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初中英語閱讀策略學士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策略學士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9-14 22:03:32

⑴ 中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中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主陣地是課堂教學。「精講、多練、細查、常補」的教學程序包含了師生的共同活動,調動了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一方面要看到教與學同時並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約,教學相長,教燃歲好是學好的前提,學好是教好的標志,教和學是統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學又有區別,只能相互影響不能互相代替。在實施程序教學過程中,必須靈活而辯證地發揮這一作用。

【關鍵詞】中學英語 課堂教學 策略研究

中學英語新教材的使用,標志著我國中學英語教學開始從單純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注重外語素質的培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教師講得多,學生實踐少,造成兩極分化,使一些學生喪失了學習外語的興趣,乃至最後放棄。即使成績好的學生,也往往靈活運用能力、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不強。眾所周知,語言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經過漫長的實踐獲得的,外語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經過反復的循環和大量的實踐才能習得。中國學生學外語不具備耳濡目染的語言環境,只有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並通過多次強化和反饋來獲得並鞏固知識,加之外語的遺忘率很高,若不及時復習,學生就有掉隊的可能,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採取措施幫助學生加以鞏固和補充,以增強學生學習外語的信心。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跟不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我們每位教師應主動投入到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積極的態度不斷探索適應新教材的教學策略。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總結和進行新舊教材的對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又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教學新策略——「精講、多練、細查、常補」教學程序。按照這一程序進行教學,符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精講

講,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在學生百思不解之時,在疑難問題的關鍵之處,教師應給予「少、精、活、透」的講解。教師要注重講的藝術,如有聲有色的語音語調、恰如其分的動作表情等等,這樣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取得較好的聽課效果。講課是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形式,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應採取不同的教法。

(一)講解法

單詞、片語、句型同課文融匯在一起進行講解,在單詞中學語音,在課文中理解句子。在講解的過程中可採取設疑與答疑的方法:教師邊講邊問,學皮纖睜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教師對於學生已懂的知識可不講、少講,學生未知的知識要重點講,講明講透。對課文的片語、句型、語言點要作扼要的重點講解。

(二)設疑法

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設疑。疑要設在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上、設在學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識點上,然後以課文情節發展為主線,圍繞疑問作重點講解。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答疑、辯論、練習、啟發的方式激發他們的思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三)答疑法

在學生預習課文之後,教師可採用答記者問的方式,讓學生提出難點,教師根據他們的難點啟發式地進行少而精的講解與歸納。經過學生的思考提出的難點,有時就是教師要講的重點,這樣老師在講難點時,他們就感到如飢似渴,注意力集中,積極主動。通過講解法、設疑法、答疑法,學生獲得的知識印象深、記得牢,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越學越會學,越學進步越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准、透、活的.講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練

練,是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又是鞏固知識、檢查課堂效果的重要環節。外語課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課,學生必須經過多次反復的實踐訓練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練的形式要多樣化、層次化。練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性;同時還要注重外語教學的連續性、循環性和階段性。在設計課程時,要注意練密度、寬度和深度。所謂密度,就是教師充分利用45分鍾,合理分配教學內容,注意教學效果,進行密集快速的活動。所謂寬度,就是學生練的面要大,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要「動起來」,每節課學生的活動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謂深度,是指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要注意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貫徹豎啟可接受性與高難度相結合;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耳、動腦,使學生在運用英語中獲得興趣,提高能力。上課時學生積極「動」,老師善於「誘」,「誘」、「動」配合,就會形成教學高潮。

練是多層面的,是通過聽、說、讀、寫來完成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聽力訓練

「聽」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聽得懂才能學得會課堂上用英語組織教學,教材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很好材料。要使學生聽得懂、聽得明白聽得有趣,教師每堂課必須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課堂設計,教學要有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訓練聽力不是僅僅靠開設語音課或補充聽力材料來進行我們也可從教材中發掘材料。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可啟發學生用所學過的詞、片語或短語來解釋新詞或新片語與短語,用學過的句型來套用新出現的句型並加以引申、歸納。這樣,學生既訓練了聽力又學到了新的知識,可較好地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頭訓練

「說」是在聽的基礎上把所學得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以說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學生不僅用英語來講,而且用英語來想。為了說清楚,學生必須把所要說的內容在腦海里經過一番整理。因此,這是一個有難度的綜合練習。現在使用的新教材,語言環境設計形象、生動、活潑,適合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我們可以採用值日生報告、學生問答、背誦課文、復述課文、做游戲、表演小品等多種形式來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復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和連貫表達的很好訓練,這項能力一開始對有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老師可以採用問話方式,提示並鼓勵他們說下去,逐漸過渡到不加提示獨立復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語教學中,我們能長期堅持聽說訓練,就會使學生越說越流暢、越讀越准確,大大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閱讀訓練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需要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學生接觸的文章越多,語言點重現率越高,所學的知識掌握得就越牢。在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做到快速瀏覽、整體把握、重點精讀、理解分析、猜測詞義教師應結合所學課文,補充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閱讀材料,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每周可以採取限時閱讀、難易結合、長短結合的方法,並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四)筆頭訓練

寫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寫,可檢查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的程度。大量的練習,是通過寫來完成的。對於練習,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雜的「題海戰術」,筆頭訓練題目要具有典型性、綜合性和多變性。同時,可採取聽寫、默寫、縮寫、寫日記等多種形式以達到練的目的。英文的寫作是英語課教學的難點,必須是細水長流、積土成山。每節課,適當做些聽寫等筆頭練習,有利於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每周布置一、兩篇小作文,常練多寫,邁小步、不停步,循序漸進地進行課堂訓練,最終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

總之,練是英語教學中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以練為主,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有利於學生智力開發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細查

查,就是對所講的知識驗收,是教育對象接受力的反饋。在整個教學完成後,教師應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查,比如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還有哪些知識需要補充和提高,學生還存在哪些問題等等。這一步要查得細而實,從而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平時的練習、作業、單元過關、階段測試、個別談話來檢查,也可以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復述課文、聽寫等查出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時更正、及時輔導。

四、常補

補是程序教學法中落實教學效果的最後階段,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缺漏之處給予充實、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補是防止兩極分化的重要手段。補有多種形式,課上補和課後補、集中補和單個補、口頭補和書面補。對於後進生,可列出常錯題,限時當面做,及時面批、講透;對於優等生為了使他們吃得飽,教師可以編一些靈活性、綜合性強的試題,以彌補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業、考試、練習中學生常犯的錯誤、帶有普遍性的錯句編成「學生錯句集」發給學生改錯。口頭練習出差錯,如回答問題、值日報告等,可當面給予糾正和補充。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要盡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時時補。

「精講、多練、細查、常補」是一種綜合教學方法,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各環節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是統一的整體,但並不是每節課都必須採用所有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將其中幾種重新組合,如可用講、練結合形式,練、查結合形式,查、補結合形式,也可以採用講、練、查、補同時綜合進行。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是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中有補、補中有練,靈活運用,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馮克誠,西爾梟.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陳仕清.外語課堂教學的層次性原則[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語聽力理解及其策略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1): 25-28.

