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全國普及用英語怎麼說
A. 20年普及英語教育中國得到什麼
普及英語教育是中華民族的重大悲哀——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英語僅是一種交流工具,而我國則不可思義的把它作為重要目的來普及教育,並把它設計為人生發展的重要門檻,給我國的人才發展、社會財富等方面造成極大的損失。這是我國教育政策的最大失誤,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哀。建議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此教育政策進行科學評估,總結其具體危害,分析調查其形成的原因,研究立即廢止的政策措施,使英語教育回歸到它應有的地位。 一、硬性普及英語教育的主要表現 我國硬性普及英語教育的政策首先表現在高考這根指揮棒上。在近幾年的高考各科佔分比例中,英語不僅是必考科目,而且獨自佔150分,是750分總分數的1/5,遠遠超過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單科的分數。在這一無形的指揮棒下,中國人為了子女能「成才」,使英語教育便從娃娃抓起,許多幼兒園開設英語課,雙語幼兒園十分吃香。在小學,初、高中教育更是重視英語的教學,使學生學習負擔最重,甚至最畏懼的就是學英語。為了能夠跨過英語這道人生的重要門檻,不知學生、家長及學校老師付出了多少心血,佔用多少寶貴時間,同時也不知有多少學生被英語這個攔路虎攔在大學校門之外。在大學考研究生更是拼英語,參加工作後申報技術職務職稱還要考英語,只要英語不過關,你的業務技術再高,政府部門也不給你相應的職稱,等等。中國人好像就是為了學好英語而活著似的。在這種教育畸形發展的背景下,不知有多少人的人生受到扭曲,也不知造成了多少人生悲劇。 二、硬性普及英語教育的危害 作為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要普及每種國外語言教育,這一項重大的決策,若決策失誤不僅極大的浪費了國家和民眾的社會財富及教育資源,而且還嚴重摧殘著民族心身健康,占誤人們的大好青春年華,遏制著民族的創新,玷污了民族自尊,另外還為本國優秀人才的外流提供了便利條件,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1、硬性的普及英語教育大大浪費了青少年最珍貴的青春時光。青少年時期是人們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由於社會的誤導,使他們用較多的時間去學習不該學習的東西,其佔用的時間較多,心靈摧殘較為嚴重。按近幾年高考英語所佔總分750分中的150分的比例來推算,其誤用學生的學習時間為1/5。由於英語學而無用(僅是個敲門磚),學習英語所摺合的這幾年時間等於白白浪費掉了,等於使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縮短了幾年時光。青少年時期的幾年光陰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啊!在人生競爭賽跑中僅我們的一條英語教育政策,就使我們比外國晚了一大截。這是中國人悲哀和愚昧的重要表現! 2、硬性普及英語教育,極大浪費了我國的物質財富和教育資源。十幾億人口的國度,要用摺合幾年的時間來學習今後大多都用不上的英語,這幾年的吃住行用要消費掉多少社會財富。從幼兒園到大學都開展英語教學,又浪費掉我國多少教育資源,僅英語教師一項,不知要佔有多少萬人。可以說我國普及英語教育是我國最大的浪費之一。這值得我們痛心。 3、硬性普及英語教育,大大壓減了中國人的智商,嚴重扼殺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和創新精神。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有著不同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在思維創新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我國的漢語漢字在精練、表達准確、形象易記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並有著自己的承傳基因優勢,是世界優秀語言文字之一,很值得繼承和發揚,但是我們現在偏要硬性普及英語教育,使人們佔用大量的時光去學習沒有基因遺傳優勢,且又很少用得上的英語,這樣就必然影響了我們的自身優勢的發揮,大大壓減了中國人的智商,使思維創新優勢受到遏制,這種心理扭曲行為,也必然嚴重抹殺民族的創新精神。誤導人們採取了棄優從疏的思維方式,這樣必然影響其民族自尊。政府對外國某種語言的硬性普及教育,無形要對本民族語言文字的發展造成影響,從而也影響著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及價值觀,助長崇洋媚外之風的興起,對民族自尊是一種無形的傷害,誘引優秀人才外流。別看日本與美國的關系這么好,但日本官方並未把英語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4、硬性的普及英語教育,為我國優秀人才大量外流提供了客觀條件。解決了英語問題,沒有語言障礙就等於打開了融入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門,而能夠解決英語問題者多是我國優秀人才或家庭富有者。西方發達國家通過中國普及英語教育這一方法,就可輕易的從中國吸引到他們需要的優秀人才。如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高科技專業畢業生80%去了美國,北京大學的是76%。2006年,清華、北大成為美國博士生源最多的院校,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在世界占首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為國外輸入了100多萬優秀人才。有人把美國這種吸攬人才的方法形象的稱之為「人才的收割機」。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硬性普及英語教育,得實惠最大的是西方發達國家,這是他們從中國吸收優秀人才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這值得我們深刻反省! 三、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建議立刻廢止普及英語教育政策 1、要客觀評價和認識英語在我國的作用。由於我國經濟開放和國際交往水平所限,在我國用得上英語的人僅是極少數。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在廣大的農村能用得上英語的不佔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我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有著自己獨立的優秀語言文字,是世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其強盛的生命力。英語作為國外的一種語言,適應於西方國家,而在中國缺乏推廣使用的必要性和基礎條件,就全體中國人來講,經常能夠用得上的英語的僅是極少數,一般人若偶爾需要英語服務,可找專門服務單位和人員,如翻譯則有專業翻譯人員,若需要英文材料也有翻譯文本,現在對外交流、參加國際會議時,有同步翻譯機等,給人們提供十分方便的條件。我國的科技文化水平已經進入到世界先進行列,許多人能掌握國內的一些科學文化技術就足矣滿足日常工作。目前英語在我國許多地方,許多人僅起「敲門磚」的作用而己。我們,特別是有關決策者一定要從「國外什麼都好」的誤區中清醒和解脫出來,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使青少年從英語這一學而無用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堅持立刻廢止在全國普及英語教育政策,堅決扔掉英語這塊「敲門磚」。 2、要深刻檢討分析我國制定普及英語教育政策的原因。教育政策的制定不僅關系國計民生,而且也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的興衰。教育政策的確定更需要科學決策,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實施正確決策;需要在匯集民智,廣泛聽從各方面意見和建議;需要通過聽證等制度來予以保障;需要充分發揮人大的立法及法律監督的作用;需要人民政協及各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需要黨委和政府各部門的積極作為等,努力避免國家政策部門化,部門意見個人化的不負責任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政策的決策避免由所謂的專家、精英們來左右(他們的意見易於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提出),也避免一些專家、精英被國外所收買,所利用。我國目前所實行的英語教育政策,若是廣泛徵求全國民眾的意見,相信全國民眾絕大多數是不會同意的。因為他們許多就是學習英語的受害者,他們在青少年時所學的英語,在現在的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根據學以致用的原則,目前在全國所實行的普及英語教育政策應立即廢止。 3、根據學以致用的原則,使英語教育回歸到它應有的地位。英語作為一種對外交流工具,其教育重點在一些外語學校。國家要根據需要來開展英語專業人才的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中不能把英語作為重要的必修課來硬性普及,在普通高招中不考英語,外語性質的學校招生單獨進行。在中、小學可把英語作為選修課,由學生自己選擇。同時國家要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取消考英語的政策。在保護和發揮本民族文化,避免優秀人才外流方面,日本等國確有我們可借鑒的經驗。 今後世界各國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我國優秀人才大量的流失,必然影響祖國的復興,廢止普及英語教育,有利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光大,有利於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得到恢復和發揚,避免了社會財富和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較好的保護了民族的自尊和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