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課的導入法
Ⅰ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式
導語: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式
一、利用背景知識,通過daily report和問答形式導入
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材料的課文。如八年級上冊Unit 3 A day out(Reading)這一課的導入,可利用課文中的背景知識和材料,對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課文、文中人物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導入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都配有與該內容相匹配插圖,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主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並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願望,為本節課教學鋪平道路。
三、利用媒體特點,通過聲音、動畫場景方式導入
1.直觀場景導入
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5 Amazing things(Welcome to the unit)時,教者可先從網上找一些有關神奇事件的信息,製作成課件,使枯燥的文字變成學生感興趣的畫面,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利用直觀的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言語描述更清晰明了,更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2.音樂賞析導入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歌曲,讓學生欣賞分析,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如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5 Art world(Reading:Tan Dun』s music)時,教者可先播放其最著名的、課文里提及的音樂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讓學生通過音樂走進人物,並通過對畫面和歌詞的討論,引出主題,進一步說明無邊界音樂的內容,並了解學習國內著名音樂人的成功之路的事跡,使學生興趣盎然。
3.背景知識導入
對於歷史題材課文,如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7 Films(Reading: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時,讓學生事先通過網路等途徑找到Audrey Hepburn的資料和年代背景知識,以課文的時間為序製作成多媒體,以介紹主人公、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真實的語境中,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遵循語言的輸入大於輸出的原則。
四、利用學生主體,通過談話、表演等方式導入
1.自由談話式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a pair of students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話題後,讓學生各自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或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或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足球賽等,即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所講內容,並適時地引入主題。
2.即興演講式
教師安排學生上台每生兩分鍾演講,內容根據演講者各自的差異進行安排。如學困生可進行課文復述,中等生可進行與將要學的主題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作演講,優秀生可以進行即興演講。教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安排,確定有關人員及演講的主題,把鍛煉學生的演講、口語能力作為一節課的導入方式。
3.劇本表演式
如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8 Detective stories.(Task:A detective story)時,教師可事先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將課文內容改編成簡單易懂的課本劇,再進行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通過表演導入。這樣導課,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其他學生不知不覺地陶醉於英語學習。
英語課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用適合自身教學特點的方法導入,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心智,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信心,認為英語易學,減少焦慮,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式
一、 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及要求
(一) 英語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導入是影響整個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導入能夠為一堂課的教學營造良好的氣氛,促進學生自主地加入到課程的學習中。英語教學的課前導入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將精力放到課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英語課堂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使師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互動,從而活躍整個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英語知識。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要求
1.滿足課程內容要求的科學性
英語教學需要通過教學內容來體現教學目的。因此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教師對其表述的正確性等都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為了正確地表現英語教學的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引用事實,准備豐富的材料來體現英語教學的內容。而課程導入可以使教師在引用材料和進行課程內容講解之間巧妙銜接,使得課程教學的內容突出,觀點鮮明,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該課內容的重點。
2.課程導入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根據英語教學的發展規律,教學需要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實際情況。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導入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種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知識水平等,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導出新課程的內容,從而帶動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讓學生能夠在對導入知識迅速消化吸收的情況下學習新的課本知識。
3.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地進行課程導入
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慾望和興趣,英語課程的教學更是如此。由於背誦單詞、記憶語法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枯燥性,因此教師需要有針對性的、趣味性的課程導入來調節整個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放鬆和享受。在進行課程導入前,英語教師需要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課程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該階段的性格特點等,選擇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導入方式,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英語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的內容等各方面來選擇合適的導入模式。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掌握課程教學導入的方法。
(一)興趣式導入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將興趣融入到學生整個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地探求知識的無窮魅力。因此興趣式導入是一種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它主要包括音樂導入和實物導入兩種。
1.實物導入法,就是用實物來進行教學,然後聯系課程內容進行知識講解。比如,如果某英語課需要學習介紹人體各個器官的單詞和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塑料娃娃或人體模型等實物進行各器官單詞的介紹,如this is the head, nose, eye, ear等,這樣可以更生動地讓學生記住這些單詞,並且進行擴展。
2.音樂導入法。音樂導入的方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想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適當運用歌曲,能使學生減少對語言的陌生感。如,教師用一首含有語法例句的歌曲,喚起學生的共鳴和好奇心,在講解該歌曲的歌詞意思時,順帶將該語法引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主體性導入
主體性導入的方式主要由課本劇表演和課前演講構成。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教師可事先讓成績好的學生將課文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排練。如:九年級英語某一課中有一篇關於聖誕活動的介紹,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讓四位學生編寫短劇介紹過聖誕節的各項活動。該劇可分為三幕:Act I Christmas preparation/ Act II Christmas Eve/ Act III Christmas Day。然後教師再從學生的表演中逐漸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式一般適用於故事性很強的課文。