;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初探學術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初探學術論文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其掌握基本閱讀技巧,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關繫到閱讀教學質量,最為講究的要數課堂提問了。課堂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相關的閱讀材料,設置一系列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經驗回答問題,提高分析質疑能力,從而獲得新的知識。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提問設計得得體、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培養學生英語表達的興趣和習慣。

下面我就從三方面入手,探討自己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這一重要環節的些許看法和認識。

一、課堂提問的數量

課堂提問的次數越多越好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課堂提問效果的好壞並不受其數量的直接影響。課堂提問次數的多少取決於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取決於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相關的背景知識。教師在備課時應側重於問題的設計和提問的技巧,不必考慮提問是否達到45人次還是80人次這樣的量,更不能為了湊數而「明知故問」。如果閱讀材料淺顯易懂,學生又掌握了大量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有關課文表層理解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少提甚至不提,以騰出時間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閱讀後的言語交流活動打好基礎。雖然課堂提問效果的好壞不單純取決於提問的數量,但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必須保證師生間一定數量的課堂交流,即一定的提問次數,而且提問覆蓋面要盡可能廣,讓每個學生都有課堂交流的機會。

二、課堂提問的質量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中,教師應該注意提問的質量,提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性,難易適當,能為學生所理解,符合學生的水平,使學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提問要有訓練思維能力的價值,學生不動腦筋回答不了,但經過努力是一定能答出來的;提問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問題與問題間在內部涼席上要互相銜接、首尾相連、層層深入;問題設計要有計劃性,要全面安排提問內容,不能信口開河。據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精心組織,甚至對某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有幾種回答,對於學生這樣或那樣的回答怎麼引導、怎麼分析、怎麼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計、有所考慮。

三、課堂提問的技巧

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如:提問淺顯,答案多是能夠直接回答的,不利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師生交流時學生的覆蓋面不夠廣,多是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

我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就提問技巧再進一步談談:

1、提問應注意難易適度,忌過淺過深

教師在提問時應難易適度。如果教師的提問過於簡單,學生幾乎不動腦筋就可以將答案脫口而出,課堂氣氛看似熱鬧,實際效果收之甚微,不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過難,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答不了,那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在現有的邏輯思維水平上,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 2、提問應注意內在聯系,宜層層推進

教師提出的問題還要符合邏輯性,要按照教材的內容層層設問,問題之間構成必然的內在聯系,前一個問題是後一個問題的基礎,後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對於教材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我們在設計時應盡量准備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現有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入簡,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

3、提問應注意麵向全班,忌以偏概全

教師提問時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先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考後再指名學生回答。如果教師先指名後提問,別的學生會覺得事不關己,就不再主動思考了。教師提問還要面向好、中、差三類學生,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相應層次的學生作答,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4、提問應注意恰當評價,宜是非分明

有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不會不作出處理,不會不作出恰當的評價,這個教學環節不能省,不能松。當教師自己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必須肯定學生什麼地方答得好、答得正確,什麼地方答得不正確,並指出原因。這樣做,就能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切忌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含糊不清的評價。不少青年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我認為這一點應足夠重視,評價環節疏忽不得。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確是一門藝術,把握得好,不但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正確的閱讀技巧,而且能激活學生相關的知識網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作出正確的評價。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動態結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關繫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課堂提問,作為英語閱讀教學的聚焦點,更要做全面的理論研究和反復的實踐探索。只有深入鑽研教材,了解學生,才能對提問的角度、引導的方法、預期的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數,作出合乎科學的設計,而不是隨心所欲、任意發問;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和終身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

⑶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1

初中是學生語言發展的一個舉足重輕的階段,初中的閱讀課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陣地,是廣大英語教師探討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學組成部分。但是總的來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狀況並不理想,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在這一塊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與學習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種「高耗低效」的現象。不少的學生在英語考試當中閱讀題得分普遍偏低。應該如何改變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現象,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從實際教學出發,對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和探索,發現當前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其進行分析並提出對應的優化對策。

一、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詞彙量不足夠、閱讀速度慢。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夠忽視詞彙的學習。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閱讀系列等級讀物,必須達到95%的理解。也就是說,在閱讀時,學生必須認識現有等級讀物中95%的詞,才能夠做到快速順利閱讀。但是,由於學生的詞彙量小,閱讀的時間不夠多,閱讀的速度又由於詞彙障礙而很慢,從而導致他們接觸英語詞彙的機會很少,詞彙量小又引起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容易引起挫敗感,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或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一種不良的循環。

2、課外閱讀量少,不能為理解提供充分的輸入。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於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當中去。我們在閱讀一篇文字時,要達到對文字的理解,有時候不僅僅需要對詞彙的熟悉認識,更需要對該段文字的背景知識的了解。而目前來說,初中生的英語閱讀量偏少,不能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輸入,並且,過小的閱讀量不利於詞彙的積累與語言綜合水平的發展。

3、教學模式單一,對閱讀教材只限於對課文表層的理解。

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材單一拘泥於學生對所讀教材的表層理解,學生不能夠對所讀文章的重點進行有效推斷,難以正確把握文章脈絡,從而影響對文章理解的准確性。許多教師甚至還使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回答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確定好的,學生只處於一個被動應付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學習主動性。有些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實踐當中,把閱讀當作精讀,閱讀教學就是講解生詞,羅列搭配,補充片語,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則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劃出片語,提供個標准答案,學生自讀完以後只了解了個故事情節。由於教法單一、陳舊,學生接觸到的教材基本是課本和試題,難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更沒能夠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適應新課改大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從以前的「雙基」為主轉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並且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下面筆者嘗試著談一談優化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開展應該具有步驟性,包括「讀前」、「閱讀」、「讀後」三個步驟。閱讀前,應該激活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在日常閱讀教學當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盡管學生自己掌握了足夠的詞彙和語法知識,但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具備在閱讀過程中激活已有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應開展各種各樣的讀前活動,開展讀前活動時可以參照學生用書中的插圖,圖片。或者利用掛圖,甚至錄像VCD等。使得學生對所要閱讀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閱讀中,則應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閱讀中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該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視教材為渠道,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意思的能力,讀懂並抓住大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學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時,課前讓學生預先收集與UFO相關的信息,可以查看有關的書籍、電視電影,並與同學交流討論。閱讀前,展示關於UFO的電影片斷,展現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用下列詞彙來描述UFO來臨時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閱讀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說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並進行語句語篇的講解分析,以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閱讀後則主要是及時對學生讀語篇的理解程度進行檢查,可以利用課文後附的練習,也可以自行設計,或檢查學生對課文中的事實、情節等表層的理解,或檢查學生對課文嘗的理解。使學生挖掘文中內涵,開展創造性思維。

2、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近年來各種類型各種等級的英語考試都更加註重閱讀,閱讀的比重在各種英語試題當中越來越大。新課標也對初中英語閱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反映了閱讀的量應該相應的增加,但是閱讀的量不應該盲目的增加。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區分精讀與泛讀,課內與課外,並且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材中的主題,補充各類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課外閱讀材料。課內進行精讀,並加以細致的指導;課外進行泛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與開拓學生視野,豐富詞彙。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訂閱英語報、英語雜志。課堂上精講課文內容,講解片語、語法、分析句子結構與段落等等,然後給學生選定的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讓他們在課外自行閱讀並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進行分析,報刊雜志上的其他文章則只要求他們進行泛讀,並在課內抽取一定的時間來談他們課外閱讀的體會。

3、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

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涉及三個方面的知識,分別是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在教授學生課文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要求他們認識詞彙,理解字面意思與了解文章故事內容而已,更希望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又會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會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去,對比文化現象的異同,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象,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初步培養英語作品鑒賞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2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許通過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來實現,要做到輕負擔、高效益,只有落實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教學後,學生能獲得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主要指標。落實有效教學需要繼承、借鑒、創新。縱觀當前有效教學實施的過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理念不新、備課不實、內容不齊、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評價不新、發展不全。對實施有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這些現象,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制定製度、創新手段、優化行為,加強有效教學的指導,將有效教學的理論主張及操作要求內化為教師教學的需要。

一要加強學習,落實培訓

教師教學理念認識不到位,其原因不僅僅在教師一方,學校也有責任。課程改革多年,而新課程學習培訓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雖然開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訓面相對狹窄,每年真正參加上級培訓的名額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優秀的教師教干參加。讓每位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需加大培訓力度,統籌安排,積極引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進行自學與研討。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搞好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教研活動、聽課評課等要分期、分批有計劃地進行,要對課標理念和教材易忽視的內容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體的帶有案例性質的解讀材料。

