 利用 德育素材 《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培養合作精神、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還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利用專業知識,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的精華,從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 新編牛津小學英語教科書是一套內容豐富,色彩鮮艷,設計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話題為綱,注重能力培養,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時代感,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啟發性和創造性。如:學校、家庭、動物、購物、時間、文具和飲食等。這些教學內容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德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使他們明確學習外語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呢? 一、尊敬師長,關愛他人——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的確,只有「愛使世界運轉」。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往往不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加以引導,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更讓學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師節,引導學生動手製作賀卡,並寫上祝福語:「Happy Teacher』s Day !」(教師節愉快!);在母親節、父親節更可寫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愛你,媽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情境表演,排演兒童劇目等。 在Book4A 「Unint1 May I have…」 中,我們學了各種學慣用品的名稱,因為有一部分單詞在三年級時已出現過,所以在單詞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有一個情境對話For Hope School,學完後學生們意猶未盡,並向我詢問第二天是否可以真的為貧困地區捐款捐物。考慮到孩子們還是一個消費者,不宜捐款或刻意買東西來捐,面對孩子的美好的願望,這不正是一次情感體驗的良好時機嗎?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於是我決定利用學校舉行的一次英語跳蚤市場活動,讓孩子們捐出自己部分心愛的書籍、玩具或者文具用品,然後貼上價格標簽,寫上一句祝福語,放上學校的貨架進行出售。並由熱心捐物的同學擔任銷售員,銷售過程中他們必須和「顧客」用英語進行交流,最後將銷售所得的錢款以學校的名義捐給希望工程。 如此種種,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和想像力,而且還促進他們形成尊敬師長,關愛他人的情感品質及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情感。使他們真正懂得因為有愛,世界才會運轉。 二、講文明、講禮貌 ──「Sorry」,「 Thank you」 不離口 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都多多少少的滲透著德育因素,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養的精華,促進學生情感品質的形成。如教學「I』m sorry」這一禮貌常用語時,由於這個短語在我們生活中的出現率較高,所以對於它的讀音、意思教師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釋,而如何正確的使用,什麼時候使用成了教師教學的目的。我創設了以下幾個不同的情境進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課的時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寫作業的Nancy,他們該怎麼做,怎麼說呢?情境二:David和LiuTao約好8:00 去動物園,可是:LiuTao等到8:30了David才來,David該說什麼呢?學生們在可愛的頭飾面前,爭相扮演角色,並進行極為生動的表演。---I』m sorry. ---That』s all right.(——對不起。——沒關系。)…. 通過表演學生們可以知道應用的場合極多,並大多是用來表達自己做錯事時的抱歉心理。由此學生們在情境表演中養成講禮貌的習慣,並知道做錯了事應該誠懇的道歉,從而逐步養成理解、關懷的情感品質。 同樣對於「Thank you」(謝謝你) 這一更為常用的禮貌用語,在教學上,教師也應側重於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並時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贊美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禮物時,也要說「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別忘了說「Thank you」。因為只有對生活時刻懷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體驗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三、愛護動物,保護環境——I love animals. 在學習Book4A「Unit 2In a toy shop」 時,文中展現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同樣藉助CAI,讓學生看了一些自由自在的快樂的小動物,學生們的興趣相當濃厚,為了挖掘教材中滲透著的德育因素,我又製作了一個動畫——地球在哭泣。一轉眼剛剛還是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濃液,鳥兒的歌聲不再有,魚兒也不見了蹤影,還有一幅幅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的圖片,激起了學生們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強烈願望。我請同學用英語簡單的說一說兩幅圖片之間的不同, 這樣既創設了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寓德育於英語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解人類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做到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最後用本單元的一首英文歌 「We are happy bees」,歡快的節奏唱出了同學們愛護動物的心願。這樣學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四、遵守規章制度,講公共道德——Be quiet in the library.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善於喚起和誘發學生對道德現象的情感體驗。我們要逐步培養學生善良的心靈,讓學生真正地感動,以自覺的行動克服不良的行為。 如學完Book6 Unit1 「Public signs」,藉助CIA,我請學生們看了這樣幾個片段,請他們判斷正誤: (1) Be quiet in the library.(圖書館里要保持安靜) (2) 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在電腦室里吃東西) (3) 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在花園的草坪上走路) (4)Smoke in the school.(在學校里抽煙) (5) Swim in the river. (在河裡游泳) 答案是很明顯的:(1)是良好的習慣,而(2)、(3)、(4)、(5)是不良習慣。孩子們用他們那稚嫩、響亮而又堅決的聲音向我遞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雖然這並不能保證今後在面對這樣的人生考題時,他們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們幼小而又潔白如雪的心靈上印著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質。這也是為人師者所應給予的。 五、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I can wash the clothes. 「What can you do?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housework?」 (你會干什麼?你會幫爸爸、媽媽幹家務嗎?) 「Sure. I can cook;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lean the bedroom; I can water the flowers 」(當然,我會做飯;我會拖地;我會整理卧室;我會澆花。)……4人小組正在熱烈的進行著討論,大家都惟恐落後了似的完成我發給他們的一張能力調查表。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其實他們內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著成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熱愛勞動的觀念,可謂一舉三得。所以讓我們將語言植入生活,將情感植入語言學習的最深層次吧,一切都會變得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熱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讓我們為孩子們創設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 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讓他們在語言的天空中感受純我本色。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所想所做的,在我們的教材中,生活中還有許多生動鮮活、值得我們去挖掘的德育素材。我們教師應善於發掘、注意創新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進行教學,從而融情感品質於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