而對於課前演講,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上台演講幾分鍾,演講的內容可以是話題報告,也可以是看圖說話。如在教九年級英語Unit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話題報告,如:How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准備。由於此話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先安排成績較好的學生准備約一分鍾的演講稿;對於程度中等的學生,可以安排一個80字左右的看圖說話(同一主題);對於成績滯後的學生,則可以降低難度,要求他們根據前一課的內容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簡短地說一兩句話。然後,教師再從學生的演講中適時地導入新課。
英語課程導入藝術的修煉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不僅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同時也需要教師的發散思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導入方式,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Ⅱ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
導語:課堂導入環節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它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熱身環節。正確有效的導入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把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過渡到新內容的教學當中來。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
一、明確導入的作用
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敲。作為重槌的第一槌——導入,一定要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迸發智慧的火花。課堂開始,首要問題是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英語課堂導入,目的在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如詞彙、句型等,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新內容、新知識作好鋪墊。”(教學參考書)
二、抓住導入的原則
如何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需要把握好導入的三個原則:趣味性、針對性、新穎性。
(一)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並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大部分學生反映,有趣的英語課堂導入是一種精神享受,使他們能更加積極自覺地學習。
(二)針對性
導入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指要針對教學內容,使之建立在充分考慮與所授教材內容的有機內在聯系的基礎上,不能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贅余。其二是指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等的差異程度。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1 Friends時,首先得考慮根據教學對象初二學生的英語水平,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但前提是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
(三)新穎性
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興趣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如在7B Amazing things的教學中,可通過播放功夫熊貓等動物擬人化英文影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英語氛圍。
三、踐行導入策略
“情境” 、“協作” 和“會話”是學習環境中的三大要素,它們為學生的課堂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基於此,可以在教學中踐行以下導入策略。
(一)多媒體導入
主要作用:設置情景、渲染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
具體操作:
1. 實物導入
以實物進行教學,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如講單詞時,有一個詞yoyo,是一種玩具,我便直接拿了一個到課堂上,學生們紛紛要求玩,很快他們不但掌握了單詞,還掌握了本課的句式:Can you play with a yoyo? Yes, we can.
2. 圖片﹑簡筆畫導入
圖片色彩鮮艷,表現力強,能瞬間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教學過程中,如在8A A Day out單元第一課時中講授go climbing時,簡筆畫寥寥幾筆,栩栩如生的事物便躍然於黑板之上。圖片﹑簡筆畫導入,可省去許多口舌工夫,有助於理解和記憶,給課堂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識。
3. 音樂﹑歌曲導入
音樂﹑歌曲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在教學中用它們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能讓學生感到親切、愉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化,樹立學習信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學習新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在教授7B Abilities第一課時,我在課前用一首歌Proud of You導入新課,反復吟唱的“I can fly”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的自信心及興趣。
4. 詩歌朗誦導入
Rhythm, chant節奏明快,深受學生歡迎,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方式。例如,學習指示代詞時,可讓學生誦讀:This is near, that is far;This is my ear, that is your star. I have these, you have those;These are my knees, those are your toes. This, that, these, those, near, far, now we know.很快學生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愉悅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教師導入
主要作用:把握學生認知,設計生活化提問,在導入中導出活力,為下一步學習建立概念框架。
具體操作:
1. 提問式導入
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以“連珠炮式的提問”、“突如其來的提問”等形式,使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講過去時前,可以從提問現在時入手。
2. 介紹背景知識導入
有些課文內容與英美國家的生活、風土人情、待人接物的習慣有關,教師可在課前加以介紹。例如,在講Thanksgiving Day時,介紹感恩節的來歷。
3. 懸念導入
即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故意設疑,製造懸念,引發學生追根溯源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恰當的懸念是一種興奮劑。如果所設疑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能使學生圍繞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課堂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講時間時,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It’s a plate. It’s a playground等。接著我又在圓內畫一個小圓點,再問學生,此時他們會回答:It’s a face. It’s a cake等。最後,我在圓內畫上長、短針或是標上數字,這時學生便馬上領悟It’s a clock,從而就可以引出新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三)學生導入
主要作用:動用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完成任務。
具體操作:
1. 討論式導入
討論式導入就是教師課前給學生一個或幾個特定的話題,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以此來導入新課。雖然有時課堂會稍嫌吵鬧,但它可以在短時間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不過應注意限定學生討論的范圍。例如,在8A A Day out Main Task中,我給學生設定旅遊的話題,又給了他們四個可供選擇的地方(北京﹑上海﹑大連﹑海南),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很自然地在聽取學生的討論結果中進入了本課內容。如此學生畫龍,教師點睛,共同協作,便順利達到了教學目的。
2. 課本劇表演導入
教師可事先將課文改編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排練。如在講看病時,上課前我先讓四位學生表演看病的情景,再從學生的表演中逐漸地導入新課。此法效果良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3. 笑話和故事導入
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愛聽、愛讀有趣的故事。英語中的笑話和故事又有很多閃爍著智慧火花,給人以深刻的啟迪。用它們來導入新課,可以達到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聽課情緒的效果。
4. 游戲式導入
游戲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以游戲作為課堂導入,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做游戲是課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方法,也最受學生的歡迎,我們經常做的游戲有Passing game, Guessing game, Bingo, Touch your knees等。
以上所提到的幾種導入法旨在使單調乏味的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習得和操練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樂而好學,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快樂學習,共同收獲預約的精彩!
