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分級閱讀研究性課題
『壹』 急求如何完成英語研究性學習課題
「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
一、 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從加強研究管理入手,我們首先優化了研究人員的配備。從最初的語文學科擴展到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讓學科一線骨幹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實施,落實具體責任,加強人員的培訓,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理論,貫徹課題研究的意義、目標、方法和步驟。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探索出了一條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活動新路,為學校構建創新型的數字化校園賦予新的內涵。
一)分層模式:即課程的開發是根據不同的標准分為不同的民展層次,主要有目標分層、主題分層、內容遞進分層三種類型。
1、目標分層:即課程的開發是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而設計的,一般主要是根據不同年級的培養目標來設計課程。
在研究型課程實踐中,將課程的培養目標在總目標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年級分為三個分階段目標:
高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態度,增強學生的綜合意識和整體認識能力;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抓住問題的本質,提出要研究的問題,並學會判斷問題的價值。
高二,培養學生搜集、分析、綜合信息,並具有初步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方案)、構建知識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與批判性反思的能力,為學生思維模式上的創新意識打下一定的基礎;為學生研究能力的發展奠定初步的基礎。
圍繞這些目標,學會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學校自己開發的課程"知識論"為載體,通過思辨學習,初步形成發展方向。
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將整個課程的過程放長,目標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反復性、遞進性。
(1)第一階段(初一年級第一學期):以"選題"為載體,學習查閱文獻和網路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演說答辯等幾種常見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識,並通過親身嘗試初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著重培養以下幾種實踐能力:查閱文獻資料的技能,網路技能,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數據歸類統計的能力,與人談話的技巧,演說技巧,答辯中的臨場應變能力等。
(2)第二階段(初一年級第二學期):以"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為載體,在實踐中繼續運用和鞏固已經學過的幾種常見的研究方法,同時嘗試觀察、實驗等新的研究方法,著重培養: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資料搜集、數據整理的科研意識,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制訂計劃、獨立構思的能力,觀察生活、獨到地分析問題的意識等。
(3)第三階段(初二年級第一學期):以"實施研究"為載體,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不斷鞏固和熟練掌握各種技能,同時著重培養:預見困難並進行預防的能力,面對困難的應變和處理的能力,堅韌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綜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協作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提出個性化觀點的能力,關注社會、他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4)第四階段(初二年級第二學期):以"撰寫研究報告、演示匯報"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以下能力:整理並利用資料佐證觀點的能力,熟練操作、運用多媒體的能力,清晰自如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條理明晰的書面表達能力,綜合思辯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等。
2、主題分層:即按照主題序列將課程分為不同的階段,並最終形成一個整體。
如上海市七寶中學的"開放性主題活動課程":
高一年級上學期的主題是"文藝與人生",偏重人文教育,要求在提高人文素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科學基本研究方法的訓練,學習觀察社會、了解社會。
高一下學期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偏重於科學教育,要求學生體驗一個課題研究的完整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嘗試圍繞一個問題,通過自己的研究進行解決與證明。
