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論文引言怎麼寫
1. 論文的介紹怎麼寫
論文的介紹怎麼寫
論文是每一位要發表論文的朋友都會問的問題。論文的介紹怎麼寫,以下是我整理論文的介紹怎麼寫,歡迎閱讀參考。
論文的介紹怎麼寫 篇1
1、 引言應含概的內容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頭,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緣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現實情況,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工作的關系,目前的研究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的工作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
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三言兩語預示本研究的結果、意義和前景,但不必展開討論。前言在內容上應包括: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立題的理論或實踐依據是什麼?擬創新點?理論與(或)實踐意義是什麼?首先要適當介紹歷史背景和理論根據,前人或他人對本題的研究進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學術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學術觀點。明確地告訴讀者你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語句要簡潔、開門見山。如果研究的項目是別人從未開展過的,這時創新性是顯而易見的,要說明研究的創新點。但大部分情況下,研究的項目是前人開展過的,這時一定要說明此研究與被研究的不同之處和本質上的區別,而不是單純的重復前人的工作。
2、 前言的寫作方法
(1)、開門見山,不繞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講述歷史淵源和立題研究過程。
(2)、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確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時,只需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觀點時,意思應明確,語言應簡練。
(3)、回顧歷史要有重點,內容要緊扣文章標題,圍繞標題介紹背景,用幾句話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時,不要求寫出方法、結果,不要展開討論;雖可適當引用過去的文獻內容,但不要長篇羅列,不能把前言寫成該研究的歷史發展;不要把前言寫成文獻小綜述,更不要去重復說明那些教科書上已有,或本領域研究人員所共知的常識性內容。
(4)、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在前言中,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用詞要科學,對本文的創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國內首創、首次報道」、「填補了國內空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研究內容國內未見報道」或「本研究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等不適當的自我評語。
(5)、前言的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話,如「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懇請指正」、「拋磚引玉」之類的語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不進行公式的推導與證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長,太長可致讀者乏味,太短則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論文,引言字數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為宜。
引言書寫內容和格式
(1)說明論文的主題、范圍和目的。
(2)說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關領域簡要歷史回顧(前人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尚未解決?目前進展到何種程度?)。
(3)預期結果或本研究意義。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長短視論文內容而定,涉及基礎研究的論文引言較長,臨床病例分析宜短。國外大多論文引言較長,一般在千字左右,這可能與國外內數期刊嚴格限制論文字數有關
所謂的引言就是為論文的寫作立題,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論文只有「命題」成立,才有必要繼續寫下去,否則論文的寫作就失去了意義。一般的引言包括這樣兩層意思:一是「立題」的背景,說明論文選題在本學科領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現狀,特別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沒有解決的問題。二是針對現有研究的狀況,確立本文擬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下文。一般作者在引言寫作中存在這樣兩方面的問題。
1)文不著題,泛泛而談。一些作者似乎把論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種形式,是可有可無的部分,將引言的寫作和正文的寫作相分離,只是為了給論文加一頂帽子。常見的現象是,一般化地論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從技術所涉及的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開始談起,就像一篇領導的講話稿。就是落腳於研究的主題,也是從宏觀談起到微觀結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論述較多。顯然,這樣做的結果是使讀者無法准確地判斷「論文命題」的具體價值,缺少對當前研究狀況的概括和介紹,不知道作者的研究與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麼不同?因此,科技論文的引言必須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論述所研究問題的現狀。對研究現狀的論述,不僅是考查作者對資料的佔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從資料的全面程度和新舊程度可以判斷研究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2)引文羅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僅要反映背景的廣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對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對研究的問題了解不深,在介紹研究現狀時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參考文獻,羅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結論,缺乏作者的分析和歸納,沒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有的甚至將一些與本文研究沒有直接關系的文獻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強調資料佔有的豐富性。盡管有人認為,對研究現狀的介紹不同的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但從論文寫作的角度出發,引言的目的是闡述論文命題的意義,而並非是研究資料的綜述,盡管綜述對讀者查找資料提供了方便。因此,應當用作者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研究的現狀,特別是存在的難點和不足,從而引出論文研究的主題。
引言一般和摘要差不多,但是重點在寫作的意圖和緣由,有引出正文的功效。結構一般如下:
1、寫作的意圖、緣由
2、論文大致研究內容
3、主要的方法、措施
4、簡單的研究結論
論文的介紹怎麼寫 篇2
議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採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一、議論文寫作三要素
議論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論點必須正確。論據是為說明論點服務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實勝於雄辯,是最好的論據。論據也可以是人們公認的真理,經過實踐考驗的哲理。論證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
1.歸納法
從分析典型,即分析個別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點,然後得出結論。
2.推理法
從一般原理出發,對個別事物進行說明、分析,而後得出結論。
3.對照法
對所有事實、方面進行對照,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4.駁論法
先列出錯誤的觀點,然後加以逐條批駁,最後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議論文的特點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結論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論點,即文章的主題,在正文部分擺出有利的事實,對論點進行嚴密的論證,最後根據前面的論證得出結論。
三、議論文的寫法
要寫好議論文,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確定論點。
論點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夠的論據,可以列舉生活的實例。
3.論證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所有事實、原因、理由應緊密地同結論連接
起來。
4.層次要清楚。
5.態度誠懇、友好,因為議論文重在說理,以理服人。
議論文在寫作手法上以議論為主,但有時也要運用說明、敘述、描寫等手法。議論中的說明常為議論的開展創造條件,或是議論的補充;議論文中的敘述和描寫應是為論點提供依據的因此,敘述應該是概括的,描寫應該是簡要的。
6.論據要充分
欲證明自己的觀點必須有充分的證據。作者可以列舉事實、展示數據、提供事例、藉助常識或利用親身經歷。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一)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
1.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可以分出主從。
2.如何找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標題、文章開頭、文章結尾、文章中間,有的則需要讀者概括。
(二)論據: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
2.道理論據:作為論據的道理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三)論證: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
論文的介紹怎麼寫 篇3
正確指導學生撰寫論文是高等學校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學生完成所學專業並完滿畢業的重要標志。為了進一步幫助大家寫好論文,現將一些應規范的問題說明附後:
一、什麼是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用以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提出作為考核和評審的文章。學位論文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個等級。
1、學士論文:
學士論文是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難點,選擇題目還應避免過小、過舊和過長。
2、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是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它應能反映出作者廣泛而深入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具有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對所研究的題目有新的獨立見解,論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較好的科學價值,對本專業學術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3、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是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導的指導下,能夠自己選擇潛在的研究方向,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掌握相當淵博的本學科有關領域的理論知識,具有相當熟練的科學研究能力,對本學科能夠提供創造性的見解,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學位論文的總體原則要求是什麼?
1、立論客觀,具有獨創性:
文章的基本觀點必須來自具體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問題在本專業學科領域內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並通過獨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認知和看法。
2、論據翔實,富有確證性:
論文能夠做到旁徵博引,多方佐證,所用論據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證和旁證。論文中所用的材料應做到言必有據,准確可靠,精確無誤。
3、論證嚴密,富有邏輯性:
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要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全篇論文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使判斷與推理言之有序, 天衣無縫。
4、體式明確,標注規范:
論文必須以論點的形成構成全文的結構格局,以多方論證的內容組成文章豐滿的整體,以較深的理論分析輝映全篇。此外,論文的整體結構和標注要求規范得體。
5、語言准確、表達簡明:
論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讀者能看懂。 因此, 要求文章想的清,說的明,想的深,說的透,做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三、畢業論文的標准格式是什麼?
1、論文題目:(下附署名)
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
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四、獲取最佳論文選題的途徑?
