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跨文化閱讀英語

跨文化閱讀英語

發布時間: 2023-08-23 20:36:11

㈠ 如何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對語言學習者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中國人,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的表達都有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這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還會對他的英語學習產生某種制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
由於文化的多樣性,所以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練地掌握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對目標語文化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和評價立場,同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具體說,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關聯性原
英語報刊中的內容非常廣泛,信息量也極大,反映的是英美國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教學的最理想的材料。面對這樣一種材料,要使自己的教學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在海量的新聞中選擇那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聞作教材,要注意它與目的語文化的關聯性。在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將與目的語文化有關聯性的新聞作為教材,只單純地直接向學生講西方的文化或生活習俗,就會破壞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會使教學內容顯得不著邊際;另一方面,也會使教師的關於文化的講授顯得空洞與枯燥。因此,重視關聯性,就成了英語報刊選讀課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
2引導性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矛盾,一直是教師在探討的一個問題,而引導性恰恰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的重要標志。尤其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常常要鼓勵學生重視教材中相關事件或論述的文化背景。但文化背景是十分寬泛和復雜的,大至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小至人們的言談舉止和風俗習慣,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因此,在如此豐富的領域中,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也更不可能自主地將報刊中的相關材料與其文化背景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其引導性作用。可以通過提問式、討論式或啟發式等方法來引導學生,使之逐步形成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使之能自主地選擇相關的信息並將其向相關的文化背景延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思辨能力。
3交際性原則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英語國家的新聞媒體,其特點決定了對它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接受大量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同時能學會更好地運用英語來達到成功地與人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在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應側重於引導學生理解各種文化現象之間的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並將之與自己的母語文化作對比,也能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敏感性,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如此才能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英語文化,直至將自己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之中去,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靈活應對,從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文化休克」的狀況。
4層次性原則
文化有其層次性,因此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這也就是說,語言文化知識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教師不可能通過一次或若干次的關於文化的講解就能讓學生對異域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有選擇地、分階段的講解以使處於初級層次的學生首先打好英語語言的基本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介紹應限於其淺層文化,如詞彙、術語、專有名詞、諺語、成語和習俗等。而在較高級的階段,則要從交際需要的角度出發來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上的誤解和沖突。另一方面,貫徹層次性原則還要求教師要考慮同一學生群體中不同學生對語言文化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這一因素。考慮到這一點之後,教師在文化引入的選擇上,就會設法既使程度稍差的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又使層次稍高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
二、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內容
在英語報刊中,新聞報道的題材包羅萬象,詞語浩如煙海,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教育等廣泛的領域。面對如此狀況,教師不可能也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相反,必須根據對學生進行的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需要而有所選擇。筆者認為,這種選擇很重要,選擇應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為重點:
1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中包括英語國家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社會風俗等。例如,宗教代表著英語國家某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同時也體現出了那個時期、那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基督教、聖經及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對歐美國家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該國的新聞媒體中的成員,其記者在寫新聞或介紹他們的某些政界人士的
政見或講話時,引用一些宗教經典就是很自然的。如,the writing on the
wall(出自《聖經》,意為「災禍將至的預兆」);再如Pandora』s
box(意為潘多拉的魔盒。該典出自希臘神話,比喻「災難之源」或「是由於不明智的干預而引起的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
此類詞彙或短語常常會見諸英語報刊。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如果我們只從字面上對之加以解釋,那就會造成誤解。
2政治歷史背景
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無論是其中的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與該國的歷史發展和政治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英語報刊中,政治總是其中的重頭戲;而在關於政治新聞的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又常會針對自己的讀者群而大量地使用一些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表達方式。如,meet
one』s
Waterloo(1815年,由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德、荷等國聯軍,在滑鐵盧與拿破崙決戰,結果法軍大敗,拿破崙從此一蹶不振,被放逐到一個海島上,結束了他的一生)。這個成語是大敗或遭到決定性的慘敗的同義詞,如果我們對該歷史事件有所了解,那麼我們就能很准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反之,則不可能對之有準確的理解。
3文學藝術
無論是英語國家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其源遠流長的關於文學藝術的歷史。傳統逐漸積累沉澱,就形成了他們的語言中的某些詞彙所特有的文化喻意。英美報刊文章中常包含著英美國家深厚的關於英美等西方文學尤其是其中的古典文學的底蘊。例如,美國《時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訪華說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為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一部英語史詩,該史詩描寫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後所經歷的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歷程。在這篇報道中,作者如此表述,則是意在用來喻指中美關系正常化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過程的。對此,如果我們不了解Odyssey在這兒是「漫長歷程」之意,那麼我們就難以理解Nixon』s
Odyssey to China的真正含義。