⑵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兩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初中階段的孩子處於品德發展的組合期和重組期,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應毫無例外地找出本門學科中包含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並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
一、英語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師在教書育人上應該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為英語教師對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國情都比較了解,可以結合我國實際,針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性思想教育,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通過比較和體驗,學會用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的能力,從而完成《英語課程標准》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任務。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1.在英語學習的目的上滲透德育
雖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事實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卻是很茫然:多數學生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學校課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學;有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有的是喜歡聽英語歌曲,看美劇,從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為了今後出國留學;有的是為了今後與外國人做生意時交流的方便等。
這時作為英語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時又學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時我就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但漢語為什麼沒像英語那樣具有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呢?」學生課後查詢了資料後發現:早期英國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的侵略進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導致英語是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語言,全球有75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此時教師在課堂上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向發達國家學習,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爭取主動,把我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現代化強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終使我們的母語也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使德育滲透得以成功地進行,教師一定要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教材中的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夠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這些素材就蘊含著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課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奮斗經歷,有美國總統喬治?
華盛頓少年時的故事,女護士南丁格爾的優秀事跡。這些課文都滲透著思想品德的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有較強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鮮明特點是文化教學,由課堂、家庭逐漸向社會各方面展開,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對戶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如教材中介紹了—些中西方傳統節日,這時我們教師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該幫助學生追尋這些節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蘊,如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而中國的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
3.以生活為基礎,將德育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中
新教材中的多數內容都來自生活,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環保問題、安全教育問題、慈善事業問題、志願服務等,無一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課本中介紹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飲食習俗其實是一種文化。
飲食不僅僅是吃飽喝足的問題,它還富含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禮儀。中國人熱情好客,經常請親朋好友吃飯以增進關系的親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飯,也是各付各的賬。通過這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禮儀文化,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又如,學生在學習有關英語習語和諺語時,教師在指導學習這些諺語的同時,還可適時布置收集英語習語、諺語的拓展作業。英語習語、諺語是西方各民族在長期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各種經驗、體會的總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積累英語習語、諺語,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興趣。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諺語的背後都包含著有趣的歷史典故或傳說故事,有的習語來自《聖經》或莎士比亞的經典著作等;人們在得到經驗教誨的同時,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中的內涵美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境界,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授人以漁可解—生之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發展需求,課內、課外的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
例如,本人在帶領學生做「英語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搜集生活中的10條英浯廣告語、商店名稱、雙關語、菜單上的英文、進口家用電器說明書上的文字、原版電影上的語句等,再分小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學們的英語學習不再局限於課本,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體驗,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這類活動中表現積極熱情,既積累了許多英語詞彙,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們的活教材。
總之,英語教師如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作為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將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激發他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⑶ 如何將德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
一、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材內容本身就具有德育性,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這一點。注重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形成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會有很多的閱讀文章、日常用語和對話,這些都是很好的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英語學習對於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到他們,他們是很難理解透教材內容的。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幫助學生分清是非善惡,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一)良好行為習慣的挖掘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還應該善於挖掘教材中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德育因素。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應該找到這一點,並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改掉身上不文明的習慣,做一個有修養的中學生。這也能夠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二)禮儀的挖掘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一直都是社會提倡的傳統美德。在中西方文化對比方面,英語相對要佔優勢。英語教材中會有很多文章都涉及到西方國家的文化。學生們會對這種類型的文章感到新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在教導學生學習外國禮儀的同時間接性的讓學生也注意自己的文明禮儀。教師如果能夠將德育滲透到學生所學的內容之中,是能夠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