1、選擇你有濃厚興趣,而且在某方面較有專長的課題。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詳的領域中尋找課題。
3、要善於獨辟蹊徑,選擇富有新意的課題。
4、選擇能夠找得到足夠參考資料的課題。
5、征詢導師和專家的意見。
6、善於利用圖書館; 圖書館的自動化、網路化為讀者選題提供了便利條件。
論文的介紹怎麼寫 篇4
恰當的選題是保證畢業生撰寫論文成功的第一步。一個好的選題不僅能使作者從中獲益。而且還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恰當的選題要求作者有敏銳的直覺,較高的學術修養和豐富的經驗。此外,了解論文寫作的相關格式要求,組成部分,追求論文寫作的原創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備工作
首先,作者要廣泛大量的瀏覽或閱讀近年來發表在各類期刊和學術權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國外語。外國語,現代外語,中國翻譯,語言與翻譯,語言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電話教學,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等。通過廣泛的閱讀使自己了解目前學術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動態。同時還要弄清楚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及其該領域的研究狀況。如:這一領域已完成的課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該領域的主要發現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或空白等。為了幫助畢業生選題,赤峰學院外國語學院於XX年組織部分教師為該院英語系的03級畢業生提供了選題的方向和建議。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選題:
1)教學法方向:
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研究與嘗試。
2、論需求分析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作用。
3、在英語學習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培養。
5、現代中學英語教師的必備素質。
6、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7、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技巧。
8、教師的信念對教學的影響。
9、交際法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10、在中學開展「英語角」的活動意義及方法。
2)英美文學方向:
1、論《永別了。武器》的反戰主題。
2、論《老人與海》中的英雄主義。
3、哈克貝利,費恩的民主精神。
4、意象派詩歌與中國古詩的比較。
5、談對莎士比亞悲劇人物性格的共性認識。
6、莎士比亞戲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
7、《失樂園》的主題探析。
8、淺談感傷主義的形成史。
9、「簡愛」的藝術價值。
10、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
3)翻譯方向:
1、淺談翻譯中文化因素的異化與歸化。
2、商標名稱的特點與翻譯
3、電影片名的翻譯
4、漢英公示語的翻譯
5、英文新聞標題及其翻譯
6、翻譯中文化意象的失落與歪曲
7、從文化角度論漢譯英中的變形與求信
8、文學翻譯中的「語境」問題
9、漢譯英中不同社會文化信息的轉換
10、從社會符號學翻譯法看英漢成語翻譯過程中的功能對等。
4)寫作方向:
1、漢語主題化句型在英語寫作中的遷移。
2、英漢句式表達之比較。
3、英語寫作篇章結構之比較。
4、英語書面表達之母語遷移現象的分析與對策。
5、閱讀技能與寫作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6、英語修辭的不同傾向。
7、英漢名詞性人體隱喻之比較。
8、英漢廣告雙關語的修辭特點。
9、漢語「雙聲」與英語「頭韻」的跨文化差異。
10、英漢思維差異對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及對策。
此外還有語言學方向、英美國家與文化等六個方向的眾多選題供學生參考,幫助學生搞好畢業論文的寫作。
2、擬定題目並進行可行性分析
通過瀏覽閱讀文獻,作者會獲得一定的靈感和啟發。結合所提供的選題方向和建議便可擬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了。此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你所擬定的題目應該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或能反映該學科領域較為前沿的發展。
如。「漢英雙賓語結構差異的認知研究」。「英語雙賓語結構的句法研究」。「英漢詞彙概念差異對二語詞彙習得的影響」等。
但擬定好題目還僅僅是一個研究的理想,能否如期完成才是至關重要的。否則不僅浪費時間,更會喪失信心。所以一定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論文的可行性進行深入考察和分析。
首先一定要估算完成論文所需要的時間。如該選題所需要的時間遠遠超出了一學期,則應認真考慮是否適合自己。因為課題完成佔用的時間越長,作者就越容易失去耐心和興趣,同時也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其次,還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擬定的題目是否適宜。題目過大,任務過多都是不可取的。
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英語寫作與修辭教學策略研究」等題目就太大。覆蓋的內容也太多。因為紛繁復雜的題目往往不易突出研究的重點,而且還會使寫出的文章雜亂無章。
畢業論文是展示大學生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一定要嚴格地把好這一關。做到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深入發掘。並有所創新。
最後。完成論文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問題也都是作者事先應該考慮到的問題。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認真對待寫作中的選題。把好這一關對後期論文寫作的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論文的組成部分及要求
一篇研究性論文應該包含以下幾個組成部份:
1)中英文標題。一篇論文必須有中英文標題,而且一定要注意其表達內容的一致性。如:英語學習中接受技能與產出技能的相關性研究(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ctive skills):如果把「英語學習中」死譯成(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ctive skills in english learning)。則英文題目即不簡潔、不利落,甚至還會造成誤解。因為漢語的「英語學習中」泛指包含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而英語的in english learning則容易理解為receptive skills and proctive skills,甚至是the correlation或study的短語。表達狹義的學習活動。
;2.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1
初中是學生語言發展的一個舉足重輕的階段,初中的閱讀課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陣地,是廣大英語教師探討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學組成部分。但是總的來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狀況並不理想,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在這一塊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與學習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種「高耗低效」的現象。不少的學生在英語考試當中閱讀題得分普遍偏低。應該如何改變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現象,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從實際教學出發,對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和探索,發現當前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其進行分析並提出對應的優化對策。
一、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詞彙量不足夠、閱讀速度慢。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夠忽視詞彙的學習。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閱讀系列等級讀物,必須達到95%的理解。也就是說,在閱讀時,學生必須認識現有等級讀物中95%的詞,才能夠做到快速順利閱讀。但是,由於學生的詞彙量小,閱讀的時間不夠多,閱讀的速度又由於詞彙障礙而很慢,從而導致他們接觸英語詞彙的機會很少,詞彙量小又引起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容易引起挫敗感,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或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一種不良的循環。
2、課外閱讀量少,不能為理解提供充分的輸入。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於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當中去。我們在閱讀一篇文字時,要達到對文字的理解,有時候不僅僅需要對詞彙的熟悉認識,更需要對該段文字的背景知識的了解。而目前來說,初中生的英語閱讀量偏少,不能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輸入,並且,過小的閱讀量不利於詞彙的積累與語言綜合水平的發展。
3、教學模式單一,對閱讀教材只限於對課文表層的理解。
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材單一拘泥於學生對所讀教材的表層理解,學生不能夠對所讀文章的重點進行有效推斷,難以正確把握文章脈絡,從而影響對文章理解的准確性。許多教師甚至還使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回答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確定好的,學生只處於一個被動應付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學習主動性。有些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實踐當中,把閱讀當作精讀,閱讀教學就是講解生詞,羅列搭配,補充片語,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則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劃出片語,提供個標准答案,學生自讀完以後只了解了個故事情節。由於教法單一、陳舊,學生接觸到的教材基本是課本和試題,難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更沒能夠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適應新課改大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從以前的「雙基」為主轉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並且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下面筆者嘗試著談一談優化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開展應該具有步驟性,包括「讀前」、「閱讀」、「讀後」三個步驟。閱讀前,應該激活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在日常閱讀教學當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盡管學生自己掌握了足夠的詞彙和語法知識,但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具備在閱讀過程中激活已有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應開展各種各樣的讀前活動,開展讀前活動時可以參照學生用書中的插圖,圖片。或者利用掛圖,甚至錄像VCD等。使得學生對所要閱讀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閱讀中,則應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閱讀中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該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視教材為渠道,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意思的能力,讀懂並抓住大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學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時,課前讓學生預先收集與UFO相關的信息,可以查看有關的書籍、電視電影,並與同學交流討論。閱讀前,展示關於UFO的電影片斷,展現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用下列詞彙來描述UFO來臨時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閱讀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說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並進行語句語篇的講解分析,以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閱讀後則主要是及時對學生讀語篇的理解程度進行檢查,可以利用課文後附的練習,也可以自行設計,或檢查學生對課文中的事實、情節等表層的理解,或檢查學生對課文嘗的理解。使學生挖掘文中內涵,開展創造性思維。
2、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近年來各種類型各種等級的英語考試都更加註重閱讀,閱讀的比重在各種英語試題當中越來越大。新課標也對初中英語閱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反映了閱讀的量應該相應的增加,但是閱讀的量不應該盲目的增加。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區分精讀與泛讀,課內與課外,並且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材中的主題,補充各類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課外閱讀材料。課內進行精讀,並加以細致的指導;課外進行泛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與開拓學生視野,豐富詞彙。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訂閱英語報、英語雜志。課堂上精講課文內容,講解片語、語法、分析句子結構與段落等等,然後給學生選定的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讓他們在課外自行閱讀並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進行分析,報刊雜志上的其他文章則只要求他們進行泛讀,並在課內抽取一定的時間來談他們課外閱讀的體會。
3、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
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涉及三個方面的知識,分別是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在教授學生課文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要求他們認識詞彙,理解字面意思與了解文章故事內容而已,更希望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又會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會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去,對比文化現象的異同,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象,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初步培養英語作品鑒賞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2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許通過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來實現,要做到輕負擔、高效益,只有落實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教學後,學生能獲得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主要指標。落實有效教學需要繼承、借鑒、創新。縱觀當前有效教學實施的過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理念不新、備課不實、內容不齊、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評價不新、發展不全。對實施有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這些現象,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制定製度、創新手段、優化行為,加強有效教學的指導,將有效教學的理論主張及操作要求內化為教師教學的需要。