高二下學期的主題是"我與祖國",偏重於德育教育,要求學生進行比較規范的調查與研究的訓練,從形式、方法、分析到結論都強調規范、完整,讓學生從自己的調查或研究中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祖國、了解社會、了解人、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高二下學期的主題是"我的未來",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經過前三個學期的訓練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在設計研究題目、實施調查、實驗、製作、發明等研究活動中,體現個性發展,課題結果要有一定的創造性。
高二、高三之間的暑期,主題是"社會實踐",全部學生到本區的街道、居委會掛職鍛煉,獲得對社會實際的深入體驗,鍛煉社會工作能力,結合掛職鍛煉,提出合理化建議,直接參與社區服務。
再如蕭山臨浦鎮中學"農村初中研究性主題活動課程開發",將五大活動主題--社會實踐系列、科學探索系列、報評書評系列、語言操演系列他別按年級進行分列(主要是初一、初二兩個年級):以科學探索系列為例--
初一年級:學科背景下的問題研究。比如實驗的改進、實驗的設計,以及學科知識的綜合、融匯和對外遷移等。專題有《關於簡易啟普發生器》、《化學實驗室廢氣回收的設想》、《初中階段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系列研究》、《恆等變形》等。
初二年級:綜合理科背景下的問題研究。比如生活中的科學技術、計算機軟體的應用、高科技動態等,專題有:《生活和生產中的壓強知識》、《鳥類的飼養--生物的多樣性和我們的未來》、《信息技術和我們》、《關於納米技術》等。
3、內容遞進分層:即根據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規律,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來組織課程。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是瑞安中學所設計的研究型課程方案。
本著"生活是創造源泉"的基本理念,首先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生活,因此在高一上半學年首先實施"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專題調查研究課程,這一課程的設置,旨在使學生通過對自然、社會、生活進行專題調查,掌握發現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懷疑和探究性思維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與能力。同時通過這一課程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增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關注與了解。
本著讓學生獲得創造發明的切身體驗的考慮。在完成"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專題調查研究課程後,在高一下半學年實"追尋創造發明的蹤跡"體驗性研究課程,通過追尋一項創造發明,使學生了解創造發明的全過程,重演創造發明的各個環節,進而體驗其中的甜酸苦辣;並利用榜樣效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初步掌握創造發明的基本技能,獲得創造發明的真實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創新的興趣與信心。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研究課題的能力,在高二學年,開設"探索未知的領域"小課題研究課程,包括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等有關的活動,通過對科學、技術、社會某方面問題的簡單研究,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創造能力。使學生參與創新性的活動,並形成一些創造性的成果。本課程主要是為了鞏固前兩個階段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關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促使學生認識創造發明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價值,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以上是對分層模式的一些簡單劃分,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目標、主題、內容等方面往往是結合在一起,同時分層遞進的。如江蘇太倉高級中學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學習,在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上就是同時按照"分清層次、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來規劃與構建的。
高一年級通過教師的參與,以人文、社會等為主要內容,使學生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打好學科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想像力及實踐能力,學會尋找信息源,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
高二年級:通過教師的協助,以自然科學研究為主要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從社會、生活、實踐中學會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的聯系,具有獨立、合作開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獲取、分析、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
高二年級:通過教師的指導,以綜合性跨學科研究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學習與未來相結合,樹立遠大理想,明確人生目標,嘗試不同學科之間的綜合;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拓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
(二)單一模式:既課程的設計是以一個單一的主題或單一的研究方法的方式展開。
