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閱讀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近年來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快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圍繞如何利用英語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Core quality)的話題,正越來越受到英語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核心素質的培養是新課標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標,它倡導當代的教育不光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加強對於學生科學精神、科學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培養.而英語閱讀教學又正好是當代學科教育當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個教育組成,它對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指導學生有序讀文。① 按順序看懂文章。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樣從頭說到尾,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最後說什麼。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讓孩子讀書時,我教會孩子用一些符號在書上圈圈畫畫,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問好,對於一些好詞,用小圓圈圈出來,一些好的句子就用波浪線、直線畫出來等,以便他們在閱讀的時候留下思考的痕跡。還鼓勵孩子把在課外閱讀中弄懂的新詞語抄下來:低年級時每天兩個詞語,一個佳句,隨著年級的升高擴充套件到詞語、句子或段落,但不強求,量力而行,以免給孩子造成壓力,厭倦讀書。②分步閱讀,邊讀邊想邊記。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讀全文,掌握主要內容,然後分步閱讀,邊看邊想原文說了什麼人和事,懂得了什麼道理,最後做以標注。 ③圖文並重。在課堂教學中,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審清題目,根據題目說出在學習本課前想知道什麼。低年級課外讀物大都是圖文結合,可堅持引導學生從看圖到讀文。如指導他們看封面和書名,講講書中可能寫些什麼事。圖畫能幫助兒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學生當眾講出主要內容。這樣把聽、說、寫緊密結合起來,融合為一體。
(2)加強課內和課外的關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隨著閱讀教材的進度,我們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學生在課內學到的語文知識和讀書方法,教師要引導他們在課外閱讀的實踐中得到運用。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啟用。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獨立思考、認真細致獨立完成
如何在思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們的學生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呢?很多人會回答:德、智、體全面的才是優秀的具有良好素質的學生。是的,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在智力、身體、情感與行為等各方面取得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肩頭也同樣擔著培養良好素質學生的重擔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於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並尊重文化差異。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一)選題背景1.政策需求《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就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等基本理念,這些都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契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差異,要將這些理念貫穿進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每個課程的目標,對現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2.現實意義現階段的教學方式更多注重的是應試能力,對於國外思維、國外文化的教學較少,對於語言的輸出、學習方法的培養力度不夠。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試能力強,可是卻忽略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終學習的成果尷尬。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教學與現實社會是脫節的,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觀的形成,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初衷。因此教學方式的變革尤為重要。(二) 研究意義教學方式變革是現在教育大環境下的必然,現在教育呼籲改革,尤其是課堂改革,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教育的意義體現出來。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進來,這將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課堂效果,提高教師本身的核心競爭力1.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並且輸出,能極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2.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每個國家的歷史、社會、秩序、人文關系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直接決定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學生多接觸外國思維,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一門語言。3.形成優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異不同,為人處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小學階段,多介紹國外文化,擴寬學生的眼界,更加有利於學生對一門語言的理解。4.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方式的培養遠遠比死學知識來的重要,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些可能會比學校學習的知識更加實用。優秀的學習成績應該是良好的核心素養培養下的產品,而不是應試教育枷鎖下痛苦的產物。二、現階段核心素養要求下小學英語的現狀(一)學生口語能力不夠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培養。但是目前體制下的英語教學強調了聽與寫,而忽略了對口語的培養,學生對於口語交際的意識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已經進行了一個梳理和整合,這是對於語言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語的教學缺少口語訓練的環境。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提高的,僅僅靠老師課堂上的互動是不夠的,家庭、社會等環境也是很關鍵的。(二)忽略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人文歷史有關,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絡。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了解國外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與交際能力。