一要加強學習,落實培訓
教師教學理念認識不到位,其原因不僅僅在教師一方,學校也有責任。課程改革多年,而新課程學習培訓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雖然開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訓面相對狹窄,每年真正參加上級培訓的名額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優秀的教師教干參加。讓每位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需加大培訓力度,統籌安排,積極引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進行自學與研討。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搞好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教研活動、聽課評課等要分期、分批有計劃地進行,要對課標理念和教材易忽視的內容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體的帶有案例性質的解讀材料。
二要明確要求,規范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落實在課堂,關鍵在教師。因為教師的教學習慣一旦形成,要徹底改變並非易事,所以,僅靠目標管理來改變教師教學行為遠遠不夠,需要有統一的標准來衡量、規范,因此需要在備課、上課、作業、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制訂一系列標准。例如備課方面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法、備輔導(閱讀),課堂教學務實不務虛,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堅持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力戒拖沓無神的「催眠課」與急風驟雨式的「填鴨課」。作業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審核,以精當、適量、有層次為標准,克服作業布置的隨意性,做到布置之後批閱要及時、認真、准確、全面等。
三要以學定教,顧及全面
現代教學理論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本質上說教學的教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計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要立足學生,研究他們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從學生的具體需求與特點出發,結合課程標準的各個階段目標,去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並結合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提高學習參與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實效。
四要開發資源,拓寬渠道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來說確實有難度,但開發校本課程怎麼搞應從學校實際出發,可簡可繁。有能力形成課程體系的,可從教材研究、課程設置等方面系統整理,沒有能力的,可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興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去補充學習內容,從而開辟課程資源,增加學生吸取知識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五要「授之以漁」,養成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於個人教育來說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要求教師加強自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學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自己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動腦,少替代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自我質疑的習慣。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並指導預習,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在反復強化中逐漸養成預習、質疑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個性、意志品德、作業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情況,通過針對性地訓練和家校互動等方式,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向積極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面發展。
六要注重評價,倡導反思
教學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包括「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兩方面。在「教」的評價中,要強調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可藉助寫教學反思的形式來進行,要讓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把反思的重點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從哪些方面去反思)、連續性與實效上。教學反思一方面是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另一方面是階段性教學行為反思,因為只有把短期反思與階段反思結合起來,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深刻的認識並有較大的改進,才能達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評價還要結合有效教學,建立對教學每個環節的評價細則,形成領導點評、教師互評、日常評價和階段性總結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改進教學。「學」的評價要強調評價手段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用成績報告書作為終極評價手段,平時對學生要採用動作、神情、體態、語言等表揚方式,經常性的隨機激勵評價,豐富評價的手段。教學中可構建「比、學、趕、超」的評比制度,開展教師評、學生評、師生互評、當堂現場評、課後個別點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並在評價中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等完善評價激勵機制,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
總之,實施有效教學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從方法上創優、內容上突破、細節上關注,才能取得實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個問題、採取的每一項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們管理者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學一定會顯現。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3
摘要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評價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新課程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熱情參與教學過程的狀況與新課程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小學英語課堂評價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等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課堂評價;問題;策略;英語教學論文
1引言
面對新要求,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課堂即時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呢?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課題。
2課堂評價的概念界定
關於課堂評價的定義各式各樣,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對學生的學習信息採集、分析與利用。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課堂評價具有多種類型。例如,從評價內容看,有學習行為評價、學習結果評價、發展趨勢評價等。對評價類型的分析與把握,有助於我們科學地建立並合理地使用教師課堂評價標准。本文所述教師課堂評價,僅指即時性評價。
3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3.1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理念的提出,課堂即時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但沒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課堂評價存在的不足有:評價語言和標准單一、僵化;評價主體單一;鼓勵與誇獎的濫用;糾錯方式不恰當;缺少體態評價。沒有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區別對待。
3.2存在問題的原因
3.2.1教師受傳統評價理念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是權威的,教師單向評價學生。在新課改下,傳統評價思想依然存在,學生評價老師和學生互評在課堂上也不多見,老師掌握著課堂評價的主動權,必然造成評價主體單一。3.2.2教師對評價功能意識淡薄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在課堂上大量運用「萬能」的「Good,OK」來表揚學生。老師不指出讀得好,好在哪裡;對又對在哪裡。學生聽了表揚當然高興,可這有利於學生的提高嗎?教師淡忘了評價的功能。3.2.3教師對激勵性評價片面理解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在評價時不恰當地使用激勵性策略,有的是浮誇的,甚至學生出現嚴重錯誤時都一味地鼓勵學生。3.2.4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認識不清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被稱為學齡中期階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尊心開始增強,有的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感受,當面批評指責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學習效果。
4激勵性評價策略
4.1概念闡述
激勵性口頭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情境這一特定語境的制約下,當學生的某一行為完成後,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激發學習動機,誘發其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4.2策略
4.2.1轉變教師觀念和課堂教學方式要想新的教學理念付諸於實踐,解放教師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師說:「只要學生學到東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見其根本就不重視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教師都不重視那又怎會激勵學生去參與呢?而觀念的轉變要落實在實際的課堂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創設語境是教師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小學生更喜歡在游戲中學習。4.2.2課堂評價應充滿人文關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凸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現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評價必須堅持正確的人文價值取向。4.2.3要真誠地愛學生,做到客觀公正一堂小學英語課上,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教師就表揚加分,每說一段話,教師就獎勵一張貼紙。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沒有考慮活動的難易程度,一味進行雷同的表揚。教師要做到客觀公正,需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行為作出不同的口頭評價,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評價就是針對我的。」4.2.4鼓勵學生自評、互評積極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面對全體學生的多主題評價。教師在評價某一位學生時可以推而廣之,對集體進行激勵;也可以開展學生互評。當然,這意味著教師的責任將更重,要機智地引導學生進行正面、友善的互評,否則會導致同學間關系的緊張、矛盾的產生,從而破壞集體的團結。
參考文獻:
[1]陳婉琳.熊德信.課堂即場評價型教學評析與啟示——以中山大學夏紀梅教授教學藝術為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黃秦安.對數學提問環節實施科學的即時性評價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10,(7):13-16.
[3]蔡偉.教師課堂評價質量標准研究[J].教育科學,2007,23(5):43-47.
[4]嵇建中.從實例透析小學生心理[J].廣東教育綜合,2009,(3):22-23.
;3. 關於中小學生英語教育論文
「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 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實際情況中,仍然存在忽視教學大 綱要求,自覺和不自覺地採用傳統的注重譯寫和語法教學的方法和課堂結構,忽略聽說訓練,因而不能充分達 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初中英語教學目的。有鑒於此,筆者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就如 何轉變思想觀念,嚴格執行大綱要求,改革教學方法,抓好初中英語聽說訓練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作法 ,以拋磚引玉,求教於大家。
一、對聽說領先法的理解和認識
1.聽說領先法是實現教學大綱的保證。自60年代以來,我國外語教學引進聽說領先法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經過幾十年教學改革的實踐,到目前為止聽說領先法已成為我國中學外語教學的主導方法。近年來,兩個中學 英語教學大綱及根據大綱所編寫的教材中充分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聽說英語是 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語教學要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培養。」「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 出:「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起始階段的教學要從視聽說入手,聽說訓練的比重要大些。」筆者認為,學 習外語,首先應重視聽的訓練,能夠聽懂,才能帶動讀說譯寫的能力跟上,在聽懂會說的基礎上,才可能使英 語學習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實行聽說領先法教學是實現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聽說教學要求的保證。
2.根據英語語言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聽說領先。中國學生的母語是漢語,漢語文字是表意文字 ,體現了形、音、義有機結合,使人見了漢字即可會讀知義。英語文字形、音、義並無有機的結合,是拼音文 字,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差異。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只能意會的不能用語法規則講清的習慣用法, 句型,也存在一些漢、英思維上的差異,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聽懂, 也就不會讀說,文字的形義也就不能牢記。中國學生必須多聽,多讀,多說,才能記住英語的形義,時間稍久 些不聽不說,就很容易忘記。因此筆者認為:學習英語在初中起始階段的聽說比重要大些,在以後的各個學習 階段,仍然要重視聽說訓練,仍然要把聽說訓練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說要把聽說領先法貫穿於整個學 習外語的過程中。同時把語法書寫、交際應用、語言知識、翻譯等能力培養揉合進去,這樣才能學好英語。筆 者體會,聽說能力強,閱讀能力、悟解能力、交際能力等也隨之而強。但是必須指出,聽說領先,是指學習英 語時首先要多聽,聽懂,多說,會說。可以採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學生象「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式 地去聽去說,那樣的聽說是機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為此,可以探索各種生動活潑的有效的聽說方式。