1、單一主題模式:指以單一主題為中心展開的課程。比如有的學校設計的研究型課程圍繞一個研究主題,如"人與社會"、"環保"、"青少年發展研究"等,讓學生圍繞這個大的主題設計自己的研究主題。這樣做可以使課題比較集中,學生的研究、教師的指導都比較容易,對資源的要求相對與其他類課程也不高。適合於一些基礎條件與師資條件中等的學校。
2、單一方法模式:以單一的研究方法實施課程,這主要指一些研究型課程實驗。研究型課程在一些學校首先是在某個試點班級或年級甚至少部分學生中進行課程實驗,這種實驗一般採取這種單一方法的模式。比如有的學校選擇在德育方面進行社會調查研究課程,要求全體學生圍繞社會問題進行調查,進而增加德育主體體驗,在這種社會調查成功實施後再將課程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擴張
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可以貫穿在各科、各類學習活動中。從狹義解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本文前一部分論述的課程開發模式主要取的是後一種含義。而從廣義來說,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從目前情況看,在學校教學中普遍實施還有困難。但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上海市二期課改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研究型課程的活動方式向必修基礎課程輻射,使每門必修學科都能把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意識和能力。這方面各地學校已開發出了不少的成功的案例。
下面以敬業中學高"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研究性學習為例進行剖析:
案例:高二"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研究性學習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激素的調節功能,人體內主要激素及其調節功能;理解激素的概念;拓展關於激素和激素調節的知識面;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的能力。教學主要採用學生研究活動、實驗演示和課堂討論等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六個階段:(1)教師介紹"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相關知識,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2)學生研究活動一:作"對興奮劑的初步研究"報告。(3)教師引出"激素及激素調"的概念。(4)學生研究活動二:腎上腺素對小白鼠的生理影響的實驗。(5)學生研究活動三:對糖尿病的調查研究。(6)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激素調節功能表"。
敬業中學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改變了應試教育的教學形態,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它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有利於解決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教材載體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研究課題的質量,便於克服學生在基礎性課程學習和研究性課程中學習方式相悖的問題;有利於高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作文教學中開展了研究型作文教學的改革嘗試。其具體操作如下:
1、設計論題,激發興趣。根據研究型課程的特點,設計出三個命題:《漢字的演變》、《書籍的變遷》、《說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寫作對象熟悉的程序,任選一題,自行搜集材料,寫一篇3000字以上的科研性小論文,時間為半個月,課外完成。
2、作好指導,打消顧慮。為了使學生掌握論文的一般寫法,教師做了如下指導:(1)指導學生結成合作小組;(2)指導學生查找資料;(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4)指導學生編寫論文提綱。
3、師生共評,分享成功。作文評講以原來的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相互傳閱各自的作文及老師的評語,歸納總結出優缺點。同學們還可就文章的某一內容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最後,教師在肯定了這次作文的成功之後,針對論文存在的問題如文章的構思,提綱的編寫,標注的位置,材料的搜集,用語的准確等不足之處作總結,並提倡學生在自願的原則下,寫出對本次作文全過程的心得、體會、思考和意見,以鞏固教學效果。
類似的課程教學改革在各地不乏其例。總的來看,在各科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大致有如下特點:一是把接受式學習與問題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把知識的傳授民應用研究指導有機結合起來;三是把知識的系統性學習與經驗性學習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滲透一點經驗性學習;四是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一點知識發展的過程史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目前正在開展的"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性學習"的小學,比如有:上海市虎林路小學的"internet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互動拓展閱讀";上海市月浦新村小學的"internet環境下,小學生綜合主題單元探究活動";上海市六一小學的"網路環境下兒童哲學學習";上海市彭浦新村第一小學的"網路夥伴學習";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基於網路運用的小學生綜合主題活動";北京丁香胡同小學的"主題化互聯網教學";杭州勝利小學的"網路綜合主題探究";上海市寶山區一中心的"基於互連網資源的社會課探究活動";上海市寶山區三中心的"基於網路應用的"創造發明探究活動"……
