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與漢語一開始怎麼翻譯
① 英語句子翻譯中文應該按什麼順序翻譯
英語句子翻譯中文的順序口訣是先翻譯主謂賓,主系表,後翻譯定狀補,再把定狀補添進去。
一、准確翻譯英語詞彙
英語句子是由英語單詞組成的,因此要學會翻譯英語句子,首先要學會准確翻譯英語句子中的詞彙,這就需要譯者對英語單詞意思有一個精準的把握。
按照嚴復關於翻譯「信,達,雅」的標椎而言,「信」為首位,因此,想要學會翻譯英語句子,就需要譯者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彙並能夠精準其對應的漢語意思。對英語詞彙的精準翻譯,是學會翻譯英語句子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果譯者對英語句子中大部分單詞的漢語意思都不明白,再談對英語句子的翻譯就是一個笑談。
三、精準移植英漢文化
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往往英語句子中的某些詞彙沒有對應的漢語意思,或者是有的詞彙雖有對應的詞彙,但文化上卻存在著較大差異,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精準移植英漢文化。
大家都知道,西方人對於狗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他們的眼中,狗是人類的好朋友,doq這個詞在西方文化中沒有貶義。舉個例子,如何翻譯這句話:「You are alucky dog."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可以翻譯為「你是一條幸運的狗」。
如果這樣翻譯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其本意是「你是一位幸運的人」。此時,就出現了文化的移植,句子中的doq不能簡單的對應翻譯,這時doq蘊含的是一種友好的情感,而非辱罵。這時候,dog就要翻譯成「人」,這就是文化上的精準移植。
② 語言是如何翻譯的比如最早英語如何和漢語互翻
假設現在有一個不懂英語的中國人和一個不懂漢語的英國人,還有一個蘋果
版中國人指著這個蘋果說權:「蘋果」
英國人指著這個蘋果說:「Apple」
這時,他們就知道了「蘋果」和「Apple」都是指這個蘋果了
也就是說,兩種語言之間必須通過某種中間物實現互譯和溝通
③ 中文到英文翻譯
中文到英文翻譯:Chinese to English。野慶此
中文簡介:
中文(Chinese)是中國的語言文字。特指漢族的語言文字,即漢語和漢字。在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社區中,中文也被稱為華文、漢文。
中文(漢語)有標准語和方言之分,其標准語即漢語普通話,是規范後的漢民族共同語,也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現代漢語方言一般可分為: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等。
自17世紀以來,現代英語在英國和美國的廣泛影響下在世界各地傳播。通過各類這些國家的印刷和電子媒體,英語已成為國際主導語言之一,在許多地區和專業的環境下的語言也有主導地位,例如科學、導航和法律。
④ 各國的語言最早是怎麼相互翻譯的
語言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一樣久遠。可是,人類用書面記錄的語言材料只有幾千年,在這之前上萬年的放言情況我們幾乎一點兒也不知道。所以至今所有關於語言起源的解釋,都不過是一種假設。有人提出「感嘆說」,認為語言起源於表達情感的感嘆詞;有人提出「勞動喊聲說」,認為語言起源於繁重勞動中的喊叫;有人提出「摹聲說」,認為語言起源於對自然界原有聲音的摹仿;也有人提出「達達說」,認為語言起源於「達達」發聲的舌頭動作和手勢;還有人提出「唱歌說」,認為語言起源於原始儀式中不清晰的贊歌,等等。所有這些假設都無法通過事實來驗證,因此科學家之間誰也說不服誰。為避免再發生這種毫無結果的爭論,國外有個語言學會在章程中竟明文規定,凡入會者一律不得談論語言的起源。