二要明確要求,規范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落實在課堂,關鍵在教師。因為教師的教學習慣一旦形成,要徹底改變並非易事,所以,僅靠目標管理來改變教師教學行為遠遠不夠,需要有統一的標准來衡量、規范,因此需要在備課、上課、作業、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制訂一系列標准。例如備課方面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法、備輔導(閱讀),課堂教學務實不務虛,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堅持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力戒拖沓無神的「催眠課」與急風驟雨式的「填鴨課」。作業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審核,以精當、適量、有層次為標准,克服作業布置的隨意性,做到布置之後批閱要及時、認真、准確、全面等。

三要以學定教,顧及全面

現代教學理論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本質上說教學的教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計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要立足學生,研究他們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從學生的具體需求與特點出發,結合課程標準的各個階段目標,去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並結合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提高學習參與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實效。

四要開發資源,拓寬渠道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來說確實有難度,但開發校本課程怎麼搞應從學校實際出發,可簡可繁。有能力形成課程體系的,可從教材研究、課程設置等方面系統整理,沒有能力的,可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興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去補充學習內容,從而開辟課程資源,增加學生吸取知識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五要「授之以漁」,養成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於個人教育來說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要求教師加強自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學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自己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動腦,少替代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自我質疑的習慣。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並指導預習,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在反復強化中逐漸養成預習、質疑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個性、意志品德、作業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情況,通過針對性地訓練和家校互動等方式,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向積極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面發展。

六要注重評價,倡導反思

教學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包括「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兩方面。在「教」的評價中,要強調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可藉助寫教學反思的形式來進行,要讓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把反思的重點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從哪些方面去反思)、連續性與實效上。教學反思一方面是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另一方面是階段性教學行為反思,因為只有把短期反思與階段反思結合起來,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深刻的認識並有較大的改進,才能達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評價還要結合有效教學,建立對教學每個環節的評價細則,形成領導點評、教師互評、日常評價和階段性總結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改進教學。「學」的評價要強調評價手段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用成績報告書作為終極評價手段,平時對學生要採用動作、神情、體態、語言等表揚方式,經常性的隨機激勵評價,豐富評價的手段。教學中可構建「比、學、趕、超」的評比制度,開展教師評、學生評、師生互評、當堂現場評、課後個別點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並在評價中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等完善評價激勵機制,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

總之,實施有效教學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從方法上創優、內容上突破、細節上關注,才能取得實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個問題、採取的每一項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們管理者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學一定會顯現。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3

摘要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評價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新課程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熱情參與教學過程的狀況與新課程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小學英語課堂評價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等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課堂評價;問題;策略;英語教學論文

1引言

面對新要求,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課堂即時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呢?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課題。

2課堂評價的概念界定

關於課堂評價的定義各式各樣,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對學生的學習信息採集、分析與利用。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課堂評價具有多種類型。例如,從評價內容看,有學習行為評價、學習結果評價、發展趨勢評價等。對評價類型的分析與把握,有助於我們科學地建立並合理地使用教師課堂評價標准。本文所述教師課堂評價,僅指即時性評價。

3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3.1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理念的提出,課堂即時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但沒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課堂評價存在的不足有:評價語言和標准單一、僵化;評價主體單一;鼓勵與誇獎的濫用;糾錯方式不恰當;缺少體態評價。沒有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區別對待。

3.2存在問題的原因

3.2.1教師受傳統評價理念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是權威的,教師單向評價學生。在新課改下,傳統評價思想依然存在,學生評價老師和學生互評在課堂上也不多見,老師掌握著課堂評價的主動權,必然造成評價主體單一。3.2.2教師對評價功能意識淡薄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在課堂上大量運用「萬能」的「Good,OK」來表揚學生。老師不指出讀得好,好在哪裡;對又對在哪裡。學生聽了表揚當然高興,可這有利於學生的提高嗎?教師淡忘了評價的功能。3.2.3教師對激勵性評價片面理解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在評價時不恰當地使用激勵性策略,有的是浮誇的,甚至學生出現嚴重錯誤時都一味地鼓勵學生。3.2.4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認識不清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被稱為學齡中期階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尊心開始增強,有的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感受,當面批評指責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學習效果。

4激勵性評價策略

4.1概念闡述

激勵性口頭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情境這一特定語境的制約下,當學生的某一行為完成後,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激發學習動機,誘發其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4.2策略

4.2.1轉變教師觀念和課堂教學方式要想新的教學理念付諸於實踐,解放教師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師說:「只要學生學到東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見其根本就不重視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教師都不重視那又怎會激勵學生去參與呢?而觀念的轉變要落實在實際的課堂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創設語境是教師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小學生更喜歡在游戲中學習。4.2.2課堂評價應充滿人文關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凸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現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評價必須堅持正確的人文價值取向。4.2.3要真誠地愛學生,做到客觀公正一堂小學英語課上,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教師就表揚加分,每說一段話,教師就獎勵一張貼紙。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沒有考慮活動的難易程度,一味進行雷同的表揚。教師要做到客觀公正,需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行為作出不同的口頭評價,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評價就是針對我的。」4.2.4鼓勵學生自評、互評積極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面對全體學生的多主題評價。教師在評價某一位學生時可以推而廣之,對集體進行激勵;也可以開展學生互評。當然,這意味著教師的責任將更重,要機智地引導學生進行正面、友善的互評,否則會導致同學間關系的緊張、矛盾的產生,從而破壞集體的團結。

參考文獻:

[1]陳婉琳.熊德信.課堂即場評價型教學評析與啟示——以中山大學夏紀梅教授教學藝術為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黃秦安.對數學提問環節實施科學的即時性評價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10,(7):13-16.

[3]蔡偉.教師課堂評價質量標准研究[J].教育科學,2007,23(5):43-47.

[4]嵇建中.從實例透析小學生心理[J].廣東教育綜合,2009,(3):22-23.

;

⑷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中詞彙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彙的積累是基本功,並且在閱讀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平時教科書中的基礎詞彙的識記與收集,是初中生學習詞彙的基本途徑.另外,課外讀物中的詞語鮮活、實用、現代氣息濃厚,如能將這些詞語也納入自己的「字典」,定能在英語閱讀中更上一層樓.因此,在進行課外讀物的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將一些重要的詞彙,優美的英語句子摘抄下來並盡可能記下來.學生經過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恆就會增加詞彙量,這樣有利於減少閱讀障礙,提高閱讀速度,提高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如何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語言實踐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而當前農村地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學生閱讀能力差,同時也缺乏學習興趣,這些都需要及時地採取措施進行糾正。主要對如何提升農村地區初中語文閱讀能力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提供有益的幫助。

