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分層教學研究
① 探究中學英語分層教學 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然而面對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認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強弱不一的學生,如果我們採用統一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同等難度的作業,顯然是達不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的。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覺得中學英語實施分層教學是―條有效可行的途徑,所以現在根據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實踐,談談中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分層教學符合人在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受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必然存在各種差異,心理學稱之為「個別差異」。這種差逗芹異表現在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及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異,分層教學模式能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根據學生的成績、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綜合能力去評判,以動態發展的觀點確定學生在各時期所處的層次,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區別對待,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高中學生入學時英語會考成績相差很大(見表一),對學生本身而言,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對英語學習興趣程度不同,因此投入到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也各有差別。一般來說,成績優秀的學生整體素質較高,他們各科的成績較均衡,而且他們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會主動積累英語知識,這些學生上進心強,學習自覺性高。而各科基礎較差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較差,特別是英語基礎普遍差,對英語學習幾乎喪失了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一刀切」的辦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難以體現。因此,我們最好把學生全部重新組合,按照英語成績高低及學生個人意願和接受能力分成A、B、C、D四個層次進行教學,從而保證基礎好的學生的英語優勢,提高中下生學英語的興趣。
就英語學科而言,在高一年級英語學科教學實施跑班分層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1劃分層次,提出要求
打破現行的行政班授課制,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志願,組成A、B、C、D四個層次的教學班級。C、D班為基礎班,要求掌握教材中要求的「四會」內容(重點詞、句),聽懂,且能說基本的日常用語,能答派讀懂和教材同等難度的文章。B班為平行班,要求掌握並能運用所學知識,使聽、說、讀、寫能力達到課標要求。A班為提高班,要求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聽、說、讀、寫能力三年後達到大學四級要求。
2設置目標,落實要求
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我們遵循「三同三不同」的原則。「三同」,即教學內容整體要求相同,教學進度大致相同,期中和期末考試試卷與時量相同。「三不同」,即教學重點、難點不同,教材以外的聽說訓練、課外閱讀不同,平時的作業和單元測驗不同。將學期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劃分為基本目標、中層目標和發展目標三大層次。基山舉畢本目標主要參照《英語課程標准》七級的要求,是A、B、C、D四類學生都必須達到的目標;中層目標在基本目標實現的基礎上,適當補充、拓展,略高於七級的要求;發展目標則是在中層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加強技巧、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選擇方法。因材施教
首先,採用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對C、D班的學生,主要加強基礎知識、基本訓練,採用「情境教學法」,以「直觀教具」「簡筆畫」「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放慢速度幫助他們過好語音、詞彙關,採用小步子、多提問的方法進行教學。以檢查作鞏固,並加強個別輔導。對B班的學生,主要採用「五步教學法」,培養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對A班的學生,主要採用任務式、歸納式、啟發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進行不同層次的學法指導。對C、D班的學生,以模仿性學習為主,幫助學生養成每天讀英語的習慣,通過模仿、反復然後找出規律。對A、B班的學生,以創造性學習為主,啟發其舉一反三,學會歸納,通過質疑問難,拓展思維,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4整體統一與階段側重
四個層次班級的教學進度,必須按照《英語課程標准》要求,做到整體上統一,即每學期必須完成人教版教材一冊,但不同層次班級階段側重可以不同,特別對於C、D班學生,可以根據教材難易調整 教學計劃 、教學進度,以便分散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
二、分層教學符合學生學習心理,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英語課程標准》關於「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
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英語中有句諺語說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學生需要自主的學習,使自己主動地接受知識。分層次教學模式就是承認學生層次區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與心理傾向,以及不同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輔導下愉快地學習,不斷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教師採用鼓勵競爭的評價方式,符合學生的好勝心理,進一步引發學生 內動力。同時,教師一方面重點輔導差等生,為他們學習掃除了障礙,並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心理,促進了中下生積極性上升。另一方面教師適當引導上等生,為他們進一步探索新知識指明方向,促進他們不停地向知識的新領域邁進,有利於上等生的不斷進取。因此分層教學不但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還充分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獲得成功後的喜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杜絕厭學現象的產生。
三、分層教學實現了「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健康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是公認的優秀傳統教學原則之一,然而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中,教師往往採取統一內容、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的「一刀切」辦法實施教學,不利於因材施教,其結果往往是教師講得淺,使層次高的學生總感覺「吃不飽」或「吃不好」,而講得深又使層次較低的學生「吃不了」,從而都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嚴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而分層教學模式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施教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對優秀層次的學生進行「探索性教學」,使其多思、多疑、多問;對中層次的學生進行「提高性教學」,使其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並逐漸學會自我探索;而對差層次的學生採用「補償性教學」,在教學中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讓其逐漸掌握並運用所學知識。
例如對本校2004級的學生,我們依據A、B、C、D四個不同層次,確定了與之相協調的分層教學目標(見表二)。
通過目標分層,協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的關系,教師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既幫助暫時學業不良的學生排除學習上的障礙,又保證了優良生朝更廣闊的知識領域邁進。
由此可見,分層教學模式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使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獲,並獲得成功的愉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分層教學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教學方法必須適應學生。因為只有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才能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分層教學突出的是「層次」,它必然促使教師的教更適應於各層次學生的學,使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更趨一致,從而達到師生心理相融,教學互應。