小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來源於老師的教學,而且這些知識在課本上呈現的較少,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現狀。(三)忽略英漢思維的差異性漢語與英語在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最直觀的一個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構造不同,漢語一般從人的角度出發,而英語的出發角度一般比較客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學生會用定向思維去學習知識點,這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四)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無形之中就處於被動地位了。很多學校會因為學生年齡小的緣故而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主人的願想就難以實現。三、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及方法(一)尊重語言的雙向性,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師特別要注意輸出的過程。1.老師實用恰當的課堂用語。教師用好課堂用語,無形之中就給學創設了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際、體會語言交際的趣味性和意義性,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2.多鼓勵學生開 *** 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口語學習的膽怯情緒,幫助形成敢說、愛說的英語學習局面。尤其是對那些膽小內向的學生,教師更要多鼓勵,幫助建立英語交流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3.利用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質,讓他們多看國外電影,模仿經典片段並進行交流展示。也可以給學生錄音讓學生聽自己的發音,對比音源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增強口語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口語學習的興趣,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口語交流的勇氣。4.創設有利於口語交流的情境,延伸課堂教學。可以根據課本提供的場景,也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實用的場景,讓學生多接觸不同場景之下,口語交流的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的交流活動。激發學生交流的熱情,培養學生交流的興趣。5.在班級內可適當開展朗讀、背書比賽、或者簡單的演講比賽。通過朗讀和背誦積累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預感。通過簡單的演講比賽鍛煉學生的膽量。(二)將文化薰陶融入課堂教學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學好一門外語的必要元素,了解學習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理解和尊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才能更好地達到國際間互相了解和資訊交流的目的。1.從細節出發,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異。如國外的聊天習慣性談論天氣而不談論年級或者吃飯與否。以及稱贊、道歉、感謝的方式,讓學生在切實的知識點對國外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2.對比國內外的節假日學習不同的國外文化。由於跟生活的貼近度,學生對這個話題有很濃厚的興趣,比如國外特有的聖誕節、感恩節、復活節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對此進行適當的補充擴充套件,能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國外文化。3.利用好課本的閱讀寫作章節以及故事章節。這些章節設計國內外文化差異的很多,學生在對本單元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再學習這些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知識點。(三)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在當下的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極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時,第一思維是用英語,而並非先用母語理解再進行思維的轉化。1.利用課相關圖片,創設語言情境,引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小學生想像力豐富,對圖片興趣要遠高於文字的興趣。從這個現狀出發,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增加看圖說話的環節,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描繪自己看到的圖片,不管最終描述的正確與否這都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2.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強化英語思維。單元學習結束之後,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聽、讀能力的訓練,輸入越多,越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語感,從而對語言掌握就越全面,運用也會自然而然順暢很多。在聽的方面,除用教師用英語組織教學外,課堂上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模仿,小學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多進行這項工作能能夠對培養語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小學生英語的知識面較窄,思維轉化較困難的情況下,問題的設計必須從實際出發,要夠精細。同時在教學過程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進行思考,這樣也利於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思維的創造性充分展現。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比賽心理,充分挖掘我們的英語教材,擴充套件教材內容,細化活動步驟,在不同階段丟擲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聽取他們的思維成果。同時給機會讓學生提問題,不管是什麼角度什麼方向,只要源於實際都應給予肯定。提出問題之後大家一起商議解決,只要是正確的解決思路都應該充分展示,這樣才能不斷激發 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1.做好課堂「導」環節。由於小學學習英語的特性,自學的難度較大,這就需要老師設計好匯入環節,匯入的節奏要把控好,層層遞進,在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的前提下,將難度大的新知障礙解決,這不僅能降低自學的難度,也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2.立足自主學習的起點。根據小學生自身特點,自主學習宜限定時間、給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問題的設定難易適中。設定的問題不宜過於簡單,太容易得到答案的問題容易會讓大多數 學生無法從學習中體會滿足感,反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設定的問題不宜太復雜,百思不得其解會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自主地學習。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立足於自己班上學生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群體的學生提出有階梯意義的問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3.