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區系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A. 真菌病毒細菌區別表格用英語怎麼說
真菌病毒細菌區別表格
英文翻譯
Fungi, viruses, bacteria, differentiation form
B. fungicide的漢語翻譯是什麼
fungicide
葉鍾音
對真菌或細菌有殺死或抑製作用的化學物質。殺菌劑可以在植物體外或植物體內通過葯劑的毒力作用殺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長和繁殖。有的殺菌劑對真菌無毒性,但可干擾真菌致病過程或影響病原物——寄主間的相互關系,提高植物防禦能力。
毒效基和輔助基
殺菌劑對病菌具有殺死或抑製作用,是與殺菌劑的分子結構有關。每個殺菌劑的分子結構中必須具有毒效基因或有毒元素。如有機汞化合物中的汞元素、克菌丹的三氯甲硫基。殺菌劑對菌類的毒力就是由於這些基團和元素破壞菌體代謝,最終使菌體死亡。殺菌劑結構中還有一定的輔助基,它可以調整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狀。如苯菌靈結構中的丁胺甲醯基團,具有較強的親脂性能,增加了葯劑向菌體內滲透的能力,從而增強了葯劑的抑菌作用。
無毒性殺菌劑
對真菌的活性表現在影響真菌的致病力;影響寄主—病原菌相互關系,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三環唑對稻瘟菌的作用表現為抑制孢子萌芽過程中侵入栓細胞壁的黑色素合成,結果不能穿透寄主爛粗細胞造成侵入。即因為影響了侵入栓細胞壁的緊破性和胞內必要的膨壓。二氯二甲環丙羧酸(DDCC)噴灑水稻葉片上後,可以阻止稻瘟病病斑擴大,是由於葯劑促進了病斑周圍組織內植物保衛素momilictones A和B的積累,使侵入點內的菌絲不得擴展蔓延。
殺菌劑類型
根據殺菌劑對植物病害的防病搏前原理分為保護劑、治療劑、鏟除劑。根據殺菌劑的使基歷清用途徑分為種子處理劑、土壤處理劑、葉面噴灑劑。根據殺菌劑在植物體內的吸收和運轉性能分非內吸性殺菌劑和內吸性殺菌劑。根據殺菌劑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分銅素殺菌劑、硫素殺菌劑、有機硫殺菌劑、有機磷殺菌劑、有機胂殺菌劑、取代苯殺菌劑、醌類殺菌劑、雜環類殺菌劑等(見表1)。
殺菌劑的劑型
根據葯劑的理化性狀和使用的要求殺菌劑可以加工成多種劑型。
粉劑
直接將原葯加工成一定細度的粉末製成粉劑,也可以少量的原粉加填充粉混合磨碎成一定細度的粉劑。這類殺菌劑的原葯不親水,加工成粉劑後通過噴粉器械在地面植株間噴粉,或通過飛機在空中噴粉。粉粒的粗細影響噴葯和防治質量。粉粒細在植物表面附著力強,有效覆蓋面大,也易揮發為氣態。如硫磺粉一般要求能通過300號篩目,粉粒直徑不大於27微米。
可濕性劑
以原葯和濕潤劑、分散劑及填充粉混合粉碎而成。粉粒細度要求99.5%通過200目篩,即粉粒在74微米以下。兌水後必需具有懸浮性、分散性、濕潤性。殺菌劑劑型中可濕性劑占較大比例。
膠懸劑
以原葯、分散劑、懸浮劑、抗凍劑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劑混合後,在水中磨研製成。葯粒的直徑在1~3微米,兌水後其懸浮率在90%以上。如多菌靈膠懸劑。
乳油
原葯、有機溶劑、乳化劑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有的為提高溶劑對原葯的溶解度,還加少量的助溶劑以達到配製高濃度乳油。乳油兌水後,呈透明或半透明膠體溶液,油粒直徑在0.1微米以下,稱可溶性乳油。還有一種乳油兌水後呈乳濁液,稱乳化性乳油。殺菌劑中亦有少量製成乳油如萎銹靈乳油。