分層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負責各層次教學的教師要對本班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並對他們及時調整,對進步明顯的升高到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在本層次學習仍跟不上的則降一個層次。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與不足,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中,為避免落差太大,我們可採取D和B互相調整、C和A互相調整的方式,學生都較願意去到適合自己的班級,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升到B班的黎輝建、朱子偉同學學習熱情很高,上課非常認真,作業也能按時完成,成績一直在B班中保持中上的水平。而下到D班的李豪其、莫志明同學也能達到D班的教學目標,增強了學習信心。這樣實施分層教學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提高,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同時也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同時,實施分層教學,教師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次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次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准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分層教學模式是依據個體差異和因材施教理論而提出的一個嶄新的命題,它使教育實現了三大轉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從「本本」向「人本」轉變,從「人人失敗」向「人人成功」轉變。通過分層教學,使各層次學生在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差等生走出低谷,看到希望;中等生不滿足及格,積極進取;優等生勇於競爭,盡展才華,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
② 中學英語閱讀分層教學方式
一、了解學生情況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情況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教師可採用問卷調查和測驗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英語閱讀的實際情況。問卷調查的內容應包括學生的閱讀興趣、習慣以及閱讀技能等,將所獲得的數據作為制定閱讀目標、進行任務分層的依據。再對學生進行測試,通過摸底考試找出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的差異,以此數據指導對學生進行分組。
二、將學生進行分層
在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後,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層。應結合問卷調查中的情況以及測驗成績,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如可分為基礎層、提高層、發展層、優秀層等。具體來說,若分值為120分的試卷,可把100分以上的.學生分為優秀層,把75分到100分之間的學生定為發展層,把得分在75分以下的學生分在基礎層。
三、進行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水平將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細化,使其更具有針對性。閱讀分為字面閱讀、推理閱讀和形象閱讀三個層次,教師可分別為三個層次的學生確立教學目標:對基礎層的學生要求能夠閱讀整篇文章,了解大意,並能找到主旨句;對發展層的學生要求能夠較好地完成基礎層的目標,還要能根據上下文意猜測文中個別重點生詞的意思,並能准確把握作者的觀點;對優秀層的學生要求必須較好地完成發展層的學習目標,還應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對文章進行概括與評價。
四、課堂分層閱讀
課堂分層閱讀是指在講授同一篇閱讀課文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根據分層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分層閱讀任務。首先,教師對全班學生要統一教學進度,以達到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閱讀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依據各自的學習目標來開展學習活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閱讀目的採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不同層次的設問、課堂練習或分組討論,以達到班內分層閱讀教學的和諧統一,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學生分層調整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層閱讀教學之後,學生由於理解與接受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等的不同,學習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這時候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實際閱讀水平的動態發展情況進行分層調整,從而保證設計的分層教學任務能夠切合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一般而言,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調整的主要依據還是學生的閱讀成績,主要是平時的單元測驗和學校組織的其中與期末考試成績等,然後再根據學生的意願具體調整。
六、總結
當前,初中學生閱讀水平參差不齊是阻礙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在課堂上採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於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有重要作用。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本,研究學生,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好課後閱讀作業,使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③ 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
現實教學中,相當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相同的作業,期望達到同一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因而,在作業設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習題形式單調,內容陳舊。主要以單項選擇和閱讀理解為主,不能從多方面檢查和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缺乏與實際生活或其他學科的聯系。習題基本上是純粹的客觀題,而所謂的英語語言運用也只不過是通過補全對話或翻譯練習來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沒有在真正的語言環境下去學習英語。學生得不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看不到英語學習的進步,這種作業練習方式對學習語言是極為不利的。
2、時間、要求一刀切。大部分教師布置作業時,往往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同一的內容,期望達到同一的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
3、對優生來說,作業缺乏挑戰性,對學困生來說作業出現太多的錯誤,讓學生對練習產生厭倦情緒,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開展作業分層設計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必要性。
二、課題的界定
英語作業分層設計:根據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生智能結構的獨特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考慮作業的層次性,以適應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使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練習中,人人學到地道的英語,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英語交際技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具體地可以理解為:通過運用多種方法、方式、手段,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使各層次學生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編寫的練習進行分層次的訓練,以達到各層次學生的素質分層發展的目的。
三、研究的設計
(一)研究的目的
(1)通過研究,使教師樹立作業分層設計的意識,掌握作業分層設計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過研究,使每個學生在英語作業中都能練有適合的習題,練有所獲,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通過研究,能豐富作業的內容層次,豐富作業的呈現形式,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進行學生的分層研究,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學習基礎和能力。
(1)練習分層:學年初,教師根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細致了解,對全班學生進行練習分組,一般分為三組。即A組: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優秀,前30%學生; B組: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中間50%學生;C組:基礎差,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後20%學生。當然各學科老師盡量協調統一分組,便於共同管理和評價。
(2)動態調整:經過一個階段後,教師再根據學生學習狀況的發展
變化進行分組調整。學生自主選擇調整和教師整體調控相結合。這樣隨時根據學生學習狀況的發展變化調整組別,有利於學生個人的學習提高,讓每一個學生隨時有壓力也有動力,在適合自己的小組輕松自信地學習。學生可自己申請調組,也可由教師出面為個別學生調組,當然每次的調組教師應該對每個小組的'整體情況有所把握,否則會讓小組失去競爭和合作意識。
2、課內練習設計研究
課內練習設計針對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不同解答能力提出相應