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教師的態度要以激勵為主。我們作為教師要知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是獨一無二,這才是思維的獨特性,也是思維能有創造性的先天條件。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思維、興趣、愛好,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看法,熱情地鼓勵進行思考,學生才能放心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呈現出來,才能更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習的自信心。4.設定科學的自主學習獎評機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新課程標准理念下,建立起一套有效、長效、高效的評價激勵機制,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需要。運用科學的獎評機制,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能夠極大的激勵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五、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應注意的問題(一)遵循小學生教育教學規律小學生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順序,只有順應其發展,潛能才能得以挖掘。《學記》中記載過:「不陵節而施之謂孫」。因此順應規律的發展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學生的發展亦是如此,如果違背了學生的發展其教學效果只會浮在表面,而沒有看到根源,必定不能促進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一個個體發展都有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亘古不變的定律,作為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積極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充分的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這樣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才是有利的。(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每一個地方的情況不一致,很多教法、模式適應一個地區的學生卻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地區的學生,老師在設計教育教學方法和進行課堂改革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貼合實際的才是最實用的。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個性日益完善的教育。當今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教育應從過去單一技能的培養改變為綜合素質的培養。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肩負著以獨特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的美術教師,如果要成功地把美術課上成博得學生們喜愛的課,教師就要優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課堂中嘗試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群體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輕易碰傷他們脆弱的心靈。
1、利用美術的學科特性,與學生從心底里坦誠地溝通情感,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表達。
美術,是一種表達,是一種溝通,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從而引起共鳴。通過美術教學過程和學生坦誠地進行情感的溝通。讓他們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洩情感,不要在作品內容和形式上過多地去束縛和限制他們。比如,同樣的風景,在某同學的畫中體現出來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但在另一個同學眼裡,則有可能是烏雲密布,荒涼一片。這樣,讓他們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都在美術作品中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始終保持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改善學生的負面消極的不良情緒,使學生樂於學習。
2、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就興趣而言,有的喜歡體育,有的愛好音樂,有的迷戀美術,有的傾心文學;所以要承認和尊重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生的成績不好,就會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批評、指責和埋怨,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心裡找不到一個平衡點,就會在負面爆發,引起學習差、紀律差、思想道德敗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越來越多「問題學生」的產生,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特別是成績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潛在的創造力,有這樣一則事例:有一個男孩,成績很差,沒有任何特長,是個典型的後進生。老師了解情況後並沒有把他視為後進生,而是千方百計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幫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這個男孩隨手畫起來,被老師看見,老師馬上對他的畫大加贊賞(其實那隻是男孩隨手塗鴉),並幫助他修改,還推薦給當地的一家小報。男孩受到了鼓勵,從此畫畫更加用心,後來終於成為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正是因為老師發掘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適時加以鼓勵,才使這個被視為後進生的孩子,揚起上進的風帆。所以,鼓勵學生盡可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正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學科不見起色的成績上去耗盡他們的精力,去傷害他們的自尊。
二、通過美術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們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是人類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對每個人的終身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幫助一個人逐漸建立人格魅力,擁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於送給了他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肯定他,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
1、在教學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
心理學認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又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讓學生主動地學,創新地學。多贊揚鼓勵學生,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在教學中多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畫的真好!」「沒問題,你肯定行!」。並同時和學生建立多些聯絡:如和孩子們交流時距離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用平緩的聲音、和藹的表情提醒孩子們慢慢來,別著急,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