三、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雖說是教學應因材施教,雖說是教無定法,但在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運用恰當的方法,就肯定能激發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肯定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1對比類比法
對比類比法是指將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相同與不同。英語報刊中的新聞報道均具有時新性,反映的是其最新的時政動態。所以,將中英文化的比較自然地滲透到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的意識,有助於化解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例如,對「吳老師」的稱呼,絕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按中國的習慣總會使用teacher一詞,中國老師也會認為這很自然,可英語本族語者對此則會很反感,認為這是不禮貌的。teacher是一種職業,不能作為稱呼。我們可以說Mr.Wu,但不能說Teacher
Wu。Sir可以被作為尊稱來稱呼老師,如Thank you,sir類似的還有madam,Miss,Mrs.和Mr.
2擴展性
教師在講解某一詞彙或介紹某一背景知識時,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該詞或該背景知識的表面意義的講解上,而應該擴展該詞的文化內涵,或應對該背景知識加以延伸。詞彙構成了語言的物質外殼,而在其物質外殼的後面則隱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history一詞,由其構成可以擴展到英語語言和文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而當談到數字「13」時,就不應該只講「13」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厄運,而應該將其擴展到中英數字文化中的異同中去。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利用多種教學媒介和教學手段
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傳統教學資源是紙質教材和英美報刊,資源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學手段的單一性,也造成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等問題的出現。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報刊,其特點是它的時效性和時新性。由於傳統的紙質教材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能使用的往往都是「舊聞」,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把握英語語言文化的發展。目前,互聯網的普及不僅可以使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樣,同時也能消除傳統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存在的總在使用「舊聞」的尷尬狀況。首先,教師可以登陸英語國家各大權威報紙的官網,取得他們最新的新聞報道。其次,教師還可以針對自己要閱讀的報刊文章或新聞報道,收集一些與該類報道相關的英語國家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圖片、電影、電視、幻燈和錄像等資料,以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㈡ 跨文化交際英語閱讀教程1答案

I.CCBDDAADCB
II.1. parks2. people3. swimming4. because 5. shops

㈢ 跨文化交際英語問題,請高手用英語回答一下,不要軟體

Analysis: there's a lo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culture. we all know that american people may direct than chinese people, they do what they say, but chinese people may come to the opposite, don't tell what they want directly but in a indirect way. this is an example of culture ga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failure of George start from his mistake about chinese business man:" Since he had read that Chinese find getting down to business immediately too abrupt and rude",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 he began a casual conversation, eventually leading up to the topic of his procts and suggesting how Mr. Li』s company might benefit from using them." but Mr.Li don't think same as George, he may think that George was too informal that not respectful enough or make the conversation less important by feeling.
so when they consult about the meeting, George uses very informally utterances and make discission directly and "abrupt", but Mr. Li use indirect word to reject his suggestion, then use indirect form reject his meeting.
suggestions: in this case, George should use formal conversation with Mr. Li, and Mr. Li should more direct and frank to George, if they can respect each other and use the common senc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business conversation would go on wheels.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求跨文化交際的案例分析,英文版的,謝謝。