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意義

一、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理論價值
毋庸置疑,課堂上的45分鍾對於學生學習至關重要;但是課外那個課堂也是不可忽視。非但不可忽視,而且要更加重視,因為課外課堂所培養的閱讀能力是學生們自主選擇的所喜歡的閱讀內容,這樣所漸漸形成的興趣將會更加濃厚、長久。
學界關於此的理論價值也非常豐富。
1、《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並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2、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於他會不會有效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否閱讀。因此,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還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絡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造「智力背景」,認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
3、心理學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心靈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向質變的發展過程。而大量閱讀、語言的積累則是促進質變的有效渠道。因為大量閱讀擴大了資訊的輸入和積累,這些資訊的廣泛性、層次性和新穎性,促進學生人格與才華向高層次發展。再者,根據人的發展關鍵期論點,十三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是人的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讓學生多讀多記,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詞彙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准備。
4、學習遷移說。
學習遷移說是一條古老的心理學定律,即平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課內閱讀學到的基本方法運用到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去,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是課題開展的又一理論依據。
5、最優化教學理論。
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理論,這一理論本質上是關於教學資源與教學產出關系的理論,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學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質和量兩方面追求教學的最優效果。
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實踐意義
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說直接點就是讓學生多讀課外書有什麼好處。讀書的好處有很多,在這里簡單介紹以下幾點: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壓力,必競都是有父母的負擔。
雖然現在讀書的壓力很大,但請務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教育都沒辦法享受的。
所以,你現在不需要總結,隨著年齡的成長,你會明白的,還是有時間多學習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卷,因為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那麼,讀書有哪些好處呢?1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多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了解許多科學知識.2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千里眼".俗話說的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多讀一些書,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讀書可以讓我們勵志.讀一些有關歷史的書籍,可以激起我們的愛國熱情.4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一些有關寫作方面的書籍,能使我們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從而提高了我們的習作水平.讀書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為我們以後的生活做准備.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里,我們教師總是用盡心思地講解,也要求學生認真地聽講,可每一次語文測試後,都面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張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目的簡單與否,決定了測試結果質量的好壞。望著試卷上的紅叉叉,無不令我們語文老師頭疼,心急;無不使我們的學生煩惱,恐懼,從而造成了「閱讀難,難閱讀」的局面。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擺脫「閱讀難,難閱讀」的困擾呢?通過近段時間的理論知識學習,受到了一些啟示,並總結如下: 一. 重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1.課前預習課文,初知文章大意。做好課前預習是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上課前,語文教師可適當地布置預習提示,讓學生通過認真預習,知道課文大概講了什麼內容,能畫出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對於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語文工具書來解決,或者聯絡上下文的內容,與同桌或小組討論。還要求學生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多讀多悟,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 2.啟發學生讀中感悟,關注學生的讀書感受。《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語文能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一篇文章多讀,讀熟,我們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內容。閱讀教學時,學生讀書的方式有多種,但我們要多訓練學生「眼到心到」的默讀,因為默讀只能用眼睛看,並要求做到邊讀邊思考,而且還要有比較快的速度。所以學生讀文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把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讀通,讀懂。讀完課文後,想想課文講的是什麼,並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學時應多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讀後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膽地說出來。由於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積累,情感體驗不同,對於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作為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悟,多說,多交流自己的個人感悟。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字對話的過程,通過讀說練來與語文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深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3.課後分小組輔導,鞏固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果單靠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利用課後時間,布置一些同步閱讀習題,把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為一小組,讓他們一起閱讀短文,一起討論問題,一起說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學生讀完一篇短文後都說說讀懂了什麼,然後再由優秀的學生來總結內容,因為學生的語言更易於被學生接受,更易於被學生聽懂。這樣,優秀的學生的解題,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學生的思維也由此被薰陶,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解答題。 二.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學生的閱讀量僅局限於語文課本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可現實上,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對讀書提不起什麼興趣。所以我們語文老師除了平時有意識地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外,還可嘗試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薦書籍。在語文教學時,當學完一篇課文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同類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時,結合課文中的「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一句話和課後的資料袋,推薦學生讀《城南舊事》。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讀《城南舊事》的一小片段,讓學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兒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以利用《回顧﹒拓展》中的「課外書屋」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小學生是很喜歡參加各種活動的,因此,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使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例如:開展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猜謎語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讀的意識。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如在教學《晏子使楚》,可布置學生自己找夥伴,自導自演課本劇,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還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注重閱讀的讀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讀,還要引導學生怎樣讀。語文課程標准說過: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如果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的參與,那麼學生讀到的只會是單純的無意義的「字」,只有邊讀邊思考

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敘事18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專案之一。閱讀也是人們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悅,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宋代的理學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也曾倡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教師,不能不由此而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呢?閱讀是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充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因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體現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有著自主意識的生動活潑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坦率真誠地面對學生,信任與鼓勵多於指責,允許學生犯錯誤,對於學生的回答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逐步明確正確的答案。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提倡教師與學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交流。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質疑,共同探討問題,使師生成為交流的夥伴。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有閱讀的興趣與慾望。
二 提倡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絡閱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閱讀、交流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提供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因此教師就要做到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
激發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激發樂於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聯絡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等來培養和形成學生的興趣外,有著重要作用的仍是語文學科教學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慾望得到充分滿足。
學,為什麼還能寫出長長的信給爺爺?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讓大家展開思路,豐富想像,各抒己見,就會提出以下問題:(1)《凡卡》是俄國契訶夫寫的一篇著名長篇小說,其中的一些內容可能是虛構的。(2)凡卡七八歲時,可能上過小學,加之聰明好學,所以學會了很多字。(3)凡卡當學徒受盡欺凌,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這樣,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質疑和提問。在閱讀探究中如果小學生能有一點獨特體驗,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都應給予鼓勵。
三 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閱讀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求學生學會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體包括精讀(含朗讀)、略讀(含默讀)、瀏覽(快讀) 三類。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精讀、略讀、瀏覽是綜合運用的。在閱讀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三者還常常遵循快讀→略讀→精讀的次序:先用快讀法,迅速選擇閱讀材料;再用略讀法,迅速抓住閱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確定閱讀重點;最後用精讀法,正確而有創見地理解閱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閱讀目的。
四 要多讀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書
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使小閱讀教育向大閱讀教育方向發展。從閱讀內容來說,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小學生各方面都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系統,都會隨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課外讀物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比如,低年級要選擇推薦寓言故事、短篇童話之類的書籍,如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等;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由於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經驗,在學校中也積累了一定量的科學知識,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向其推薦的讀物也應隨之而變化。此外,教師、家長要善於發現學生個性特點,並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推薦課外讀物,以此來生發興趣。比如:性格內向的學生給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成才的故事,如《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向其推薦英雄保家衛國,具有戰斗場面的讀物,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歡音樂的學生讓他們多讀《聶耳》、《貝多芬》的故事等。

談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

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的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持續發展。在有效教學的准備階段,教師的備課環節至關重要。備好一節課包括深入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前後的邏輯關系,精心預設課堂每一個的教學過程。具體說來就是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備板書等等。1、備教材教材是實現英語課程目標,完成課堂教學環節的重要資源。外研版的初中英語書圖文並茂、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怎樣才能有效而且高效地利用教材是每個教師備課時應該考慮的重點。比如備一節公開課時就深有感觸。那是外研版八年級上Mole Western Music Unit 的一堂課。教材的Reading部分是對西方音樂的三位音樂家進行介紹短文,語法和句式對於學生來說不是很難,因此在處理時精講課文內容,綜合利用課文錄音資料練習聽力,把其中的重要句式加以解釋和輔以練習。然後把課文當成範文並給出一定資料讓學生完成當堂寫成小作文。結果學生掌握情況相當好,高效完成了本模組的重點任務介紹自己了解的音樂家。對教材的准確把握對教師來說顯得尤其重要。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精講精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備學生。初中學生是帶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於西方音樂文化來說,了解的有限。所以,以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分組蒐集相關的西方的音樂背景知識對於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有一定的好處!如果在學生不了解音樂文化的基礎上,把其中的語法和句式一帶而過,而大談特談相關的西方音樂內容,就會使得學生沒法掌握課文中眾多的陌生詞句,更無法做到靈活運用。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現狀應是教學准備的基礎。只有每位教師准確捕捉學生在該部分學習中的真實狀態或者學生的已有經驗,並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接受能力了如指掌,並對此精心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措施,我們的教學才有可能沿著正確的軌道進行,才能省時高效地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還有就是,我目前上的ABC天口語的導溮要我明白 就是想學會英語是輕松的 絕対具有適宜的研習空間及熟練口語対象,老溮水平是關鍵 純正歐美口音(非東南亞)才行 堅決每日口語練習 1&1個性化學習才可以有非常.好.的進步幅度..捰程結束後需要復習聽取捰堂音訊,更可以加深印象。然後要是真的無対象可練習 可以去 VOA或大耳朵獲得捰余敎材閱讀,多說、多練、多問、多聽、多讀 迅速的口語能力會提高起來,整體效果肯定會快速顯著的..二、運用小組合作,轉變教師角色,加強有效教學新課程倡導面對學生全體,全面進行教學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級人數多,兼顧不了全體得到語言實踐的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極因素,採用更適合於學習者語言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是英語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需要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此次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進行各種內容的交際活動,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到對話中去,我都會把對話操練放到小組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對話操練。學生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在對話和課文操練過程中,學生所需承擔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合作小組建立的過程中需尊重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課文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承擔不同程度的角色。如在Mole Western Music Unit 的課堂環節上有使用反義疑問句來編輯對話,我要求學生自己安排貼近他們實際了解的音樂型別,運用反義疑問句進行對話表演,學生表現出極大的樂趣。每位學生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角色,參與了學習過程,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在活動中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運用小組合作活動,可以加快教學的節奏,加強訓練密度和廣度。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快速反應的方式通過pair by pair的形式,有節奏地讓學生練。學生在活動時激發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調動積極性。在此同時,轉變教師角色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他們在一個和諧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小組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成為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活動方式之一。因此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堅持鼓勵性教學原則,不斷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性。三、運用現代化技術教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新課程標准中提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種新型輔助教學手段,它可以根據英語教學目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蒐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資訊,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究其原因,也並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重於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於閱讀方法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象.多數學生採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另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於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x0d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x0d1. 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x0d2. 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