2、教學的內容多選擇孩子們熟悉或喜歡的,特別要注意形式和方法應適合孩子們各階段的智力發展和能力表現,避免孩子覺得太難,沒有信心。
比如,他們剛接觸一個較沒把握的課題會覺得很緊張、無助、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樣畫」和「老師,你幫幫我」等一些語言是課堂上經常出現的。或者會在作畫中出現用線斷續、畫面簡單,形象小、塗色輕等問題。如果在課堂上接受到了這些資訊就要及時調整課題的難易度了。一般在新課題開始時多用簡筆畫先練習造型、或採用一些能夠落筆大膽、肯定、表現粗獷風格的工具,讓孩子使用自己的線和顏色。作業要分步完成,要求別太高。盡量給他們輕松愉快的氛圍,這樣更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摘 要】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應該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的具體表現方式。本文將結合我的教學實例闡述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培養;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應既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於發展思維能力[1]。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求中也指出:新課改要突出「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的建構。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和能力,以及在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水平和特點[2]。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訓練學生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水平。本文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巧設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發
3.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小學英語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一.「讀整本書」的意思
與「現代外語教學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整本書」不同,現代外語教學以英語名著、小說等整本書為教材
「讀整本書」是基於一個「整」字,關注的是整體而不是局部,其內涵是整體的建構和整體的認識。
整體建構是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的綜合獲得整體認識是指學生對全書的思想內容、語言框架、各章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整體的把握和全過程的意識。
二.讀本選擇和課程安排
學生的經驗、思想、價值觀都需要整體建構。
英語教材中的單篇文章反映了故事的某個片段或語言的某個節點; 整本書是故事全景式和語言體系的整體反映,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片斷闡釋和個別情節的淺顯閱讀。
因此,必須認真考慮讀本的選擇、上課時間的劃分等。
(一)讀本選擇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整本書」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因此,讀本的選擇應該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為指導,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標准。 (1)突出學生主體,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 )2)突出課程價值體凱困悉系,以蘊含豐富價值觀和人文信息的經典名著為主; )3)強調課程標準的關聯度,只有以課程標准為基礎,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讀本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基於多年的實踐研究,筆者向學生推薦書目如下(見表1 )。
(二)課程安排
以The Little Prince的「閱讀整本書」為例。
該書共有27章,進行一學年整本書的閱讀,每學期約20周,每周1課時,一學年約40課時。
其中,導讀需要14課時(每課時導讀2章),剩餘時間用於師生共讀、研討、討論。
每周學生可以自讀1-2章,第一學期讀完整的書,第二學期重讀。
因此,每周都要安排完整的課程進行「整本書閱讀」,使學生能始終關注和思考「整本書閱讀」的內容。
平時的一篇課上,不能處理「整本書看」的內容。 這樣,學生就會過度關注、疲勞一篇課的內容,忽視「整本書」,導致「整本書」內容的支離破碎和知識碎片。
三、「讀整本書」四個階段
「整本書」的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教師導讀」、「學生自讀」、「師生共讀」、「學生重讀」四個階段。
在此,以經典名作The Little Prince為例,分別說明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一)教師引領
教師的優勢在於能聚焦全書的結構、情節框架、語言特點、人文價值、閱讀方法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閱讀思路,做到「准備好」。
(二)學生自己學習
學生自讀是「讀整本書」的重要環節。
只有學生能自主閱讀,閱讀素養才能真正提高。
學生只有體驗自主盯乎閱讀,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透徹理解故事,填寫閱讀筆錄,整理閱讀體驗,才能形成「整本書」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調查顯示,學生自主閱讀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尺茄是單詞多,不能抓住重點。
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傳授和培養閱讀的策略、技巧和方法。
(三)師生共讀
師生共讀是學生理解作品、體驗語言的重要途徑,可以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師生共讀的基本形式是從篇章文本共讀出發,設計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閱讀故事、掌握語言、形成能力。
(四)學生重讀
書讀一百遍,自有分曉。
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新觀點和發現,需要在重讀中進行印證和驗證。
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重新理解作品,構建新的認知,感受更細致的語氣,思考更深入。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4. 英語「閱讀課」之基於核心素養的「問題鏈」教學設計
2022年5月23日 周一 晴
一、核心素養內涵意義解讀
核心素養是 課程育人價值 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 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 能力。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 基礎要素 ,文化意識體現核心素養的 價值取向 ,思維品質反應核心素養的 心智特徵 ,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 關鍵要素 。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
1.核心素養的使命(內涵意義);核心素養的四方面內容;核心素養四方面的作用及其關系等。
核心素養(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
關鍵能力:能做成事
必備品格:願意並習慣把事做正確
正確的價值觀:尋求或堅持做正確的事
2.1語言能力是 指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知識以及各種 策略,參與特定情景下相關主題的語言活動時表現出來 的語言理解(聽讀看)和表達(說、寫)能力 。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的生提升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發展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