我國多數專家接受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起源,認為「勞動創造語言」。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勞動中與自然災害作斗爭時需要齊心協力,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用某種信號把大家的行動統一起來,各種信號如果以一定的聲音為標志,就成了最初的語言。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群人在一起抬木頭的情景。大家為了統一用力的時機和方向,總是要「嗨喲,嗨喲」地喊號子。這個「嗨喲,嗨喲」在最初可能沒有什麼特定的含義,可是時間一長,人們一聽到這個號子就自然而然地會想起「抬東西」這個意思,於是「嗨喲,嗨喲」就成了原始的語言。當然,語言的產生還有兩個重要的條件,這就是發音器官和大腦思維的復雜化。勞動使類人猿能夠直立行走,使它們的發音器官有利於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同時,使手與各種事物的接觸更加頻繁,刺激了大腦的機能,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剛剛創造出來的原始語言,現在只能肯定它是有聲音和有意義的,別的還沒有辦法知道。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對語言的起源興趣濃厚,並提出了多種多樣的解釋。
原來,在人類社會科學並不發達的時候,人們選擇宗教來解釋語言的起源。古希臘哲學家蘇革拉底曾斷言,上帝給地上萬物和眾生賜予了名稱,所以詞是神聖之物,能通神,富有魔力。古代西方觀點認為,語言是上帝創造的。在《聖經舊約》的《創世篇》,《聖經新約》的《約翰啟示錄》裡面都談到了語言的誕生,提到上帝賦予亞當給萬物起名的至高權力。
就連一些古代帝王也對人類語言的產生極感興趣。古埃及的一位國王曾為探究人類最初的語言到底是什麼而採取出人意料的辦法。有一次,一個孩子降生,他就下令讓一個牧人把孩子放到荒郊野外,命令他不許和孩子說任何話,還要一邊放羊,一邊照顧這個孩子,等這個孩子說第一個詞時馬上來報告。一年多以後,孩子說出第一個詞彙bekos。國王立即召集學者研究這個詞的出處,後來發現是弗吉里亞語中麵包的意思,國王就認為人類最早開始說的詞就是麵包。
然而,由於研究文字出現前的語言缺乏可以採信的證據,關於語言的起源問題實際上僅僅停留在猜想之上。19世紀30年代,在法國召開了一次語言類的世界大會,會上做出個決議,認定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當代,對於語言起源的猜測都是空談,要求以後禁談關於語言起源的問題。這個決議一直影響到現在,現代很多語言學家對語言起源不太重視,也很少研究。
可是,一紙決議無法泯滅人類的好奇心,對人類語言學家來說它總是一樁懸案。1934年,土耳其曾經召開全國的語言學大會,研究世界上第一個詞到底是什麼,與會專家一半猜測脊猜,一半比較,提出太陽是人類最早會說的詞彙。而其中得出結論的具體過程,因為記載缺失已經弄不太清楚。
語言產生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關於人類說出的第一個詞到底是什麼的爭論也從未平息。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語言的產生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命題。目前有四種比較主要的理論解釋語言誕生。第一種觀點提出人類語言來自模仿,比如古人類看到荒野中的狗在叫,人類學狗的叫聲叫「汪汪」,以後慢慢便用「汪汪」聲來指代狗。第二種觀點是19世紀初出現的「叮當理論」,即自然主義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本質,本質發出聲音來都會出現回聲,這種回聲創造很多詞彙,比如英文中的ball,b代表彈性,all代表一種圓滾滾的物體。第三種觀點是我們熟悉的馬克思主義語言起源理論,認為勞動創造語言,最初的語言是在勞動中從號子發展而來。第四種觀點提出語言產生於鋒碰感情,在表示憤怒、愉快等感情沖擊下,強大氣流通過聲帶產生語言,銀野談並認為人類基本感情喜怒哀樂發出的聲音,形成最基本的詞彙。
關於人類最早說出的詞彙的爭論也從未平息。一位美國語言學家認為,最早出現的語言是名詞,應是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事物,如各種食物;其次應是形容詞,比如描述花草、樹木特徵的東西;第三是呼語,指用來呼叫、表達指令的詞彙。這些與交流有關的詞彙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此種說法從認知的角度,認定語言的誕生應和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有關,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還有一些專家是從生理上加以研究,他們發現,m(м、μ)、b(б、μπ)和p(п、π)發音比較容易,這些字母開頭詞彙,是人類最容易發音的詞彙,嬰兒即使在沒有牙齒時,m(м、μ)、b(б、μπ)和p(п、π)的音都是容易發的,如果這種聲音和最先接觸的事物相聯系,就誕生了最早的詞彙。目前是b(б、μπ)、p(п、π)在先還是m(м、μ)開頭的單詞哪一個在先出現也沒有考證,但在西方語言中以m(м、μ)開頭的單詞佔有重要地位確是事實。以英語為例,其中和輔音字母m有關的詞彙非常之多,表述生命之源、撫育、關愛、本質、行為、記憶、食物、性格等方面的詞彙中,有大量都是m開頭的。