Ⅲ 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和技巧
導語: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英語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設置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並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和技巧,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和技巧
一、抓住學生愛表現的心理,用歌聲或者童謠來導入
小學生都表現自己,用歌曲或者童謠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教育相輔相成。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起伏的變化,在感到放鬆、愉快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把唱歌的形式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大大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英語字母時,先讓學生聽一曲《英語字母歌》,小學生活潑,愛說愛唱,而且這首英語歌曲曲調歡快,節奏明快,學生能在悅耳的音樂聲中無意識地感知新課內容。這種用唱歌導入新課進行英語單詞和句子的學習,使學生既學習了英語語言,又在熟悉的旋律中學到了新知,輕松自然。
二、用輕松、簡短的日常用語導課
運用一些輕松、簡短的日常用語來導課,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用可以鍛煉學生的交際。通常情況下,新課之前,英語教師都會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與學生進行「freetalk」。通過一番「freetalk」,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帶著豐富的熱情進入新課。我們知道每節課的教與學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舊知識的拓展與深化。語音、語感的培養必須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具備較高的語音修養。因為學生年級越低,年齡越小,教師在語音方面的責任就越大。要使處在低年齡段的小學生英語發音準確就必須有語音素養較高的教師才能讓他們聽到一個標準的發音,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1,What is your name?How are you?It is time for class.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有的語句我們可以經過人為的調整,使得重輕交替出現的規則保持不變。比如,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Mike .該句按表意重音來劃分語句重音和升降調。形成了一定的節奏模式,十分均衡,聽起來就悅耳多了,學生也容易接受。
所以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談話內容。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8 In class時,筆者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Hi…,how are you? Can you see…over there? 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既對已學知識進行了復習,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識的教學。
三、用游戲的方式導課
游戲導入法是指通過引導學生做游戲而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認真聽講,激發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前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系列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聽、說、讀、寫教學游戲可以滿足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寓教於樂例如:學習「數詞」zero——ten時,我採用「過關游戲」,十人一組報數,看哪組報的又准又快。同時還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用到的數字有哪些,看誰最細心。如:年齡,日期,手機號碼,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等。在教「時間表達法」時,我採用學生熟悉的游戲引人新課。先讓一個學生扮演「老狼」,讓幾個學生站成一隊依次問:「老狼,老狼,幾點鍾,幾點鍾?」老狼回答:「六點鍾, 六點鍾……。」學生通過游戲學習「 What』s the time ,Mr Wolf ? It』s six. It』s dinner time.」又如:教Body(身體)時,做「摸臉拍手」游戲。Touch your face.反應慢的淘汰。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玩中學,學中玩。
四、用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導課
直觀形象的實物導入法是指教師在教學內容之前,通過藉助實物、教學掛圖、卡片、投影片、幻燈片、教學錄像或小學英語空中課堂等,採用問答、討論等教學手段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之中的.一種教學導入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物是最簡單有效的直觀教具,它的作用十分明顯。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積極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教「服裝名稱」時,我把課前向學生們收集來的玩具娃娃的各類小服裝衣帽等展示給學生,這些小道具十分漂亮可愛,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的情緒十分高漲,在把已知的服裝名稱說出之後,都急切想用英語正確地說出其餘服裝的名稱,於是我就順勢導入了新課,學習詞彙:a pair of gloves / jeans /shorts…這些教具的運用往往能迅速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教學氣氛,因而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出示實物可以變抽象為具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直接用外語感知事物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2 A Unit 2時,教師可以准備一些實物,如勺子、護士帽、教棒、聽診器等,通過引出單詞,導入新課。
五、創設情境,讓英語融入生活
新課程實施後,小學的英語教學離不開情境的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特別是多媒體的廣泛應用,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創設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導入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階段的英語對話和課文多出現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語教師可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逼真的語言環境,讓同學們觸景生情,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新知識。