銹病、白粉病、葉蟎ssulfursmokingagent煙劑硫白粉病、銹病、果樹瘡痂病、葉瞞ssulfurbentonite膨潤硫白粉病、銹病sSulphur硫磺硫素殺菌劑灌根:茄子黃萎病葉面噴灑: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二元酸銅瓜類霜霉病銅皂乳劑coppersoap種子處理:小麥腥黑穗病、小米黑穗病葉面噴灑:同波爾多液CuC12.3Cu(OH)2copperoxychloride王銅蘋果褐斑病、桃瘡痂病、褐腐病、細菌性穿孔病鋅銅石灰液zine-copperLimemixture土壤處理防治猝倒病、立枯病Cu(NH3)S04H20cuprammoniumsolu-tion銅氨合劑等大田作物、果樹、蔬菜、花卉的葉斑病、霜霉病、炭疽病[Cu(OH)2]3.CuS〇4等bordeauxmixture波爾多液配製波爾多液的原料CuS04?5H20cupricsulfate硫酸銅銅素殺菌劑應用范圍化學結構名稱(英文名)類型
表1 常見殺菌劑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
表1 常見殺菌劑(續)-2
表1 常見殺菌劑(續)-3
表1 常見殺菌劑(續)-4
表1 常見殺菌劑(續)-5
表1 常見殺菌劑(續)-6
表1 常見殺菌劑(續)-7
表1 常見殺菌劑(續)-8
表1 常見殺菌劑(續)-9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0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1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2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3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4
表1 常見殺菌劑(續)-15粒劑
以原葯、粘合劑和載體通過特殊的造粒機械和工藝加工而成,根據粒的大小分微粒劑、顆粒劑和大粒劑。防治稻瘟病的異稻瘟凈顆粒劑撒施稻田後,既可降低空氣中農葯污染,又可通過田間灌溉水中葯劑的緩解,被稻株吸收運轉,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煙劑
原葯、燃料、氧化劑、消燃劑混合製成的粉劑,分裝在罐內或袋內,通過引火線點燃後燃燒。其中的原葯因受熱氣化後,在空氣中又冷凝為0.1~2微米的煙粒。百菌清、硫黃具有高溫下不分解並能升華,因此製成煙劑,用於溫室和林間。
殺菌劑的毒性
殺菌劑對人、畜、鳥、蜂、魚的毒性。分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種表現形式。
急性毒性
以小動物如小白鼠或大白鼠作供試動物,以殺菌劑直介面服或皮膚塗抹於供試動物,觀其中毒症狀和致死中量,即殺死群體中50%個體所需的劑量(毫克/公斤體重)以LD50表示。凡LD50值大者,表示殺死50%個體所需的劑量多,該殺菌劑的毒性低。根據口服LD50量的大小,將農葯的毒性劃分為特劇毒<1毫克/公斤、劇毒1~50毫克/公斤、高毒50~100毫克/公斤、中等毒100~500毫克/公斤、低毒500~5000毫克/公斤、微毒5000~15000毫克/公斤。經皮毒性分低經皮毒性、中等經皮毒性、嚴重皮膚毒性。幾種常用殺菌劑的毒性(表2)。
表3 幾種殺菌劑合理使用准則
慢性毒性
