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批判性閱讀評價

英語批判性閱讀評價

發布時間: 2023-08-27 22:06:47

1.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表現性評價案例分析》筆記

一、問題的提出。

1. 引言

首先我將以布魯姆的研究結果,來作為我們這一次講座的一個引子。布魯姆提出,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取決於閱讀。研究表明,百分之四十四左右的天才男孩和百分之四十六的天才女孩在五歲之前就開始閱讀了。而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習困難兒童都存在閱讀障礙或者閱讀困難。另外一個研究表明,八到十歲是人生第一個閱讀的黃金時期,也是閱讀習慣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可見閱讀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

2.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

(1)語言能力跟閱讀教學的關系。語言能力指的是語音、詞彙、語法、語篇這些碎片化的東西融合起來,最終把語言運用起來的整體的語言運用能力。落實到語篇閱讀,除了語篇讀後的理解,讀後學習其中的語言知識,還包含讀的過程中跟語篇、跟作者之間的一些思維的互動。然後判斷、分析出作者提出的觀點,從中生成自己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再把自己的想法互動、表達出來。

語言能力跟閱讀教學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系呢?我們通過閱讀可以學習到語言知識,可以學習到語篇知識,可以去運用語言知識,同時能夠培養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培養語感,形成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2)文化意識與閱讀教學。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接觸文化,同時形成跨文化的理解意識和能力。也就是說在語言閱讀的過程中,同時去接觸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對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說,語言是載體,而文化是靈魂。

我們從閱讀能夠去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通過閱讀能夠獲得中外文化,是學生獲得中外文化的一個主要途徑。拓展文化的途徑,主要就是來自於閱讀。學習文化能夠讓學生對文化產生一定的理解,更有助於幫助學生對所閱讀的文本的意義有更加深刻、更加到位的理解。

(3)思維品質與英語閱讀。英語閱讀的過程,既要藉助思維,同時也在促進思維。

文本是作者的思維、觀點的呈現。讀者在解讀文本內容的時候,是需要讀者思維的參與的,是讀者跟作者之間的在讀的過程中思維的碰撞。孩子解讀文本的語言和結構有助於形成學習英語的一種思維方式。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慢慢就形成Think in English 的,用英語思維的一種方式跟習慣。讀者跟作者之間的觀念的碰撞,思維的碰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多元思維和創新思維。

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給學生拋出一些引發深度思考的問題。

(4)學習能力與閱讀教學。學習能力指的是使用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並評估這些方式方法及策略的使用效果如何以及調整,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學習外語學習方式和方法。

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語言的解讀能力,意義的理解能力,信息的篩選能力,信息的存儲能力,還有閱讀速度,理解的准確率等等。閱讀本身就是一種重要學習能力。我們說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的過程,就是從學習者到成功的學習者的過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從learn as a reader 到act as a character,進階到think as a writer。最後站在作者的角度來思考你所讀到的內容。同時我們也可以從feel the book 到比較深刻的know the book,最後更加深度的去taste the book,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根據課標的要求,目標定位是獲取文本信息,培養閱讀技能,學習語言知識,拓展文化視野,發展思維能力,提升人文素養。然後以讀促寫,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評價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存在著淺層閱讀的現象比較多,特別是小學階段。整體來說缺乏思維能力的培養,活動設計也好,練習的設計也好,都是停留在表層提取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另外,只滿足學生碎片化閱讀。目標就是在考試中能夠拿到分,為考試而讀,而不是為了培養思維能力而讀。然後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缺乏一個長遠的目標,缺乏為學生的後繼學習,甚至是終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關注。

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在評價建議這一塊明確提出:突出核心素養在學業評價中的主導地位,著重評價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所以我們如何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來設計小學英語閱讀表現性評價活動,使得我們的閱讀評價過程能夠成為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獲取文化信息、發展思維層次和提高學習能力的一個過程,而達到教學評的一致性呢?