如何提高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1、對語文朗讀課的現狀及問題開展研究,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方向。發放問卷,查詢問題。
2、語文早讀課的開發研究,制定誦讀內容材料,開展靈活多變的早讀活動形式每節早讀課都先激發學生的朗讀情趣並隨之確立明確的目標,並予以恰當的指導方法。
3、合理安排朗讀內容,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依託文字編出朗讀課誦讀材料。
4、在形式上追求創新,富於變化,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熱情。
5、注重讀法傳授,讓學生會讀,掌握一定的朗讀方法,並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學習,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⑸ 中學英語教與學的問題及策略論文

中學英語教與學的問題及策略論文

論文關鍵詞:

課外輔導 教學方法 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

論文摘要:

本文由中學生去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背後的原因談到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問題並提出建議性的策略,旨在表明學生的和諧、長遠、全面發展才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

現在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英語輔導班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英語課外輔導班已經成為了市場經濟里一面有著強大生命力的旗幟,也成為眾多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暑假將至,英語輔導班的旺季來臨了,眾多學生在結束了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後又將走向英語課外輔導,我們是否該思考一下,學生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背後的一些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英語課外輔導班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學校教育的本質與目的何在?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什麼?

本人近期對某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做過一項調查,該校高二年級共有五個班,平均每班有學生50人,正在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的人數平均都在30名以上,,調查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在校學生都參加過英語課外輔導班。

到底為什麼去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呢?經過訪談得知原因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學生的英語基礎實在太差,跟不上英語課堂的正常進度,又不能放棄只能依靠課外輔導提高,;另外一種是家長想讓自己孩子的英語成績更加優異,在參加高考的時候更有競爭力;最後一種沒有具體原因,主要看到其他的孩子去報班學習,覺得是一種時尚也應該去趕潮流,歸於攀比心理。同時在訪談中得知大約有70%的學生不是發內心的自己願意去上英語輔導班的,大多是父母的意思,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是看到了身邊的夥伴去上了英語輔導班,是為了和夥伴攀比。

暫且不談學生參加英語課外輔導在時間,資金等各方面的投入有多大。或許參加課外輔導班確實讓一部分學生短期內的英語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校教育僅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是否可以?中學英語的教與學的問題上,到底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學校怎樣來培養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習做事的人,已經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

根據訪談得知部分學生在校英語學習效果不佳,課後去上輔導班主要是因為學校的英語課堂教育存在著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個人素養不高

部分學生覺得英語教師講課沒有任何特色,根本不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也引不起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生還反映個別英語教師上課懶散,敬業精神存在問題,有的甚至明顯存在著知識結構欠缺的情況,在這種課堂環境下,學生認為會影響自己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學生得不到平等的待遇

在大班教學的情況下,教師顧及不到每一個學生。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大部分時間只會和優秀的學生交流,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老師的有效指導和幫助,也得不到關心和重視,所以部分學生就會喪失自信心,對英語的學習逐漸變得沒有任何的激情,英語課堂的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三、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到底該如何學習英語

一部分學生覺得教師上課全部是知識點的傳授,課堂輸入的內容太多,學生不能理解性的接受,自然體會不到英語到底該怎樣的運用,不知道怎樣學習英語,教師沒有引導性的告知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策略。

四、考試太多,評價方式單一

教師和家長過於關注學生英語成績的高低,但是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長期不能提高,學生自己就沒有把英語學好的信心了。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努力和學習好壞的唯一標准會讓很多學生越來越有挫敗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惡性循環。

針對上述提到的問題,給予以下建議性策略:

一、教師要提升個人素養

教師個人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中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首先要熱愛教師事業,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嚴謹治學的態度,其次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素養,最後要有作為教師的個人魅力,把自己的個人風格和英語教學完美結合,使其具有個人特色。

二、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

英語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建立感情,尤其是和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交朋友,去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用「移情」法來處理學生的問題,不能依據學生英語成績的高低而對學生區別對待,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三、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

在英語的教學上,建議英語教師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例如詞彙教學,教師可以根據音、形、義相結合的原則,採用直觀法,運用一些實物和圖片講解詞彙;採用構詞法,告訴學生經常用的構詞法,如詞根法、詞綴法和合詞法去幫助學生分析和記憶詞彙;還有比較法分類等,增強詞彙教學的直觀性,情景性,趣味性。針對閱讀教學,可以遵循興趣激發原則、層層設問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採用任務型教學法,在閱讀前通過游戲,動畫,故事等設計情境導入詞彙,掃除障礙,在閱讀中設計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總之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上好每一節英語課!

四、教會學生英語學習的策略

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策略。例如詞彙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詞彙的特點向學生介紹相應的策略。一般有以下幾種策略:引導學生採用歸類記憶、閱讀記憶、最佳時期記憶、興趣記憶拆詞記憶,猜測記憶、聯想記憶等策略;針對閱讀的學習可分為閱讀前策略,掃除障礙,預測情節;閱讀中策略,略讀,跳讀,尋找主題句,信息轉換提問等;閱讀後策略復述,轉述,填空等策略,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五、改變原有的評價模式

在英語的學習中採用多主體評價,採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互評等模式,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自己去認識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同時要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關注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關注他們每一個進步,多用鼓勵性評語去鼓勵學生,不能把最終的考試成績當做對學生學習英語好壞的唯一評價標准。

但是以上策略要發揮作用重要的是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自我教育,沒有用於認識自我教育的緊張腦力勞動和意志努力,教育和教學便不可能實現。」所以在關注提高教師的個人素養和完善教學方法的同時,還需要去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不管是學校的英語課堂教育還是英語課外輔導教育對學生自己而言,都是一種以他人教育為主的教育,國際委員會提出的教育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談到:「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應該提倡的還是在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下,改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評價模式來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具備終身學習的技能。

學校教育的目的和教師的作用是在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習的策略和生存的技能,培養具備學習能力和生存技能的人,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學生的和諧、長遠、全面發展才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

參考文獻:

[1]張天寶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少慶英語教學策略理論與實踐運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3]蔣碧艷,梁紅京學習評價研究:基於新課程背景下的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