例如,在導入What would you like?時,我將整個教室布置成一個快餐店,自己扮演餐廳的服務員,引發學生的食慾和興趣後,再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這兩個句型,這就使句型的操練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多了。再如:伴著「一陣電鈴聲,」學生們猜出「教師 」引出單詞teacher ; 接著傳來「急促而響亮」的聲音,學生猜到是警車,引出「警察」policeman.有汽車的聲音經過,學生猜到是「司機」driver. 拖拉機聲音一出現,老師問:「有誰要開拖拉機」?學生猜「農民」farmer.通過創設情境,學生的情緒高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導入,是全部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是課堂教學的啟導環節,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一步。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能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使自己教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教學的導入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沒有約定俗成的導入方法,也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學生的方法,這就要起我們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不斷反思和總結,設計出能適用於自己的有效的課堂導入,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能力的形成十分有利。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技巧
一、做游戲技巧
1. 游戲與小同學學習英語的聯系
英語課堂上的游戲不只來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同學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目的是協助同學學習語言,協助同學進行語言交流,發揮同學的想像力、協作和互助的能力。
2. 課堂游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游戲活動的布置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每一項活動都對教學目的的實現有協助。
(2)游戲活動應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不要為「玩游戲而玩游戲」。
(3)游戲活動的選擇要考慮同學的年齡、程度和興趣。
(4)游戲的種類應豐富多彩且富於變換。
(5)游戲活動前要講清楚規則並做示範。
3. 游戲技巧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編出適合的游戲。 活動1如:「黃金眼」游戲。這是訓練同學記憶力的游戲。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放在講台上,讓上來猜的同學先看半分鍾,然後背向講檯面向同學站立,再讓另一位同學上來取走一樣東西。然後說:「What is missing?」猜的同學要在10秒鍾內用英語把缺的東西說出來。如此反復,便讓同學在無意當中加深了單詞的印象。
活動2:「秀一秀「游戲,把所學的單詞分類.讓同學找出所學過的能通過形體表示出來的動詞.例如:cry(哭),run(跑),jump(跳),dance(跳舞),sing(唱歌)等詞.教師說出一個單詞,同學做出這個動作。通過這種方式,同學會很清楚的記住這個單詞,並且印象會非常深。
活動3:「畫一畫」游戲,給一個單詞,讓同學畫出相關的簡筆畫,讓全班的同學猜這個單詞是什麼.如:河流,山川,拖鞋,襪子,蘋果,小鳥,等等。這個活動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課堂氣氛會很好。
活動4:「單詞接龍」游戲,從每一組找一個同學到黑板前,教師說出一個字母,讓同學寫出以這個字母開頭的單詞,寫出的單詞越多越好,組里的其他同學可接替他寫出更多的單詞。寫出單詞最多的組獲勝。課堂游戲既有趣,又緊張,既能控制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又能使同學在玩玩、猜猜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二. 講故事技巧
1. 故事與小同學學習英語的聯系
故事可以給小同學學習語言提供一個自然的、有意義的語言情景,用於語言教學的故事中的片語和句子重復率高,並且小同學喜歡一遍一遍地聽故事,所以即使小同學在語言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也能大量地吸取成塊的語言(chunk),並用於語言交際,同時激發同學的想像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 英語教學中講故事技巧
① 將要講的故事和同學的實際生活中的類似經歷聯系起來。
②使用圖片、動作或多媒體來創設情景協助同學理解故事。
③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使用身體語言、手勢等來協助同學理解。
④在故事中讓同學參與,可以讓他們猜將要發生什麼事情或讓他們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
⑤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以製造懸念,給同學時間考慮。
3. 講故事技巧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在課堂中應用講故事技巧,創設情景讓同學感知語言,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教材第二課時要求同學掌握八個水果類單詞,在導入新課時,我嘗試運用一個保守的兒童從小就喜歡的<<西遊記>>故事進行教學。 故事大意是豬八戒去為師傅找吃的,他發現一個果園,裡面有一些水果(設計成今天要教的水果),他卻忍不住把水果都吃了,後來受到孫悟空質問。我用一些簡單的英語句子來介紹這個故事,同學在聽和參與講故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八個水果單詞:apples, oranges, bananas, pears, peaches, mangos, pineapples, watermelons.用此法教水果單詞比以往利用實物或圖片,師生一問一答出現單詞,然後一個個進行機械模仿、操練單詞的效果要好得多,同學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掌握了所學單詞,並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課堂提問的技巧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但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往往流於形式,外表上師生一問一答,實際上缺乏實用價值,造成了課時浪費現象。如何使課堂提問成為有效提問,真正起到激發同學積極思維、培養同學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作用呢?首先看兩個場景:
場景一:教師手拿一張圖片,指著圖片里書桌上的一本書,問同學:「What』s this?」要求同學回答:「It』s a book.」繼而又問:「Where』s the book?」要求回答:「It』s on the desk.」這種操練在初學句型時固然不可缺少。但從交際教學的觀點看,這種明知故問、缺乏信息溝通的問答訓練只是通過直觀的手法,出現語言的形式和意義,是機械性操練。
場景二:當學了喜歡和不喜歡的句型,教師會問同學一系列句子:如你喜歡猴子嗎?你喜歡春天嗎?你喜歡機器人嗎?我們的同學雖然有時聽不懂,但只要是這樣「yes or no」的問題,都會容易回答,反正不需要講理由。
Ⅳ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如何把握閱讀教學的方法不僅對於學生的能力培養很重要,成功的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給大家提供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一、階段整體目標: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入門階段、發展階段和提高階段。入門階段――1-4年級;發展階段――5年級;提高階段――6年級。