的要求。每節課後,對學生要分層布置作業,A組學生接受能力強,基礎好,應注重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布置作業時,側重於運用知識的綜合題,開拓智力的探索思考題,並注意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基礎題可以少做或不做。B組學生大多數踏實肯學,但反應較慢,上課能聽懂,但課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就有困難,綜合能力較差,布置作業時應重視基礎,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礎技能上下功夫,以課本上的例題、習題和與此相似的變式題為主,也要有一些稍微復雜的綜合題,當然必須完成每次作業的必做題。C組學生基礎較差,稍有難度就會感到力不從心,這些學生中相當一部分自信心不足,自我約束力差。所以對C組學生,首先從樹立自信心入手,多鼓勵他們。布置作業時,低起點、低要求、小坡度,在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側重於知識的直接應用和基礎練習,以及與例題所講內容相仿的基本題,此類題對C組同學來說應多做一些,反復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對於B、C兩組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家長的幫助,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突破,學生在完成自己規定題目的情況下,鼓勵他們選做其它組的題目,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各層次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始終處於樂學、樂思的狀態之中。
3、課外鞏固練習的研究
課外鞏固練習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進行優化設計。現在的各年級英語教材課後的練習題作為基礎作業,學生必須全員參與練習,而《補充習題》和《單元測試》即可作為分層作業內容分層次來完成,這樣,通過作業內容的層次設定,讓學生在每次作業練習中既能達到相應的鞏固提高目的。當然老師根據作業內容具體組織練習分層,可以視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每天進行補充練習,比如英語練習作業中對基礎組補充每日一記(一篇英語日記)的練習內容。學生也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即B組可選擇A組的作業練習,C組也可選擇B組的作業練習。讓學生在感覺不到練習壓力的情況下逐步提高作業質量和練習水平,既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又尊重了學生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三)研究的方法
主要採用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個案分析法、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經驗總結法等。
(四)研究的周期和步驟
本課題從20XX年9月開題,至20XX年5月結題,該實驗周期為八個月,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3、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准備階段
(20XX年9月—20XX年12月) 主要任務是宣傳動員,統一認識,成立課題組,建立課題檔案,調查分析課堂現狀,研究一些英語分層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了解相應課題研究情況,制定課題研究實驗方案:
1、確定研究內容,設計研究方案,進行理論論證。
2、主研人員與參研人員一道,加強理論學習。
3、通過調查問卷,個人訪談等形式,了解三個年級學生的作業方式,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創新措施。
(二)實施階段
(20XX年1月—20XX年3月)
深入調查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愛好。針對不同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作業的嘗試研究,取得相應的資料,分析進行作業分層設計有效性的實踐探索,並且不斷反思、改進和完善:
1。設計調查問卷,與教師、學生進行座談分析現狀,對比分析傳統作業的弊端。
2。尋找「對策」,研究「新課程標准下英語作業設計的特點」,並根據新課程的價值觀,提出有關「新課程標准下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
3.總結初步實施階段形成的有效策略,方法經驗等。
4。集體進行學生分層研究,分組進行英語課內與課外作業分層設計研究。
5。通過對比,了解如何將學生及作業分層,掌握分層的策略。
(三)總結階段
(20XX年4月——20XX年5月)
分析總結,對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有關英語作業分層研究的結題論文或報告。
1。收集、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
2。進行課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五、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培訓、轉變教學觀念,統一認識。
2、保障每個學生作業分層活動的時間,每周兩課時,並不斷補充完善練習內容和形式,使此項活動序列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3、保證課題的研究和落實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認識成果:
1、作業分層設計方法能較好地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要,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練習負擔,較好地消除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每個階段的教學、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2、作業分層設計從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具體化、生動化、科學化的設計思路,以針對性訓練、靈活性訓練、整體性訓練和創造性訓練的原則,讓學生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增強了學習自信心,並促進學生在作業中學會自主選擇,自我反思,不斷探索,從而歸納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且行之有效的作業分層練習技巧,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聽說讀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3、教師通過用學到的新課標理念指導學生的作業設計分層練習活動,採用了作業分層練習前後問卷調查和前後成績對照等方法,寫出了作業分層設計的流程、反思和論文。這種「理論——實踐——理論」的探討和研究模式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及教育科研水平,學校形成了樂於探究、善於探究的教研風氣,推動了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工作進程。
(二)主要操作成果:
探索總結出開展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原則:
針對性原則:以大綱教材為依據,聯系學生實際,突出重點。 靈活性原則:從實際出發,因材施練,靈活選取練習形式。 整體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員參與。
創造性原則: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效果
教師層面:通過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我校英語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極大地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其中主研人員和參研人員交流發表論文多篇。
④ 英語閱讀課文本解讀的四個層次
2020年4月20日 周一 晴
整理王輝霞老師第四次英語理想課堂的授課,獲得兩個基本的要點:關乎文本解讀四個層次,第二是問題指導下的課堂活動設計。與大家一起,追隨講師的腳步,邁入理想的課堂境界。
課堂從點評第四次作業開始的。
一、優點:閱讀課的樣子:
預測」:題目匹配圖片;
「略讀」:概括段落大意或提取段落主題句、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
「尋讀」: 通過問題中的關鍵詞(也叫路標詞),找到確定段落或者某一行相匹配的信息,完成細節理解問題。;
「細讀」:細讀包括分段細讀,逐段理解和選段精讀,重點理解,看見文本深層含義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概括總結:能精煉語言,概括段落主題和文章大意。
詞彙猜測:聯繫上下文,和詞彙前後句子成分,猜測生詞意義。
2、呈現個人的思維,有自己的教學特色。
3、課堂環節完整,從讀前的導入,讀中引領,讀後總結、練習、作業等,課堂結構比較完整。
4、有目標意識,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安排,一定是基於目標的設計,如果內容與目標割裂,可能就會背道而馳。但是如何來設定目標,是課堂最為關鍵的一環,需要我們深入文本分析再分析。
缺點:2.1、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相混淆。
要區分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意義: 教學目標是老師在做教學設計時的方向標,指引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檢測與目標相一致。學習目標是學生在這一節課內要達成的學習高度、廣度和深度。
二者的關系是相統一的,但是角色定位不同。假如我們進行優質課比賽,提交給評委的教學設計上面,就應該是教學目標;如果是在課堂上發給學生的導學案或者PPT呈現的,則是學習目標。
通常情況下,教學目標通常分為ABC三類目標,教學目標越細致越清晰,與之匹配的教學活動就越容易實施,課堂檢測容易達成。學習目標則需要簡化,最多不超過五個,三個為佳。通常不用ABC類標注,是為了讓學生明確這節課學習的方向和標准。
有些老師的目標,滿滿的一頁PPT,讓學生會有負重感,感覺這節課要學那麼多東西,心裡就會有恐懼和壓力。
假如我們是學生,我們看到PPT上面這樣的學習目標,會做什麼感想?目標起反作用了。大家再看這個目標:
1.能結合文章,理解下列詞彙及短語的含義:fan ,success,laughter,beauty,record,southern, modern, forever,abroad , country music , ever since, belong to , one another
2.找出課文三個段落的主題句,並劃線標記出來。
3.能根據文章標題和圖片,猜測文章大意。
4.能通過閱讀,尋找關鍵信息,回答問題。
5.能運用關鍵信息,歸納文章大意能。
6.上網查閱收集有關鄉村音樂更多的信息;能向身邊的人介紹鄉村音樂,能談自己對鄉村音樂的看法。
哪些不是目標?如何簡化?先確認的是,這些不都是目標,內容與目標混淆。目標最為重要,目標是考查一個老師的學科綜合素養的關鍵。
教師在教學設計里,教學目標分為ABC三類,是為了照顧到班裡各個層次的孩子,做到心中有數。但是在PPT上或者導學案上給學生的目標,就應該簡潔了。
2、確定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可以藉助企業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
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時間期限(Time-based)
有些東西,是能夠打通的,當我們讀了很多書的時候,就會發現,世界是個悖論體,也是一個統一體。通常是1-3最佳,特殊時候,可以多,但是不超5個。
3、目標的描述方式
行為主語:who
行為動詞:do
行為對象:what
行為方式:how
行為高度:what degree
Who will do what to get what degree under what condition.