世界語言雖然多種多樣,但其最初的起源確有驚人的一致性。
「人類的語言能力是內在的,並不是後天獲取的,後天獲取的只是組織復雜語言的能力。比如小孩要吃奶時,最初發的音是ma-ma 、papa,在印歐語系中mama一詞最早就指乳房。另外人類品嘗食物時候,發出的聲音也與m音有關。由m(或俄語м,希臘語μ)衍生出來的各種詞彙比較多,確實說明人類詞彙起源與m關系密切。」
有人認為,兒童語言的學習過程是研究古人類學習語言的活標本,其中可參考的內容又有多少呢?朱教授認為,現代嬰兒學習語言時人類語言已經產生,常與其接觸的父母已經掌握語言。這和原始人類在荒野里的語言產生完全是兩回事。社會語言學證明,語言創造的規律是一開始兩三個詞,後來不斷增加。而現代語言的規律不能證明語言是如何產生,到現在為止兒童學習語言的所有數據都不能說明人類語言的起源。
況且父母的說笑表情都會影響嬰兒,即使他們會說媽媽也是教育的結果。即使有一個母親故意不同嬰兒講話,等待孩子自己講出第一個詞,也很難認證人類語言的起源。因為小孩在屋子裡,會聽到父母之間交流的語言,而人類天生就會模仿,嬰兒可能聽到只言片語,所以不能證明他說出的第一個就是古人類說出的第一個詞。
還有專家講,將猩猩發出的聲音和人類的語言加以比較,希望能還原人類學習語言時的情境,然而這些努力都宣告失敗。朱教授指出,靈長目動物能發出9種聲音,都跟生存有關,但不是語言。人類表示前邊存在危險,可能有幾十種說法,而猩猩只能發出「啊」的聲音,而且只能重復。人類研究語言曾嘗試教猩猩說話,來觀察掌握語言是否存在先天因素,結果發現猩猩不具備學習語言的能力,證明語言能力只有人類所獨有,而想從猩猩那裡查找人類語言的起源的蛛絲馬跡自然也沒成功。
人類最早的詞彙最有可能產生在溫帶地區,各地區古人類最初說出詞彙的意義應該相同。
值得欣慰的是,在對被認為是印歐語系語言之祖的立陶宛語的研究中,專家發現其中最早的詞彙有「狼」、「樹」以及表述生產工具的詞彙。這些在其他語言中得到印證,而表述熱帶氣候情境的詞彙並不存在,由此說明最早產生印歐語系語言的時候處於溫帶,說明人類最早那些詞也產生在溫帶。
詞彙的產生和社會息息相關,人類生活中最離不開的詞彙,便是最初誕生的詞彙。世界各國各地區雖然地域環境不同,發音可能也不同,但是最開始發音的單詞意思有相似性,跟吃住有關,這是由語言的社會性決定的。而想徹底擺脫推測,弄清人類語言起源的謎團還需要更新的證據以及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等領域的專家的共同努力。
⑤ 很好奇英語和漢語,最開始是怎麼互通的
綜述:英語和漢語最早的互通一定是發生在口頭語言上的,也就是說最早的「翻譯家」多半是不識字的邊境居民。
把每一句話,按照大體相近的意思,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然後傳達給旁人,這是最最初級的翻譯,也會是最早的翻譯,都是從拿一本小冊子,把日常交流常用的詞句一點一點記下來開始的。
最早的英語書面翻譯其實與今天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之處。
只不過那些翻譯家不具備我們今天更加唾手可得的經驗資料罷了。
他們需要一邊翻譯,一邊記錄,一邊再創作,有時候會像是在玩數獨游戲。
最早的英語翻譯究竟如何,也許用嚴復的《天演論》對照一下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就可以初見規模了。
⑥ 中文和英文是怎麼互通的
英語和漢語的互通最初主要發生在口頭交流上。在語言交流的初期階段,翻譯工作往往由那些不識字的邊境居民來承擔。這些翻譯者通過將一句話大致相近的意思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然後傳達給對方,實現了兩種語言之間的初步交流。這一過程雖然原始,卻是最早的翻譯形式。