二、案例與評析

第二部分就通過一些案例和評析來回答這一個問題。

案例1,就是一個書的目錄。在目錄裡面有每課的課題。每一課從哪個頁碼到哪個頁碼。但是學生以後長期閱讀,會碰到尋找他所想要閱讀的章節的一個基本能力。

案例2,是一個動物園的海報。文本的內容,除了動物園的關門開門的時間,還有票價。動物園裡面會有一些動物秀,分別哪些不同的動物秀,又在什麼樣的時間節點?參觀者進到動物園要注意一些什麼樣規則。學生第一個就是去判斷。同樣是信息的判斷,這裡面又涉及到信息推理,准確把握信息的能力。再看任務二,請你增加一條新的動物園規則,結合生活經驗,再補充一句。這個閱讀題的問題的設計能夠引發學生的推理能力,語言的運用和創造能力。同時引導如何文明參觀這一立德樹人方面的信息。

案例3,主人公朱迪,同時收到三分邀請函。但是時間是沖突的,都是同一天。那麼你要幫他確定,去哪個最合適。同時從這些邀請函來判斷相關的一些信息。再看task two ,為了讓朱迪能夠以最合適的身份和行為表現來參加活動,請你用一句或者兩句話來給他一個提示,參加這些活動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細節。這一開放性的題目也是當地的文化和生活的一種結合。生活的一些基本的禮貌、禮儀等等反饋出來了。

案例4,是朱迪跟尼克兩個主人公,來到了中國,要買火車票從廣州到北京去旅遊。學生閱讀票的信息並判斷。我們生活中你拿到一張票,你也是必須去關注票面信息的。另外又多了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外出旅遊,特別是在中國旅遊要注意一些什麼事項?給一到兩點建議。我們縱觀上面四個案例,可以看出檢測題來源於生活。孩子們在完成紙筆測試的閱讀過程中,就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是把生活經驗,把積累下來的人文素養,本身的素養反饋出來。在完成這些案例的task的時候,學生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自己的生活經驗。

案例6,讀出這兩幅圖中有什麼不同的現象,寫出來。這適合學生剛學現在進行時的時候讀跟寫融合的活動。學生一邊讀圖,一邊把這些現象描寫下來,沒有一個限制的答案。只要讀懂了,讀對了,寫對了也就ok 了。

案例7,讀兩幅giraffe 和deer 的圖。兩種動物都有一些key information,讀後去分析,寫出兩種動物之間兩到三處不同的地方。它涉及到要讀懂,要觀察,也要對比,然後又分析,再用完整的語言輸出。

案例8,小朋友上學的交通工具的調查問卷之後,有下面五個想法,來判斷符不符合這個圖表中的意義。雖然看起來閱讀的東西都是圖,但是你要去進行一些規律的分析。分析是經常還是sometimes ,是以什麼樣的一個規律來使用哪一種交通方式去上學的。這個案例中語言的復雜度不高,但具有比較高的挑戰性,能夠刺激到學生的思維。學生需要通過觀察統計,然後再通過語言的閱讀跟理解。下面這些要判斷的語句,還是需要語言的閱讀和理解來進行對應。這樣的語句對應這樣的圖表信息,對不對?符不符合圖表的意思?這題能夠融入學生的觀察跟統計的能力。

案例9,是小學階段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主題,就是direction,或者說asking the way。它非常的考驗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通過對應的這些交通圖,然後來閱讀。就這個圖用語言的表達,是不是合不合適?這能夠檢測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驗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也融合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

案例10,要閱讀的是廣州近年來的變化。before 是怎麼樣,現在又怎麼樣。這也是小學英語教材裡面。then and now 話題的一個延伸。老師設計什麼樣的活動更能夠進行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在文本裡面簡單的提取信息呢?我們看這一個開放性的題目設計:對於自己生長的地方,你觀察到廣州還有什麼變化,請用一句話寫出你認為變化最大的地方。當然這句話不能是文本裡面的話。那麼你要讀懂文本,然後排除文本裡面所講到的那些變化,再來增加你觀察到的廣州這座城市的變化。如果不拋出這個問題的話,它也就是讀了讀了文本,最多基於文本來做一些判斷題,或者選擇題,或者回答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一拋出來,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對廣州的變化的感受。這是真真實實的一種生活的體驗。所以現在的命制的一些閱讀的題,除了一些唯一的標准答案,這些可以保留,而且要大部分的保留,但是不能百分之一百都是標准化的答案,應該有相應的多元的開放的這樣一種能夠撬開學生的嘴巴,能夠引發思維,撬動思維的一些題目

案例11,是一個病歷。這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平時多數是中文病歷,那麼一個英文病歷能看得懂嗎?當然這個語言的內容,語言的難度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這種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奇,滿足求知慾。英語的病歷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姓名、年齡、症狀,時間,診斷,醫生給的建議,是一種短語化的表達,不是一個完整的語篇。轉述出來給第三方,根據症狀的一些key information,形成一個完整的語篇,以完整的語篇的形式來介紹狀況。醫生這兩點建議還不夠,還要去增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分析和結論。建議只要合理,能夠對症下葯,那麼就得分。比較好的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測評要求,有利於准確全面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案例12,是讀後促寫的小創作。