(誰將通過怎樣的途徑做什麼,以及達到什麼樣的學習高度。)
4、目標的描述語言
盡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多使用「能記住」「能說出」「會用…造句」「會讀」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如果教學目標,應該寫成學生應該怎麼樣,學習目標的行為主語應該是「我」(學生)應該怎麼樣。
我們朝著這個方向走,並不是說苛刻到每個字詞,何況有時候的目標是不容易界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還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很難確定。
範例:教學目標:
A類目標:
1.通過Free talk 和師生問答活動,傾聽感知以下單詞和短語,並通過上下文猜測它們的含義。
country music(country), fan, success,laughter, beauty, record(n.&v.);belong ; southern, modern;
forever, actually; million; ever since,one another
2.會通過做筆記、劃線,找到文本三個段落的主題句。
3.根據問題提示,能夠通過尋讀的形式找到問題答案。
B類目標:
1.通過文章題目和文中圖片,猜測文章主題。
2.會說出文章段落大意,理解2b短文大意。
3.會根據找到的關鍵信息,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短文(不多於100詞)。
C類目標:
1.請「網路」了解更多「鄉村音樂」,並了解它在美國南部的意義。
聽並試著學唱一首「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感受它的美。
王輝霞: PPT上的學習目標:
Learningobjectives:
1.I can read the article and understand it through contexts (上下文).
2.I can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主題句) in each paragraph and underline(劃線) them.
Then I can say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段落).
3.I can summarize the passage in my own words within 100 words.
大家看,教學目標很詳細,出示在PPT上的目標就很簡單明了。
2.2預習單問題:
這個預習單突顯的是知識性的掃除閱讀障礙,沒有體現閱讀策略的指導。這就是目前英語學科專家教授一直批評的教學方法。上一次研討,大家對如何設計預習單感到困惑,實際上還是因為對語篇分析不夠。預習單中的「預習」概念不是為了掃除課堂學習障礙而進行的課前學習,而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一個全面學習、梳理過程。是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一個過程,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獨立學習任務,相互之間不交流、不溝通,要求使用雙色筆,黑(藍)筆作答,紅筆標注不會或疑問處。預習單的設計,以及預習單的使用,是有要求的。
閱讀課,使用導學案作為預習單很好。標注了「Before reading」「While reading」「Post reading」是為了好看,如果給學生看,可以更簡化。導學案左手欄是學習內容(學什麼),右手欄是學法指導(怎麼學)和知識鏈接(不會怎麼辦)。
《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講到任何學習,都是在已有知識上的遷移(新知在已有經驗上的建構),這種遷移,有正遷移也有負遷移。讓學生獨學(做預習單),是為了老師們能夠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中,哪些是與新知有聯系、並能促進新知學習的,哪些是妨礙新知學習的;也為學生清楚自己的障礙點。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已有經驗),課堂活動側重有了依據。
2.3活動設計問題。
安排活動比較多,內容之間重復。比如一個教師的熱身活動,大致有10多張PPT,「活動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再好的活動,沒有與學習目標匹配,也沒有價值。
問題類型單一,僅針對「是什麼」提出問題。閱讀課堂中的設問缺少層次,做不到有梯度,由淺入深,導致學生信息提取失敗、思維斷層,教學環節難以推動;
教學設計缺少主線,課堂環節沒有條理,邏輯不通,導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支離破碎,對文本沒有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
最重要的是大部教師缺乏對文本的深層次挖掘和思考,信息整合過少,挖掘粗淺、思維缺失;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升華和引導只停留在知識層面。
還有一點是活動多完不成,就沒有價值。但是,精簡活動需要我們一步步的學科知識修煉提升。
二、分享王老師自己的課例。(兩課時)
通常我們長篇Reading用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先從預習單來說。
Activity1.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a partner or in a group.
1:Do you have a favorite singer or band?
2.Do you have a favorite song?
3. What facts do you know about your favorite singer,band or song?
(Make conversations to have a freetalk.)
以上活動將為上課的Free talk做准備。
這是書上2a內容,讓學生以free talk形式展示
Activity2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the picture in it ,please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mainly about.(B1)
A.The change of Sarah
B.Country music
C.Sarah
(將文字信息與相關圖表提供的非文字信息聯系起來,預測文章大意或者幫助理解語篇)
Activity3 .Read thepassage and circle the word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very well.Guess the meanings from the contexts.(A1)
(與上一個任務相連,通過閱讀判斷第一個活動中答案是否正確,也為下一個活動做鋪墊。圈住不會的詞,上下文理解,記錄然後課後查閱。)
Activity4. Read thepassag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hen take notes and underline the main idea.(B2)
1.Who is Sarah ? Whereis she from ?
2.Did she get on well with her familywhen she was a teenager? Why or why not?
3.What does she like now ? How has shebeen a fan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4.What is country music? Where is itfrom?
5.What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ymusic and many songs these days?
6.What is Sarah』sdream? What has she done for the dream? Do you think her dream can come true?
7.Who is Garth Brooks? What do you knowabout him?
這個活動又是在上一個活動基礎上進行的,大家看以上問題,大多是基於文本細節理解的題目。
閱讀的第一層次:(獲取語篇信息,作者寫了什麼)
預習單裡面的問題,通常是讓學生完成,閱讀的第一個層次「作者寫了什麼?」,預習單有什麼作用呢?預習單的作用是,把學生一次又一次打入文本中,問題又不能太難,否則學生會撂挑不幹了, 對,所以我們的預習單,就應該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去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答案。對老師來說,第一手資料,明確學生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還有知道的但是是錯的。
Activity5 .Please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ountry Music on the Internet.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can help you.(C)
這一活動設計到了文化知識方面的拓展學習。
這是預習單的最後一個活動
下面進入「課堂篇」:
這個free talk很 容易輸出,大家理解為什麼吧? 在導學單裡面已經回答過,現在時口頭表達,熱身進入課題的學習。所以學生的學習,一定要有遷移的支架,不能懸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會是最好的興趣」。
老師分享自己的音樂故事:
Xiao Beilou」sungby Song Zuying, And talk about what the lively song influenced her when she wasyoung.Tell Ss that singing this joyful song usually made her pleased whensomething bad happened.