二、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
語言首先是有聲的。聽是學習語言的源泉和基礎。聽得清,才有模可仿,聽得准,才能說得對。英語教學 的初級階段,要求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這是科學的,是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的。實踐中,如何加強 對學生的聽說訓練呢?筆者認為:
1.切實抓好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學生初學英語,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 因而對學習懷有極大的興趣。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的開頭,把學生的好奇心逐步培養成願聽愛說的習慣,使學 生從學英語的一開始就逐步養成靜聽別人說英語的習慣,勇於用英語回答以及提問,模仿錄音的習慣。教師則 用流利動聽的口語,配備上實物、圖片以及表情動作,給學生造成深刻的語言印象,並努力使聽說訓練從小處 著手,創造學生開口的機會。比如,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禮貌語言:Hello,Good morning,I'm sorry,Thank you
,etc.還可以從最簡單的課堂教學用語著手,重復使用:Read after me,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組織教 學,學生聽多了,不僅聽懂,而且也能說幾句,好奇心就得到暫時的滿足。這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將課堂上的機 械聽說擴展到課餘生活中去,使學生的好奇心升華為一種講英語的興趣。興趣的增長,必然給學生帶來強烈的 求知慾。因此,抓好英語教學的起始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聽說訓練的重要一步。
2.堅持課前三分鍾講英語。把每節課開始後的三分鍾固定為講英語的時間,讓全班同學輪流作簡短的值日 報告。具體作法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由點到面逐步鋪開的方法。值日生報告內容從短小淺易,分階段逐漸 過渡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這樣做,首先應由教師編寫代表性的報告範文,印發給學生,選定幾名語音 語調好一點的學生當值日示範,然後全班同學輪流值日。報告內容可以是學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談話等。最 初可按如下幾個程式進行:「I'm on ty today,Todayis Monday.Tt's Sunny today.we are all here…隨著 句型,詞彙的增多,學生還可按當天實際情況增加內容。教師要給予引導鼓勵,並有計劃地進行鞏固所學知識 的口語訓練及一些交際性訓練。這種簡單的英語報告盡管僅占幾分鍾,但對渲染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模仿力 和創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為口語訓練提供了場所。它是鞏固課堂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3.課文教學堅持聽說領先法。把聽說訓練同課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每教新的課文時,堅持讓學生先聽 錄音,然後讓學生根據所聽內容回答問題。教師提問必須有一般問句,也有特殊問句,內容有簡單的,也有復 雜的。這樣可以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真正達到培養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目的。
講課文時,教師不僅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而且力圖使自己的語音語調准確規范,富有表現力。學生提問 或回答教師的問題也盡可能地使用英語。新課文講完後,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大 意進行復述或表演出課文內容。這種形式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課文教學還可堅持聽寫訓 練,聽寫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或課文縮寫。這也是強化聽力訓練。
4.建立課內外活動小組,加強語言實踐。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可建立課 內外活動小組。課內活動小組,每四人一組,由前後兩張課桌組成,在課堂上進行問答,對話和表演。課外活 動小組可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在課後組織講故事,朗誦,猜謎語,學唱英語歌,英語文藝演出, 出英語牆報,英文打字,舉辦英語知識競賽等等。這些活動可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可加強學生學習 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除上述各方法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考慮每周開設一節聽力課,對學 生進行專門的聽力訓練。利用錄音、廣播電視等現代化手段來促進學生的聽說訓練,擴展他們的語言環境。平 時可要求學生之間試著用英語交流,以鍛煉說的能力。還應改革考試方法,有筆試,口試,聽力測驗等內容。 這樣,多方位地開展聽說訓練,就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來說居於主導地位。實踐證明,教師的 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不能偏廢。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根本條件是不斷地提高自身的 思想政治和業務水平。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每個學生。同時必須 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具備過硬的基本功。英語教師的基本功是:聽說能力,課堂用語,朗讀,板書,唱歌, 畫簡筆畫,簡稱聽、說、讀、寫、唱、畫、演。教師還要善於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 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技巧,排除學生在英語聽說中的心理障礙,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 他們的主體作用,比如,教師上課提問的技巧,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和情緒,提問時,面要廣,又要有重復 面。問過的同學還可再問,使所有學生都處於積極的備問狀態。課堂上千萬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要選擇 合適的問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堅持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特別對有害羞心理,不敢開口的少數學 生,更要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大膽開口。總之提問的技巧,就是要爭取照顧每一個學生的情緒,調動其學習積 極性,使教學場面生動活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活躍學習氣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 用,才能啟發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才能使中學英語教學達到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和 目的。
4.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提綱怎麼寫
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
[摘要]:本文論述了構建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及理論依據,並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個教學模式----初中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閱讀;教學模式;
一. 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普遍採取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接受式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講解佔去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本上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學習上缺少主動性和創造性。英語閱讀課教學過程側重知識結論,忽視知識過程與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局限於書本知識之內。而現行的《英語課程標准》倡導以任務型教學為主要教學模式,教學以具體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而且新課標在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的同時,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在各種形式的閱讀理解中獲取資料和信息,這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要途徑。閱讀的目的, 不僅是要欣賞,更重要的是獲取信息,並利用信息解決問題。那麼如何將閱讀教學與任務型教學結合起來呢?
筆者根據現行初中英語教材中閱讀課文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話題廣、課時緊的情況結合任務型教學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構建了一種「提出任務—前期任務---任務環(限時自讀—導讀—復讀)—完成任務—任務評價」的基本課堂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以「任務」來驅動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創設各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下參與語言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理論依據
1、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說理論
著名語言教育理論家克拉申(Krashen,1985)認為在語言的習得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這些語言輸入應該為學習者所理解或者適合學習者的水平,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應該比學習者當前的語言水平稍高一點的語言材料,學習者可以通過上下文的線索,通過運用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對語言材料進行理解。除此以外,這些輸入應該既有趣,又有關聯,且有足夠的輸入量,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心理障礙最小的環境中自然習得語言,這樣語言輸入才能更有效的被大腦吸收,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2、斯溫納的語言輸出假說理論
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只是語言學習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學習者還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語言,也就是進行語言輸出活動,才有可能達到類似母語者的水平。對於克拉申提出的輸入假說理論,斯溫納(M. Swain)等許多學者也都提出了他們不同的看法,即提出了輸出假說(Output Hypothesis):她認為語言輸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也有著顯著作用。她通過沉浸實驗表明,盡管學生經過幾年的浸泡,但他們並沒有獲得如本族語者那種語言的產生能力。她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在於學生在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機會去練習使用所學語言,即沒有進行足夠的語言輸出活動。她還認為,語言輸出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練習運用語言,增強使用
語言的流利性,而且也能使學習者發現到自己在使用語言時所存在的問題,以便改正。
3.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 , 簡稱TBL)是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又一個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途徑。它以具體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指出任務學習法理論框架包括三個部分:前期任務(pre - task),任務環( task - cycle) 和語言關鍵點(language focus)
4.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
三、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
設境激趣導入任務
呈現新知
學法指導
自讀討論
教師導讀
協作交流
完成任務
匯報成果
總結反饋
本文將以初三第八單元第三課時為例對此模式進行闡述。
本單元是學習如何提供幫助,本節課是該單元的第三個課時,學生對如何提供幫助已有一個初步了解。本節課是閱讀應用課,主題是如何將自己的愛好與幫助別人結合起來。
(一) 設境激趣, 導入任務
對於任務型英語閱讀教學,教師要明確學生閱讀的內容、方向,並給出指導性意見。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的要求,結合所學的內容確立英語閱讀課的主題。同時,英語語言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聯系。在英語閱讀課上,「情」包含在閱讀課文的內容中,「景 」是課文內容所構成的整體畫面在閱讀教學中成功創設的教學情境。教師應充分利用輔助教學手段以及學生的生活背景,為學生的英語閱讀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
該課的任務的導入:首先讓學生根據教師播放的多媒體課件上的字母H, E, L, P猜測一個單詞---Help。然後點明主題:本節課的任務是繼續學習如何提供幫助-----幫助你我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校園。但為了完成該任務,首先必須學習一些新知識。
(二)呈現新知, 學法指導
1. 該課語言點的導入:通過復習一組提供幫助的途徑(如羅納爾蒂奧幫助患白血病的兒童,自願者幫助老人,在糧食救濟中心分發糧食以及照顧無家可歸的動物等)引出獸醫veterinarian這個單詞。並由我校去年組織的非常有影響的活動----成長心連心 (Heart Chorus)引出下面一系列的語言點:
1)Put ……to use
2)a major commitment.
3)not only… but….
4) coach
The volunteers came from different cities to help us. organize the activity. It was a major commitment. 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were the teachers and the parents moved that day . They put their loves to good use by helping others……
2.本節課活動1-------做調查,調查同伴的愛好以及根據其愛好選擇能幫助別人的事。學生完成該活動後作調查匯報。學生在進行多角度地觀察、理解、整合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類具體的細節問題,而教師的指導不可能也沒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學生分組協作交流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補充,
Who
loves
Can help
Jim
soccer
Help coach the kids
(三)自讀討論,教師導讀
1.本節課的閱讀任務1------讀短文,找出三個自願者的愛好以及他們運用自己的愛好所做的事,讀完後小組討論,檢查答案。在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完成自讀,藉助教師准備的可檢測學生整體理解的問題初步理解全文內容。
Who
loves
Can help
Li Huiping
Lin Pei
Zhu Ming
這一環節可以是小組內的交流活動,也可以是全班同學圍繞某中心問題展開的課堂討論。通過互動交流,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然後老師再做評價。
2.教師導讀:學生再次閱讀,找出疑難問題,教師幫助解決。在這一環節教師作為指導者應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著重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和關鍵,把握全文,理清思路,並幫助學生掃清理解障礙,並提高閱讀能力。
本環節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疑難問題並討論學生提出的其他疑難問題:
1). Sth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2)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3). Sb. spend some time on/ in doing sth.