(三)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的挖掘
英語教材中或多或少會包含一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文章,教師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善於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中國不比外國差,從而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二、拓展英語課外活動
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課堂上,還應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開展英語課外活動,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情操,還能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情與興趣。實現德育與教學的雙豐收。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比賽、課本劇和單詞接力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還能加強英語的實踐能力。例如,舉辦一次英語角,以環保為主題,要求學生探討怎樣才能將校園變得更美麗、更干凈,改變環境污染的問題應該採取哪些措施。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和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課外活動中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只要教師能夠發現,能夠積極地組織學生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將德育思想無形地載入到學生們的身上,讓學生在輕松學習的同時,能夠讓自己的人格得以健全,素質得以提高。
三、將實際行動與品德教育相結合
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強,模仿能力也極強。某種程度上而言,教師應該以師德示範,進行德育教育,這對學生來說是最有影響力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同時也應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品德產生影響。教師只有保證自身的品德修養才能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學生。很多學生愛學英語,都是源於對英語教師的喜愛,源於對高尚師德的崇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能夠保證自身的教學水平,嚴格要求學生,又應該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爭做學生們的益友。教師必須熱愛自己所在的行業,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修養,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讓學生受到道德思想的熏陶。
德育工作應該貫穿學生成長學習過程的始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極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創新性地設計課堂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鍛煉自身的德育素養,懂得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從自身的角度去關注社會,關心身邊的事。如果學生們能夠在接受德育教育後做到這些,就標志著教師的教學收到了實質性的效果。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體驗到豐富多彩的人生和高尚的道德生活,在知識增長的同時,思想道德素養也能夠隨之得到發展。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關繫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教師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將德育教育無形地穿插於自己的教學內容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⑷ 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提起學校的德育教育,很多人認為這是輔導員的事情,似乎與其他任課老師關系不大。實際上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關鍵看是否能抓住有利的時機,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就給教師們提出了更深和更難的目標。
一、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到思想教育和知識能力培養的結合點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最高最後的目的包含在這一概念之中----德行」。這句話道出了一切教學的真諦。傳統的英語教育割裂了英語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系,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無法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未來人才的目標。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應該如何利用教材內容,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在我八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如下幾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1、結合最常用的英語禮貌用語,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從最簡單、最常用的口語入手。我校中級工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通常在課堂上會講到一些最簡單的英語口語。如講到「Thank
you!」這一最常見的禮貌用語時,教師可側重於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並時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贊美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禮物時也要說「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別忘了說「Thank
you!」。因為只有時刻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體驗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2、利用傳統節日,組織活動,始終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有計劃的加以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今年的母親節,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組織了一次名為「媽媽!我想對你說」的活動課,並請家長來參加。本次活動課的目的是在練習英語口語的基礎上讓學生敢於大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眾所周知,中國人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非常含蓄甚至是羞於表達,就算是母子之間也很難說出「我愛你!」這類字眼,借這次活動引導學生用英語簡單的表達他平時想說卻不敢或不好意思對自己媽媽說的話。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這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想得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希望自己的看法能得到成年人的認同。不少學生家長在參加這次活動之後也意識到作為父母有些時候也應該扮演孩子的朋友這個角色的重要性。而作為老師,這個時候我就會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及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善於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去和對方溝通。