然後問學生,他們有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答案一定是有的,進入文本學習有了很好的鋪墊,也能理解為什麼一首鄉村音樂改變了一個女孩。This activity helps to activate Ss』music experience .They can know about something magic about music after the
teacher』s story. And it can make them understand betterwhy Sarah changed because of Country Music.
(In this part, the teacher use the target words again and again
作用還不僅僅是為了貼近文本主題,而是為學習語言做鋪墊,老師要一遍一遍的,重復使用目標語言,尤其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目標語言。所以說,我們設計的活動一定要一箭多雕,這樣活動才有價值,大家要懂得任何活動都是為了目標而服務的。活動不是獨立存在的,有的老師的熱身很好,學生也很喜歡,但是如果對文本學習沒有益處,我們就要放棄使用。
This activity helps the teacher know what Ss』difficulties are. And solve them.
概括是思維的第一屬性。什麼叫概括,就是能夠在認識問題的過程中捨去所有的非本質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加以綜合分析問題。
從思維特點上講,概括是思維的首要特徵。概括是思維品質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的出發點。有人問當年的達爾文,你取的成就來自於哪裡,他說,來自於對整個生物的概括。This activity helps to make surethat Ss can learn to summarize the mainidea.
王輝霞: 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概括過程,知識的遷移的實質,為什麼知識能夠應用,遷移,遷移的實質是概括。
沒有概括,學生不可能掌握知識、應用和學到知識,就難以形成概念。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和智能結構就沒有辦法形成,學生就很難形成學科能力。(河南名師谷占峰老師)
概括的時候他是一個大腦最集中的活動,需要思維,思維品質是這次新課標改革添加的重要元素。
閱讀教學的第二個層次:作者為什麼寫。
(理解和分析事實與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和闡釋語篇中各組成部分的意圖和關系;理解和推斷作者寫作意圖和觀點態度,即作者為什麼寫)
This activity helps Ss understand the detail information of Paragraph1 and guess the writer』s purpose.
Q1 是文本淺層次的理解,Q2 就深入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 激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明確文章及單元主題
大家想一想,兩個問題有沒有層次?敘述了Sarah的故事,為了下文做全文總結,做鋪墊,另外是通過這個分析,給學生滲透一些情感教育。
杜建梅: 王老師,淺層理解學生可以通過預習處理,為什麼還要出現在此處呢?
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只看到問題的表象,答上問題,往往不會思考更深。
比如說以前和家人的關系,還有現在的關系,家人沒有變,是Sarah變了,就這一點,能給學生什麼樣的教育呢?
我們一定要用在手的材料,深度剖析,充分運用,體現文本的價值,這就是語篇學習的重要性
是什麼激發了她的這種改變,是表層。 深化主題, 反思自我,重塑關系。
「你有什麼才能看到什麼?你有什麼才能怎麼理解?」「改變別人,要先改變自己」「擦亮眼鏡,一切都是美的」。
本部分還是「作者寫了什麼」環節,也是文章學習的重點。有三個超鏈接:
沒有,在課前一下子出示這些鋪墊性材料,而是放在學習中,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加深學生對文文本的理解。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鄉村音樂的獨特和價值,這時候學生最有興趣去聽,放在課前,學生沒有前概念,不會太感興趣。
訓練學生總結概括能力,這也是本節課重點要培養的技能。同時,在學生總結的時候,除了學習the facts of country music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country music與現代音樂的不同,即它的價值。(也是本節課情感滲透之一,情感教育是「潤物細無聲」,不是課堂結束時的貼標簽式教育)。
如果想回答第一個問題,學生還要深入文本中,是對文本的反復閱讀,才能概括。第二個問題的價值是什麼?答案Yes與No都沒有關系,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理解和評價語篇反映的現象。第一問題是作者說了什麼?第二個問題體現的價值是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屬於批判型問題。批判型問題是指教師以訓練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為目的而設計的問題類型,也是指教師在學生准確理解文本的具體內容(內容型問題)和深層內涵(深度理解型問題)之後而設計的問題類型。
This activity helps Ss clear about what they』ve learned ,it also helps to build up their ability of summarizing. 是本節課的重點,要多花一些時間。指導學生列提綱,必要詞彙的釋義,然後總結概括,尤其是組內分享。
How超鏈接了另一篇介紹鄉村音樂的文章,大家看著兩個問題,有什麼想法?這兩個問題又回到了文章的主旨。與學生的預習單第一題呼應。用另一篇介紹country music 的文章作比較,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This activity helps Ss clear how the writer writes the article and what the purpose to write this passage .
閱讀教學的第三個層次:作者如何寫的;閱讀教學的第四層次:你認為作者寫得怎樣?
The homework helps Ss to consolidatewhat they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it also prepares for the next lesson.
板書很簡單,因為重心在文本分析上, 第一課時重點在文本的感知理解,要考慮如何用「關鍵詞+大問題」串聯課堂。什麼是「大問題」?是能夠讓學生一次次深入文本,並且需要依據自我思考才能獲得答案的問題。本篇文章前後呼應,層層遞進,每個活動都不孤立存在,一個活動的完成是為另一個活動的開展。的分析通常採用了「總——分——總」,最後落腳到對主題的思考。
運用的是布魯姆認知理論。
大家看free talk 內容,有什麼感想?前後承接,有關聯性
作品展示,是對上節課作業的反饋,提供好的寫作範本。也是文本二次學習,也為本節語言點的學習奠定基礎。
賞析語篇中使用的特定詞彙、句式表達的效果,也是閱讀教學的第四層次:你認為作者寫得怎樣。這個環節最受學生的歡迎,他們會說出句子中的知識點,比如固定搭配、連詞運用、情感表達、或其他價值。每次閱讀課我都非常重視這一環節,剛開始的時候,老師要示範引領,比如老師分享所喜歡句子的原因(多形態引領),學生會學著分享。如下面是是針對本單元語用的句子分享:
對寫作非常有幫助, 是教師借學生之口,講出該講的句子,重要的是學生再說,其他學生願意聽,學生說的又不一樣,這樣的話,把整個短文都分析的很透徹。
這個活動是基於詞彙練習的,挖空處全部是生單詞。單詞學習最好以短語的形式,短語學慣用句子的形式,而句子的分析是基於語篇整體。
課堂練習,上邊是表達指代關系的代詞。還可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但是結合平時考試的分析,學生對實詞(名、動、形、副、代)掌握還行,連詞、介詞、冠詞的運用有困難。平時根據語篇特點,重點練習。
(多種練習形式,我是拋磚引玉,激發大家智慧,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有更好的設計。)構建初中英語理想課堂,首先是必須是有高質量教學的課堂,沒有教學成績,一切都談不上理想。
This activity makes Ss very clear what they』ve learned better, what they have not learned very well.