⑹ 英語閱讀的認知觀論文

英語閱讀的認知觀論文

摘要: 英語閱讀過程中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對意義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知識是構成英語閱讀能力的認知元素,是學習者解讀意義的媒介、技能和策略。信息的編碼與解碼是學習者運用知識准確理解語言、文化和情感意義的能動的認知過程。

關鍵詞: 知識;意義;英語閱讀;理解

引言

哲學家賴爾(Ryle G.)於1949年將知識區分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ral knowledge)[1]。後來認知心理學家加涅(Gagne RM.)和安德森(Anderson JR.)等把它們應用於人類的學習理論和認知理論研究。我國學者皮連生教授通過多年研究,提出了廣義知識理論。[2]他認為,知識分狹義知識和廣義知識。狹義知識僅指陳述性知識;而廣義知識包括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是技能,是人們運用規則對外辦事的程序性知識,(即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動作技能,motor skills)以及運用規則對內調控的程序性知識(即策略性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是有關「如何做」的知識。

閱讀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人們為研究這些問題進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閱讀理論與模式: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互動模式(interactive model)和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3]本文運用當代認知心理學廣義知識理論,從英語閱讀過程分析與討論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對學習者理解語言意義、文化意義以及情感意義的認知作用。

1 陳述性知識

閱讀是通過視覺感知語言符號後大腦處理、加工與理解信息意義的心理過程。[4]閱讀材料一般承載著三方面的信息:語言信息(詞彙、語法等語言結構)、文化信息(歷史、政治等)和情感信息(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因此,成功的閱讀意味著學習者能正確解讀閱讀材料中的語言意義、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那麼,在英語閱讀認知活動中,陳述性知識對語言、文化和情感信息的編碼和解碼究竟起到了怎樣作用?

陳述性知識是人有意識掌握的、以命題(proposition)方式儲存在大腦中的事實、概念、或觀念構成的信息,是有關世界「是什麼」的知識。而命題是人們從事物的知覺信息中抽取出主要意義而忽略其細節特徵的一種表徵方式[5]。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學習者所獲取有關英語的陳述性知識反映出他們對英語語言及其文化規律性的認知結果。在英語閱讀認知活動中,學習者要理解閱讀材料的語言意義,必須提取頭腦中儲存的英語詞彙知識和語法知識(陳述性知識)。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理解某一詞語時,學習者會自動檢索自己陳述性記憶中的「心理詞典」( mental dictionary ),即首先激活陳述性記憶中的有關該詞的知覺以及該詞的所有含義,然後根據上下文做出選擇。比如:要准確理解「He lost the match and also lost the chance to play in the finals.」句中 「finals」的詞義時,學習者會自動激活該詞的所有含義:「最後的」、「決賽」、「期末考試」和「報紙每日發行的最後一版」,並能根據語境迅速確定「final」是「決賽」,而不是其他含義。可見,理解詞義首先需要具備詞彙知識。學習者的心理詞典內容越豐富,其提取詞義的速度就越快。同理,分析句子結構、理順詞句間復雜的`語法和邏輯關系離不開語法知識。要准確理解「He has built a mansion overlooking Lake Washington that he』s packed with high-tech gadgetry and TV monitors」 (徐小貞,《新世紀職高高專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這個句子,必須對這個結構較復雜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理順「overlooking Lake Washington」和 「that he』s packed with high-tech gadgetry and TV monitors」與「mansion」之間的語法關系,即現在分詞短語和定語從句分別作名詞「mansion」的定語。

解讀語言意義需要語言知識;理解文化意義必須依賴文化背景知識。陳述性知識作為世界知識,它涉及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圖式(schema)是陳述性知識的綜合表徵形式,是對范疇(category)中的規律性進行編碼的一種形式(nderson R.C. & D. P. Pearson,1984)[6] 。圖式既是一種知識表徵形式,又是相互關聯的知識構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統,它是建立在個體經驗基礎上的、有層次的動態結構。比如,「打電話」的行為圖式包括摘機、撥號、問好、交談、告別和掛機一系列的動作程序。即便電話內容有所不同,但打電話的動作程序是大致相同的。圖式的這種結構性與程式性為讀者加工新信息提供了認知模式(cognitive model)和理解框架。安德森(Anderson,A.)和利恩奇(Lynch,T.)的聽力理解研究表明,聽者的意義建構是通過更廣泛的信息資源所獲得的,這種信息資源既包括圖式(schematic)知識又包括情境(contextual)知識[7]。這表明我們並不僅僅依賴於傳入耳中的語音性質來獲得意義,還必須運用大腦中儲存的圖式知識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和意義建構。此外,圖式還可以解釋話語中詞彙的多義(polysemy)現象(Lehnert W.G.)。讀者讀到 「 The royal proclamation was finished. The king sent for his seal.」 這個句子時,之所以不會將句中的「seal 」(印章)誤解為 「海豹 」;是因為句中的「seal 」、「the royal proclamation」和「king 」屬於同一圖式。可見,圖式能幫助讀者消除歧義(ambiguity)、准確地提取詞義。就文體圖式而言,論說文有論說文的文體圖式;記敘文有記敘文的文體圖式,等等。英語新聞的編輯圖式(who、when、where、 what、why、how)無疑有助於學習者更迅速、准確地理解新聞的內容。安德森(Anderson .R. C.)認為,在閱讀理解中,圖式具有為同化新信息提供信息框架的作用。[8]讓我們看一段文字材料:

The procere is quite simple. First,you arrange th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Of course,one pile may be sufficient depending on how much there is to do. If you have to go somewhere else e to lack of facilities that is the next step,otherwise youare pretty well set.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do things. That is,it is better to do too few things at once than too many. In the short run this may not seem important but complications can easily arise. A mistake can be expensive as well. At first,the whole procere will seem complicated. Soon,however,it will become just another facet of life. It is difficult to foresee any end to the necessity for this task in the immediate future,but then one can never tell. After the procere is completed one arranges the materials into groups again. Then they can be put into their appropriate places. Eventually they will be used once more and the whole cycle will have to be completed. However,this is part of life.[9]

一般讀者看完後會覺得這段文字難以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為讀者沒有將新信息與自己頭腦中的圖式知識建立起有機聯系。如果將這段文字加上標題「Washing Clothes」, 這時讀者有關「洗衣服」的圖式就被激活,理解起來也就更容易、更准確。

另一方面,文化背景知識有助於學習者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准確把握閱讀材料的文化意義。不同的閱讀材料涉及不同的內容,如政治、哲學、歷史、地理、教育、體育,民俗,等等。因此,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對哲學知之甚微的讀者能看懂有關哲學的文章或書籍。從認知意義上說,學習者獲取的陳述性知識越豐富,在認知英語的過程中形成的英語語言與文化圖式就越多,其理解事物的能力就越強。語言學家努南(Nunan D.的研究也發現,在閱讀理解中,背景知識比語法知識起的作用更大。[10]

在解讀文本情感意義的過程中,陳述性知識以語言形式所承載的概念、命題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分析、概括、綜合和推理的文字依據。學習者通過運用這些概念和命題來分析與理解作者的觀點或態度。比如,閱讀 「Two Kinds of Football」(李觀儀.《新編英語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這篇文章後,要求學生分析作者對足球運動的態度,並作出正確評價。要理解作者的態度,學生必須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找出作者對足球運動態度方面的信息,如「American football … is the American national sport」,「It excites tremendous enthusiasm」,「American football has a reputation of being a brutal and dangerous game. This reputation is not really deserved」,「Soccer games can now draw crowds of over 70 thousand in cities where baseball attracts a mere 20 thousand spectators」,「Soccer is being brilliantly promoted,like any other promising American proct」;然後進行分析、整合、概括和推斷;最終對作者的態度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作者對足球運動持「贊成」態度。