Jiang Anshi applied for a job as a computer programmer in a large foreign-owned computing company. Because he was very well qualified in computing and had extensive experience, he thought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chance of getting the job. Three people interviewed him. They started out by asking him questions about his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He answered confidently.
Suddenly, however, one of the interviewers asked him whether he could work in a team. Jiang Anshi was rather surprised at the question but said, 「Yes.」 He was then asked why he was interested in this particular job. He explained that the job was very suitable for him as he had done similar work before. He also explained that the salary was better than the salary he was currently receiving. Finally, he was asked if he himself had any questions. He did not.
Jiang Anshi left the interview feeling that he had done well. However, he did not get the job and later found out that the successful applicant had less experience than he had.
Analysis:中西方人們對面試的概念有一定區別。西方招聘單位在招聘職員時,更注重你的團隊合作精神,對應聘職位的興趣而不是簡歷上的一些經驗和職業資格證書等,他們認為面試的目的是使招聘單位與應聘人相互了解,招聘職員是雙向選擇,而不是招聘單位單方面地了解進而選擇應聘人員。

㈤ 跨文化交際英語的論文

隨著科技地不斷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與來自他國的人們進行交流。當下,這種跨文化交際已經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是頻繁。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跨文化交際英語的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跨文化交際英語的論文篇1

淺談在跨文化交際中關注中西方差異

論文摘 要:由於中西方文化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傳統和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價值觀念,語言習慣等都有很大差別,很多日常行為在日常的交際活動中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中西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事屢見不鮮,這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和交往的順利進行,並使交往雙方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人們在這種跨文化環境中相互交際之前,必須對對方的文化習俗和歷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產生尷尬的局面。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層次的原因,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來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避免文化沖突現象的發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勢不可擋,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及其文化沖突是進行跨文化交際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基礎,有助於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有助於世界文化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沖突中西方文化差異

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各種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日益加強,與英語國家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更是日益頻繁與廣泛。文化交流、旅遊業蓬勃發展,外國獨資、合資企業數量增多,與國際人員的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增多。同時,中國學生出國交流、深造的機會也日益增多。隨著國際間的文化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國際世界的通用語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深入,西方社會的人和事物越來越多的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經濟和社會交往與日俱增,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西方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這對於加深中國對西方的了解是一件好事,然而,這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來自陌生的文化和國家,由於歷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了各國、各地區的文化的不同,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會具體體現在各個方面,我們應意識到中西文化上的差異是不可忽視和改變的,應該接受這種差異,尊重和理解這種差異。在跨文化交流和處理實際問題過程中,避免出現文化上的沖突,從而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國家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與我們迥然不同,在與之交往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文化沖突的現象,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則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文化沖突,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化群體中的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風俗習慣以及道德標准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英語的使用上,文化背景也起著相當大的影響作用,由於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很多中國人在與西方國家的人交流時運用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觀念,思維模式,因而常常使得中西方交流時陷入尷尬的境地。總之,忽視中西文化差異的相關知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會走入陷阱,而導致交際失敗和尷尬。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在我國進入WTO時代以後,隨著中國的進一步開放,中國人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西方的文化,達到中西方之間的交流。因此,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於與西方人進行跨文化交際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避免盡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由於文化的差異導致文化沖突的發生。

(二)

關注中西文化差異的意義,首先,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語語言的內涵,更好地掌握英語這門廣泛運用的語言,更深入了解西方國家,更好地接受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建設祖國服務。第二,關注中西文化差異有助於解決和避免文化差異所引起的沖突,從而更好地融入世界,讓外界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國家,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更大地發揮我國在國際上的作用。第三,關注中西文化差異有利於本國語言的學習。在學習中,通過對中英文化差異的比較,有助於學生更精準地理解和掌握漢語語言,加深對漢語文化的理解,這反過來又會促進我們對英語文化的理解。

面對越來越開放的社會,我們當代大學生在加深自身文化理解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盡可能多地主動理解對方的文化特性,努力把自己鍛煉成具有多重文化能力、善於跨文化交際的現代人,在保持自身優良傳統的同時,積極吸收外國文化中好的一面,使自己能夠順利進行雙向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

[2] 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北京:外語教學究出版社,1999年.

[3] 閆傳海,張梅娟:《英漢詞彙文化對比研究》,陝西: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

[4] 聶淼.英語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9.