1、從學習的目標來看:
(1)能夠把網路信息素養、探究學習和學科領域的有關目標統合起來進行思考。
比如虎林路小學的"internet環境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培養目標中,從網路信息素養、專題問題的研究以及拓展閱讀三個緯度進行思考。
(2)對不同年齡段的探究學習的目標存在不同看法。
這是上海市寶山三中心的探究性學習的分年級目標:
低年級(1-2年級):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快樂;激發對自然,對社會現象的強烈好奇心;知道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
中年級(3-4年級):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必要性;學會提問,啟發探究願望;養成開放性和多維性的思維習慣;根據給予的問題,進行信息收集;根據給予的信息進行分析練習。
高年級(5-6年級):讓學生體會合作的有效價值;能圍繞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並能把問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能按研究的課題,具備較獨立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信息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摘自《上海教育》2000年第六期,作者:錢慧萍】
但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認為分年級的區別,不是在探究的完整性上加以區分,不管是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都要體現探究學習的基本過程,即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在學習目標上的區別主要在於問題涉及的范圍、理論思維的深度和研究方法的難度。
例如,在"傘的技術改進"的課題研究中,三年級的學生提出了傘具有"傘面淋濕後攜帶不方便"的問題,想進行面料改進或其他補救的研究;而五年級的學生也同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第一組試驗用海綿貼附在傘面上,試驗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傘面濕的問題,反而加重了傘的重量,試驗失敗了。第二組學生利用中國專利發明網,查找了關於能夠防水的面料,並試圖和廠家聯系,最後,面料的改進存在現實困難後,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案,一是在每個傘尖裝一個滴水管,二是在傘柄處加一個能反套的傘套,並製作了模型。
因此,對於能否發現問題,能否去主動尋求信息,能否形成獨立的觀點,能否解決問題,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對於發現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是不是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到哪兒去尋求信息,找到了多少信息,採用了什麼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這是存在差異的。虎林路小學的語文拓展閱讀也有類似的情況,不同年級的學生基本都能根據老師提供的研究范圍找到自己的研究專題,但對於閱讀信息的聯系比較、理解感悟和觀點表達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2、從學習的課程形態來看:
(1)有學校獨立開發的校本課程,如六一小學的"兒童哲學課程"。
(2)有基礎學科的拓展延伸,或跨學科的主題研究,但課程相對獨立,如虎林路小學,主要是就語文基礎教材中閱讀文章或主題進行專題性的閱讀拓展,但它區別於基礎教材中的閱讀學習。月浦新村小學,結合自然常識、社會等學科進行有主題范圍的探究活動。
(3)有結合基礎學科融合式的探究學習,如上海市寶山區一中心小學,結合社會課"香港和澳門"一課,學生進行有自己獨立專題的學習研究。
(4)由原來學生的興趣活動發展而來,如寶山區三中心小學的創造發明活動、杭州勝利小學等等
3、從學習的內容上看:
內容來源:
(1)基礎學科知識的拓展延伸,如虎林路小學的拓展閱讀
(2)某一學科領域的問題,如寶山一中心的社會課學習
(3)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具體現象或問題,如寶山區三中心的創造發明、六一小學的兒童哲學
(4)與社會生活相關又涉及跨學科內容,如月浦新村小學的綜合主題學習
內容組織:
一般以探究的大主題單元為基本單位,在學習網站上建立一個學習內容素材的教學資源區,其實是一個數字化的教學檔案,有一定范圍的主題是進行網路信息組織的基本依據。
4、從問題探究的開放程度來看:
按照各個學校實踐情況,對於問題探究一般都採取半開放的策略,就是教師給定一個共同的范圍或主題,學生然後由學生提出一個在該主題范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交全班討論後由教師協調、學生按照研究興趣相近的組成協作小組。根據實踐教師陳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大主題集中便於學生研討與交流;二是導師一般由執教的教師負責,因此指導的力量非常有限,大主題的集中有利於教師統籌指導;三是由於小學生在網路上搜集信息的能力還很有限,因此需要教師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大主題集中有利於教師為學生做必要的信息代理。
5、從問題探究的方法來看:
上述學校開展的探究性學習學生採用的方法,多數是文獻法、觀察法和調查法,也涉及到少量的實驗法和模擬法。
6、從學習的組織形式來看:
集中上課的教學單位主要還是原來的教學班(40人左右),或是重組的教學班,(一般20~30人左右)。
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時主要採取協作小組的形式進行,一般小組由3~5人組成,每個小組一般按照研究主題的興趣分組,並共同協作完成一個研究課題。下一輪的研究再按照研究的課題興趣分組。