2.2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法、語篇(有關語篇如何構成,如何表達意義,以及人們如何使用語篇達到交際目的的知識)、語用(特定語境中准確理解他人和得體表達自己的知識)
非語言知識:肢體語言(表情、動作、手勢)、公共基本常識和一般性知識(自然認知)
各種策略: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情感管理策略
理解(聽、讀、看)、表達能力:(說、寫)
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是語言能力的核心與落腳點
途徑:感知與積累;習得與建構;表達與交流
目標:能夠在感知、體驗、積累和運用等語言實踐活動中,認識英語與漢語的異同,逐步形成語言意識,積累語言經驗,進行有意義的溝通與交流。
2.3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鑒賞,是學生在新時代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於學生增強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涵蓋品格,提升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發展文化意識的關鍵過程
2.4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應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於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個性特徵:人人具有思維品質;人與人之間的思維品質不同
內容: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
層次:低階思維(記憶、理解、應用)
高階思維(分析、評價、創造)
水平:看問題的高度與格局
意義: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目標:能夠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在思維中推進語言學習;初步從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據、有調理地表達觀點,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使思維體現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途徑: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斷;批判與創新
思維品質決定人的生存質量
2.5學習能力: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
發展學習能力的關鍵
1.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英語學習策略;(元認知、認知、交際、情感策略)
2.拓展學習渠道,獲取學習資源;(報紙、新聞、文學作品、聽歌等)
3.引導學生樂學(意識)善學(能力)(要我學到我要學)
4.目標:能夠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目標,保持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在學習中注意傾聽、樂於交流、大膽嘗試;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學會反思和評價學習進展,調整學習方式;學會自我管理,提高學習效率,做到樂學善學。
5.途徑:樂學與善學,選擇與調適;合作與探究。
為什麼要在核心素養四方面的內容融合的基礎上進行「問題鏈」教學設計?
二、如何設計「問題鏈」
1.思維:思維就是思考、思索的意思;「思維是對輸入信息加工改造的編碼過程,是構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對新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和系統化、具體化的過程」
若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能夠脫口而出,那就沒有思維含量。想一想才能答出來才是有思維。老師應該讓學生把信息形成知識,知識形成智慧,知識用多了,就形成了素養。(語篇知識、智慧、素養)
哈佛大學原校長把學生的思維模式分成三個階段:無知的確定性(盲目相信階段)、有知的混亂性(相對主義階段)、批判性思維階段,(思維的成熟階段,提出質疑,並在分析後給出不同的panda)
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徵。思維品質反應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系統性等方面。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2017版)指出: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的能力與水平。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徵。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於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學習總是從問題開始,問題總是與學習伴行,所有問題解決必定以對問題的存在的認識為開始。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學離不開問題的設計。
課堂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順著作者思路一步一步思考的導航和腳手架。層層深入的問題。提高課堂時效性,增加課堂密度。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順著問題理解文本內容,拓展理解深度。
3.問題鏈
問題鏈是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惑,講教材知識轉換成層次鮮明、具有系統性的一連串教學問題;是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關聯的問題。(王後雄)
問題鏈的第一個問題玩玩是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二個問題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與階梯,依次順延,層層鋪墊,環環相扣。(裴松,2011)
我的理解:問題鏈就是基於文本知識與學習者的認識規律,教師獲學生設計一個個問題,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一個由淺入深的學習閉環;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
4.「問題鏈」教學設計建議
按教學階段設計:讀前感知導入、讀中理解探究、讀後實踐創新
按照認識水平高低設計
記憶(remember ing):針對具體知識,識別(分辨)文本事實,重現獲提取重要內容,細節知識。有關識記方面的問題,讀者很容易從文中找到答案。英語教學中的「閱讀理解」題目,如「what、when、where、who」多屬於指向具體信息、考查記憶的問題。
理解(understanding):在明確事實性知識的基礎上,解釋意義,比較差異,推斷說明,概括總結。分類整理,舉例闡釋等。指向「how、why」問題的解釋,即旨在考查讀者的初步理解。如:how could you say that in y our own words?
應用(appling):結合所學概念、語法,能根據範式應用,是機械套用執行,而不是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運用知識。在英語課上,學生學習新的句型之後的對話模仿練習,獲套用語法結構練習都屬於偏向語言知識的機械應用。
分析(analyzing):梳理材料之間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確材料組織結構、歸因後的新觀點。
評價(evaluating):憑借理性、綜合較為完善的信息,有理有據地做出評判。
創造(creating):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對材料做庖丁解牛式解讀,與先前經驗融合,形成新經驗。遷移到自己的實踐中,特色表達,在創造性解決問題。英語學習中的「讀後仿寫、讀後續寫」等,就屬於這個階段的認知,是高層次要求。
在低階認知中培養高階認知
指向標題的問題:
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具體而直接)
what does the title tell you?(相比上一個問題,稍有難度,學生需要思考)
if you rewrote the title ,which adjective (verb/noun)would you replace?