案例13,展示性評價。我們可以進行一些英語繪本,英語劇的匯演。可以進行即時的表演,也可以有一些比較大型的,比較正兒八經的大舞台劇。

總共十三個案例,就是為了解決剛才提到過的,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目前還存在的三大方面的問題,缺乏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滿足學生碎片化閱讀,為考試而讀;缺乏長遠目標,缺乏對終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關注的這三個問題。

三、小結。

優化閱讀測評活動設計,關注學科的育人目標,育人價值,以評促教,以評促學,達到教學評的一致性。這樣的任務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的去研究,不斷的去改進,不斷的去根據時代的育人的要求來進行進一步的去優化和改進,不斷的去鑽研的。

我們的英語教育的價值跟目標就是促進人的發展,包括三大方面的內容:有效運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系統的掌握認知思維的能力,培養良好行為與健康品格。

2. 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1.英語閱讀這么重要,因為閱讀可以提高英語詞彙量。

2.英語閱讀這么重要,因為閱讀有助於培養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體現在這8個方面。即:提高詞彙量、批判性思維能力、記憶力、創造力、分析能力、建立自信心、注意力和專注力及更具同理心。

3. 批判性分析是什麼

批判性分析

批判分析性閱讀的目的在於去發現更深層的理解,不管所閱讀的是小說還是非小說。一般性的閱讀可能僅僅滿足於文字說了什麼,但批判分析性閱讀則會回顧所閱讀的內容,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所爭論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是怎樣呈現的?

概念分析

批判性思維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並使科學的根據和日常的常識相一致。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

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構成批判性思維的基本要素是斷言、論題和論證。識別、分析和評價這些構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

4. 新SAT寫作批判性閱讀能力如何提升

1、培養批判性閱讀能力
要對原文展開合情合理修辭分析,掌握 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地閱讀能力)是關鍵,也就是要break the whole text down into several parts.
簡單來說就是要遵循3W 原則:
What the author does?(作者說/寫了什麼?)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是通過哪些分論點來支撐這一條中心思想的、每個論點之下又使用了哪些修辭技巧來support每一個分論點等等。
Why he/she does it?(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弄懂了文章的段落大意之後,我們要進一步思考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即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些手段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的?
What effect this is likely to have on readers?(效果如何)有沒有對讀者產生影響?有沒有達到作者想要說服讀者的目的?
2、弄清修辭分析和總結的區別
Summary只是對原文信息觀點的condensed paraphrase,即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情況下,換一種更加簡潔、濃縮的表述方法來表達原文的意思。修辭分析是要用上述所說的3W原則去分析原文。我們一起來看兩個例子,就很容易搞清楚這個問題了。
例1:Summary(總結):Smith says global warming has negative effects and we should care about our world』s future.
Rhetorical analysis(修辭分析):Smith provides multiple negativ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nd punctuates his sentences with exclamation marks; thus, he uses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s and punctuation to create a sense of urgency in his readers to care about the planet』s status regarding global warming.

5.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批判性閱讀訓練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英語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負擔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焦慮心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想要的標准答案不同,產生一些緊張、畏懼、焦慮與退縮的心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有著較大的關系。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給學生的自主思考留下時間與空間,對學生的想法採取包容的態度,學生就會減少這種心理負擔。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輕松的、自由的、民主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往往放在引導學生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達到一致的地步,忽視學生內心對這些觀點的看法與態度,忽視學生內心的疑問,教學環節基本上不存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這一內容。除了在教學環節缺乏批判性閱讀之外,教師甚至會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採取壓制的態度,嚴重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在這種長期壓抑的閱讀學習之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閱讀教學中就會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懶於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質疑。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就要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
二、引導學生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
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首先,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觀點、態度與想法直接影響著讀者,讀者要試圖接受它。其次,讀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讀者既可以贊成作者的觀點,又可以反對作者的觀點,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但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是重視作者對讀者的影響,而忽視讀者對作者的反饋。即使讀者有自己的想法與質疑也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模式之內,缺乏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質疑的潛能,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這種潛能,並不斷使其發展下去。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學會通過激疑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通過激疑,引導學生快速地發現一些疑點,進而思考與探究,多角度、深度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積極提出問題,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2)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質疑的方法給予指導,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和分析問題,保證質疑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批判性閱讀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時候,需要認識到批判性閱讀的真正內涵,批判性閱讀是對作者觀點的一種質疑,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批評。批判性閱讀的重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機制選擇。因此,在教學中,並不只是一味地批評與質疑。首先,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判斷,積極地保留,消極地批判。同時,閱讀教學中的批判要科學、合理。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從而促使批判性閱讀更加的科學合理,
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創新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勢在
必行。一線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批判性的思維看待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觀點,不斷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閱讀教學要打破原有的局面,以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其思維結構為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探究表層意義上,而應著重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深層次意義,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判斷證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一致性,發現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以及觀點,從多角度考察合理性以及檢驗在更大背景中的適用性等復雜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6.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在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