(一)發展階段(5年級):在這個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過Let』s talk進行基本句型的教學,通常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求學生聽懂、朗讀並進行交際性表演,而學生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全面,因此有些學生產生問題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造成學習障礙。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並將目標中心繼續放在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的精讀和熟讀能力,固定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並要求學生背誦對話內容,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理解能力,使學生有了英語閱讀的'興趣,推動其自覺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在五年級的教材中出現了read & write這個版塊,內容有對話或短篇的語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後都有簡單的練習題,這就是編者正式提供給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語言材料,在這一部分我們的目標為: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對非重要的單詞跳過,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怕,敢讀下去。
(二)提高階段(6年級):通過兩年的訓練,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因此這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養成用英語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個階段教師有必要多給予學生一定閱讀方法上的指導,指導他們對材料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培養他們簡單的略讀(skimm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查讀(scan),熟讀(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體操作方法:
眾所周知,對於一篇英語閱讀材料的課堂教學常常被人們分成三個階段,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後(post-reading)。
在讀前(pre-reading)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並能回答出若干簡單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讀中(while-reading)階段,則要求學生進行細微觀察,掌握文章中心,並從閱讀中學習到新的詞彙和語言表達法;
在讀後(post-reading)階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據前兩個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語言判斷、口頭表達、寫作等後繼性活動。
因此在每個年段進行閱讀教學時都要大體上遵循這三個階段的基本設計,再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融會貫通.
本學期我們進行的是下冊書的教學,因此就以下冊教材內容為例向大家做以介紹:
五年級:從這個年段開始教材中就為我們提供了專門的閱讀版塊,因此我們要從這時開始進行系統的閱讀教學.三、四年級實際上我們都是將閱讀教學融於對話教學中,但五年級起我們要將閱讀教學與對話教學區分開來,閱讀教學不同於對話教學,對話教學的特點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屬於精讀。而閱讀教學是以多,快,廣為教學特點,屬於泛讀。我想有很多老師抱怨閱讀教學時間不夠就是沒能很好地掌握兩者的區別。具體方法為:
(一)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主要以問答式、介紹、對話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1、 藉助圖片、實物、教具等進行語言點的輸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難點並掌握重要詞彙。
2、 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
(三) 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
1、 藉助主題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
2、 帶著任務聽錄音,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發展聽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斷、選擇、連線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四) 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音跟讀,加強語音語調培養,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深入理解語篇內容。
2、 關注閱讀習慣和方法等動態式學情。
(五) 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包括填空復述,看圖復述,根據段落大意復述等;
2、 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來;
3、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口頭匯報。
(六)布置作業:
強調:1、將四會句型作為重點。
2、布置預習作業。
六年級:我們重點要做的是教會學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獲得信息,而且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獲得信息。基本做法為:
(一)導入——感知教材
這時我們一方面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語言結構要預熱,喚回他們對某一語言點相對生疏的語感,同時又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材料的主題內容進行預熱,這樣的預設就能使學生鋪墊出一層淺淡的印象,降低了閱讀的認知梯度,學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礎,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可以討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實物等。通過這些活動喚回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鬆閱讀前的緊張心理。也可以設置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
(二)讀——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讀(Skimming):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詞能猜的鼓勵學生去猜,也可鼓勵學生在預習時查詞表或詞典解決,少數重點詞、片語和句子由教師寫在黑板上,加英語註解或圖解。
第二步:精讀(Intensive Reading):學生邊讀邊找出關鍵詞、句,進而掌握語篇的中心、情節,並進一步練習單元重點詞句。教師的引導手段有提出問題、閱讀理解題(判斷題、選擇題、填空等)。
第三步:熟讀(Proficient Reading):帶領或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朗讀過程中還要進行個別檢查,糾音、正調。
(三)練----語言輸出
閱讀完後,設置一些檢查的題目,例如考察信息與理解的選擇、判斷正誤等題型;根據關鍵詞復述、背誦或表演閱讀內容;仿寫等。
;
Ⅳ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閱讀課導入環節
藉助與本單元課文有關的圖片,視頻材料,也可以之前留作業讓他們查找些相關資料,進行回答,老師整理。用讀前的問題也不錯,讓學生積極去思考,導入課文!