(四).協作交流,完成任務
在這一環節,教師組織學生根據前期獲得信息進行小組討論,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不同視角觀之間的相互砒礪與補充,完善任務成果。
本堂課在該環節開展了以下兩個活動:
1.檢查家庭作業-----調查學校存在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競賽,看哪一組列出的問題最多,並將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列出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愛好,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幫助你我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校園,做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匯報成果,總結反饋
本部分主要讓學生根據各組情況匯報成果並進行評價。評價主要由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集體評價和教師評價等組成。教師幾個小組成員對其它組的成果進行評價,評出最佳方案。學生通過作品的展示,不同視角觀之間的相互砒礪與補充,完善、加深了對該堂課的理解。然後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並打出幻燈片,號召學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別人,同時播放傑克遜的歌曲------《拯救世界》引起學生的共鳴。
Become a volunteer today
Make our school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四,教後感
本節課以「任務」來驅動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創設各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下參與語言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有了任務,學生的思維、直覺和想像就會遵循一定的方向展開,心智活動就會少阻滯、多流暢,就會在較少的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思想;有了任務,語言學習就能從知識的講解和規則的理解,發展到意義的表達和能力的培養。在這同時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圖式,提高閱讀能力。使閱讀的目的不僅是欣賞,更重要的是獲取信息,並利用信息解決問題。而將任務與閱讀結合,使閱讀有了新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Crookes, G. 1986. Task classification: A Cross-disciplinary Review (Tech.Rep.No.4)
[2]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 陳書元,尹滿成. 學生中心教學模式[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6.
[4]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C].全國教育科學/九!五0規劃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育過程提高師生素質資料,1999.
[5] 黃若妤. 建構主義與多媒體外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0.2..
[6] 張建偉,陳琦「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6,(4)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 左煥琪 外語教育展望 [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
5. 英文論文的寫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在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當中,不知道英語的初中作文應該怎麼寫,對此感到非常的煩惱,並且因為這個原因拉低了這個科目的整體分數,那麼英語初中作文應該怎麼寫?
英語詞語的用法
以上就是英語初中作文怎麼寫的內容,在經過以上的建議學習之後,在寫作的方面會有一定的提升,並且這個科目的分數可以有一定的改善,當然見到成效之後需要堅持才可以.
6.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優秀範文
初中階段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打牢英語根基,學生今後才有可能學好英語;如果這一時期學不好英語,學生今後更學不好英語;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篇1
試探初中英語滲透 文化
摘 要: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
關鍵詞:初中;英語;滲透;文化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在生活中交流,運用。而交際能力的核心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在不同場合中對不同對象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交際失敗往往因文化誤解而引起的,而忽視社會文化差異的言辭不當就更讓人接受不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認識中西文化差異,正確地理解中西語言差異,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一、語言與文化相互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 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徵,它不僅包含著該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 思維方式 。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由於文化和語言上的差別。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難。
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彙和習語 而且還要知道擇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要懂得他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實際上,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並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
因此,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語言表現形式更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文化的制約和影響。文化內涵是語言交際的具體內容,文化意識是語言交際的思維基礎不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只是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種語言。
二、語言於文化相互滲透
(1)語言教學有助於避免文化交際中出現 “文化錯誤”。為什麼西方的笑話,在中國笑不起來?為什麼在中國廣為傳頌的傳統美德“謙虛”,在西方則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在東方,更強調集體表現和集體主義精神,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和個性張揚,他們認為, 不願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和奇怪的。以上問題的症結,歸根到底是文化差異問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文化錯誤主要表現在稱呼方面、 問候語 方面、對贊揚的反應方面、談論的話題、詞語以及文化內涵方面的差異等。
(2)文化教學有助於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美國 教育 家斯賓賽提倡“快樂教育”,要盡量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快樂的情緒去學習知識變求知為一件快樂的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師生情感的融合,就能激勵起學生對 英語學習 的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獲得情感的滿足,從而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因此,適時適量滲透文化知識教育, 尤其是跨文化交際中需要注意的知識 ,恰是調動氣氛的良好工具。
(3)文化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有關西方的文化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接受異國的文化,還可以在進行文化對比的同時,對本國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從而形成正確得體的交際,培養學生的世界文化意識,並能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
三、語言中如何滲透文化
1.課堂教學滲透文化
毫無疑問,課堂教學是跨文化意識培養的主要途徑,教師要通過課堂講解滲透英語國家的文化。
(1)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材授課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出精美的課件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異國文化。通過製作一些相關的 PPt /flash,或是觀看一些英語原聲電影,動畫片或是科普短片,不但能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的語言學習,提高對異國文化的認知與欣賞。
(2)引導學生就同一主題進行中西比較。在教授校本教材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就同一主題進行比較,如食品、習俗、節日等,從而加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大的主題如節日 ―― 春節 和 聖誕節 ,將這兩個重大的節日進行比較, 師生間的活動可以通過問答進行When's Christmas Day/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Day/ at Spring Festival?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Why? 把西方的傳統節日和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比較,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另一方面能是他們體會不同的文化差異。
2.課外活動滲透文化
文化的學習不應只限於課內,課堂外的文化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延續和補充,它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具體 方法 為:
(1)指導學生閱讀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 傳統文化 的積累,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如《百萬英鎊》《雙城記》《項鏈》等。
(2)編寫系統地介紹文化知識的閱讀材料。盡可能搜集一些目的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藝術、習俗、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材料,力求通過大量的閱讀讓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自己的文化含量。如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讓學生正確理解 big brother( 地面塔台的跟蹤雷達), brain drain(人才流失), rain check(雨票, 即球賽因雨中斷, 留給下次繼續使用的原票票根)等這些跨文化背景知識。
總之,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開的。英語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基本技能的過程,更是一個引導他們理解目的語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 因此在今後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貫徹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步的原則,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文化教學,使我國的英語教學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篇2
淺析初中英語情景教學
摘 要: 教學方法 新穎又富有啟發性,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景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方法新穎又富有啟發性,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英語教學中,巧用情景教學法不失為一條錦囊妙計。創設情景的方法很多,結合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兩方面著手, 總結 如下:
一、初中情景教學法的提出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人類語言學家都強調語言和它的社會環境的聯系性和不可分離性。人腦對客觀情景的反映用語言記載下來,所以語言是客觀環境的反映。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時,離不開社會語言情景。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發表達思想的慾望,從而促進培養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而情景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激情,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成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從而從整體上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
二、初中情景教學法的概述和意義。
情景,即:(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所謂的情景教學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出一種和諧的語言環境,並通過教師本人的語言、動作、表情及姿態傳遞給學生,從而以情激情,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實現知與情的統一、優化,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景教學法的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為一體,其核心是激發學生的情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或技能,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景教學使語言更直觀,貼近學生生活和思維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在學習和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情景教學設計的內容一般可選用課外相關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根 據不同個體的 愛好 興趣,自主選擇不同內容;
3、情景教學對英語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的語言交流的舞台。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問題的提出沒有唯一的答案,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能力發揮的機會,談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初中情景教學法的策略
1、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求知的富有生氣的內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並且提高他們 學習英語 的自信心。
據調查發現,一個學校有一半多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特別是鄉村中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些學生是覺得單詞量太多,背了又忘,忘了又背,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對付單詞,可是考出的成績又不理想,後來乾脆不去背單詞。
還有些學生覺得上英語課特別枯燥乏味,教師只知道滿堂灌,根本不管學生接受與否,而學生只是帶著耳朵來,充當一名速記員,不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課堂氣氛相當沉悶,導致學生對英語失去了興趣。因此如何讓學生積極地、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呢?這時情景教學便適應這種趨勢,它能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學習英語變為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2、創設真實情景