3、巧用課文經典語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印象比較深的是在高級工使用的實用英語第一冊的一篇課文中介紹到,在美國有一位老婦人(ROSE),年輕時一直夢想著要接受並完成大學教育,由於種種原因夢想一直未能實現。在他87歲高齡的時候終於有機會進入大學。老婦人像其他的年輕學生一樣每天努力地學習,因為年事已高她甚至要花費比正常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學習。通過幾年的努力她終於通過各項考試順利畢業,但是在他畢業後一個星期她卻在睡夢中安詳地死去。有將近2000名大學生參加了她的葬禮,在他的葬禮上很多人都回想起ROSE在一次聚會上的演講。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ach and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Have no regrets. We elderly people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n』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are afraid of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結束了這一課的學習之後,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展開了一場熱烈了談論。有的學生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後悔,有的學生為自己一直都有夢想而感到驕傲,也有部分學生覺得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價值標准選擇人生目的,在實踐中努力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寓德於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要堅持幾條原則:(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生活的實踐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一些有下廠實習經驗的技校學生來說,這種德育教育更有說服力,更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教育效果才能收到成效。(2)疏導原則。進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誘,從提高學生的知識入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勤奮刻苦、積極向上、自覺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和學識水平。(3)嚴格要求和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信賴結合起來,用希望和激勵等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學生們英語語言運用技能,也應注重對他們思想品德的教育。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僅教書更要育人。只有學習英語與提高思想素質有機的結合,學生們才能樹立並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⑸ 如何在中學中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
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它通常以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核心,德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很特別的作用,因為英語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的工作一方面表現在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師在注意並利用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正面影響的同時,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讓學生自覺地克服環境因素對英語學習造成的影響,努力學習好英語。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國家,弘揚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高度責任感。英語作為基礎學科更加要重視德育教育,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那麼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提高教學成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從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著手,注重加強學生人文素養,並能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教育內容自然滲透在教學中,
另外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強,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道德品質。在教師為學生樹立的所有道德榜樣中,教師自身的行為示範對學生最具感染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意識,提高道德水平。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優美的語言、得體的行動、高尚的情操能引導學生的審美觀;通過自身字跡優美、重難點突出的板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教學語言,富創造性、靈活性的教法感知學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以營造嚴謹的學習氛圍與團結友愛的班風班貌。
二、結合初中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寓德於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單元圍繞 「家庭成員」這一主題展開聽、說、讀、寫等多種教學活動。教學核心是用英語介紹家人和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家人及朋友,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描述,介紹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進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誼,從而更好地尊重對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本單元主要學習如何談論房間里物品的位置,學習材料涉及到物品擺放不整齊、平常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教育孩子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幫著做,自己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初初中生在自主認識過程中,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主體本質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也增強了學生對德育的親身體驗,使其留下深刻的記憶。所以應充分挖掘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以增加學生知識面,多方面、多層次滲透德育,如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角、英語廣播、觀看一些適用性英語錄像等等,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進行總結和自我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例如,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樣的力量和誘導的力量。藝術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努力創造感染的氛圍去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學,通過結合「women′s day、mothers′day等節日系列活動,要求學生用英語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獻上祝福,並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又學會關心身邊的人。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其教學內容是「尋找物主」。在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活動方式尋找物品主人和失物招領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團結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領會了與他人合作的帶來的樂趣。
「the accident」一文敘述了學生在放學途中目睹車禍後送傷員就醫、找老師和警察求救、堵車保護現場的事例,引導學生比較現實生活中有人對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關心的現象,開展「如果我在現場我會怎麼做?我該怎麼做?」,並召開主題班會「心中有他人」,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自然地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情操美。
四、課堂生活氣氛的道德感染力
教師在課堂生活中,如果採取民主的方式領導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學生將向著情緒穩定、態度友好、具有領導能力等方向發展;如果採取專制的方式領導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容易導致學生情緒緊張、態度冷漠、攻擊性強、自治能力差;如果採取放任方式領導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將易於使學生向無組織無紀律方向發展。可見,民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教師以民主作風對待學生。同樣的道理,教育學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教育學生關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師關心學生。教師在課堂生活中對待學生的態度和作風,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影響,遠勝於他們口頭上的道德教導的影響。
道德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團結友愛的課堂中,耳濡目染,將團結他人、諒解他人、樂意合作、樂意分享等作為自己道德行為准則。相反,學生長期生活在人際關系不和諧、相互抵觸、充滿敵意和排他性競爭的課堂氣氛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將是自私、狹隘、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相互攻擊等破壞性品質。
我們應當遵循英語學科的教育規律,擅於捕捉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貫徹思想品德教育。總之,初中英語教師,應自覺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識,把德育滲透貫穿到英語教學始終,因為初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才會有滿意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