最初的翻譯工作主要依靠記憶和簡單的詞彙替換。翻譯者們通過一本小冊子,記錄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詞句,一點一點地積累,逐漸擴大了自己的詞彙量和表達能力。這些小冊子成為了早期翻譯者的重要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兩種語言。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面交流的需求逐漸增加,翻譯的方式也從單純的口頭傳達轉變為書面記錄。早期的翻譯者開始學習書寫,將口頭翻譯的內容轉化為書面文字,這標志著書面翻譯的初步形成。
在這一過程中,翻譯者的角色逐漸從簡單的口頭傳達者轉變為更加復雜的語言轉換者。他們不僅要掌握兩種語言的基本詞彙和語法結構,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以便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更為精確和准確的轉換。
隨著翻譯技術的不斷進步,書面翻譯的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從最初的簡單詞彙替換,到後來的句子翻譯,再到如今的整篇文獻翻譯,翻譯工作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
現代翻譯技術的進步使得翻譯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確。翻譯軟體和機器翻譯工具的出現,使得翻譯工作變得更加便捷,但同時也要求翻譯者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以便在技術輔助下進行更為精細的翻譯工作。
盡管翻譯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翻譯者們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語言之間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技術手段的限制,都是翻譯工作中需要克服的難題。
⑦ 英語和漢語第一次是怎麼翻譯的。
最開始應該是靠肢體語言吧,後來生活時間久了,就明白了.
⑧ 英語句子翻譯中文的順序口訣是什麼
英語句子翻譯中文的順序口訣是,先翻譯主謂賓,主系表, 後翻譯定狀補,再把定狀補添進去。句子順序時英語時間狀語可前可後。不僅如此英語在表達結果、條件、說明等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也很靈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後述。而漢語表達往往是按時間或邏輯的順序進行的,因此,順譯法也罷逆譯法也罷,其實都是為了與漢語的習慣相一致。
先分析句子的基本結構,英語句子翻譯中文的順序是翻譯句子的基本結構。英語表達與漢語一致的就順譯,相反的則逆譯。英語中較短的限定性定語從句,表身份特徵等的同位語在譯成漢語時,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詞中心詞的前面。
英漢互譯的作用
中英互譯是建立在語言之間的轉換上,但是還是要呈現出原文的意思,需要更精準。不管是文稿,還是講話,都必須保證原文的意思不能篡改,否則也就失去了英語翻譯的意義。
如果出現偏差的話,雙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會受到影響。翻譯促進文化交流。不得不說,有了英語翻譯之後,可以讓我國和外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得到發展,特別是在一些技術的引進和設備的引進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⑨ 中英文互譯技巧
中英文互譯技巧如下:
(1)逆序法
英語有些長句的表達次序與漢語表達習慣不同,甚至完全相反,這時必須從原文後面開始翻譯。在漢語中,定語修飾語和狀語修飾語往往位於被修飾語之前;在英語中,許多修飾語常常位於被修飾語之後,因此翻譯時往往要把原文的語序顛倒過來。
倒置法通常用於英譯漢,即對英語長句按照漢語的習慣表達法進行前後調換,按意群或進行全部倒置,原則是使漢語譯句符合現代漢語論理敘事的一般邏輯順序。
(5)綜合法
上面我們講述了英語長句的逆序法、順序法和分句法,事實上,在翻譯一個英語長句時,並不只是單純地使用一種翻譯方法,而是要綜合使用到各種方法,這在我們上面所舉的例子中也有所體現。
再如,一些英語長句單純採用上述任何一種方法都不方便,這就需要我們的仔細分析,或按照時間的先後,或按照邏輯順序,順逆結合,主次分明地對全句進行綜合處理,以便把英語原文翻譯成通順忠實的漢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