用微量殺菌劑長期(六個月以上)飼喂供試動物連續觀察2至4世代存活的個體,是否發生致癌、致畸、致突變的現象。為了快速測定,也可用Ames氏測定法,即以鼠傷害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nhimurium)作為指示微生物,三天內即可知該葯劑是否具致突變作用。有的殺菌劑在急性毒性方面屬於微毒,但其慢性毒性卻表現具「三致」作用,如百菌清在5000~10000mg/kg對大鼠腎臟有致癌作用,在微生物試驗中亦發現有致突變現象。
由於殺菌劑對動物的毒性,加之使用於農作物上後,由於葯劑的分解、代謝的原因,造成空氣、水、土壤等環境的污染和農產品上的殘留。國家從保持生態平衡,防止環境污染以及人、畜的健康安全出發,對一些高毒和高殘留的殺菌劑禁止使用,如有機汞殺菌劑。同時也規定一些殺菌劑的最終殘留的限量、安全間隔期(表3)。如百菌清在水稻最終殘留量不能超過0.2 ppm,安全間隔期為10天。蘋果、梨、葡萄不能超過1 m g/kg,安全間隔期分別為21天、25天、21天。
殺菌劑葯效測定
effectiveness test of fun-gicides
周明國
評估農葯防治病害的效果及其應用價值的試驗方法。葯效測定的內容包括葯劑防治的對象、對病原物的毒力、防治原理、施葯技術、殘效期、農葯理化性能及其加工劑型與葯效的關系。以防病效應評估各種葯劑的差異和實用價值。此外,可測定對植物的葯害和對非靶標生物群落的副作用。葯效測定首先採用室內快速簡便方法篩選出有希望的葯劑再進行溫室盆栽植株測定,最後在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進行大田葯效測定。以對病原物產生50%效應的有效濃度(EC50)或產生100%效應的最低抑制濃度(MIC)值與對照標准葯劑產生相同效應的濃度之比,評價測定葯劑效力和推廣價值。
室內葯效測定
又稱毒力測定,對病菌或培養基質施以葯劑,以孢子萌發率、菌體生長速率、菌體形態或呼吸作用等生理變化作為衡量葯劑毒力的指標。根據葯劑和供試病菌的特性,室內葯效測定方法如下。
孢子萌發法
將葯劑附著在載玻片或其它適當平面上,然後滴上病菌孢子懸浮液,或使葯液直接與孢子液混合,適當培養後鏡檢孢子萌發率。葯劑濃度對數與抑制孢子萌發機率值之間的函數關系,以劑量反應曲線(簡稱D-R曲線)表示,並可根據D-R曲線位置和斜率評估和比較葯劑毒力。
生長速率測定法
在含有葯劑系列濃度的固體培養基平板上或液體培養基中,定量接種,經適當培養後,測量和比較菌落擴展速度、或渾濁度或菌體乾重增加速率。有的可通過測量菌體分泌、代謝物含量推測對菌體生長速率的抑制效力。適用於近代開發的許多對孢子萌發無抑製作用,但可干擾菌體生物合成或細胞分裂過程的葯劑的葯效測定。
附著法
細菌或真菌孢子附著在滅菌的種子、菌絲、果皮或其它保護材料上,直接接觸葯劑,並給予適當溫度、養分和水分,一定時間後觀察有無菌落形成。
氣體效力測定法
有些殺菌劑能夠揮發或分解產生具有抗菌效力的氣體。測定氣體抗菌效力是在固定的培養基上接種供試菌,將皿倒置,在倒置皿蓋內放入葯劑,檢查經培養的病菌生長發育狀況。
擴散法
又稱抑菌圈法,在已接菌的固體培養基平板上,加入少量抗菌物質,使葯劑接觸培養基和病原菌,適當培養後施加葯劑部分的培養基周圍由於葯劑擴散產生抑菌圈或抑菌帶,抑菌圈的大小與葯劑濃度呈函數關系。應用此法比較殺菌劑毒力大小或病原菌對葯劑的敏感性時,還應注意抑菌圈大小受不同葯劑在培養基中水平擴展能力的影響。擴散法常用於農用抗菌素和混配葯劑的葯效測定。
形態觀察法
有些殺菌劑對孢子萌發和菌體生長速率幾乎沒有抑製作用,但影響菌體正常形態,阻止病菌侵染發病。如水稻紋枯病菌接觸井崗黴素後,菌體新分枝細胞縮短、分枝角度增大。多菌靈處理真菌孢子後,孢子能正常萌發,但芽管不能形成隔膜,三唑酮可使菌絲頂端腫漲畸形。
室內活體測定法
對新發展的少數只在寄主活體上才表現抗菌活性的葯劑和對專性寄生菌的葯效測定,可用葯劑處理果實或部分植株組織如葉段、葉碟,經培養後以早期菌落擴展速率或寄主發病程度、或病菌在寄主上的繁殖率評估葯劑效力。
溫室葯效測定