Ⅵ 淺談英語泛讀教學中的導入技能 泛讀
摘 要:英語泛讀是英語專業的必修科目,也是一門需要大量閱讀實踐的課程。有效的泛讀教學是學生拓展視野,積淀文化,提升閱讀技巧的的重要途徑。巧妙的課堂導入是提高課堂效率不可小覷的環節。本文就泛讀教學中的導入技能作一探討,以期優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泛讀 課堂導入 優化教學
英語泛讀是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其中的閱讀篇章一般都題材及風格各異,對於學生開闊視野、增強語感和進行文化內涵積淀都有很積極的作用。泛讀課程也是讓學生系統掌握快速閱讀的基本技能,提升閱讀速度,提高獲取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徑。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篇,導入在泛讀課堂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到好處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迅速調整心態,做好聽課准備,從而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一、閱讀導哪舉入的要求
1. 趣味性。 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和知識的「生長點」。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趣味性的導入可以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2. 新穎性。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大學生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會相應得到提升。作為語言學習者,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詞彙和表達。與時俱進、貼近生活的實例更能贏得大家的共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告譽3. 針對性。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導入的運用一定要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為篇章而導入。切不可漫無邊際、牽強附會,更不可信口開河、胡編亂造,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是為課堂主體內容的教學做鋪墊,因此也不可用時過長,喧賓奪主。准確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簡短而精準的導入新課,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4. 靈活性。課堂是師生共同的舞台,在課堂導入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切忌填鴨式教學和唱獨角戲。
二、導入技能的類型
1. 視聽導入法。
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比較普遍。它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範例。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的特點,為學生播放一些喜歡的歌曲或影片,感染學生,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例如:以《泛讀教程3》(王守仁、姚媛編)為例,在講解「Unit 5 History」時,由於課文內容枯燥抽象,我就選用了兩首當時正熱播的穿越劇《宮》和《步步驚心》的主題曲做導入,用「若有機會穿越到古代,你會如何抉擇?現代較之古代,優劣有哪些?」等問題引出歷史發展的三種模式。在「Unit 14 Evolution」的導入時,我選取了生動的關於人類進化的Flash動畫,讓學生更清晰的了解到人類進化的歷程。
2. 時事導入法。
語言的鮮明特徵就是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因此語言學習者一定要關注時事。利用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事或國內外大事來導入課文,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你的課堂充滿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也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到一些新詞彙,而且通過這種模式記憶的詞彙通常保留的記憶痕跡都比較清晰。以《泛讀教程3》 「Unit 7 Space」為例,我們曾用「神5」和「神7」的發射,「火星500實驗」,「天宮一號」的發射等作為導入話題,進行「Unit 9 Cities」的講解時,2010年時,我們用悄然催生的「換城消費族」做導入。2011年,講解課文時正值「香港美酒佳餚月」,生動形象的圖片很快把襪緩段學生帶入了香港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在講《泛讀教程4》「Unit 3 Refugee」時,我們分別用利比亞和敘利亞戰爭做話題導入,引發同學們對難民問題的思考。這些貼近時事和生活的話題通常都能很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 情境導入法。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出現的一種新模式,目前在課堂上被運用得越來越普遍。恰當情境的創設會極大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講《泛讀教程3》 「Unit 3 Body Language」時,我們就用「誰知我心」的情境劇模式展現了豐富多彩的肢體語言對於表達人內心情感的積極意義。「Unit 10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我們創設了一個外國賓客來訪的情境,從學生的交流中找尋中西方語言表達的差異。
4. 對比導入法
對比法是跨語言交際教學中運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在英漢文化中,存在著很多形式相似,實則內涵意義差距很大的詞句表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領會這些看似「貌合神離」的表達,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問題。通過對比分析,在實現有效閱讀目標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獲得文化交際的敏感性。以《泛讀教程3》Unit 4 Animals為例,在進行文化導入時,我就選取了一些動物方面的帶有明顯文化差異性的例子。如:timid as a hare (膽小如鼠), ass in a lion』s skin (狐假虎威),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對牛彈琴),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羊補牢),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同學們對這些存在明顯文化差異的句子興趣濃厚,競相參與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Unit 6 Language 一文的導入中,則可以用英語中豐富的借入詞來體現其語言的多姿多彩。如來自漢語的借詞:kowtow, Peking opera, kung fu, Mao jacket. 來自日語的介詞:kimono,Hiroshima. 來自法語的介詞:champagne, liaison, repertoire 等。文化對比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可以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教學效果良好。