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情景。教師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直到課堂教學結束,離開教室為止,就是一個自然的、真實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語言交際情景。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英語教學的真實情景,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把單純傳授知識的課堂轉換為使學生自然習得語言的場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如教師進教室時,親切地與同學們進行如下交談,提供給學生一個真實的語言實踐的機會。T:“Hello, boys and girls.”Ss:“Hello, Miss Cai.”T:“How are you, ×××.”S1:“Fine, thank you, and you?”T:“I’m OK. What about you, ×××.”S2:“I’m not very well.”T:“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s the matter?”S2:“I have a cold.”T:“Oh, I think 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after school.”S2:“OK. Thank you.”在這親切的交談中,教師純正的母語式的教學和親切的師生間的互動活動,使學生樂於用英語進行交際。
把英語課堂變成一個師生間,生生間進行交際的語言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了解這種語言的慾望和用這種語言與他人交際的意識,且日積月累,學生對語言的感知也愈來愈深。又如: 八年級 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這時學生被輕松優雅的樂曲所吸引,會唱的學生還跟著節奏輕輕的哼了起來,之後我說: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有些知道的學生就說Strauss. 接著教師問:Where did he come from?知道的同學爭先恐後的回答,然後再播放幾首曲子,問他們是屬於那種類型的音樂,西方的還是傳統的,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是什麼?自然而然的將學生進入了新的課程的學習。
3、進行直觀情景
以圖畫、 簡筆畫 圖畫、簡筆畫與動作,進行直觀情景教學,使學生眼看實物,耳聽聲音,這樣不僅使教學具體生動,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七年級上Unit2 Topic2 Section C,上課之前,讓每個同學准備好三樣物品:最喜歡的體育明星的照片、國旗(圖片)以及他們國家著名建築或自然風光的圖片。上完課後,讓學生用這些物品兩個一組進行問答,介紹中要包括句型: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Where is he/she from? He/She is from ---.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課堂知識,而且了解了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
採用簡筆畫教學,同樣能讓學生對英語不厭煩。例如七年級上Unit1 Topic3 Section B,我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在教學課程中,我邊畫邊問,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s: It’s a car.或是讓學生到黑板前畫簡筆畫,並且邊畫邊讓他問。這樣,不僅學生學習了日常用語,而且學到了一些簡筆畫的知識,培養了他們動口和動手的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篇3
淺談初中 英語閱讀 課七步教學
初中英語新教材、新大綱中規定,初中英語教學要突出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2013年中考明顯增加了閱讀理解的題量,初一、初二教材增加了閱讀課課量。由此可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如何滲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綜合聽、說、讀、寫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英語教師努力追求的方向。
近幾年來許多英語教學書籍,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作為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學法指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歸納出英語閱讀課七步教學法,即:預學、導學、聽讀、設疑、復述、解難、查測。
一、預學
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 課前預習 ,藉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 文章 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初步完成Workbook中所給出的問題,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後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新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並且每篇新學課文就是一篇典型的閱讀訓練題,堅持預習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導學
在教學整篇文章前,教師把整篇文章濃縮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點的片語、 句子 ,溶入其中,通過現有的教學工具,如掛圖、幻燈等媒體,展現出文章的基本 故事 形象。通過教師的介紹和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把整個故事梗概及重點的語言點呈現出來,並作適當的板書,把握課文重點,為下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三、聽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後,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二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後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後,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並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四、設疑
學生聽讀後,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這幾點:①先易後難;②先理解後拓展;③先淺後深,兼顧兩頭。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五、復述
復述課文是閱讀課課堂教學的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復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說才會寫,堅持復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視圖復述法、列表復述法、問題連結復述法、課文概要復述法、縮擴復述法、變更復述法等,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不斷交換復述方式;多種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增強課堂教學興趣。
六、解難
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習時或經過課堂教學後還有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精講精練,點撥到位,啟發學生思維,節省課堂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七、查測
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內容一般是課文教學中的重要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盡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使用閱讀課文七步教學法進行閱讀學習有以下幾個優點:
1.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可以使學生整體理解文章,保證內容的完整性、連續性。
2.能把聽、說、讀、寫綜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各個器官協調活動,使之更好地學習語言。
3.把一個課時分為幾個階段教,讓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閱讀、理解文章,使之用腦更科學,記憶最有效。
4.各個環節,井井有條,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使學生感到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既自然又順理成章,從而克服畏懼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充分體現英語實踐課的特點,更好地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改變以教代學的滿堂灌局面,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6.重視了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之在閱讀中獲得無窮樂趣。
總之,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教無定法,只要能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都是值得提倡的,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完善自己的教法,把創新觀念運用於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1.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
2. 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論文
3. 初中英語教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4. 優秀英語教師自我總結
5. 英語教師個人發展總結
7. 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論文
20世紀中後期,教師素質研究已成為國際教師 教育 改革的趨勢,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有關教師素質研究的課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 熱點 。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論文 範文 一:初中英語教學如何與教師的德業兼修相統一
目前英語課程改革正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著,英語課標對英語課程價值的認識體現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 學習英語 是人的發展的一部分;而且新課程標准把語言知識和語言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英語課程中的內容體系更全面。課改均立足於學生角度,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以及改變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 經驗 來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這樣的課改要求下,要想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就必須加強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素質。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達到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一、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景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情緒的變化,隨時調控教學節奏,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和身心緊張的情況,從而排除心理障礙,使學生心情舒暢地學習,敢於開口,樂於開口,活躍思維,進而成功地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當發現學生疲倦時,可適當插一此有趣味的東西-——小笑話、幽默等,活躍課堂氣氛,使之有張有弛。如果教師語調呆扳、表情平淡或課堂氣氛過於緊張嚴肅,會使學生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抵制大腦皮層活動,學生會思維遲鈍,有厭倦感,學習效率降低。久而久之,學生從厭倦老師到對語言失去興趣,於教學不利。
例如,為了把新世紀英語 八年級 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What animal are you 》這一課上好,我做了大量的准備,先從網上找了中國生肖的十二個動物的圖片,利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了這十二種動物及它們的特性,學生們很快掌握了這些動物的英語說法,接著我先聯系自己, 說說 自己屬什麼動物及特性,學生一聽,非常感興趣,紛紛聯系自己涌躍發言,最後再進行課文分析。課後學生們都覺得這篇課文不但有趣而且很容易學,這在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同時,我在英語教學中還堅持用英語來看圖說文,講解課文,講 故事 ,以及對一些日常生活的描述,讓同學們感覺到是在聽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包含著思想情感的流露,人文的點綴,歷史的回顧,而不是聽一個單詞、一個 句子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最終也會“說英語”。我除了堅持在課堂上說英語外,還要求學生也能開口。我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備課給每一個學生一個topic讓他學會開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在具 體操 作過程中要求學生不要怕講錯,學生只要開口了,就會像決堤的河水,洶涌澎湃。我還鼓勵學生准備一些英語小品在課堂上演出,讓他們有成就感,反過來推進 英語學習 。
二、課堂 教學 方法 多樣化,使學生長久保持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群體規范起著導向作用,學生群體成員往往自發地以教師的思想行為為參照而形成群體規范。因此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努力鑽研業務,言行一致,艱苦樸素,文明禮貌,助人為樂。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努力提高自身 文化 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並且在學校、家庭、社會積極進行道德實踐。熱愛工作,熱愛學生,團結同事,虛心學習。
語言教學本身的特點,規定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方式和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而富有變化的。變化和新奇能引起學生注意力,使之感覺新鮮和有趣,刺激其好奇心,從而激發出學習興趣來。反之,教無趣,必不樂學。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上課,學生看不到新鮮東西,大腦皮層受到抑制,好奇心的內驅力逐漸消失,興趣也就會慢慢低落下去。我在教學中引為鑒戒,對不同內容採取不盡相同的辦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在學習詞彙時,插入英語 諺語 或格言。例如在學到 “lack”一詞時,我靈機一動想起了一個英語 成語 :“If you lack health, you lack everything.” 自己故意說得很快,學生覺得跟 繞口令 一樣,就模仿了起來,自己趁熱打鐵又說了另一句“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讓同學們猜出這兩個成語的意思,瞬間同學們的精神來了,學習的積極性也高漲起來了,一節英語課在歡悅的氣氛中結束了,同學們仍然意猶未盡,而從此在班裡也掀起了一個學習英語諺語和格言的小高潮。這也是逐漸改變學生厭學英語的一個良好 渠道 。 同時,在學習詞彙時還可以用演示文稿。例如:在教《新世紀》英語六年級上冊What are your favorite food and drinks? 這一課中,我先在網上找了一些平時生活中易碰到的食物和飲料的圖片,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了解食物和飲料的英語說法,同時引出本課要學的詞彙,通過圖片展示,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詞彙。另外根據以上提供的食物和飲料,讓學生聯系生活,想一想自己喜愛的食品,編對話。然後,抽兩個學生到講台上來表演,其他學生進行評比、打分。依此類推,要求每組盡量說出不一樣的食品。這樣,不但讓學生開了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本課的單詞能很快記住,學習效果也明顯。
在課文閱讀時,通過背景知識介紹、問題設置等方法, 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與同學們討論實際生活相關的話題,或利用ppt幻燈片、實物,加深對閱讀背景的了解,以此把同學們帶入一定的意境。例如,學習七年級第二課課文《A Healthy Diet》,課文的引入可以出示一些特肥胖的中學生的照片,列舉班級或學校較超重的同學為例,討論肥胖是否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討論致使他們肥胖的飲食生活原因並給他們提一些建議。這樣一來課文里Kate超重、生活飲食習慣、醫生忠告她進行節食等內容就不會再陌生了。再對課文進行透徹的分析,理解 文章 的基本框架結構以及其中的知識結構,然後舉一反三以點帶面,同學們就能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在此教學過程當中,對於語言基礎知識的講解要精,以點帶面,騰出時間多讀多練。課文操練必不可少,這有利於培養學生進一步理解並融會貫通。在對課文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採取“正誤判斷”、“挖空填詞” 等形式來理解細節,讓學生自己出題,互問互答,加深理解。同時鼓勵學生創新運用,培養自己的自主能力,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另一方面以這種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語感和閱讀能力。(舉的例子可能不在你的教學范圍內,你可以換一個例子)