經室內試驗證明葯效較好的葯劑,必須直接在植株上進行試驗,測定葯劑與寄主相互作用下的防病效果。溫室試驗一般在幼苗上試驗,不受季節限制,通過適當儀器將葯劑定量均勻噴施到盆栽植物上並定量人工接種,模擬發病的最適條件確保對照植株發病,使在較短時間內能得到重復性穩定的試驗結果。試驗內容和要求與大田葯效試驗類似。
大田葯效試驗
對多種農葯新品種或當地未曾使用過的農葯葯效比較試驗,以及同一葯劑中不同加工劑型,施葯方法、施葯劑量、施葯濃度、施葯時間和次數的比較試驗等。各試驗中應注意作物對葯劑的反應,如葯害或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等。田間試驗步驟可分為小區、大區和大面積示範試驗,取得經驗後進行推廣使用。小區試驗面積大小可根據土地條件、作物種類、病害特徵和試驗要求而定,一般不小於20平方米,成年果樹不少於3棵,設3~4次重復和保護行。大區試驗面積一般在0.5~2畝,不設重復或重復1次。大面積示範試驗是在葯劑經小區和大區試驗並肯定了葯效和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在不同生態區域進行試驗,以肯定其推廣價值。
大田葯效試驗方法隨葯劑特性、防治對象和試驗目的而異。常見的施葯方法有噴施、種苗處理、土壤處理、果實處理和煙熏等。混配製劑的葯效試驗中,除設對照標准葯劑處理外,還應包括混配製劑中各成份的單劑處理,根據防治效果評估葯劑復配後的聯合作用模型。病菌侵染後施葯或根部施葯防治地上部分的氣傳病害,可測定葯劑內吸治療效力、分析葯劑在植物體內的輸導方式和重新分配。
殘效期測定
殺菌劑殘效期受葯劑理化性能、寄主和病原物代謝降解或環境溫度、光照、雨水沖刷等因素的影響。殘效期測定常採用生物測定的方法,也可採用化學和儀器分析的方法。如比較施葯後不同天數接種對病害的防效,可用擴散法直接測定寄主體液的抗菌能力。施葯後間隔取樣萃取葯劑有效成分,可通過氣相、高效液相色譜或紫外光譜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直接測定葯劑的有效殘留量。如經乙酸乙酯萃取作物體內的多菌靈有效成分,可用色譜和紫外光譜分析殘留含量。分析環境單因子對葯劑殘效期的影響可在室內進行模擬試驗,通過上述方法測定。
殺菌劑作用原理
principles of fungicidal action
葉鍾音
殺死或抑制菌體生長、發育、繁殖的生理生化過程。殺菌劑接觸菌類後表現為影響孢子萌芽、芽管隔膜形成、附著孢的成熟、侵入絲的形成、芽管菌絲異常、扭曲、膨大畸形、菌絲頂端異常分枝、新孢子形成以及菌核形成和萌芽等各種中毒症狀。殺菌劑對菌體的作用方式有殺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殺菌是一種殺菌劑在一定濃度、時間下接觸菌體使其失去生長繁殖能力。抑菌是受葯劑處理後,菌體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一旦脫離接觸或加入抗代謝作用的競爭性抑制劑,菌體又可恢復生長繁殖。隨著殺菌劑對菌生理代謝及生物化學反應的深入研究,殺菌和抑菌的概念賦予新的內涵。影響菌體內生物氧化,在菌類中毒症狀上表現為孢子不能萌芽稱為殺菌。影響菌體生物合成,在菌類中毒症狀上表現為萌芽後的芽管或菌絲不能繼續生長稱為抑菌。有時殺菌或抑菌並不能截然分清,如5ppm苯菌靈可抑制一些白粉病菌菌絲生長,當500ppm濃度時即影響孢子萌芽;萎銹靈對菌體的作用方式是抑制生物氧化,但中毒表現為影響菌絲繼續生長。殺菌劑對菌體的殺菌或抑製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破壞菌體細胞結構