5. 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於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採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的方法來解決。例如,在《泛讀教程4》 「Unit 5 Immigrants」和 「Unit 8 Holocaust」的講解中就可採用此法。在「Immigrants」這一章的導入中,通過對美國文化昵稱變化的分析討論(「great melting pot」→ 「pot of stew」, 「salad bowl」, 「kaleidoscope」, 「symphony」, 「mosaic」),讓學生們了解到美國獨特的移民文化。在進行「Holocaust」的講解時,由於學生對於Hitler及他憎恨Jews的原因了解不多,在進行閱讀訓練之前必須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才會更順暢和高效。
6.討論導入法。這在英語課堂中是應用的較為廣泛的一種導入方法。設問和討論,既是對學生知識存儲的考驗,又是對其表達能力的挑戰。巧妙的設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也能給學生足夠的活動和展示空間,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巧妙的導入會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但導入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千變萬化。教師應視材料內容和特點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領悟新知、提升能力、啟迪智慧。
參考文獻:
[1]丁明娟;談談大學英語泛讀的課堂導入[J];考試周刊 2012年20期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守仁、姚媛;泛讀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婷頲;淺談英語閱讀教學[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作者簡介:周紅英(1984-),女,商丘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
Ⅶ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大量接觸英語的主要手段,又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方面。那麼在課堂上我們應如何上好英語閱讀,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善於提出導讀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我們要善於提出引導性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目的性。閱讀導入包括提出問題,引出主題和交待閱讀任務。在學生閱讀前,我們要根據文章的話題,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導入。例如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文章,可以採用主題談話法導入文章。在閱讀前老師可間接引出文章的主題,提出一些有關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使他們對問題既感興趣,又能正確回答。這樣就把文章由遠而近交給學生閱讀。對於學生一般了解的話題文章,在閱讀前我們可讓學生根據題目或圖片來推測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進行簡短討論,以此指導他們帶著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問題去閱讀。對於學生比較生疏的話題文章,老師可以直接明確地提出「導讀問題」,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讓他們在閱讀前帶著問題去讀。
二、第一次閱讀要限時閱讀,培養學生略讀和猜讀。
限時是保證學生快速閱讀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文章時要限時快速默讀或略讀。例如老師在堂上可這樣提出:「I』ll give you~mintues根據文章的難度及長短適當給出相應的閱讀時間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quickly.Then you should decide which of the three titles is the best for the passage.You can start now.」在限定閱讀時間結束時,老師可向學生提示:「Time is up.Now tell me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然後讓學生整體回答或個別回答。在學生得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後,再讓他們回答導讀問題。
Ⅷ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有哪些方法
導語:一部樂章要奏好序曲,一場戲要演好序幕,而對於一堂英語課來說,導入則是新課的起點。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有哪些方法
一、插圖導入法
新編英語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聯系的插圖,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並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願望,為以下教學鋪平了道路。例如:
T: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 S: Seven people 。)
T: Who are they? ( S: A..., three … , two ... and a … … )
T: What is the... doing? Why are the two ... kneeing on the ground? What is the man saying to the ...? Can you give me a story?