綜上所述,在閱讀理解中,陳述性知識對學習者理解閱讀材料中的語言意義、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都起著重要的媒介或「橋梁」作用。然而,在意義理解的過程中,學習者僅有陳述性知識是不夠的,還需運用必要的閱讀技能與策略。

2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對學習者閱讀技能與策略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程序性知識是運用規則做事的技能。就英語閱讀而言,這些「規則」主要指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策略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產生式「條件---行為」規則告訴我們,「規則支配行為」。只有滿足用規則做事的條件,才能實施與之相符合的行為。這說明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要充分理解文本意義,學習者必須掌握有關英語閱讀技能與策略方面的陳述性知識,並能根據詞、句、篇不同層面的信息加工的需要靈活選擇與運用與之相符合的詞義提取技能、語句理解技能、篇章理解技能。如理解段落大意通常使用「主題句」(topic sentence)閱讀技能。就英語閱讀詞義理解技能來說,有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上下文、定義、解釋、重述、識別指代關系等。英語教學實踐證明,經過大量實際練習,這些技能不僅會日趨熟練,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對詞義的理解。

另一方面,作為閱讀策略,程序性知識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習者有效地設定閱讀目標、選擇閱讀技能等,以調節與監控他們分析、綜合、判斷、概括思維活動,提高意義理解的速度與質量。學習者知道英語閱讀技能方面的陳述性知識,但如果不能根據閱讀材料的性質和閱讀目標的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閱讀技能,這無疑會影響其閱讀理解。假如學習者的閱讀目標只是了解文章大意,那麼應選擇略讀(skimming)策略,然後對自己的略讀過程進行監控,即有意識地按照略讀的三個步驟進行閱讀——首先通讀文章的起始段和結尾段;然後細讀其他段落的主題句;最後瀏覽與主題句相關的信息詞。[11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英語閱讀能力是由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構成的(這里的『能力』指學習者通過獲取和運用知識所形成的能力,不包括能力的先天因素)。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在閱讀認知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它們互相依賴、互相作用,共同促進學習者對語言、文化和情感意義的理解。

3 結語

本文運用廣義知識理論闡明了英語閱讀的認知觀:英語閱讀能力是由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構成的。意義理解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詞義的理解離不開句子;語篇理解又以詞句的理解為支撐。意義理解的過程既有自下而上(bottom-up)的信息加工,又有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加工。在英語閱讀認知活動中,知識既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對學習者解讀文本意義起到了媒介、技能與策略的作用。廣義知識理論認為,英語閱讀理解不僅是學習者接受信息的過程,而且是他們運用知識主動加工信息、准確解讀文本的語言、文化和情感意義的認知過程。

參考文獻:

[1]賴爾,劉建榮譯.心的概念[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Grabe,W.Currentdevelopmen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 TESOL,Quarterly 25(3),pp.375-406,1991.

[4]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5]Anderson,JR.1983.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Anderson,R.C. & Pearson,D.P.1984. 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arrell,Devine & Eskey(ed.)Intro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Anderson,A.and Lynch,T.1988.Listen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8] 同 [5].

[9]Carroll,D.1986.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onterey,California:Brooks/Cloe Publishing Company.

[10]Nunan,D. 2001.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1] 程曉堂等.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

⑺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較好地反映學生掌握語言的深度和廣度。《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階段(五級)閱讀技能的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可見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教學在再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彙,擴大詞彙量,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方面,對發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現代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
1.糾正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如轉筆、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等等。
2.培養閱讀習慣。(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時間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4)推讀:推測結尾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表達法或語法。(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情感,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
二、做好課外閱讀前的選材和激發興趣工作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有益補充和拓展。而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活動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的心理機制和相關因素很多。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徵——好表現|自尊心強、對新奇事物感興趣、自我控制意識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等,我們教者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做好課外閱讀前的選材和激發興趣工作很重要。
教者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時,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
1.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人文情感、社會責任等。
2.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源下載、自編閱讀材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多讓學生了解有關文娛、運動、飲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遊勝地、交通、外國音樂、國外家庭教育、服裝與禮儀、常用典故和俗語等知識。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閱讀前先可以介紹閱讀材料的背景來歷,或提一提材料中吸引人的一些內容,或者通過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猜測生詞等等。老師還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的帶著好奇心、征服欲去閱讀,去完成任務。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養成了這種探索的愉悅的閱讀心理之後就會樂讀了,為我們長久的閱讀教學提供了物質保障。 三、在閱讀過程中教者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有效的閱讀提問
初中生好表現,好勝心很強,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材料設計一些問題。
1.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難易適度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提問設計還要「巧」。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提問設計中,教師對題型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從縱向看,它必須考慮因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從橫向看,則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所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匠心獨運,在「巧」字上下功夫。
2.提問的內容可以是學過的重要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了材料內容,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要整體理解掌握方面的問題,即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以及自己的感悟等等,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四、讓學生學會整合閱讀內容信息,使用聯想豐富認知內容
學生平時閱讀要注重整體的文章把握和知識的整合,教師要從認知的角度去探究閱讀理解過程的本質。而集中強化詞彙教學,滲透、擴充非視覺信息,實行語篇整體教學等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培養其英語閱讀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常過分拘泥於字、詞、句知識,而忽視了背景知識和語篇層次上的教學,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和梗概,建立初步的全文語義的圖像,幫助學生構建「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加工機制,整合所有細節的內容,在學生理解了細節性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深層理解問題。同時還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使用聯想:與之類似的內容我還接觸過哪些?和這篇內容又有什麼不同?充分調動大腦所儲存的信息來比較想像:這篇文章大概又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這樣學生才會繞有興趣地讀下去,從而提高閱讀綜合能力。

⑻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必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內容摘要】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它是學生對於英語文章理解的基礎,對於語法學習與寫作學習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責任重大,在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方面要著重研究與改革,幫助學生把閱讀能力提升上去,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本文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進行探索,淺談如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有效提升

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思考策略,探索如何讓學生在常規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好閱讀能力,能夠順從自己的興趣,而積極主動地做到自主英語學習。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閱讀的良好習慣與實用技巧,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自然而然便能有所提升。

一、利用導學案,做好最佳閱讀准備

課前教師幫助學生做好了閱讀的最佳准備,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至於茫然,不知所謂。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讓學生更有閱讀的興趣。並且導學案上具備教師所設計的有關閱讀材料的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閱讀的針對性更強。並且導學案上還要有教師對於學生能力的預測,比如列出學生可能不認識的單詞與片語,用英語解釋含義,還能讓學生養成英語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specialplace時,導學案內容首先進行課題引入,引出相關單詞:Naturereserve,crane等,提出問題:1.WhichanimalsonlyliveinChina?2.?3.Whatdoyouknowaboutbirds?再介紹扎龍自然保護區,呈現閱讀問題:1.WhereisZhalong?2.Whatkindsofwildliveslivethere?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粗略閱讀,有條理地開展閱讀課堂學習。閱讀過後讓學生對於問題進行回答,並且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讓教師進行解答。接著讓學生進行精讀,閱讀過後要求學生完成導學案上判斷正誤的題目:1..2..3..4..在完成判斷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研讀會更加細致,從而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對於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與思考。

二、學生分組進行任務式閱讀

由小組進行任務式閱讀,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會更多一些,教師從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內容的`關鍵點,幫助學生整理思緒,發散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ReadingAtriptozoo時,將小組進行具體分工,比如每人閱讀一個段落,並總結段落大意,找出關鍵詞句。讓學生圍繞著Howdoyougotothezoo?來進行課文閱讀與小組討論,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去往動物園的各種路線。其次,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閱讀,圍繞Whatanimaldoyoulike?進行討論分享,並且要從課文中找出喜歡的依據。在多個主題的推進下,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討論話題進行多次研讀,從而對於課文有多方面的不同理解與印象,將課文內的知識點內化到腦海中。由團隊的合作分享,不僅能在閱讀理解方面,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並在別人的表達與看法中獲得新的理解與方法,綜合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三、將閱讀教學進行分層式教學