[5]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6] 陳建民.語言文化社會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跨文化交際英語的論文篇2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閱讀教學

摘要:作為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國際通用性語言,英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同時也是各個學府培養綜合性人才的一門必要課程。英語是一門工具性語言,其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英語閱讀教學則是英語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形式之一。該文首先論述了跨文化意識在英語閱讀中的必要性,其次對英語閱讀中存在的跨文化障礙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後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望對相關工作者帶來幫助。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視角;英語閱讀;教學英語

閱讀涉及的材料知識面廣,信息含量大,並且包含了大量的源語言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等內容。英語閱讀的實質是閱讀者通過語言與作者進行的一種書面形式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種形式的阻礙,對文化交流產生了一定的制約性,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1跨文化意識在英語閱讀中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一個過程。語言因素中的跨文化交際表現在詞彙、句法、篇章等;非語言因素的跨文化交際表現在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社會習俗等多個方面。英語教學是我國素質教育和各個教育階段中的重要教學學科,而絕大部分的英語學習者缺少直接跨文化交際的機會,所以英語閱讀成為跨文化外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若要提高閱讀水平,就必須掌握豐富的詞彙量以及語法知識,然而大部分學生在實際閱讀中都會出現下述問題:學生將文章中的生詞和語法知識通過工具書查清楚後進行閱讀,而閱讀完文章之後仍然不知所雲,這便是缺少跨文化知識作為閱讀支撐的直接體現,詞彙、語法知識可以通過工具用書查明解釋,而跨文化知識則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培養。

2英語閱讀中跨文化障礙分析

2.1語言因素

1)詞彙

詞彙是英語閱讀中最能直接體現文化與語言的關系的主要因素,語法為第二影響因素。英語中有些詞彙不僅具有其表面意思,且將其放到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意義。例如,中國文化中將孔雀作為吉祥的象徵,而英語中peacock則為炫耀、驕傲的意思。如果學生不清楚類似詞彙在源語言中的具體涵義,則會在閱讀中形成一定的障礙。除過一些簡單的名詞,英語閱讀中的專有名詞也會使學生產生困惑,例如UncleSam指代美國政府而不是一個名為山姆大叔的人。

2)俗語

俗語是一個民族、一種語言的文化精華所在,並且正宗的英語文章中往往會包含大量的俗語,對這些俗語沒有清楚的認識就會產生曲解。英語中有一句諺語為“Speakofdevilanddev⁃ildothappear”。這句話在漢語中可用“說曹操曹操到”表示。如果學習者無法理解這些俗語,則會直接影響到閱讀效果。

3)語篇

英語閱讀往往是以語篇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因此學習者在進行閱讀英語文章時應該了解整個文章的文化背景。眾所周知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西方作品的文章結構會使閱讀者無法找到文章的主要主旨。

2.2非語言因素

跨文化交際的核心是價值觀,學習者理解自身文化與源語言文化在價值觀方面的差異是提升英語閱讀效率的基本要求。學習者在閱讀時往往會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去理解文章,從而導致其無法真正理解作者的真是思想,影響了閱讀效果;西方人在寫作時通常會應用演繹模式法,而中國人在寫作的時候往往會應用歸納模式法,這兩種不良思維方式主導下的寫作、閱讀思路會使中國學習者在進行英語閱讀時難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習者在進行閱讀時經常會用刻板印象理解文章。例如,亞洲人認為美國人比較開放,美國人認為亞洲人比較節儉,所以應用刻板印象進行閱讀會對文章產生誤解。

3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英語閱讀教學分析

3.1在英語閱讀課堂中導入文化知識英語文化知識導入應該遵循系統性、緊密性、實用性的原則,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該嚴格按照這一原則進行。

1)閱讀教學前應介紹相關文化背景

閱讀文章的相關背景一般包括社會制度、年代背景、歷史地理以及宗教信仰等內容,因此要求英語閱讀教師自身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次具有跨文化的敏感性。在介紹相關文化背景時教師可以應用對比法將中西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並且以不同形式將文化素材向學生直觀的展現出現出來,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2)閱讀教學時導入詞彙、俗語、語篇等文化知識