一、引言
近年來,繪本閱讀教學在小學悄然興起,讓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閱讀繪本時更多的是關注意義,而不是生詞、語法,語言的學習融於閱讀之中,成為自然發生的事情。然而,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缺失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即思維的培養。由於教師擔心學生英語水平有限,所以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和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閱讀內容的理解展開,基本沒有讓學生就所讀內容展開討論的活動,更沒有給學生提問的機會。這是由於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沒有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和對所讀內容的不同理解。小學生雖然英語水平有限,但不代表其思維能力弱,而且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學習語言,還應能讓學生發展他們的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問題,對看到、聽到、讀到的事情進行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等(Facione,1990),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理想的批判性思維者是好奇的,能不斷地質疑,思想開放、靈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評估,審慎地作出判斷,樂於重新思考,對問題有清晰的認識;能有條理地處理復雜問題,用心尋找相關信息,合理選擇評價標准,專注於探究,堅持尋求學科和探究環境所允許的精確結果(彼得·費希萬等,2009)。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能夠比較全面地思考問題或看待某件事情,對自己的判斷或結論能夠提供充足的理由(Roche,2015)。

二、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啟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人都認為批判性思維在小學階段是無法培養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杜威(1990)指出,學校必須為孩子做的事就是關注他們的思想,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在杜威看來,思維決定著人們的體驗和感悟,所以在兒童非常小的年齡時培養他們思維的習慣與品質非常重要。在美國,教育界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興起了培養批判意識的教學嘗試與改革;到了60年代,美國教育界更興起了一場全國范圍的批判性思維的運動,提倡在大、中、小學的課程大綱中開設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課程,以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精神(方展畫、吳岩,2005)。杜威的學生馬修·李普曼認同這一觀點,他同樣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思維,在其所有能力中批判性思維能力是關鍵(方展畫、吳岩,2005)。李普曼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即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能力上仍是沒有很大的進展,這是因為在他們過去的教育中沒有能夠完成批判性思維教育,沒有能夠形成理性思維能力。兒童天生就有思考的能力,老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和激發孩子思考以及進行批判,不斷地深化理解,而非老師主導課堂,以老師所說為對(羅興剛、劉鶴丹,2012)。兒童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要形成對話關系,對話是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得以顯現的外在形式,在對話中沒有確定的答案,通過交流兒童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獲得思維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學本身就強調交流與對話,語言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因此如何給學生創造表達觀點、修正觀點、獲得思維發展的機會就成為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三、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途徑及策略
低層次思維多體現在跟讀、背誦、復述類活動中,而高層次思維是體現在比較、反思、分析、推理類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有意識地加強高層次思維的培養,學生就能逐漸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批判性閱讀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途徑。所謂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解釋意義和評價兩個層面。批判性閱讀就是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實與觀點區分開,並且確定作者的目的和語氣。同時,讀者需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填補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Pirozzi,2003)。批判性閱讀也指讀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讀物的真實性、有效性及其價值進行判斷並作出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評價文本和作出反應三個步驟(何強生、劉曉莉,2003)。批判性閱讀不是讀者對文本進行粗略瀏覽,被動地接受和記憶其中內容的閱讀方式,而是對作者的觀點、傾向、假設進行分析、整合和評析(范莉,2008)。
可見,批判性閱讀對讀者的要求是能夠在理解所讀內容的基礎上對其展開分析與評價,大致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實現。第一層次是對文本本身的處理,即理解大意,讀者的主要目標是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於文本信息建立立體的網狀關系圖。第二層次要求讀者能夠跳出文本,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聯系,推斷言外之意。第三層次是回歸文本,就文本結構、寫作方式、作者意圖、作者觀點等展開分析,並提出質疑或作出合理評價。讀者在這些活動中與文本進行了充分對話,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更能獲得思維能力訓練。