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加強理解的部分也就不同。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對於學生能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甚至是興趣愛好,在教師心裡要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評估,從而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個不同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對於學生的查漏補缺將會有所幫助,也有利於學生對於英語學習自信心的建立。例如,在導學案的問題設置上也可以體現不同之處,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ComicstripandWelcometotheunit時,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先帶著問題進行課文研讀。在對課文有所理解之後,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層次高一些的學生所分配的任務是:兩人一組,模仿課文中兩個主角的對話,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編寫出新的對話,並且將對話表演出來。層次中等的學生則是4人為一組,互相詢問對方假期去過的地方和出行方式,然後匯報了解到的情況。而層次稍弱的學生則是兩人一組,將課文對話流利地表演出來即可。

結語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必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多種輔助工具為學生做好閱讀准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著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在與小組成員的分享合作中,結合不同的討論話題進行深入研讀。獲得不同層次的閱讀目標,積極地查漏補缺,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所設計安排的教學活動,要使學生得到深刻地體驗與感悟,對閱讀不再有所畏懼。通過各類閱讀目標的引導,使閱讀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適當的小競爭也更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從而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探索,有效提高閱讀技能。

【參考文獻】

[1]鄒吉興.淺探初中英語實施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11).

[2]李凡.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考試(教研),2012(19).

;

⑼ 求助英語論文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在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又是重中之重,它是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它主要表現在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准確性兩個方面。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在初中英語學習和考試中,閱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很多同學因為沒掌握好閱讀技巧,難以提高英語成績,甚至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來認真對待。以下是針對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提出的幾點措施,以期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一、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
閱讀理解測試要求高中學生的平均閱讀速度為50~60wpm,而實際上,學生閱讀時往往由於一些不良的習慣而影響其閱讀速度。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閱讀速度,鍛煉閱讀技能,我們必須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改掉不良的閱讀習慣。
(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見的不良習慣有。1.聲讀(vocalising),即在閱讀時常常讀出聲音來,從而直接影響了閱讀速度。或是心讀(sub- vocalising),即是一種除本人外其他人察覺不出來的有聲閱讀形式。心讀時,讀者在心裡對自己清晰地發出某個單詞的讀音,好像清楚地聽到自己在念一個詞。2.指讀(Pointing),即在閱讀時,常常用手指或筆尖指著文章逐詞逐句的閱讀。或是譯讀(mental translating),即在閱讀過程中,常常將原文逐詞逐句的譯成中文,通過中文來達到理解原文的目的。3.回視(regressions),即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或不理解的地方時,返迴文章的句首或段首重讀。4.濫用詞典(too dependent on dictionaries),即在閱讀過程中不適當的、頻繁的使用詞典,不僅降低了閱讀的速度,而且閱讀效率極低。
(二)影響閱讀的一些因素。1.詞彙量。實踐表明,詞彙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理解能力。詞彙量對於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有很大的影響。詞彙量越大,閱讀的越廣,視野就越開闊,閱讀理解的准確性就越大。2.句式。句式的識別在閱讀理解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句式識別,它包括對句子的句法結構的識別和該結構所包含的相關意義的識別。任何普通意義上的閱讀至少都包括句子識別和理解信息兩個階段。句式的自動識別和字詞的自動識別共同構成了閱讀的最佳途徑,即讀而求其意,使讀者流暢地完成句子意義的構建。3.篇章。閱讀時,學生直接面對的是語篇,其組成及其規律對閱讀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篇所涉及的題材廣泛,包括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和風俗、風土人情、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內容,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因此,我們在閱讀時首先要把握語篇的體裁,分析語篇的篇章結構,將詞句融入到語境中,利用合理的推理,以期達到良好的閱讀能力。4.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在閱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背景知識指一個人已有的整體知識以及有關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特定的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大於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造成閱讀理解障礙。只有當讀者將自己的背景知識與語篇的語言文字信息聯系起來以後,閱讀理解率才能越高。
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 閱讀技巧的訓練,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1、掠讀(skimming)。即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對意圖或文章所要涉及的問題。這時,學生不需要細看所讀材料,只需快速瀏覽,抓住基本信息,領會主旨或抓住主要內容。這樣,可以:
(1)、抓住段落特點。
(2)、抓住主題句。
(3)、抓住關鍵詞。
2、跳讀(scanning)。是為獲得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符號辨認的過程。雖然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但卻是從閱讀材料中尋找某些特定的信息,是在對閱讀材料有所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找到相關信息。
3、研讀(close-reading),也叫細讀。指 在對全文有各種整體印象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深入細致的閱讀,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細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或觀點,發展 思維能力。
另外,在閱讀課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是:
1)課前預習:先讓學生在課前學習新單詞,收集並閱讀與該話題有關的材料。
2)提問:向學生提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幾個問題。
3)閱讀: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
4)思考:讓學生思考更深層的問題,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觀點等的理解。
5)復述: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文章的內容。
6)復習:通過不同的題型復習鞏固課文內容及所學的語言點、語法等。
7)拓展:讓學生通過一些精心設計過的活動來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
(二)閱讀的一些技巧及策略。
快速閱讀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查閱(Scanning)查閱的目的是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閱讀課文時,對具體數字、日期、人名和地名等的查閱是訓練「查閱」技巧的最佳時機。特別是當回答有關who,what,where,when, why 等文章的細節問題時,用此方法可以提高閱讀速度和解題的准確性。在查閱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是應明確所查的對象;查閱前應清楚此信息可能以哪種形式出現。
2.略讀(Skimming)略讀的目的是為了迅速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題思想。一般來說略讀的速度是正常閱讀速度的兩倍。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快速瀏覽全文,領會文章大意,發現作者的觀點和意圖,掌握篇章結構進而抓住文中的Central idea 。尤其注意首尾兩段和首尾兩句。
3.預測(Prediction)預測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指對未來的發展情況進行積極的推測。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上文中已出現的語言信息,預測下文將要出現的信息,這是我們應該了解和掌握的一項快速閱讀技能。從標題預測文章的大致內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詞彙,然後閱讀開篇第一、第二段,以驗證或糾正對文章的預測。
4.猜詞(Guessing)我們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一些生詞,而如何處理這些生詞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一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查字典,那麼,不僅會影響閱讀的速度,還會挫傷閱讀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猜詞技巧。一般可以從上下文的同義詞、反義詞獲知詞義;也可以從語境中猜出詞義,還可以根據詞的結構和構詞法常識(如詞干、詞根、前綴、後綴)等來判別詞義。
總之,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知識,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還有利於學生了解英、美等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英語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我們在每次閱讀訓練中都對學生提些具體的要求,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習慣閱讀策略是對閱讀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使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和質量。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並鼓勵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使用這些技巧,從而形成他們自己的閱讀策略。而學生只要堅持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興趣,廣泛閱讀,積累詞彙,並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效,一定會逐步提高。

熱點內容
我喜歡踢足球怎麼說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28 10:32:18 瀏覽:596
我有七隻鋼筆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1-28 10:09:47 瀏覽:717
我也很喜歡踢足球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28 10:09:42 瀏覽:99
請給我們建議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28 09:44:12 瀏覽:413
我很喜歡它用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1-28 09:44:11 瀏覽:898
直鏈醇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發布:2025-01-28 09:43:39 瀏覽:173
我喜歡她的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28 09:43:29 瀏覽:662
盛開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1-28 08:55:29 瀏覽:621
它不喜歡吃蔬菜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28 08:41:15 瀏覽:676
第四好的隊伍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1-28 08:36:53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