一般情況下詞彙的文化導入主要應用比較法,即比較同一詞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具體內涵,幫助學生理解並記憶詞彙。可以應用講故事或者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導入俗語,這種直觀的形式能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3]。篇章結構文化導入可以應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分享不同思維模式下的不同理解,從而讓學生逐漸養成英語閱讀思維。

3)閱讀教學後的跨文化知識鞏固

知識鞏固是加深理解和記憶的必要步驟,因此教師可在閱讀後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訓練對知識進行鞏固。具體的實踐性訓練包括口頭訓練進而書面訓練兩種形式。口頭訓練有角色扮演、口頭復述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增加其非語言行為,從而有效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書面實踐內容包括應用所學文化知識進行造句、翻譯或者寫作等,這種鍛煉形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2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認識到閱讀中存在的跨文化因素,並且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解決跨文化障礙的意識和能力。

1)不斷提升其語言知識范圍

一篇閱讀文章中涉及的語言知識非常多,因此閱讀者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是提高其英語閱讀能力的必然要求。學生應該在閱讀課前積極主動的對文章進行通讀,並且把不理解的詞彙、語法標注出來並一一查閱相關資料。其次還應該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這樣才可以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快速地了解文章主旨。

2)樹立跨文化意識

樹立跨文化意識是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本前提,只有具有較高的跨文化敏感性時才能在閱讀文章時意識到跨文化現象的存在,並且用客觀、了解的心理取理解文章涵義。在進行閱讀時,閱讀者應盡量避免應用中式思維理解文章,從而不斷提升其英語閱讀效率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提升其英語閱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持續性動力。若要增加英語文化知識的廣度,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只簡單地依靠教師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學生應該在課後不斷閱讀相關文化知識,做好知識的鞏固與拓展,從而為其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夯實的基礎。

4結束語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關鍵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英語閱讀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做好英語文化導入工作,增加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和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姚伊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滲透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5.

[2]孟巧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D].西北師范大學,2014.

[3]楊桂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4]朱怡.五年制高職護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閱讀課教學實踐研究[J].英語廣場,2015,12:80-81.

[5]蔣珏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策略分析[J].英語廣場,2016,4:83-84.

㈥ 跨文化交流英語作文200

Since the world has various culture,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is obivious,too.
Such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metimes can be difficult.They are originated from misunderstanding,discrimination,or merely unfamiliar with other culture.The influences of such misunderstanding are usually negative.For instance,negotiation with foreign partners may be prevented e to lacking of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ir culture.
Then what can we do to decrease,if can not eliminate such misunderstanding?First and foremost,it is fundermental to get in touch with different culture so as to know more.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network,as well as magzine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master more knowledge of other cultures.
In this age,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inevitable.Thus,it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take part in such trend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不是特別明白你作文的意思和要求,按我的理解寫了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流,如果你是需要英國的跨文化交流,你再修改下,大同小異.

㈦ 高職英語閱讀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論文

高職英語閱讀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前言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要加強語言基本知識能力,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同時,由於進行對外交流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惑和不解,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從文化圖式的角度出發,在高職閱讀中強調注重豐富內在的文化圖式,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文化圖式

20世紀30年代,英國認知心理學家SirFredericBartlett提出了圖式的概念。他認為圖式是「以往的事件或經驗的功能性編組,這種編組總能在任何有機的相適應的交際應答中起作用」。也就是說,在語言交際中,如果我們大腦中的「功能性編組」被激活了的話,交際就能順利進行。

由於各自的研究目的不同,不同學者提出了多種圖式理論,並對其分類。但無論是怎樣的定義和分類,他們都認為,圖式就是存在於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或知識結構。其中,GeorgeYule認為:「文化圖式是某一特定文化中建立在經驗之上的先驗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包括風土人情、習俗、民俗、生活方式、社會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內容,可用來感知和理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文化現象。如果讀者缺少這種知識結構,在理解中就會遇到困難。在文化圖式中,我們可以說圖式是容器,文化是容器中的內容,兩者關系密切。