看這節課的板書,比上一節課板書有什麼不同?想想背後的設計理念?上一節關注文本結構,這節課關注語言運用!
基於學習目標
上一節課重點文本感知,這一節課重點語言運用
重點語言知識的呈現,
上節課重在結構和意義,這節課是目標語言
語言知識
重難點呈現,對學生掌握知識點大有益處
這些都是老師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上什麼山唱什麼歌,要與情境相符合。第二課時主要是對語言點的分析,不是通過教師講,而是通過不同的訓練讓學生學習與掌握。需要注意一節課上的訓練量是確定的,選擇適當的題目形式,合宜的題量。不能太多,要突顯「學生應該學什麼」,而不是「學生都學什麼」。
⑤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英語教學,在很多農村中學一直是一個難題:老師想教好,但是很辛苦;學生想學好,但是很困難!學生開始很感興趣,但是隨著學習內容增加,難度增大,就開始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並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兩極分化的現象會越來越來嚴重。因此,面向全體、切實關懷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都得到充分發展,把他們培養成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的人,是我們進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本人經過多年的實踐認為只要實施分層教學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為每個學生都創造進步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要把分層教學貫穿在下列教學環節中:
一、 課前分層設計預習目標
預習是一種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自學方法。「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學生在課前閱讀教材就是尋「疑」。教師在學生預習教材前作適當的指導,向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和問題。例如,學生在研讀對話與短文時,記錄預習中的疑難。我要求基礎好的學生能藉助工具書或網上資源初步解決疑難,熟讀甚至背誦對話或短文。而基礎較差的學生能熟記生詞或含有生詞的句子,結合句子記生詞的意思,能流利地朗讀對話或短文就可以了。因為預習給上課作了心理上和知識上的准備,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預習時不甚理解的問題上,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也節省了課堂時間,從而在時間上為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 課內利用同一教材,使用不同教法,實現分層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會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主陣地,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程度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即使是分層教學,教師也要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學生間的自主交流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是學生提出疑難或就感興趣的話題互相交流預習所得或所疑,是共享智慧的過程;是學生由「要我學」、「要我答」轉化為「我要學」、「我要說」、「我要問」的過程。教師在課堂內應提供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氛圍,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不同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學生在自學交流時各抒己見,並以提問多而感到光榮。這樣,學困生敢於開口提問,優秀生能積極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在能力訓練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有不同的選擇。如,在學習對話內容時,基礎差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朗讀或背誦對話;基礎好的學生必須熟練表演或根據情景編相似的對話。在學習Reading 課文時,基礎較差的學生要能背誦其中的重點句型,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基礎好的學生不但要能背誦短文,而且能復述或改寫短文。這樣,每個學生都在知識與能力上得到發展,情感上得到滿足,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 課後分層布置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課後復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它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課本知識,進行能力訓練。我要求好的學生能筆頭編寫對話或復述課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能翻譯句子或者背誦短文段落。在每天的默寫作業中,好的學生允許一兩個錯誤,而基礎差的學生可允許錯三到五個。極差的學生由他們自己提出每次要默對幾個。默寫作業由小組長批改,每個組有三個成員,按好中差搭配,這樣既提高好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也大大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 另外,在實施分層教學時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 民主平等原則
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提出的古怪問題、別出心裁的念頭或大膽的想像。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減輕學生心理重負的重要因素,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2. 激勵原則
中小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在學習中受到積極的鼓勵與肯定,就會心情開朗、充滿自信;受到批評、懲罰就會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棄,對學習更加沒有信心。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盡量使用好的評價:如,「Good.」「Excellent.」「A good job !」「You did very well.」「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 」 等激勵性的語言。教師要及時表揚他們,肯定他們的回答並盡可能讓他們說出理由,他們的理由不但會給其他學生啟發與信心,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3. 合作原則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人今天在學校的學習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如何通過參與式的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能夠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真正在學習的實踐中學會學習;如何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他人合作,發揮同學間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的作用,是我們課堂教育必須注意的問題。
英語教學中開展的都是兩人合作或小組合作活動,在合作中要注意不同層次的學生合作或同一層次的人合作,以達到以好帶差或好上加好,從而使基礎差的同學有人幫助,同一層次的兩人共同進步。
總之,教育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是培養出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僅僅是追求升學率,而且是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分層教學改變了過去「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狀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聽得懂、吃得飽,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這樣,班級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⑥ 初中英語分級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分級閱讀是指按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根據語言學習規律而選擇確定階梯式系列讀物,以推動和促進青少年閱讀能力、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使他們在體驗閱讀過程和樂趣的同時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2017,王薔)
2019年初帶著學生開展英語分級閱讀,從最初的簡單導讀,到嘗試師生議讀,再到精彩多樣的讀後分享,這個過程中成長的不僅僅是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也在不斷嘗試、思考、總結中成熟起來,慢慢形成了一些適用於本校學生的經驗。
一、創設良好的外圍條件
分級閱讀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是良好的外圍條件。通過實踐,我們總結出以下四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1.確定固定共讀時間