細菌和真菌的細胞壁組成不同,殺菌劑的作用方式也不同。細菌細胞壁中主要成分為胞壁質粘肽,由N-乙醯氨基葡糖(GlcNAc)和N-乙醯壁氨酸(MurNAc)交叉結合成長鏈,氨基酸附著於多糖的直鏈上構成網狀結構。細胞壁形成過程中必須通過糖肽多糖轉肽酶和D-丙氨酸羧肽酶的催化交聯反應。青黴素的結構與D-丙氨醯-D丙氨酸的結構相似,當青黴素與對青黴素敏感的細菌接觸時,青黴素的β-內酯環的C-N鍵開裂,開鍵的C原子與轉肽酶結合,抑制了轉肽酶,阻止細胞壁的合成。結果使細菌變成沒有細胞壁的裸露原生質,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細胞膜破裂而細菌死亡。
真菌細胞壁的組成隨不同類群而有所不同。幾丁質是接合菌、子囊菌、半知菌、擔子菌等類群真菌細胞壁中的重要組成成分。由N-乙醯氨基葡萄糖通過β-1,4糖苷鍵結合成的含N多聚糖。多氧黴素、稻瘟凈、稻瘟靈等殺菌劑都能抑制細胞壁的形成,但它們的作用方式不一。多氧黴素D與幾丁質前體結構相似,且對幾丁質合成酶的親和力大於幾丁質前體與合成酶親和力,幾丁質合成酶一旦與多氧黴素D結合,即失去聚合幾丁質的能力。而稻瘟凈的作用是阻止幾丁質前體透過細胞膜使合成酶得不到幾丁質前體,起隔離作用。稻瘟靈的作用則在影響幾丁質以外的其它細胞壁成分(脂肪酸、油酯、磷脂等)的合成。真菌細胞壁的形成受阻後,表現的外部症狀為孢子萌芽芽管粗糙,末端膨大或扭曲畸形,菌絲頂端膨大扭曲畸形等。殺菌劑除阻礙菌體細胞壁形成外,還可溶解和破壞細胞壁組成的部分物質和抑制細胞壁上的一些酶的活性以及對細胞壁的另一個組成纖維素結構的破壞。
菌體細胞膜是雙層分子結構,由類脂質、蛋白質、甾醇和鹽類。通過金屬橋和疏水鍵連結組成,具有親脂和親水雙親媒性分子性質。甾醇,特別是麥角甾醇對真菌(除卵菌外)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關系重大。麥角甾醇合成受阻會導致膜結構的變化。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部位在細胞內質網的平滑部分,從異戊間二烯經過縮合生成角鯊烯(Sgualene),經環化後生成羊毛甾醇,再由羊毛甾醇經過去甲基化和雙鍵易位等多種反應最後生成麥角甾醇。其脫甲基化是通過多功能氧化酶(細胞色素P450)催化進行的。三唑類殺菌劑的作用就是抑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從而使C14的脫甲基反應難以進行,使14-2-甲基甾醇積累。咪唑、哌嗪、吡啶、嘧啶等類的殺菌劑亦有相同的作用。而嗎啉類殺菌劑則不同,它的作用點是抑制△8~△7的雙鍵異構化及C22雙鍵導入C24雙鍵還原,最終也導致膜的結構受損。外表症狀表現為細胞內陷、液泡化,菌絲生長畸形,末端膨脹、扭曲,分枝過多等。
卵磷脂是菌絲細胞膜的另一重要組成成分,異稻瘟凈、克瘟散等有機磷殺菌劑通過抑制卵磷脂合成過程中的N-甲基轉移酶活性,從而抑制卵磷脂合成,導致菌絲生長受阻。多果定結構上的長碳鏈可以使細胞膜上的脂質部分溶解,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可以與細胞膜上的金屬橋形成絡合物,銅、汞金屬鹽作用於膜上的蛋白質或含—SH基酶類,這些作用都能導致菌體細胞膜結構的破壞、改變膜的透性而致菌體死亡。
干擾菌體細胞代謝
菌體萌芽時所需的能量來源於貯存的糖類和脂類,從一個葡萄糖分子經過糖酵解、三羧酸循環、末端氧化等一系列過程,最終產生ATP,供應菌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這一系列的生物氧化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專一性的酶參與,一旦這些酶受到殺菌劑的作用,整個代謝反應即會停止,能量供應也停止。菌體因得不到能量而死亡。大多數的保護性殺菌劑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鹽、克菌丹、百菌清及銅、汞、硫的無機殺菌劑等都可以抑製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過程中的多種酶的活性。至於末端氧化過程中的氧化磷酸化呼吸鏈,萎銹靈、敵克松、苯酚類以及砷、銅、汞劑都可以抑制該過程中酶的活性,只是不同的殺菌劑有它特有的作用點。