三、英語閱讀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

第一,圖式相同。喬姆斯基認為,一切人類語言都具有共同的特點,這種語言的普遍性是學習一切人類語言的天生能力,是一切語言的藍圖,是一切語言都具備的普遍特徵。人類所共有的生物特性和社會特性使得不同民族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共同的文化習慣及思維形式,在文化的形成過程中,有時會有著相同的文化認知基礎,即交際雙方擁有相同的文化圖式。文化圖式的`重合能促進交流雙方感知對方的思維形式、情感反應及認知方式等,使不同民族之間得以相互溝通,有助於順利地跨文化交際。例如:狐狸生性狡猾,在英漢兩種文化下都用於形容人狡猾、奸詐,有asslyasafox(狡猾如狐)。又如,蜜蜂在兩種文化下都含有勤勞、勤懇、默默無聞的文化內涵,英語中有asbusyasabee;綿羊的溫馴,英語說asgentleasasheep;天鵝的優雅,英語說asgraceasaswan;兔子的迅捷,英語說asrapidasahare。

另外,許多植物名稱在英漢語言中的文化內涵相同。比如人們常用花來比喻貌美如花的女子,漢語中有「人面桃花相映紅」,英語中有「Sheisarealpeach」。在漢語中,玫瑰代表甜蜜的愛情,在英語里也有這樣的詩句:「Yourlipislikeared,redrose.」因此,就文化圖式重合現象而言,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可根據相關信息,在頭腦中激活已有的圖式,進而同化重合部分,並將其整合到自身的圖式結構中,從而使得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 第二,圖式不同。因為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內涵。在認知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生活地域、自然環境、信仰、生活方式、習慣等使得人們對於自身情感、思想、行為的表達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在文化圖式的具體形成過程中,人們所處的文化環境起著決定性作用,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質的圖式認知結構。因此,即便是同一事物,其在不同民族中所激發出來的文化圖式也可能會大相徑庭。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圖式的差異導致交際者按自身的認知習慣來理解話語,造成了言語表達和理解的信息不等值現象。各民族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不同,雖然交際一方的大腦中也有交際中所提及的目的語文化圖式,但其本族語文化圖式和目的語文化圖式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在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的情形下,往往無法准確地解析對方的信息,從而出現交際障礙。同時,人們傾向於按照本族語文化圖式來理解對方和表達自己,在跨文化交際中,這必然會影響交際的進行。

第三,圖式預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圖式認知網路結構中,由於語言、思維方式的差異等因素,使得交際一方不具備另一方語言中所包含的某種文化信息的圖式,即出現了文化圖式預設,這經常會導致理解中斷,使人們無法建立起語言符號和所指之間的聯系,無法獲得相同的情感體驗,導致在認知推理過程中無法找到相關文化圖式並使之激活,因而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失敗,從而使跨文化交際失敗,從而影響交際。

四、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對比法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認知圖式的能力,由此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本文利用教學過程,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做了有意的嘗試,希望通過後期大量的實踐和研究,積極發揮圖式和文化圖式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32。

[2]YuleG.Pragmatics[M].Oxford:OxfordUniversity,1996:87。

[3]劉潤清等語言學入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4]謝建平文化翻譯與文化傳真[J].中國翻譯,2001(5)。

;
熱點內容
關於學科的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4-29 17:22:07 瀏覽:241
你喜歡吃什麼東西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9 17:21:57 瀏覽:898
用英語寫爸爸的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4-29 17:19:28 瀏覽:372
社團怎麼讀英語作文 發布:2025-04-29 17:14:54 瀏覽:417
我喜歡動物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9 17:07:59 瀏覽:618
有語音的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29 17:07:22 瀏覽:954
葯柱擋板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發布:2025-04-29 17:03:33 瀏覽:346
怎麼避免浪費時間英語作文 發布:2025-04-29 17:02:02 瀏覽:457
我喜歡去購物中心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9 17:00:23 瀏覽:812
麻屑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4-29 16:50:51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