為了避免集中上課時一人一機造成的小組協作不充分,缺乏人與人直接面對的研討機會與氣氛,同時也為了緩解計算機配置上的有限數量,一般在集中學習時採取一個小組一台計算機,大家合作並分工搜集、瀏覽信息,按照一定的分工做記錄。以小組的名義研討發貼子,並參加集體討論等。
7、從學習的一般操作流程來看:
由於各個學校開展的探究性學習,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不同,因此主要的學習流程也由所不同,網上網下的教學組織也各有不同。下面,以例舉三所學校逐一說明。
(1)虎林路小學----"internet環境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V為虛擬,R為現實)
廣泛閱讀(以V為主)------深入閱讀(V R結合)---------協作作業(以R為主)---------展示反思(V R結合)
(2)月浦新村小學----------"internet環境下小學綜合主題單元探究學習"
問題發現、確立課題(V R結合)---------實踐研究(V R結合)----------成果共享(V R結合)
(3)六一小學-------"基於互連網應用的兒童哲學學習"
主題展示、創設問題情境(V)-------網上討論(V)-------課堂辨析(R)--------主題研究(V R結合)-----交流反思(V R結合)------修改報告(R)-------成果共享(V)
8、一個研究項目的基本周期:
從各所學校實踐的情況來看,一個專題或課題的單元時間基本在一~二個月左右。大家普遍認為課題的研究周期太短,不利於研究尤其是實踐階段的落實。但周期過長,對於小學生恐怕難以堅持,在教學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難。當然這個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9、從教學的時間安排來看:
堅持長期實踐的學校,一般每周安排2課時左右,另外,也包括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網路教室,學生在自己的時間開展實踐研究。但教學時間主要安排在學校里完成,校外的實踐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活動、小組活動或家長協助完成,教師一般不安排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實踐性的研究活動。上網的時間也主要在學校完成,學生在家裡基本不上網。
另外,除了與基礎課程融合的學習,學校一般把教學時間安排在原來的活動板塊,也有把信息技術課整合進去同時進行的。
10、從學生參與的情況看:
目前參加"基於網路的探究學習"的學生,由於學校的機房有限,以及能夠從事這項教學的教師還非常有限,因此,基本上處於教學實驗階段。最多的一個學校是五個班參加實驗,其次是三個,絕大多數的是一個實驗班(原始教學班或重組教學班)。從參與的年級段上看,根據實踐情況,大家認為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能是開展"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學習"的合適年齡。
11、從教師的基本條件、准備狀態和輔導情況來看:
教師在應用網路與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教學觀念上。
有一位參加實驗的教師談到,"我簡直就是和學生在賽跑,他們在研究專題中涉及的內容我自己事先都不知道。一開始,我非常擔心,怕自己在學生面前出醜。有一次我們在研究』我喜愛的風景名勝』專題,有些小組對研究瀑布有興趣,當時,我對世界各地的瀑布也是一無所知,於是,我急忙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了很多著名的瀑布風景,還有很多的珍貴的圖片資料,通過超鏈的方式,我把它們做在導航頁上,但孩子們在深入研究的時候,自己找到的已遠遠不止我所找到的,從孩子們的研究中,我又學到很多原來所不知的。後來,我想通了,不知道就和他們一起學。網路使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它的開放與便捷往往使我和學生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它使我的生活節奏一下子加快了,不敢對教學有一些懈怠。為了跟上學生學習的節奏,我總感覺自己不斷的往前跑啊跑。"
通過實踐,發現能夠象上述那位老師一樣放下包袱與學生一起研究的,在知識領域和研究的方法能力上,並不存在很大的困難,反而樹立了終生學習的正確觀念。
另外,各校學生的研究課題,基本上由上探究課的教師直接擔任導師。也有個別的學校讓學生自己邀請其他老師擔任自己的導師。或在網上發貼子或e-mail尋求一些網上專家的幫助。
12、從學習的評價來看:
主要是網上網下相結合的評價。
從評價的標准看,主要是先有一個最核心和簡單的初始目標,按照學習的不同水平制訂階梯性的目標,按照研究的不同大主題制訂伴隨性的目標,按照每個小組或學生的研究課題制訂發散性的目標。初始目標是預設的,但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還有很多的目標是在過程中生成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如何確定恰當可測的生成性目標。
從評價的主體看更為開放,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學習,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比例上升。他們可以通過BBS或留言版的方式相互評價。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小組協作自評和導師評價。
從評價的方法來看,現在的幾所學校主要採用"課題檔案袋法"和"課堂辨析法"、以及"個案分析"。到目前還沒有形成相當成熟的做法,正在實踐摸索階段。
13、從網路在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運用來看:
(1)信息資源的獲取、組織與利用:
教師根據探究學習的主題為學生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製作一些導航頁。一些學校也利用學科或教師製作的個人學習網站開展學習活動。
(2)互動式的學習討論:
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尤其需要相互交流,根據幾所學校實驗的情況,一般採用BBS的方式,由於採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因此,聊天室的應用還非常有限。