脂類的代謝亦是能量供應的重要來源。克菌丹、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醌類殺菌劑抑制β-氧化,阻礙脂肪酸的降解。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通過抑制三磷酸甘油酯的合成而干擾脂的生物合成,克瘟散還能抑製糖脂的合成。
對核酸、蛋白質合成的影響
核酸是由鹼基、戊糖、磷酸組成,一些殺菌劑可以直接作用於鹼基,如甲菌定、乙菌定、磺醯胺類、二甲醯亞胺類、苯並咪唑類殺菌劑。單核苷酸通過核酸聚合酶的作用形成多核苷酸。放線菌素D等抗菌素能抑制核酸的聚合作用。對蛋白質的合成影響主要表現在抑制氨基酸活化、轉氨基作用、aa-tRNA形成、DNA模板功能、肽鍵伸長、氨醯基-tRNA、mRNA和核蛋白體三者結合等過程。起抑製作用的主要是抗菌素類如鏈黴素、四環素、放線菌酮、稻瘟散、春雷黴素等,也有如氯硝胺、甲菌定一類有機殺菌劑。另外,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某些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能量供應受阻都影響蛋白質合成。菌體細胞核酸、蛋白質合成受影響必然要反映到細胞核的形成,氯硝胺致使細胞不正常分裂增加,苯並咪唑類干擾微管蛋白聚合,致使紡錘體纖維形成受阻,有絲分裂受破壞,染色體不能向兩極移動,子細胞不能正常形成。其它如二甲醯亞胺類、芳烴類殺菌劑都會引起菌體細胞有絲分裂不穩定,增加二倍體有絲分裂重組次數。
殺菌劑對菌體細胞代謝活動,有的僅在某個特定的位點的單一作用,如三唑酮對甾醇的合成、多菌靈對微管蛋白的親合。也有不少殺菌劑,尤其是保護性殺菌劑是多位點的抑制,如克菌丹能抑制丙酮酸的脫羧反應,從而影響乙醯輔酶A的形成;同樣脂肪酸氧化過程中也需要乙醯輔酶A參與,克菌丹亦能抑制脂肪酸氧化。
殺線蟲劑
nematocide
葉鍾音用於土壤或植物以殺死植物寄生線蟲或減少線蟲的蟲口數,從而保護植物不受線蟲為害的化學葯劑。植物線蟲病害的化學防治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以二硫化碳等化學葯物用於土壤,試圖抑制根瘤線蟲,但未能獲得滿意的結果。1943年凱特(Cater)發現D-D混劑是現代殺線蟲劑的開端,隨後二溴乙烯等不飽和鹵代烴等殺線蟲劑陸續被開發。1956年除線磷(dichlofenthian)作為第一個有機磷土壤殺線蟲劑出現。
作用機理
殺線蟲劑的作用機理與殺蟲劑相同。鹵代烴具有強的脂溶性,容易滲透線蟲體壁和卵殼,通過烷基化或氧化反應破壞蟲體呼吸作用,導致線蟲麻痹癱瘓而死。有機硫殺線蟲劑威百畝、棉隆在土壤中通過分解產生異硫氰酸酯、甲基胺、甲醛、硫化氫等,其中異硫氰酸酯(—N—C=S)是一種很強的生物毒性基團,可以使線蟲體細胞中含—SH和—NH2的酶失去活性,從而使線蟲致死。有機磷殺線蟲劑對線蟲膽鹼酯酶具抑製作用,使神經傳遞受阻而導致線蟲死亡。氨基甲酸酯類的梯滅威進入植物體內後,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亞碸和碸的代謝產物,它們都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其中碸的代謝物對線蟲的活性高於亞碸的化合物。
應用