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建議
1. 理解文本大意(即「意」)
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利用合適的文本發展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可視化的能力。

7. 幫我翻譯下第二段,謝謝

Critical Reading 批判性閱讀
Critical reading applies to non-fiction writing in which the author
puts forth a position or seeks to make a statement
批判性閱讀適用於紀實文學創作,作者提出一個觀點或者去說明什麼
Critical reading is active reading.It involves more than just understanding what an author is saying.
批判性閱讀是主動閱讀,它涉及不僅僅是明白作者說的是什麼。
Critical reading involves questioning and evaluating what the author is saying,and forming your own opinions about what the author is saying.
批判性閱讀涉及質疑和評價作者說了什麼,和關於作者說了什麼有這自己的意見 Here are the things you should do to be a critical reader.
以下是批判性讀者應該做的事情
Consider the context of what is written.
考慮書寫時的語境
You maybe reading something that was written by an author from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than yours.
你可能閱讀一些文章的作者與你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Or,you may be reading something written some time ago in a different time context than yours.
或者,你也許閱讀的文章寫於一段時間以前與你有這不同的時間環境。

8.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1.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

9. 中小學生在純英文批判性閱讀寫作這塊為啥普遍欠缺

對中國抄學生來說, 苦學英語多年仍寫不出結構清晰、地道生動的文章,重要原因正是課外閱讀量和閱讀的深度、精度都不夠。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說到底,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審慎地對待問題。英銳批判性閱讀寫作教會孩子們反向,多維度思考的能力,然後用文字清晰的將思路有技巧地表述出來,對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10. 如何進行批判性閱讀

    耶魯大學閱讀寫作講師艾米麗·烏爾里希(Emily Ulrich)在教學中發現,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該如何閱讀。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學術研究時經常使用到,它有助於培養我們的批判思考能力。

我們日常里的消遣式閱讀,可能只讀出了書的內容,也就是「what」,只有繼續讀出「how」和「why」,完成這三步,批判性閱讀才算完成。「how」指的是修辭手法、敘述角度、場景設置、人物設置等;「why」是指作者為什麼要通過這些手法去描述這樣的內容?作者想表達出什麼樣的主旨或觀點?

烏爾里希說:「當你拿起一本書,還沒有翻開的時候,閱讀就開始了。這個時候,你要問自己,你想從書里得到什麼?想通過什麼樣做筆記的方法再次激發你的學習?當你合上一本書時,閱讀還在繼續。如果你要讓知識成為你自己的,那你就要消化文本,用批判性眼光重新審視這本書。」

批判性眼光說的是,你要和文本保持一定的距離,獨立地進行評價,而不是跟著作者的想法走,她建議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有問題意識,時刻提醒自己問問題,比如,「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你想研究什麼問題?」

很多人在讀書時會出現「失憶」的狀況,比如記不住故事中的人物,隔兩天再看時已經忘記了內容。對於這種情況,烏爾里希建議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做注釋,這也是在強制大腦進行回想。

她還分享了三個做閱讀筆記的建議:首先,圈出書中的基本信息,比如,情節、人物、主要事件、重要地點。這樣,就算過了幾周,你還能輕易地把書翻到相應內容所在的位置;第二,要對具體的內容做標記。注意作者有沒有使用不尋常的語言、意想不到的對話、怪異的文章結構、重復的寫作模式、反差很大的形象描寫、重復出現的詞彙和語言等等。這些細節能夠幫你開啟一段對話,解釋自己的觀點;最後,標記出讓你產生情感共鳴的語句或者片段,然後記錄自己的感想,「無論是你不懂、讓你覺得奇怪或者是讓你感動的,你都可以記下來。因為,記錄感想就是保持一個人在閱讀中的參與度。」

   

熱點內容
你怎麼跟別人交流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4-26 10:13:54 瀏覽:324
三隙縫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發布:2025-04-26 10:04:50 瀏覽:46
你最喜歡的作者是誰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6 09:58:50 瀏覽:571
喜歡吃蘋果的原因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6 09:58:49 瀏覽:525
她喜歡茶嗎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6 09:56:37 瀏覽:61
我都忘了該怎麼說英語了翻譯 發布:2025-04-26 09:54:23 瀏覽:913
我喜歡交談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6 09:36:29 瀏覽:49
裝運油桶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4-26 09:32:18 瀏覽:38
我喜歡喝熱湯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6 09:32:10 瀏覽:940
如此才能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26 09:31:27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