(3)學生探究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探究性學習中,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生自我效能感尤其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需要一個學生作品的展示區。但是由於技術上的有限,現在學生作品,還不能做到自動上傳,一般由教師幫助上傳。
『貳』 高中英語的研究性學習有什麼話題可選呢!,謝謝啦!!!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供選題參考)
一、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
(1)文言文虛詞研究 (2)現代漢語字詞音、形、義研究
(3)蘇軾生平事跡研究 (4)標點符號研究
(5)如何解讀賞析外國小說 (6)《史記》人物列傳研究
(7)追溯詩歌的源頭——《詩經》藝術探究
(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莊子、孟子……)
(9)交際中的語言藝術 (10)宋朝豪放派詞風的研討
(11)追尋在(某地)留下足跡的文化名人
(12)寓言對生活的啟迪 (13)古希臘神話研讀
(14)《三國》人物性格探析 (15)現代流行語言的背後
(16)高考滿分作文研究 (17)《紅樓夢》研究
(18)廣告語的修辭分析 (19)民俗文化研究
二、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
(1)函數主線在各章節是如何體現的
(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寬度的科學設計
(3)超市中的數字問題 (4)生活中的數學——貸款決策問題
(5)向量在中學中的應用問題 (6)商品促銷中的打折與分期付款問題
(7)三角函數的應用問題 (8)存款方式與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10)中國數學發展史——宋元數學
(11)函數y=ax+b/x的性質研究
(12)登高望遠——數學中的測量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三、英語研究性學習課題
(1)商品名稱中的英文與漢譯方法探究
(2)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歌曲聽唱之間的關系調查
(3)中西文化差異探討 (4)中英美人之間的交際習慣
(5)性格與英語學習 (6)飲食行業的英語規范
(7)趣味英語收集 (8)旅遊景區的標識英語
(9)西方國家節日談趣 (10)興趣愛好與學習英語之間的聯系
(11)英語口語訓練 (12)說英語國家的不同問候方式
(13)英語中的顏色與心情 (14)英語中的動物習語
(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語使用情況與下一代英語啟蒙教育的關系
(16)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困難與解放方法的研究
四、物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溫室效應的產生與影響 (2)物理與能源開發
(3)防盜門的防盜原理 (4)自行車上的力學知識
(5)雞蛋身上的物理學 (6)學校周圍雜訊的防治
(7)宇航生活與太空梭 (8)物理學的進步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五、生化研究性學習課題
(1)當前世界能源狀況的調查分析 (2)(某地)環境污染及物種保護
(3)影響現代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生化物質
(4)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利用 (5)家庭水果釀酒可行性研究
(6)廢棄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設計 (7)高中學生生物學習狀況調查
(8)碘與人類健康 (9)生活垃圾的處理和回收利用
(10)(某地)自來水廠凈化流程的參觀調查
六、政治研究性學習課題
(1)各超市物品的價格調研 (2)本市假貨現象調查
(3)本地某企業經營狀況調查 (4)(某地)工業廢水污染情況調查
(5)調查(某地)某企業的分配製度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6)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 (7)對(某地)就業狀況的調查
七、歷史研究性學習課題
(1)對日索賠問題研究 (2)東海及釣魚島問題研究
(3)(某地)歷史遺存研究 (4)西藏問題研究
(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問題研究 (6)台灣問題及中國對台政策
(7)世貿中心為什麼會遭飛機撞擊 (8)假如沒有希特勒,二戰會爆發嗎
(9)中國足球為何難以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10)新時期的創業精神 (11)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
(12)對李鴻章的再認識 (13)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演變
八、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新聞聯播與「地理」 (2)山谷風的形成
(3)(某地)公交線路現狀與規劃設計(4)「三圈環流模型」製作
(5)地球溫室效應會不會導致海平面的持續上升
(6)(某地)旅遊景點的開發 (7)自然帶與旅遊特色
(8)城市功能分區 (9)地域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10)調查家族人口的增長和遷移 (11)月相變化觀測
(12)讀(某地)地圖和照片研究(某地)的變化
(13)我的一日生活與自然資源 (14)火山模型的製作
(15)利用GIS信息技術製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徵圖
(16)(某地)水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7)中國民族服飾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研究
(18)(某地)人口分布與學校的布局
九、體育研究性學習課題
(1)從CBA到NBA,姚明的價值在哪裡?