在學生對全英文橋梁書沒有閱讀體驗進而產生閱讀興趣之前,前期的引導非常重要。開展分級閱讀的初期,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做到自覺自主閱讀,所以我們每周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約30-40分鍾,師生一起共讀。這樣不僅能保障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頻率和閱讀量,而且有助於學生後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2.指定專屬共讀空間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境不適合閱讀。為了讓學生暫時拋開一切作業和情緒,靜下心來讀讀書,我們指定了專門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僅帶著指定書目在學校一樓大廳的學科空間進行閱讀。學科空間沒有教室那樣的課桌椅,放有10張小長桌,更像一間真正意義上的書吧,而且環境也相對封閉,這里成為了我們閱讀的專屬空間。
3.成立閱讀小組
閱讀小組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人文環境,其主要作用是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本著「教師引領、同伴互補互助」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本人意願、特長及性格特點等將同一班級的學生分成整體實力相當的幾個6人小組,進行「捆綁式共讀」。實踐發現:同伴的影響是巨大的。 同齡人之間有自己的語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與互相幫助,有時甚至比教師的生硬說教更有意義。
4.選擇適合的書目
分級閱讀標準的主要功能是將讀者的閱讀水平和讀物特徵進行匹配,幫助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閱讀材料。太難懂或太淺顯的材料都不利於學生堅持長期閱讀習慣的養成。所謂適合的材料是指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篇章結構、呈現形式等要素要符合學生總體的認知發展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綜合考慮我校學生的整體情況後,我們為八年級學生選擇了黑布林叢書初一第1輯的六本書。
二、提供有力的閱讀指導
確定書目後,根據讀前、讀中和讀後這幾個不同階段,進行閱讀指導所採用的方法和意義也所不同。
1.讀前導讀
開始真正閱讀一本書前,課題組的老師們集體討論如何去做這本書的導讀。導讀不僅要把書的寫作背景、作者和書的結構等相關資料信息提煉介紹給學生,更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將導讀稱為「撩書」。「撩」表示用手去挑撥火堆,讓火變得更旺。通過「撩書」讓學生對這本書產生更多興趣。如《漁夫和他的靈魂》的導讀,以漁夫為中心,呈現他在不同時期遇到的不同人物,讓學生猜他們的身份,預測漁夫和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這讓學生興趣大增,迫不及待想走進這本書。
分級閱讀系列叢書的封面、封底、扉頁及文中都附有精美的圖片,我們平時最常用的導讀就是帶著學生一起觀察圖片,不斷拋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預測書本內容,進而關注內容的走向和情節發展,最終完成閱讀,形成自己的閱讀經驗。
2.讀中推進
「推進」是指對事物的運動狀態施加影響,使其繼續朝一定的方向前進。根據我校學生的閱讀節奏,一本書大約需要3-4個固定時間讀完,前後近一個月的周期。學生的興趣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退,所以,採取一些措施來維持學生的興奮點很有必要。
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據閱讀內容給出幾個信息判斷題來檢測學生的讀,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進度後,取中間值作為本次閱讀的任務量,提醒未達到的同學抽時間趕上。但這種方式的弊端是學生是被動的。
如何變主動為被動呢?推進課也可以賞讀課的形式進行:與學生交流這書里有哪些值得欣賞的地方,如《彼得潘》中Wendy開始想念媽媽的章節。或者選取書中的某個片段進行層層剝筍似的探究性閱讀;還可以選擇某個學生感興趣的矛盾點展開辯論,如Peter和Wendy對於「是否長大」發生分歧時,你站在哪一邊?為什麼?遇到生動的對話可以開展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如Peter和Huck正面交鋒的片段。這些都會推動學生進一步閱讀並積極思考。
3.讀後分享
書讀完之後,師生可以一起來議論、暢談、分享觀點。讀後分享課的教學模式類似於開放的小論壇,允許學生各說各話,互相補充互相指正,談話內容可以聚焦主題,也可以聚焦作品語言,還可以聚焦人物的性格特徵或變化。如:你如何評價《赤誠之心》中的Blue Feather這個人物?把《尋找安樂窩》中Penny在學校、在家的狀況和你自己作對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如果你是Penny,你會如何解決面臨的這些問題?
當學生表達的觀點與正確的價值觀不符時,教師不必急於打斷,應尊重其表達的權利。先將問題拋給其他學生,讓他們爭論,互相矯正,最後再從一個成熟閱讀者的角度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保護學生參與分享的積極性。
三、開展多樣的成果匯報
成果匯報即讀完一本書後對這次閱讀體驗做一個總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以什麼樣的形式。形式多樣不僅是讓學生不輕易厭倦,更多的是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語言能力最弱的學生可以上交最簡單的reading log, 只記錄每次讀書的起始時間、頁碼和讀到的新詞等;喜歡畫畫和設計的學生多選擇製作reading poster, 畫出故事主要人物和情節,配以簡單的文字解釋;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製作清晰的mind map, 提煉出故事梗概總結作者觀點;語言功底強喜愛表達的學生可以嘗試寫一寫reading report、reflection paper或rewrite;愛好表演的學生也可以將故事或其中的某些片段改編成劇本後,在學校每年的英語節或者社團匯報展演的舞台上一顯身手。
天賦等於熱愛,最初的熱愛往往是做某件事時被激勵的感覺。所以在學生達到較高的閱讀素養前,激勵比懲罰更重要。每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教師都會對學生的各項作品包括閱讀日誌、筆記、報告、分享等作一個評比、評獎、展出,在每月的公眾號上進行宣傳,各班老師還會在班級群、自己的朋友圈、QQ日誌或說說上對這些學生的作品和視頻進行宣傳和表揚。被肯定的學生會感受到極大鼓舞,其他學生也會被觸動。
我們做分級閱讀的「初心」是想辦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讓閱讀真實地發生。我們不斷嘗試,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有歡喜心,自然就會去讀。所謂「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⑦ 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
英語分層閱讀教學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避免英語閱讀教學的兩極分化。
【摘要】
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對於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採用“一刀切”模式進行閱讀教學,勢必會加快學生學習分化現象,本文立足於初中英語教學,積極探索適合各層學生閱讀的有效策略,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參與閱讀教學,不斷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分層教學
初中生在英語閱讀水平、閱讀能力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性,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對閱讀水平不同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科學合理分層
科學合理的分層是分層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所謂分層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把同一水平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並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和策略。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進行學生分層,按照學生現有的水平把其分成三個層次,A層是具有優秀閱讀習慣和較高閱讀水平的學生,能夠讀懂高於教材難度的閱讀篇內容;B層是具有良好閱讀習慣和一般閱讀水平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一些與教材水平相當的閱讀篇內容;C層是部分閱讀習慣和閱讀水平較差的學生,對於閱讀內容不感興趣,但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可以不斷提升閱讀水平。其次,教師在把學生科學合理地分層後,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A層學生的閱讀目標主要是分析和理解句子的邏輯關系,在充分理解閱讀篇的主題和內容的基礎上,科學預測內容的發展;B層學生的閱讀目標主要是分析單詞的意思,了解閱讀篇的發展思路,能夠回答出細節問題;C層學生能夠理解閱讀篇的大致內容,對一些簡單問題做出判斷。另外,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注意隱形化、動態化,充分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二、加強各環節指導
教師的積極指導是分層閱讀教學的重要保障。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在課前預習、課堂導入、課堂提問、作業設計等各個環節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對分層閱讀教學各個環節要注重加強。首先為讓各層次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成就感,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預習環節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預習目標,例如在預習《season》Reading這節內容時,A層學生:;B層學生Whatdoesthetexttalkabout?C層學生找出並標記出不理解的詞彙、短語、句型,這樣學生在教師設定不同目標的指引下進行預習,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效避免“吃不飽”、“吃不了”現象的發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為了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教師在問題提問上要實施分層,注意提問的層次化,例如在教學《Teenageproblems》Reading這節內容時,對於A層學生提出了IfyouwereSigmund,whatsugges-tionswouldyougivetothem?等具有深度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己總結和歸納;對於B層學生提出Howdotheydealwiththeproblems?等一些需要學生根據理解組織答案;對於C層學生提出?Howdotheyfeel?等一些基礎性問題,讓這一層次的'學生在閱讀篇中能直接找出答案。
