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的英語怎麼翻譯
① 微暗的火的小說梗概
詩作者是美國阿巴拉契亞州(虛構的州名)的著名詩人、華茲史密斯大學教授約翰·謝德。這首分成四章的詩一共有999行,謝德花了不到20天寫完。後來有一名罪犯誤認謝德是判他入獄的法官而將他槍殺。(謝德住在法官的隔壁,長相也有點像法官。)
真正住在法官房子里的另一個教授查爾斯·金波特實際上是遙遠的「白色國度」贊巴拉國的前國王,1958年5月1日被廢黜後隱姓埋名躲到這個美國大學里教書。他一天到晚沉浸於贊巴拉的歷史之中,憂心忡忡地等著一個化名格拉杜斯的殺手來殺他。當他得知謝德在寫一首長詩的時候,想讓謝德把贊巴拉的歷史寫進這首詩里,讓真實的贊巴拉永存於偉大的詩中。謝德很有名,在美國的詩人排名中「差一步排在弗羅斯特之後」。在遙遠的贊巴拉,謝德的詩作也曾膾炙人口,連王後迪莎都曾把謝德的詩抄在自己的摘記本里。
金波特決心已下,題目都替謝德想好了,叫《孑然一身的國王》。但謝德雖然對贊巴拉的故事有興趣聽一聽,卻不想寫進自己的詩里,對金波特的追問一直以哼啊哈的態度來打發。謝德去世之後,金波特拿到了手稿,讀完之後,氣憤地發現這首詩里,「我一直懷著催眠師的耐心和情人的激情催逼他接受我所提供的錯綜復雜的題材,根本就一點也沒有。」這是首什麼詩呢?金波特刻薄地說這是「一位阿巴拉契亞地區的知名人士模仿蒲柏的韻律風格寫的一首相當老派的自傳體敘事詩。」
金波特沒有泄氣,他決心利用他獨有的財富——手稿來行使他的編輯權,撰寫他獨特的注釋。他聲稱:「我在詩中,尤其是啊,尤其是在那些寶貴的異文中,這兒那兒都發現了不少我那種思緒的回響和彩飾亮片兒,我那光榮業績泛起的一陣陣漣漪餘波。」經過仔細地分析甄別,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異文」許多是金波特自己杜撰的。另外,據金波特自己解釋,「我對這首詩的注釋,不過是試圖揀出那些回響,細致的火浪,微暗的點點磷光和無數潛在的受惠於我的地方罷了。」
② 關於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這本框架奇特的小說到底該怎麼讀啊,
估計你很難得來到滿意的回源答,因為至今也沒有人完全搞懂過。 沒有搞懂,說明納博科夫當初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個該死的老頭),他不遺餘力地挑戰讀者的智商。 你如果嫌注釋不準確的話你先自己閱讀一遍,畢竟注釋也是他個人的理解,這本小說本來就說不清楚的,你怎樣理解都好了。 另外,不要多想,免得把自己弄得太累
③ 微暗的火的小說結構
《微暗的火》是約翰·弗蘭西斯·謝德(1898年 月5 日 -1959年7 月21日)
在他一生最後20天里所創作的一首英雄對偶句詩體的長詩,共4 章,999 行,寫
於美國阿伯拉契亞州紐衛鎮①他的住宅。這部由80張中號索引卡片構成的手稿,
大部分系謄清的定稿,本書詩文部分完全依據手稿予以忠實付印。在每張卡片上
面,謝德把粉紅線上端留作寫標題用(註明第幾章和創作日期),14行淺藍線部
分用來寫詩文,全是用挺好的筆尖寫的,筆跡纖細工整,異常清晰,空一行則表
示隔行,而且他總是利用一張新卡片開始撰寫新的篇章。
本書中虛構的州和小城鎮。 一, 我是那慘遭殺害的連雀的陰影,
兇手是窗玻璃那片虛假的碧空;
我是那污跡一團的灰絨毛——
而我曾經活在那映出的蒼穹,展翅翱翔。
從這室內,我也會在窗玻璃上復印出
我的身影,我的燈盞,碟里一個蘋果:
夜間敞著窗簾,我會讓暗玻璃上現出
室內傢具樣樣都懸空在那片草地上方,
多麼令人高興呵,室外大雪紛飛。
二, 遮蔽我對草坪的瞥視,高高積起,
使得床椅恰好矗立在皚皚白雪上,
矗立在外面晶瑩明澈的大地上!
重攝那場大雪:雪片漫天飛舞,
緩緩而無形,乳濁而飄忽不定,
在那晝日蒼白冷漠的落葉松樹襯托下,
一個暗淡的白身影映現在灰色亮光里,
那亮光漸漸變得雙倍的青灰昏暗,
黑夜使那觀察者和景色渾然一體,
而黎明來臨,晶瑩的霜花,
三, 顯得驚詫不已:誰的距足
從左到右越過紙般雪白的小徑?
識破那段從左到右的冬日密碼:
一個黑點兒,朝後指向的箭號;重復再現:
黑點兒,朝後指向的箭號……雉雞的腳印!