(2)(某地)市民健身鍛煉方式調查 (3)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
(4)籃球運球急停跳投技術在綜合技術中的實踐運用
(5)利用體育游戲豐富課餘生活方法與策略研究
(6)體育鍛煉與學習效率的關系程度的探討
十、藝術欣賞研究性學習課題
(1)創作心中理想的(某地、某主題)歌曲歌詞
(2)探討中西方(或傳統與流行)音樂的差異
『叄』 小學英語教師研究的課題題目有哪些
小學因故教復師課題的方向可以從制很多f方面著手,如: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對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與積累的研究、小學英語大班化教學中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研究、小學英語有效作業(家庭、課堂)設計和評價的研究、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情景創設研究、小學英語期末復習方法的研究等等都可以作為課題研究,具體的課題研究中的事項要點問題大家可以來職稱驛站網看看。
『肆』 英語分級閱讀有關的課題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體系標准研製」
所謂分級閱讀,就是按照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發育程度為他們提供的閱讀計劃。這些閱讀計劃一般出自教育專家、專業出版社,比較具有科學性、針對性、系統性。分級閱讀的最大作用是幫助孩子們學習語言、培養閱讀能力。
『伍』 高中生有哪些有關英語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如何提高英語成績合理安排周末的活動時間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影內視欣賞之間的關系容調查(1)商品名稱中的英文與漢譯方法探究
(2)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歌曲聽唱之間的關系調查
(3)中西文化差異探討 (4)中英美人之間的交際習慣
(5)性格與英語學習 (6)飲食行業的英語規范
(7)趣味英語收集 (8)旅遊景區的標識英語
(9)西方國家節日談趣 (10)興趣愛好與學習英語之間的聯系
(11)英語口語訓練 (12)說英語國家的不同問候方式
(13)英語中的顏色與心情 (14)英語中的動物習語
(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語使用情況與下一代英語啟蒙教育的關系
(16)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困難與解放方法的研究
『陸』 初中英語分級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分級閱讀是指按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根據語言學習規律而選擇確定階梯式系列讀物,以推動和促進青少年閱讀能力、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使他們在體驗閱讀過程和樂趣的同時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2017,王薔)
2019年初帶著學生開展英語分級閱讀,從最初的簡單導讀,到嘗試師生議讀,再到精彩多樣的讀後分享,這個過程中成長的不僅僅是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也在不斷嘗試、思考、總結中成熟起來,慢慢形成了一些適用於本校學生的經驗。
一、創設良好的外圍條件
分級閱讀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是良好的外圍條件。通過實踐,我們總結出以下四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1.確定固定共讀時間
在學生對全英文橋梁書沒有閱讀體驗進而產生閱讀興趣之前,前期的引導非常重要。開展分級閱讀的初期,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做到自覺自主閱讀,所以我們每周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約30-40分鍾,師生一起共讀。這樣不僅能保障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頻率和閱讀量,而且有助於學生後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2.指定專屬共讀空間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境不適合閱讀。為了讓學生暫時拋開一切作業和情緒,靜下心來讀讀書,我們指定了專門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僅帶著指定書目在學校一樓大廳的學科空間進行閱讀。學科空間沒有教室那樣的課桌椅,放有10張小長桌,更像一間真正意義上的書吧,而且環境也相對封閉,這里成為了我們閱讀的專屬空間。
3.成立閱讀小組
閱讀小組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人文環境,其主要作用是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本著「教師引領、同伴互補互助」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本人意願、特長及性格特點等將同一班級的學生分成整體實力相當的幾個6人小組,進行「捆綁式共讀」。實踐發現:同伴的影響是巨大的。 同齡人之間有自己的語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與互相幫助,有時甚至比教師的生硬說教更有意義。