指向內容的問題
where and when do you think this story take place?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n this passage?what makes you think so?
從低階認知進,高階認知出(低進高出)
what is happening on this page?
what does …mean her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 of the story?
how c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the character?
if you were the writer ,what title would you like?
按實際需要設計
實際需要不是教師的需要,是學生的需要。如何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預習單:了解學生未知的東西)
按照文章的邏輯設計
學生通過讀問題就能夠理解文章意義,這就看老師問題設計的水平。
問題設計要有一條主線——文章的邏輯順序。通過問題設計,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語言、理解文章寫作邏輯和內容意義。
按照學業質量要求設計(7-9年級)
三、課例
課例1:wha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預習單設計
課例2:how ofen do you exercise?
課例3:who is got the talent show?
5. 核心素養下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和策略
英語新新課標從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到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關注點發生了變化,更加註重學生能力和品格的培養。核心素養的提出意味著我國的英語基礎教育進入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育人為導向,以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的新時代。
英語閱讀教學一般都採用PWP的基本教學模式
1.Pre-reading 目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他們的背景知識、導入話題
閱讀前 活動:1.以舊帶新;2.頭腦風暴;3.背景介紹;4.任務驅動
目的:了解文本大意,獲取信息,訓練閱讀技巧
2.閱讀中 While-reading 活動:閱讀並了解語育大意:將閱讀文本的插圖打亂師序,讓學生 排序: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正誤、回答問題或完成句子等;根據文章 內容進行信息轉換,如填表、填空、連線、標圖、配對或排序等:給閱讀材料加標題:猜測詞義,了解重點細節等
目的:訓練學生對文本信息的輸出能力,提升人文素養
3.Post-reading
閱讀後 活動:1.復述;2.角色扮演;3.仿寫/續寫/改寫;4.拓展閱讀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所要遵循的原則
1足夠量的、適當的、多種文體的閱讀素材
2創設積極的閱讀動機和環境提供積極的閱讀體驗
3力求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4「為理解而培養」策略
5引導讀者在文本意義、作者態度、語篇結構、語言特點與修辭
6修辭的手法鑒賞
7鋪墊語言知識,促進新知識增長優化認知結構
8圍繞閱讀語篇來設計聽、說、讀、寫、看相結合的活動
9持續觀察和反饋學生的閱讀行為重視其努力的程度
10實踐體現個體差異的閱讀教學方式
6.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教學隨筆)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我們要把培養學科核心素養這一長遠育人目標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深挖教材,為學生提供邏輯清晰、情境豐富的育人藍圖,促進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紮根課堂。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時候,孩子們的想法和我們的想法有著天壤之別。我在教授湘教版四年級上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的閱讀課文時,結合兩個單元的閱讀內容,它們是同一個故事。文章的大概內容是:傑克有一個小小的動物園。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有有趣的猴子,有強壯的老虎,有漂亮的鳥等等。有隻大老鼠對傑克說:「我可以進去嗎?」傑克說:「對不起,不可以。」通過深挖教材,這篇閱讀文章的情感教育在哪裡呢?那就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呢!
在上這一課時,我問學生:「Why did Jack refuse the mouse?」(傑克為什麼拒絕了老鼠?)同學們聽了之後,非常認真的思考,有學生馬上說:「傑克認為它是一隻壞老鼠。」是的,書19頁繼續講了這個故事。大部分同學紛紛拿出了英語書,津津有味的讀著。這時,有學生說:「老師,有幾個單詞不認識。」我告訴他們,這不影響你們把這個故事讀完。當我自己設想問題的答案時,不如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看著他們主動去文章里尋找答案,我內心激動,這不是激發他們閱讀的學習興趣嗎?