寫 作文 時,先讓同學做(Oral composition)口頭作文,在每次課前的10分鍾 (Ten---minute talk)的活動中講一遍,然後以書面的方式寫出來,由教師統一批改。用這樣的方法上課,大多數學學生都有表演機會,都在積極思考,既學了語言知識,又培養了思維、理解和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能更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而對課文復習(Text—reviewing)則採用提問和復述法,先讓學生用英語說出課文的重點詞彙及其用法,其他同學補充。接著我再小結,對學生看不出、想不到的地方加以指點,容易產生糊塗的問題給予澄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復述課文,復述的方法也要靈活,如可用學過的詞句擴展課文的段落或濃縮課文,對話部分(Dialogue)改成故事或讓學生扮演故事、短劇中的不同角色進行對話表演等。
對課後語法練習 (Grammar Exercises) 採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大家討論,相互促進。有些英譯漢內容讓學生輪流做在黑板上,做得好的給與表揚。我則對普遍性的錯誤給與重點講解,使學生明白錯誤的原因。
因此,我認為教師應充分發揮各自的魅力,在教學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英語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培養和發掘他們各方面的潛力。如課前3——5分鍾Daily speech/report,課文中的對話表演,將有趣的課文編為短劇,話題 辯論 、演講比賽、書法比賽、英語晚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都能鍛煉口、筆、語表達能力及思維創造力。教師還應注意因材施教,既面向全體又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特別是讓後進生“吃得了”,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習興趣。
同時,我還注意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許多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通過集體活動的互動、互助得到解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還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且最大限度展現學習者學習的潛能。例如:例如,六年級新世紀英語第二單元第二課《School Rules》,這一課要求學生,把學習校紀校規的活動與英語語法祈使句的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歸納和練慣用祈使句的肯定形式與否定形式。為此,我在英語拓展課上開了一個以《校規》為主題的英語課外活動。首先,我讓學生們寫一些他們所了解的校規,然後我再進行概括和歸納,再聯系課文和自己學校的校規,讓學生們把它們改成祈使句的肯定形式與否定形式。最後,我進行了 總結 :作為一位中學生,應遵守校紀校規。
隨著各國交往的不斷頻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深,國際間合作日益加強。在這一時期內,英語因其特殊的魅力逐漸成為各國人民之間溝通的共同語言。自從我國成功加入WTO,並且“申奧”、“申世”取得圓滿成功之後,明顯加快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進程,逐步加強了與外國的國際合作。即將來臨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使得英語對於我國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我們國家也越來越需要更多掌握大量英語詞彙的外語人才,以適應發展越來越快的現代中國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英語是一種歷史悠久、語匯豐富、詞義紛繁、語法簡練、使用靈活且搭配能力極強、為世人所樂於學習和使用的語言。
新課程針對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非簡單的答案。我決定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等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做到課余時間認真閱讀,及時做好筆記,同時寫好 心得體會 ,領悟其中的精華,使理論在頭腦中形成影像,並將其實踐於課堂,促進新課程的發展,使其發揮最大效力。
以上是我個人的專業發展規劃,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我要不斷努力進取,開拓創新,爭取做到更優秀。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在英語課改的浪潮下,我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他們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論文範文二:如何在中學英語中滲透德育
摘 要: 德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挖掘潛力的智育任務,而且肩負著塑造靈魂、陶冶情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重任。,所以英語教師除了肩負著向學生傳授最基本的英語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任以外,還肩負著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的任務。努力發掘教材內外蘊含的德育因素,結合教學內容和特點,進行卓有成效的德育滲透。那麼具體到中學英語課堂上應該如何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呢?本文就該問題進行了探析。
一、德育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正如韓愈在《師說》中所論述的:所謂的老師應該在傳道、授業、解惑三項任務中發揮其主導作用。“傳道”中的“道”應該被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即“德”它構成於一定的世界觀、人生態度、政治傾向、道德法則和思想特質。“德”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社會價值:它使人能夠自覺的認同和發展特定的社會制度,遵循一定社會條件下處理人際關系的倫理准則,從而達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和鞏固的目的。(2)個體價值:德的發展可以迎合個體在道德上自我發展和完善的訴求,這源於人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見賢思齊”的動力。人的幸福不僅僅包含物質方面的豐富,還包括對理想的嚮往、對信念的追求、對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華,這些可以讓人享受到物質幸福所不可望其項背的幸福感,並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對人的心理素質和身體健康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塑造了健全高素質的“完美”人。所謂“德育為首”的教育指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它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為根本任務,使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占據學校陣地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必須高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面大旗,引導學生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立場,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德育始終貫穿於智育、體育、美育、勞動過程之中,使德育成為統帥其他教育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必須具有共產主義道德觀念、紀律修養和文明行為習慣的時代要求。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學生對老師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中學教師作為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楷模,就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道德水準,以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高尚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去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氣氛;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西方文化,並且還要展現教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這樣,才無愧於“人民教師”和合格的英語教師偉大的稱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師為”。也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樣,真正達到“育人育德”的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二、中學階段英語的學科特點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開宗明義地指出:“外國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知識和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 這句話突出強調了英語所具有的工具性特點,那麼作為一門語言英語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和思想性,在素質教育被高揚的今天,把英語學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這與英語的工具性並不是互相孤立的兩個方面,而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一)英語是一種傳遞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語言是思維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載體,語言構成於字意、詞意、句意,語言並不是一個空外殼,而是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中學英語教材中的文章材料盡管具有不同的時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語言形式和思想觀念的統一體,語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內容的外在表現方式之一。所以這就必然要求中學英語老師,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手段、何種教學方式和方法,都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文章的思想貫穿到教學過程當中去,同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無形中融入到對學生的言傳身教過程當中。在英語教學課堂上,老師的一言一行無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達,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取的英語知識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另外利用英語學科來進行教育,還具有“中西合璧”的獨特優勢。英語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經典的英文電影、一首流傳久遠的英文歌曲、一首膾炙人口的英文詩、一部引人入勝的英文小說都能不同程度的激發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英語教師必然會把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到英語教學過程當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是必要的,這對完成英語教學目標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不能因小失大,高揚“育德”的大旗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時刻不能忘記對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優良 傳統文化 的繼承和發展,並且要學會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華。
(二)英語是 人際交往 和拓展的手段,具有實踐性。一門外語的習得是學習者母語和外語 思維方式 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其語法結構和詞彙學習必然受到母語的影響。另外,不同國家民族還有著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的差異,這就意味著,要想精通和掌握一門外語,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正如要想學會 游泳 就必須下到水裡是同一個道理。基本的英語技能包括:流利的 英語口語 能力、較高的 英語聽力 能力、暢通的讀懂英文材料能力、流暢的英文寫作能力、運用自如的英漢互譯能力,而每項能力的獲取都必須通過反復的磨練實踐才能成為個人內在素質。重復的練習是枯燥和乏味的,這就必須要求英語老師充分發揮其引領和導航作用:樹立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戰勝學習過程中困難的能力。當學生面臨著中西文化或者價值觀念的沖突時,英語老師還應該站在保護祖國文化、繼承傳統美德的立場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英語是包羅萬象的美感海洋,給予我們的是美的享受。英語教材中包含了題材各異的學習素材,囊括了文質兼備並具有各種美感形態的 散文 、詩歌以及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的實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臨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曠神怡的藝術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風的道德美等。所以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美的感知和享受的過程,英語教師就應該充分的挖掘美、辨別美、升華美,以達到完善學生品性素質的教學目的。其實在“英語世界”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教會學生獲得“慧眼”的學習能力。正如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每讀一篇經典的英語文章,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人生的啟迪。同時,讀一篇英語美文就會是一次遨遊“美”的海洋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的升華。 由此可見,英語教學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掌握英語技能的簡單過程,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學素材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情感、志趣和個人品格的形成,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便於他們能正確的認識世界,最終沉積為學生精深層面最有價值的財富,那就是關於人生和價值的深思。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把學生當做“知識袋”,而是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個人能力和潛在的素質,而道德素質又是一個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們必然要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學過程中的統帥地位,讓“德育”引領我們的教學目的和方向,這完全符合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
三、中學英語教學“德育”缺失的現狀
在應試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下,考試的壓力讓學生無法喘息,好像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考試,考試指揮棒讓中學英語教學失去了生機活力,這必然導致中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的缺失:
(一)在英語教學觀念和教學過程中缺失了德育。劉潤清教授認為:“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傳授語法知識,而是培養交際能力;學習者產生的語言不僅要符合語法,而且要符合社會規范,要合情合理,貼切得體”。 這與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培養較強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又具備較好的道德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是一致的。而目前的英語教學現狀是:英語教學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這必然導致學生成為英語知識的奴隸,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個性,並且造成英語課和德育課的嚴重脫節,形成兩張皮的教學局面,這與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在這種缺失德育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以崇拜的態度傳授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對於外語教學過程中夾帶或傳播大量的西方思想與價值觀,相當多的教師與學生一味盲從,不加以鑒別” 例如:在當今的校園,學生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和“ 聖誕節 ”,相反卻冷淡於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 ”、“ 端午節 ”。