4.選擇適合的書目
分級閱讀標準的主要功能是將讀者的閱讀水平和讀物特徵進行匹配,幫助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閱讀材料。太難懂或太淺顯的材料都不利於學生堅持長期閱讀習慣的養成。所謂適合的材料是指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篇章結構、呈現形式等要素要符合學生總體的認知發展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綜合考慮我校學生的整體情況後,我們為八年級學生選擇了黑布林叢書初一第1輯的六本書。
二、提供有力的閱讀指導
確定書目後,根據讀前、讀中和讀後這幾個不同階段,進行閱讀指導所採用的方法和意義也所不同。
1.讀前導讀
開始真正閱讀一本書前,課題組的老師們集體討論如何去做這本書的導讀。導讀不僅要把書的寫作背景、作者和書的結構等相關資料信息提煉介紹給學生,更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將導讀稱為「撩書」。「撩」表示用手去挑撥火堆,讓火變得更旺。通過「撩書」讓學生對這本書產生更多興趣。如《漁夫和他的靈魂》的導讀,以漁夫為中心,呈現他在不同時期遇到的不同人物,讓學生猜他們的身份,預測漁夫和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這讓學生興趣大增,迫不及待想走進這本書。
分級閱讀系列叢書的封面、封底、扉頁及文中都附有精美的圖片,我們平時最常用的導讀就是帶著學生一起觀察圖片,不斷拋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預測書本內容,進而關注內容的走向和情節發展,最終完成閱讀,形成自己的閱讀經驗。
2.讀中推進
「推進」是指對事物的運動狀態施加影響,使其繼續朝一定的方向前進。根據我校學生的閱讀節奏,一本書大約需要3-4個固定時間讀完,前後近一個月的周期。學生的興趣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退,所以,採取一些措施來維持學生的興奮點很有必要。
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據閱讀內容給出幾個信息判斷題來檢測學生的讀,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進度後,取中間值作為本次閱讀的任務量,提醒未達到的同學抽時間趕上。但這種方式的弊端是學生是被動的。
如何變主動為被動呢?推進課也可以賞讀課的形式進行:與學生交流這書里有哪些值得欣賞的地方,如《彼得潘》中Wendy開始想念媽媽的章節。或者選取書中的某個片段進行層層剝筍似的探究性閱讀;還可以選擇某個學生感興趣的矛盾點展開辯論,如Peter和Wendy對於「是否長大」發生分歧時,你站在哪一邊?為什麼?遇到生動的對話可以開展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如Peter和Huck正面交鋒的片段。這些都會推動學生進一步閱讀並積極思考。
3.讀後分享
書讀完之後,師生可以一起來議論、暢談、分享觀點。讀後分享課的教學模式類似於開放的小論壇,允許學生各說各話,互相補充互相指正,談話內容可以聚焦主題,也可以聚焦作品語言,還可以聚焦人物的性格特徵或變化。如:你如何評價《赤誠之心》中的Blue Feather這個人物?把《尋找安樂窩》中Penny在學校、在家的狀況和你自己作對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如果你是Penny,你會如何解決面臨的這些問題?
當學生表達的觀點與正確的價值觀不符時,教師不必急於打斷,應尊重其表達的權利。先將問題拋給其他學生,讓他們爭論,互相矯正,最後再從一個成熟閱讀者的角度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保護學生參與分享的積極性。
三、開展多樣的成果匯報
成果匯報即讀完一本書後對這次閱讀體驗做一個總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以什麼樣的形式。形式多樣不僅是讓學生不輕易厭倦,更多的是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語言能力最弱的學生可以上交最簡單的reading log, 只記錄每次讀書的起始時間、頁碼和讀到的新詞等;喜歡畫畫和設計的學生多選擇製作reading poster, 畫出故事主要人物和情節,配以簡單的文字解釋;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製作清晰的mind map, 提煉出故事梗概總結作者觀點;語言功底強喜愛表達的學生可以嘗試寫一寫reading report、reflection paper或rewrite;愛好表演的學生也可以將故事或其中的某些片段改編成劇本後,在學校每年的英語節或者社團匯報展演的舞台上一顯身手。
天賦等於熱愛,最初的熱愛往往是做某件事時被激勵的感覺。所以在學生達到較高的閱讀素養前,激勵比懲罰更重要。每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教師都會對學生的各項作品包括閱讀日誌、筆記、報告、分享等作一個評比、評獎、展出,在每月的公眾號上進行宣傳,各班老師還會在班級群、自己的朋友圈、QQ日誌或說說上對這些學生的作品和視頻進行宣傳和表揚。被肯定的學生會感受到極大鼓舞,其他學生也會被觸動。
我們做分級閱讀的「初心」是想辦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讓閱讀真實地發生。我們不斷嘗試,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有歡喜心,自然就會去讀。所謂「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