孩子們看完故事之後,我繼續問:「Why did Jack think the mouse is a bad mouse?」(為什麼傑克認為這只老鼠是一隻壞老鼠呢?」)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孩子們眾說紛紜。「老鼠會爬到大象的鼻子里,大象怕老鼠。」「老鼠會偷動物園的糧食。」「老鼠會把柵欄咬碎,把老虎放出來咬猴子。」….. Are we talking about good behavior or bad behavior of the mouse?(我們談論的是老鼠的好行為還是壞行為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壞行為。"""因為老鼠給人們留下了壞印象。"最後,一個女生進行了總結"當你有壞的行為時,就會給別人留下壞印象,會影響你的榮譽。"""When you have bad behavior, you will leave a bad impression on others and affect your honor."太棒了,讓學生自己的語言進行情感教育的升華。
從這一次閱讀教學中,讓我更加深刻的知道,教與學,這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合作。情感教育的延伸,不是教師的單邊思維,它是教師與學生思維的共同碰撞,是靈魂的交流,是思想的火花。
7.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方式分析
小學英語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學習語言的關鍵在於大量語言的輸入,而語言輸入主要依靠閱讀的方式獲取,同時閱讀也為學生理解英語知識、進行英語語言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育提高了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要求,尤其是把關注點放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方面,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促進學生綜合閱讀素質的提高,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需求。所以,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引導下,將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作為重點,豐富學生人文底蘊。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1.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話語交流和旁聽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英語環境可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如教師的英語教學或是英語廣播放送,在無意中就讓學生們積累了大量的英文單及培養了最重要的語感,這為以後的英語教學提供了相當大的助力,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更加簡單。
2.滲透文化內涵。文化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英語作為一種大語言,其作為載體不僅有傳播文化和承載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能讓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相互交融,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的工具。而英語閱讀的課堂化可以讓學生們學習那些把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思想,以及學習方式,學生在閱讀大量英文刊物的時候,可以將國家的文化與外國的文化進行對比交流,在這種積累下,學生們對英語會逐漸產生改觀,並且讓學習英語的過程更加順暢,更加有趣。
3.豐富情感體驗。感情可以觸動人的心弦,進而文字與人產生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共鳴,而趣味性較強的英文文章故事對於學習英文有抵觸性的同學有這較為不錯的效果,在慢慢對英語產生興趣和加強英語能力的同時,能讓學生在故事或者文章中學到文章的深層次的東西。
二、英語課外閱讀的引導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習環境對於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環境相當於為學生們提供了又一個學習的層面。在教學過程中,擁有優質的精神和物質組成的學習環境,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班風,課堂氣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甚至教學環境中都可以影響教學的效果。讓環境帶領孩子們學習,在叛逆期孩子們就不會有一種被強行灌輸知識的感覺,從而可以提高孩子們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時候,一些被動的環境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室里圖書角添加英文類的報刊,以英文作為載體的趣味黑板報,組織小組進行英文文化的交流,甚至資金較為充裕的教學機構可以引入英文多媒體閱覽室,英文廣播等一些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在這些物質條件的奠基下,學生可以很方便地獲取英語信息資源,再通過與同學和教師的交流,可以較為系統性地提高英語能力,學生在教學中也更加積極,並真正的喜歡上這門課程。
希望能幫到你
8. 如何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語言能力的培養要通過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等方面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講授語言知識,是學生掌握大量的語音、詞彙、語法、語篇、語用知識,讓學生有大量的知識儲備,進而進行語言的綜合運用。在課堂上要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二)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增進國際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識能力的過程。在英語課堂上要注重文化品格的熏陶,是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英語課堂上要從細節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異。如國外的聊天習慣性談論天氣而不談論年級或者吃飯與否。以及稱贊、道歉、感謝的方式,讓學生在切實的知識點對國外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對比國內外的節假日學習不同的國外文化,比如國外特有的聖誕節、感恩節、復活節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對此進行適當的補充擴展,能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國外文化。 (三)強化學生學會用英語來進行理解和表達,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極其重要。教師可利用課相關圖片,創設語言情境,引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小學生想像力豐富,對圖片興趣要遠高於文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強化英語思維。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聽、讀能力的訓練,輸入越多,越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語感,從而對語言掌握就越全面,運用也會自然而然順暢很多。課堂上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模仿,小學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多進行這項工作能能夠對培養語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