(二)在英語教學內容上缺失德育。德育之魂要想統帥英語教學課堂主要靠的是教師對課本素材內容所包含的德育內容挖掘和深化,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潛移默化的把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內化為學生的政治訴求和價值取向。“學習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內容的滲透而產生的教育影響” 然而現在的改版後的中學教材力求英語課文的原汁原味。雖然學習地道的語言材料的動機是好的,但是它會對我們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造成不利的影響,成為西方國家向我國滲透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工具,形成學生信仰危機的局面。所以,我們在選擇英語素材時,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內涵和教育意義,又要考慮所選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其次,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並且立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基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為尺度,在知識的海洋里甄別出滿足我國中學教學需要的經典實用的英語文章。
四、德育——統帥中學英語教學之魂的策略
(一)立足中學統編教材,尋找英語知識和德育知識的最佳結合點。英語教師必須認真備課,深刻領會課文素材背後的德育內涵。以英文知識為載體,以傳授英語基本知識為途徑,確立明確的德育目標。例如:通過《good fridends》一文的講解,讓學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從而樹立起了學生的正確的交友觀;學習了《The milu deer》一文後,學生應該體會到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嚴重生態危機,從而積極主動的參加保護環境的活動當中。並且深刻理解我門國家所倡導的“和諧社會”理念的價值。
(二)利用活動教學法,創造道德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去體驗和感悟德育境界。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為目的,通過讓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主動參與的意識。建立課外活動學習小組,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和感受道德的愉悅感。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進而完善學生的道德人格。
(三)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發揮教師的師表榜樣導向作用。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 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為人師表的表帥作用,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學生;用愉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用端莊的舉止和謙遜的語氣來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躍的課堂氣氛;用文明的課堂用語,比如“please”、“excuse me”、 “thanks”來建立師生之間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師彬彬有禮的舉止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還對學生講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作用。
(四)改革英語教學手段,選擇有針對性的“寓德於教”的科學方法。英語學科的自身特點是交際性、工具性,同時還傳授英語語言基本知識、社會文化背景知識,這樣就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所以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嚴格按照教學規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語課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採用“寓德育與課堂;寓德育與言傳身教過程中”的教學理念,切切實實的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獲取的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道德的升華和心靈的洗禮。
8. 中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中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主陣地是課堂教學。「精講、多練、細查、常補」的教學程序包含了師生的共同活動,調動了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一方面要看到教與學同時並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約,教學相長,教燃歲好是學好的前提,學好是教好的標志,教和學是統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學又有區別,只能相互影響不能互相代替。在實施程序教學過程中,必須靈活而辯證地發揮這一作用。
【關鍵詞】中學英語 課堂教學 策略研究
中學英語新教材的使用,標志著我國中學英語教學開始從單純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注重外語素質的培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教師講得多,學生實踐少,造成兩極分化,使一些學生喪失了學習外語的興趣,乃至最後放棄。即使成績好的學生,也往往靈活運用能力、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不強。眾所周知,語言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經過漫長的實踐獲得的,外語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經過反復的循環和大量的實踐才能習得。中國學生學外語不具備耳濡目染的語言環境,只有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並通過多次強化和反饋來獲得並鞏固知識,加之外語的遺忘率很高,若不及時復習,學生就有掉隊的可能,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採取措施幫助學生加以鞏固和補充,以增強學生學習外語的信心。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跟不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我們每位教師應主動投入到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積極的態度不斷探索適應新教材的教學策略。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總結和進行新舊教材的對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又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教學新策略——「精講、多練、細查、常補」教學程序。按照這一程序進行教學,符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精講
講,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在學生百思不解之時,在疑難問題的關鍵之處,教師應給予「少、精、活、透」的講解。教師要注重講的藝術,如有聲有色的語音語調、恰如其分的動作表情等等,這樣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取得較好的聽課效果。講課是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形式,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應採取不同的教法。
(一)講解法
將單詞、片語、句型同課文融匯在一起進行講解,在單詞中學語音,在課文中理解句子。在講解的過程中可採取設疑與答疑的方法:教師邊講邊問,學皮纖睜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教師對於學生已懂的知識可不講、少講,學生未知的知識要重點講,講明講透。對課文的片語、句型、語言點要作扼要的重點講解。
(二)設疑法
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設疑。疑要設在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上、設在學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識點上,然後以課文情節發展為主線,圍繞疑問作重點講解。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答疑、辯論、練習、啟發的方式激發他們的思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三)答疑法
在學生預習課文之後,教師可採用答記者問的方式,讓學生提出難點,教師根據他們的難點啟發式地進行少而精的講解與歸納。經過學生的思考提出的難點,有時就是教師要講的重點,這樣老師在講難點時,他們就感到如飢似渴,注意力集中,積極主動。通過講解法、設疑法、答疑法,學生獲得的知識印象深、記得牢,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越學越會學,越學進步越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准、透、活的.講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練
練,是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又是鞏固知識、檢查課堂效果的重要環節。外語課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課,學生必須經過多次反復的實踐訓練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練的形式要多樣化、層次化。練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性;同時還要注重外語教學的連續性、循環性和階段性。在設計課程時,要注意練密度、寬度和深度。所謂密度,就是教師充分利用45分鍾,合理分配教學內容,注意教學效果,進行密集快速的活動。所謂寬度,就是學生練的面要大,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要「動起來」,每節課學生的活動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謂深度,是指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要注意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貫徹豎啟可接受性與高難度相結合;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耳、動腦,使學生在運用英語中獲得興趣,提高能力。上課時學生積極「動」,老師善於「誘」,「誘」、「動」配合,就會形成教學高潮。
練是多層面的,是通過聽、說、讀、寫來完成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聽力訓練
「聽」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聽得懂才能學得會課堂上用英語組織教學,教材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很好材料。要使學生聽得懂、聽得明白聽得有趣,教師每堂課必須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課堂設計,教學要有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訓練聽力不是僅僅靠開設語音課或補充聽力材料來進行我們也可從教材中發掘材料。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可啟發學生用所學過的詞、片語或短語來解釋新詞或新片語與短語,用學過的句型來套用新出現的句型並加以引申、歸納。這樣,學生既訓練了聽力又學到了新的知識,可較好地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頭訓練
「說」是在聽的基礎上把所學得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以說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學生不僅用英語來講,而且用英語來想。為了說清楚,學生必須把所要說的內容在腦海里經過一番整理。因此,這是一個有難度的綜合練習。現在使用的新教材,語言環境設計形象、生動、活潑,適合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我們可以採用值日生報告、學生問答、背誦課文、復述課文、做游戲、表演小品等多種形式來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復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和連貫表達的很好訓練,這項能力一開始對有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老師可以採用問話方式,提示並鼓勵他們說下去,逐漸過渡到不加提示獨立復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語教學中,我們能長期堅持聽說訓練,就會使學生越說越流暢、越讀越准確,大大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閱讀訓練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需要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學生接觸的文章越多,語言點重現率越高,所學的知識掌握得就越牢。在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做到快速瀏覽、整體把握、重點精讀、理解分析、猜測詞義教師應結合所學課文,補充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閱讀材料,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每周可以採取限時閱讀、難易結合、長短結合的方法,並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四)筆頭訓練
寫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寫,可檢查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的程度。大量的練習,是通過寫來完成的。對於練習,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雜的「題海戰術」,筆頭訓練題目要具有典型性、綜合性和多變性。同時,可採取聽寫、默寫、縮寫、寫日記等多種形式以達到練的目的。英文的寫作是英語課教學的難點,必須是細水長流、積土成山。每節課,適當做些聽寫等筆頭練習,有利於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每周布置一、兩篇小作文,常練多寫,邁小步、不停步,循序漸進地進行課堂訓練,最終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
總之,練是英語教學中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以練為主,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有利於學生智力開發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細查
查,就是對所講的知識驗收,是教育對象接受力的反饋。在整個教學完成後,教師應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查,比如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還有哪些知識需要補充和提高,學生還存在哪些問題等等。這一步要查得細而實,從而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平時的練習、作業、單元過關、階段測試、個別談話來檢查,也可以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復述課文、聽寫等查出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時更正、及時輔導。
四、常補
補是程序教學法中落實教學效果的最後階段,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缺漏之處給予充實、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補是防止兩極分化的重要手段。補有多種形式,課上補和課後補、集中補和單個補、口頭補和書面補。對於後進生,可列出常錯題,限時當面做,及時面批、講透;對於優等生為了使他們吃得飽,教師可以編一些靈活性、綜合性強的試題,以彌補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業、考試、練習中學生常犯的錯誤、帶有普遍性的錯句編成「學生錯句集」發給學生改錯。口頭練習出差錯,如回答問題、值日報告等,可當面給予糾正和補充。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要盡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時時補。
「精講、多練、細查、常補」是一種綜合教學方法,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各環節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是統一的整體,但並不是每節課都必須採用所有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將其中幾種重新組合,如可用講、練結合形式,練、查結合形式,查、補結合形式,也可以採用講、練、查、補同時綜合進行。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是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中有補、補中有練,靈活運用,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馮克誠,西爾梟.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陳仕清.外語課堂教學的層次性原則[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語聽力理解及其策略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1): 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