具有熏蒸作用的殺線蟲劑,因對植物具毒害,只能在種植前使用,以專門的器具注入土壤,全面施用(苗床)或溝施、穴施。為促使其揮發和在土壤中的擴散,最適宜的土壤溫度為21~27℃,土壤濕度5%~25%。用葯與播種(種植)的間隙期視季節而定,一般15~20天。觸殺性的殺線蟲劑可以在種植前、種植時進行土壤處理,丙線磷、克線磷可用於浸根、浸鱗莖。殺線威、克線磷可作葉面噴灑。
毒性
具熏蒸作用的鹵代烴、有機硫等殺線蟲劑對人畜毒性低,而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殺線蟲劑對人畜毒性大,如梯滅威的原葯對大鼠口服致死中量為0.93毫克/公斤,屬於劇毒。呋喃丹的口服毒性大而經皮毒性低。這類殺線蟲劑有的在土壤中能維持較長的殘效,如克線磷葯效維持達幾個月,梯滅威在土壤中也不易分解,連續多年使用影響地下水的質量。另外早期使用的二溴氯丙烷對試驗動物有致癌和致突變作用,在工廠生產中可引起男性不育。
種類
殺線蟲劑的品種約30餘種,常用的僅10餘種(見表),其中具熏蒸作用的土壤殺線蟲劑用量已日趨減少,而代之以觸殺性和具內吸作用的殺線蟲劑。
植時土壤處理內吸異丙三唑磷植時土壤處理觸殺性甲基異柳磷植時、生長期土壤處理、浸鱗莖、根觸殺性丙線磷植後、植時、生長期土壤處理、浸根、葉面噴灑內吸克線磷有機磷
C. 快畢業了,有個英語翻譯需要找高手翻譯一下,網上的還是感覺有問題,幫幫俺吧,英語天才們
In order to define the roots of tomato strains of the endophytic fungi TH-1 to root nematode inhibition, through to the root nematode roots of plants caused form and research, th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rRNA sequence analysis method, the tomato root nematode of natural enemies within the endogenous fungi IH-1 strain of identification, by the root nematode caused by infection of the plant roots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group of endogenous strains, and reveals the root nematode caused by infection of the endophytic bacteria flora of dynamic change, and screened to root nematode has always role of microbes, return to the plan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root nematode, so the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d culture strains of pot experiment to root nematode to control effe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TH-1 fermented liquid to root nematode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er than the 97% correction, the boiling
希望你能採納。我可費了不少心思啊~~~ 我還請教我們英語老師,尷尬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