美麗的頸環,雄偉的松雞,
在我住所的後院尋覓果實。
莫非是《福爾摩斯》中那個傢伙,
倒退他那革履,從而足跡朝後指向? 這部小說的結構確實十分奇特,全書是以「前言」、「詩篇」、「注評」和「索引」四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999行詩,僅佔全書十分之一,後一部分則是對長詩所做的繁瑣注釋,「前言」和「索引」也純屬虛構。納博科夫的意圖是要讀者與作者合作,通過反復對照閱讀,自行在頭腦中構成一個曲折的故事情節。這部作品恰恰又與納博科夫自己的寫作方法吻合。他一般在創作時並非按順序一章接一章地寫下去,而是零零碎碎地寫在卡片上(《微暗的火》中的主人公謝德就是這樣寫詩),最後再把它們顛來倒去的整理安排成篇。納氏還喜歡用冷僻的詞藻,因此,有的西方評論家說他操縱筆下人物如操縱木偶,語言如蝶翼上絢麗的色彩(納氏本人是位收集蝴蝶品種的業余愛好者),認為他是福克納以來美國最重要的一位作家,或是喬依斯以來最有風格、最具獨創性的作家。
④ 盛夏微暗寫過什麼小說
絕世皇帝
我家娘子是狐妖
⑤ 小說中「眼眸微微一暗」預示著什麼
1 人物內心發生了變化 一般是指不好的
2 這人瞌睡了
3 這人要瞎了
4 這人暗中下了決心,比如殺人報復啥的
⑥ 既而謝日:"微二君子,幾成老夫暗劣矣."中文翻譯
於是感謝道:「如果不是兩位高德先生,我差得成陰暗惡劣小人了」
⑦ 微暗的火的小說寓意
這本小說還有另幾種讀法,喜愛金波特的讀者可以發現金波特可能是那家學府俄語系中的一個腐儒教授波特金,幻想自己成了贊巴拉國王。而喜愛謝德的讀者可以發現書中虛構的阿巴拉契亞可能就是贊巴拉,長詩和注釋也可能皆出自詩人謝德之手,等等。調皮的金波特最後還意味深長地說了:「我也許在另一個校園里,變成了一個上了年紀,快樂而健康,異性戀的俄國佬,一名流亡作家,沒有名望,沒有未來,任什麼也沒有,而只有他的藝術。」
《微暗的火》是對小說體裁的一次極為成功的顛覆,它的後現代性還表現在主旨的轉變。它是一本絕對的認識論不確定性文本,對它至少有六種明晰的假設:
(1) 金波特一直在講真話並只講真話。謝德的詩《微暗的火》確實是金波特本人的傳記,一部間接的,掩飾得很絕妙的傳記。金波特就是查爾斯二世,贊巴拉前國王。
(2) 金波特確實是贊巴拉的流亡國王,他的故事是真實的,但是他錯誤地把謝德的詩當成他自己生活的曲折的反映。
(3) 金波特是俄國流亡者,本名叫波特金。關於贊巴拉的一切全是幻覺。不言而喻,謝德的詩肯定與贊巴拉國無關。
(4) 金波特是俄國流亡者,不僅贊巴拉是幻覺,連有關謝德的一切都是幻覺。
(5) 謝德沒有死,因此也就沒有什麼金波特、波特金或查爾斯。
(6) 一切——贊巴拉及國王、謝德和他的詩是被一個既不叫謝德也不叫金波特的人構建出的。他是誰?或許是納博科夫?還有沒有別的可能?
因此我們知道在發生一些事情,卻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么大的認識困惑必然導致了認識的崩潰和對本體的質疑。如果我們相信前面兩個假設,王國就存在;反之,就不存在。這樣在《微暗的火》中,我們就從現代主義的「世界能否認識」轉向了「世界是什麼?」這一本體的問題。納博科夫的三部作品實現了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轉向:《塞巴斯提安?奈特的真實生活》是一部現代主義的成熟作品,《洛麗塔》是過渡作品,而《微暗的火》則是典型的後現代作品,它正如瑪麗?麥卡錫所說,「是一個玩偶匣,一塊瑰麗的寶石,一個上弦的玩具,一次疑難的棋局,一場地獄般的布局,一個捕捉評論家的陷阱,一部由你自行組織的小說。」
在這本小說里,納博科夫的確什麼也不在乎,他沒有「總的思想要去開拓」,沒有想把道德理想灌輸給誰。在這里,所有的情節尚在熔鑄之中,原生態的藝術全身心地展示了自身。納博科夫把滾燙的鄉愁、對藝術的迷戀、沉思的癖好、對痛苦的玩味全部包裹在熱切的幽默里奉獻給了20世紀。盡管20世紀的讀者有他們自己讀書的習慣,「不理解幽默本身是偉大的,不需要附加什麼道德說教。」
納博科夫由於1955年那部爭議性很大的小說《洛麗塔》而遐邇聞名,當時西方一般讀者大都視他為一部通俗暢銷書作者,納博科夫對此大不以為然。美國作家兼評論家懷特·麥克唐納認為納博科夫寫《微暗的火》,好像是帶著一種高傲的微笑,對廣大讀者說:「你們認為我是個暢銷書製造者,那就請讀讀這部作品試試看!」
⑧ 女孩跟我說 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唐代元微之的一首詩,艷而不俗,懂我意思吧
⑨ 積少至巨,以微至顯如何翻譯
出處:《漢抄書 · 傳 · 董仲舒傳》
原文:臣聞眾少成多,積小致巨,故聖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顯
翻譯:我聽說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所以古代的聖人, 沒有一個不是由默默無聞而變成美名遠揚,由卑微而達到顯赫
求採納,謝謝!
⑩ 求翻譯古詩文三月三日憶微之
三月三日懷微來之作者:白居易自
良時光景長虛擲,壯歲風情已暗銷。
忽憶同為校書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譯文:
眼前的良辰美景被虛度過去,曾經的壯志豪情的歲月慢慢消失。
突然想起了和懷微一起做校書的日子,每年都會在今宵共同團聚共醉酒。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