二、視聽導入法
教師可充分利用收音機和錄音機以及網路資源,選擇性地播放地道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目,讓學生聽和看音頻或視頻資料。在 Advertising 主題時,可直接截取電視上的一些著名品牌產品的英文廣告語,盡管有部分生詞,學生們一看到這些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如諾基亞手機的“以人為本”( Connecting people ),飄柔洗發水的“從頭開始”( Start ahead )等,都有一種親切感,毫不費力地翻譯出來。當然在展示這些廣告的同時,教師要適當地結合課文加以提問,為課文的展開做好鋪墊。
三、音樂、歌曲導入法
根據課文的需要,可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例如: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 主題時,先放一首當時在排行榜上大熱的流行歌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接著讓學生欣賞其他類型的一些音樂的片段,學生討論歌曲是屬於哪種類型的音樂,特點,盛行於哪個年代等等。 Hip-hop,Jazz,symphony,classical music 等等生詞一一出現,既使學生感性地認識本課的話題,又有了更大的慾望去了解更多以及用英語如何表達。
四、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於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英特網 the Internet 等)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製成幻燈片:或以關鍵詞出現、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圖片形式展示。教師採用介紹、討論等形式,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
五、學生表演導入法
充分掌握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特點,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 Free-talk )、演講(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這種形式的導入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表現欲。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同學相互之間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生活實例、活動游戲進行新課導入,使學生在老師啟發誘導下進行自主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並始終處於系統的主體地位,這也是《英語課程標准》提出“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充分體現。
六、游戲導入法
這種方法充分利用兒童和青少年好勝、榮譽感強的特點,上課開始時,先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做游戲,再導入對新知識的學習。如,復習與運動相關的動詞,讓學生抽簽,根據紙條上的指示表演,其他同學猜測紙條上的內容。還有經典的 Hangman 猜詞、猜謎、傳話、接龍等等都可以靈活使用。事實上,這也是最考驗任課教師的靈活性和基本功的方式。老師既要結合教學目標,將需要學生准備或練習或復習的內容巧妙地與游戲結合起來,又必須具有組織游戲順利進行並時時掌控游戲活動進程的能力。做游戲在課堂中的使用最受學生的歡迎,能迅速調動學生情緒,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不知不覺學到並鞏固知識。在快樂中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這是每個老師都可以充分使用的“法寶”。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不同的教學理念來選擇不同的導入形式,相信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有哪些方法
1.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課題。這個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的課文教學當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
2.預習導入法
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然後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准備,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課前進入教室,如果發現課堂非常吵鬧,不是一味地進行簡單的批評責備,而是面帶微笑地開始課堂導入:
T:Has the bell rung?Ss:Yes.(此時只有部分學生回答)
T: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Ss:Noisy.
T:Is it right?Ss:No.(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回答)
T: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 Ss:We must be quiet.
通過短短兩三分鍾我便成功地控制了課堂,同時進行了有效的課堂導入。贏得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熱情和興趣。
3.談話導入法
這種方法主要通過教師設置談話主題,通過談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學習目標中來。我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這節課時,我首先按常規與學生互相問候,復習檢查,然後出示多媒體圖片,展開對話:
T:I miss my son very much.I want to send a letter to him.But I don’t know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Then,who can tell me where it is?(學生開始討論)
S1:It’s next to the library.
S2:It’s on Center Street...
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節課的主題中,使學生在快樂中“問路與指路”。
4.懸念導入法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會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用新知識來解答時,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是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揭開“謎底”中來。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疑問是學習的起源,有“疑”才會有問,才會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進行積極的學習活動。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5 Section B 3a 時,我這樣設置問題:There usd to be very quiet in Bell Tower.However,these days,some strange things are happening.Then,what are the strange things?Could you find out the answer from
the article named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aod.教師巧設懸念,使學生思想產生波瀾,激起了學生揭開謎底的強烈願望。
二、以學生為中心,用言談、表演等作為導入手段
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可愛,更重要的是他們好動,而且新課程理念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演講、表演等行為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談話導入法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學生間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發表看法,內容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時事話題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世界盃等。教師可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適時地引入主題。
2.演講式導入法
教師讓一位學生演講一兩分鍾,演講的內容可根據演講者的各自差異進行安排。通過學生的演講話題直接設問,當然話題要圍繞本課的知識點來展開,這樣很自然導入到本文的知識點。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導入
隨著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如電腦、投影儀、VCD、錄音機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同時大量的圖片也在英語課堂上被廣泛地運用。通過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更直觀地導入到新的知識點。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一課時,我製作了嘩嘩下雨的圖片導入。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抓緊時機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課堂,告訴學生本課也是學習TITANIC的故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媒體圖片教學圖文並茂,直觀形象,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背景知識導入法
在對於學習一些人物傳記的時候,我們可以安排一些相關圖片,或者播放一些相關的錄像。比如在學習比爾蓋茨這一課,我們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一些有關比爾蓋茨成功的資料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一節課的開始就像整台戲的序幕,也彷彿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開始的情境創設得好,就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慾望,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同時,它也體現了教師對教學全過程的匠心思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表現出教師創造性教學藝術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