三、設計分層作業
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能夠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常常布置一些相同內容的作業,這樣導致了C層學生做起來困難,難以完成作業,只能採取消極應付的態度,而對於A層學生來說又過於簡單,沒有一定的效果,從而使作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為了讓不同學生都能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作業布置上也要實行分層,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類型和內容的作業,讓學生都通過努力完成作業,達到了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增強作業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完《grow-ingup》Reading後,教師為三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內容的作業,A層學生:TrytoretellSpud’slifeaccordingtothepassage;B層學生:Findouthowdidn’tSpudgiveupatdiffer-entstagesofhislife;C層學生:記住閱讀篇中的一些重要的短語、句子。由於教師設計的作業符合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讓一些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對於閱讀分層作業教師可以採用錯開時間進行檢查和講解,尤其對於C層學生教師要多給與關注和鼓勵,多採用激勵方式評價這部分學生,並在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耐心指導,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自信心,為盡快進入B層奠定基礎。
總之,英語分層閱讀教學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避免英語閱讀教學的兩極分化。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課中堅持採用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完成閱讀任務,不斷提升閱讀水平,使閱讀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趙益平.如何實施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J].語數外學習,2014(2)
[2]吳敏.初中英語分層次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5(12)
;⑧ 如何實施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
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個性的差異和英語水平的高低,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分層教學模式就是由教師按照課程內容的難度,將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成不同的英語學習小組。然後,教師再給不同的小組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靈活恰當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採用分層教學法,讓教師對不同孩子的學習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措施進行調整,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整體上,提升班級群體的學習狀態和成果。
一、總結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如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習慣採用「一刀切」進行教學。所謂「一刀切」,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對所有學生都實施統一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並且按照相同的規定和標准來判定每個學生。這種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如有的學生本身英語水平就比較落後於其他的同學 ,如果教師以對其他同學同樣的要求去要求他,那麼,這個同學來說,無異在間接的給他造成壓力,很容易就將該類同學的英語學習興趣消磨殆盡。因此,分層教學法正是針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出現的此類沖突,有效的進行改善。
二、實現分層教學法的具體實施策略和方法
(一)教師在設計閱讀問答的題目時要注意分層次
教師的課堂設計主要還是針對整個學生群體。教師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體會到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樂趣,那些英語程度較低的學生是老師尤其要給以關注,他們也是分層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劃分的對象。教師要在課堂對他們多予以激勵,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學會感受自己在學習過程所獲得的進步。人都希望自己能通過努力有所成就,並且獲得他人的肯定。處在青春期伊始的初中對這種肯定感和關注感的需求尤其強烈。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提問時,可以盡量多問一些比較基礎性的題目來提升他們的成就感。而對於原來英語水平就不錯的學生,教師的問題可以據其知識點更加深入拓寬些。教師不要過分的贊揚,以防有的學生產生心高氣傲的情緒。當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時,教師不能太過直接的給與屁批評和指點。要給學生另外思索的空間,委婉的提出自己的建議,當然具體要視學生的個性而言。
分層教學法顧及了英語水平一般或者較低的學生的學習,分給他們在學習過程思維緩沖的時間,以便他們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的進度,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例如我在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Is this your pencil?》課時時,我在課堂上設計提出的問題大多會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能力來進行提問。在提問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偏下的學生時,我問的是「用英語來描述一下你書桌上的筆的位置」,被提問的學生順利的答出了「It is on the desk 」。在提問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偏上的同學時,我問的是「請某同學用三個以上的方位詞造句」。不同難度的題目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這樣在整個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閱讀教學中應用分組合作學習
在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最常見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為客體的課堂教學。在課堂上,教師習慣性的按照固定的「師傳學受」模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這種模式過分的注重教師的授課,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個性化的發展。猶如把學生限制在教師的教學環節中,他們的思維和靈感得不到釋放,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學生群體的英語水平本就參差不齊,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沒有針對性,會導致英語學習差的同學很難趕上老師的教學進度。
分組學習合作發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所謂分組學習就是將不同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學生,科學合理的劃分成組進行英語的課內課外學習。一個小組主要由三個級別的學生構成,一為英語水平偏上、興趣濃厚的學生;二為英語水平中等、興趣平平的學生;三為英語水平偏下,興趣缺失的學生。分組學習合作法的主要步驟為:教師發放學習任務―小組合理分配完成―小組展示―小組評比。例如,我在英語七年級上冊《Good morning》課外延伸的閱讀文章教學中,我會布置出不同學習難度的學習任務,分給每個小組,組長再對任務進行合理的劃分,要保證每個組員都能參與進來。
三、結語
初中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要注意變換教學思維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況,更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別,將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合理的和課程內容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分層教學,培養和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樂趣,真正實現閱讀教學過程中高效、快樂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